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板换的换热及压降关联式适用范围窄的缺点,在分析板换传热和压力损失原理的基础上,建立板式换热器分布参数模型,借鉴已有的换热和压降关联式,并以关联式中的系数为优化辨识变量,以换热器特性参数模拟值与试验值相对偏差为优化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获得待辨识参数的值,得到新的换热和压降关联式,通过与已有的较高精度关联式和试验数据的比较,证明所获得的关联式具有较高的精度,通过遗传算法参数辨识获得板换换热及压降关联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关联式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布参数法对波纹型多通道单流程板式蒸发器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局部蒸发换热系数和摩擦压降可以简化板式蒸发器内复杂三维流动的换热关系.总结了文献已有的各种换热和压降关联式,并添加到模型控制方程组中.基于此模型,可对目前应用较广的R134a和R410A制冷荆的板式蒸发器在小换热温差下的换热性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制冷系统大部分时间都在部分负荷状态下工作和板式蒸发器换热性能研究较少的这些情况,本文对部分负荷下板式蒸发器的换热系数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和计算,得出了低流速下板式蒸发器换热系数、制冷剂侧换热系数随水流速的变化关系,为板式蒸发器的设计和选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两相流动换热理论,提出了一个板式换热器的稳态分布参数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利用分布参数法求解各控制方程,得出了制冷剂的温度、压力、气液相速度以及冷冻水温度、压力沿通道方向上的分布情况.此模型可用于分析换热器的整体性能,为板式换热器的优化设计、制冷系统的匹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板式蒸发器换热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应用较广的R134a和R410A制冷剂来比较和分析板式蒸发器在小的温差下的换热性能.在三种不同的计算工况下简要分析了各种热力参数的变化对蒸发器整体换热性能的影响.不同的制冷剂,其换热系数和压降差别较大,相同工况下采用R410A替代R22,板式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可提高8.5%~10.0%,且压降可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6.
蒸发器过热度的RBF网络在线辨识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确定RBF网络中心向量的动态递推算法,介绍了RBF网络线性层连接权值的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利用这些算法对蒸发器过热度进行了在线辨识,同时对网络结构和算法的参数变化对辨识精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热力膨胀阀与板式蒸发器的匹配问题包括容量匹配和系统稳定性要求两方面的要求。两者匹配有利于提高制冷效果,降低系统噪声,并且对于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提高控制精度等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热泵机组用板式冷凝器及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板式冷凝器及蒸发器选择计算的特点,传热及压降计算方法,选择计算步骤,最后并附有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9.
板式蒸发器换热性能的数值模拟1: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分布参数法对波纹型多通道单流程板式蒸发器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局部蒸发换热系数和摩擦压降可以简化板式蒸发器内复杂三维流动的换热关系。总结了文献已有的各种换热和压降关联式,并添加到模型控制方程组中。基于此模型,可对目前应用较广的R134a和R410A制冷剂的板式蒸发器在小换热温差下的换热性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升膜蒸发利用被蒸发溶液在受热沸腾汽化产生的蒸气带动料液上升,形成一个稳定的液膜,从而加快蒸发,提高了传热系数.针对蒸发器液位、换热温差、加热蒸气的流量等因素对板式升膜蒸发传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蒸发器内液位的降低升膜蒸发传热系数明显提高,此外,换热温差、加热蒸气的流量等因素对升膜蒸发换热性能也有明...  相似文献   

11.
基于R410A的板式换热器两相仿真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R410A的板式换热器两相仿真计算模型,基于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和比较,总结了影响两相换热的影响因素.通过关联式修正,冷凝换热模型平均误差可以达到5%以下;蒸发换热在Yan and Lin模型基础上修正的形式与已有文献相比拟合精度提高10%,平均误差为6.5%,离散度减小.压降方面,基于Yan and Lin和Shah-Focke模型的修正压降关联式,实验数据验证该式平均误差2.5%,最大误差8%.  相似文献   

12.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着重分析了水蓄冷空调系统中取消板式换热器后的节能效益,并提出了无板换水蓄冷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姜林欣  李博 《包装工程》2020,41(13):197-203
目的研究结构特征对螺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为换热器设计和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CFD软件Ansys的FLUENT模块中模拟螺旋管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换热过程。在相同边界条件下,不改变总换热面积,通过改变换热器的换热管直径和壳体长度,研究几何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单管单螺旋、单管双螺旋、双管双螺旋和内外双螺旋等4种不同缠绕方式换热器中流体的温度分布云图,研究螺旋管的结构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保持总换热面积不变,减少换热器的管径,增大壳体的长度,都能有效提高换热效率。与单管单螺旋结构的换热器相比,单管双螺旋结构换热器的流体出口温度下降了9.74%,平行双螺旋结构换热器的出口温度下降了5.05%,内外双螺旋结构换热器的出口温度上升了10.11%。结论在螺旋管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小换热管径,增大壳体长度,采用内外双螺旋结构,以实现提高传热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圆孔和半圆孔交叉翅片管的传热与流阻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一类可用于结霜和灰尘较多场合的新型翅片——圆孔和半圆孔交叉翅片。为了考察这类翅片的性能特征,对9种不同几何参数的单排肋管式换热器样件在吸风式直流热风洞内进行了实验。这些几何参数包括圆孔、半圆孔的直径和位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将实验数据整理为以雷诺数和换热器几何参数为自变量的j和f关联式。结果表明开孔参数对换热性能有明显影响,而对阻力影响不显著。与平片相比,样片3的平均当量换热系数提高18.3%,节约金属耗材12%。  相似文献   

15.
空调器室内机多数采用翅片管换热器,会因制冷运行过程中表面析湿而粘附灰尘,导致空气流动阻力增大。本文选用空调器中常用的平直翅片、波纹翅片和开窗翅片作为测试样件,翅片间距范围为1.5~2.2 mm,研究了翅片管换热器在析湿工况下的积灰特性及积灰对空气侧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翅片表面的析湿量决定积灰程度,析湿液滴分布越密集、液桥数量越多,翅片迎风面的堵塞程度越严重且空气侧压降越大。在相同析湿工况下,具有复杂结构的开窗翅片和小翅片间距更容易积灰并增大空气侧压降,因此降低翅片结构复杂程度并适当增大翅片间距有利于空调器的防尘。在积灰过程中,随着换热器表面粉尘沉积量增加,空气侧压降先增大后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6.
积灰对具有不同翅片结构的翅片管换热器均会造成长效性能的衰减。本文搭建了换热器积灰可视化实验台,研究了翅片结构对积灰量及积灰后空气侧压降的影响。测试样件的翅片类型包括平直翅片、波纹翅片和开窗翅片;翅片间距范围为1.3~1.8 mm。实验结果表明:开窗翅片管换热器表面最容易沉积粉尘并增大积灰后压降,与平直翅片相比,波纹翅片和开窗翅片表面粉尘沉积量分别提高了25.6%和52.8%、积灰后压降增量分别提高了44.4%和165.6%;对于开窗翅片,小翅片间距有利于积灰并增大积灰后压降,与翅片间距1.8 mm的样件相比,翅片间距1.5 mm和1.3 mm的样件表面粉尘沉积量分别提高了26.2%和43.2%、积灰后压降增量分别提高了24.1%和49.4%;在积灰过程中,随着粉尘沉积量的增加,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压降先增大后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动量法和学习速率自适应的改进BP神经网络建立风机故障诊断系统。在网络训练过程中分别采用标准训练样本和含有白噪声的训练样本来训练网络,使网络具有一定的容错性。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和风机的故障诊断实例表明:改进的BP神经网络减少训练次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效地抑制网络陷于局部极小,是风机故障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实验研究了两个具有不同翅片间距的平翅片管式换热器在低环境气压以及析湿工况下空气侧的传质特性,在环境气压为40~100 kPa,换热器入口空气风速为0.5~4 m/s,入口空气相对湿度为50%~90%,入口空气干球温度为27℃,水流速为1.65 m/s的实验工况下,分析了环境气压、换热器迎面风速、翅片间距及入口空气相...  相似文献   

19.
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是寻求能源出路的两大重要途径,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以其显著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太阳能热泵相对空气源热泵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以太阳能热泵系统应用的蒸发器和冷凝器为分析研究对象,讨论了板式换热器在太阳能热泵系统中应用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计算程序。讨论了太阳能热泵系统的节能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