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克扬 《建筑师》2010,(5):85-87
中国建筑师参加国际展览已非新鲜事。然而,展览什么以及如何展览并不是定论之题。本文认为.建筑议题和建筑空间的展示与社会生活与技术领域所事实界定的“结构”与“系统”有关。建筑展览的社会影响正来自于建筑理论的现实土壤.讨论这样的展览无法离开特定的文化情境。  相似文献   

2.
秦蕾  杨帆 《城市建筑》2013,(21):29-30
本文介绍了"上海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中有关中国当代建筑展览的专题研究展"中国当代建筑展览文献展"的概况,并进一步探讨、分析了中国当代建筑展览的状况、特点、主要问题,以及展览对于中国当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建筑》2013,(21):6-15
本次沙龙关注当代建筑展览,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建筑展览发展现状及其具有哪些特征,与国际的建筑展览领域有着怎样的差异和差距,建筑展览的体制和机构设置的状态如何,建筑展览和理论、批评、建筑实践的关系如何,它是否能够为建筑实践总结经验和指明方向,策展人的机制和目前建筑策展人的学术水准如何,未来中国建筑展览的前景如何,如何建立建筑文化的机构如博物馆、文化中心、基金会,从而推动中国建立自己的建筑文化历史,理论、批评、出版体系。沙龙邀请了上海的一组学者,策展人和执业建筑师围绕以上的话题展开讨论,他们将结合自身策展或参与国内外重要建筑展览的经验,为我们呈现建筑师和策展人眼中的当代中国建筑展览的"现实"和"未来"。  相似文献   

4.
程泰宁  胡新  羌婧 《时代建筑》2012,(5):142-147
"筑境·山水问"展览展示了建筑大师程泰宁和中联筑境十年来完成的建筑设计项目,呈现了程泰宁的三个"立足"、三个"合一"的建筑设计思想以及"抽象继承"的设计手法,并回顾了筑境建筑十年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5.
《建筑电气》2013,(11):50-50
以"繁荣建筑文化,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中国建筑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于10月20日~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对60年来我国建筑界取得的重大成果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交流和展示。会议设立3 000 m2展览区域,展示建筑科技界各专业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建设和谐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顾名思义,展示雕塑应该属于展示空间中雕塑。这里所指的展示雕塑有特定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指那种单纯的雕塑艺术或美术作品展览中所展示的雕塑作品,它也指综合性或专题性展示活动中的一个辅助陈列品,对展览陈列起着烘托气  相似文献   

7.
冯路 《时代建筑》2010,(1):19-19
中国式展览有两种原型,一是祠堂,二是庙会。从宗族牌位画像谱系至各种荣誉珍藏,祠堂的展示是礼仪性的,历史性的、纪念性的,教育性的和规范性的,这种展览,对象有限,主要设于特定的建筑空间内,并且被空间限定.  相似文献   

8.
约翰.波特曼曾说过:"创造提高生活质量的空间是建筑师贡献给社会的最好礼物。"此次,在中国首都博物馆,约翰.波特曼艺术与建筑展览,展出了波特曼先生50年建筑设计生涯中著名的建筑项目,提供了让人们体验这些礼物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今日建筑     
袁烽 《时代建筑》2003,(1):120-121
戚尼斯双年展暨第八届国际建筑展介绍 威尼斯双年展暨第八届国际建筑展于2002年9月8日至11月3日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本次展览的主题为“NEXT”,策展人是苏迪克(Deyan Sudjic)。 正如其主题“NEXT”所提示的那样,本次展览目的在展望世界建筑界的未来。展览对于刚刚过去几年中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建造事件予以关注,同时也向我们展示未来几年内将要发生的建造及其建造手段。与更多时下流行的展览对于偏艺术化的概念和视觉展示的偏爱不同的是,本届建筑双年展更多的侧重于对已经建成的建筑或方案本身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振光 《建筑创作》2010,(12):12-13
<正>金秋十月,在浪漫之都巴黎,在美丽的塞纳河畔,一个展示中国建筑文化的展览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它以丰富多样的展示手段,向法国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辉煌。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风采和精魂,感动着每一位参观者。法国是欧洲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中法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而举办这次展览的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  相似文献   

11.
王家浩 《新建筑》2009,(1):14-17
将建筑展出置于建筑学、建筑物、建筑师、艺术、市场、传媒等相互交织的场域中,并引发一些潜在的命题,以此论述了“展出之于建筑”的特殊性。兼而考察了近10年来在中国建筑展出的整体状况中出现的部分现象,以及建筑展出的意图、方法和意义的转向。  相似文献   

12.
冯原 《建筑师》2010,(6):6-9
作为三家著名的民营建筑事务所的十周年回顾展,“东西南北中”在展出形式和价值表达上都呈现出某种结构特征。在宏观上,这种结构与近十年以来中国建筑生产的模式演进形成对照,并从历时性上,关联到整个新中国建筑生产的进程史。本文试图把“东西南北中”展览看成是散布在历史之河上的浮标,并籍此去梳理60年以来中国建筑生产的“力学构型”及其演化变异的过程,反过来也为三家建筑事务所的十年创作实践寻找恰当定义的脉络与基石。因此,本文认为,三家事务所的“展示结构”与近十年中国建筑在观念生产和大众传播上的变化共同指证了“文化转向”的发生学。多种“力学构型”并存的局面和象征体系的解构与重构,使得历史沉淀和象征利益全部浮出水面。在今天这个象征生产大于物质生产的时代,建筑领域的道德冒险与利益策略此起彼伏、难分胜负,不过,它们都指向了一个难以确定的未来,并为未来的观念生产者预留了巨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朱广宇 《华中建筑》2012,(1):168-170
从20世纪初开始,前后三代提契诺建筑师的创作既传承了伦巴第地区文化和阿尔卑斯山区的乡土传统,又结合了现代建筑的基本原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建筑文化。30年代,以瑞诺·塔米为代表的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师开创了提契诺建筑文化的新局面;70年代中期,提契诺学派在"提契诺现代建筑"展览后引起了世人的瞩目;90年代末,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成为推动提契诺建筑创作继续发展的新力量。在USI校园建设中,提契诺第二代建筑师和新生代建筑师将新理性主义和批判地域主义结合起来,共同创造了多元共生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4.
氛围:由展览看空间的艺术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镇源 《新建筑》2009,(1):30-35
当代艺术中的展览空间是展览设计中新的领域,而当代作品的多样性及其自由、丰富的表现手法则往往是建筑师的设计灵感的源泉。当建筑师参与展览设计的时候,如何展示空间的世界性成为建筑师首要考虑的问题。氛围,作为新的空间艺术性的语汇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提出,然后慢慢被发展为一种新的建筑理论,一种对空间艺术性的描述。以“感河”(Mood River)展览为例,试图对氛围的空间理论和运用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王炎松  张莹 《华中建筑》2012,(12):53-56
该文通过对以“建筑与文化”为主题的建筑学三年级乡土民俗展览馆设计过程的解析,明确了文化主题、基地环境、形体空间、功能流线等因素在设计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及各个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通过解析学生的设计实践过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协调各个因素使其形成共同的节奏,从而使设计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由建筑形体空间所谱写的美妙乐章。  相似文献   

16.
赵秋阳  梅洪元  王征 《华中建筑》2010,28(11):17-19
在当前建筑设计蓬勃发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过分关注形式与技术的建筑日益凸显其弊端。传统精神文化丧失,情感世界的空虚愈加严重。博览建筑的创作实践也普遍存在浮躁的心理。博览建筑不仅跳出了兼顾城市肌理的"桎梏",更成为了景象化的标志性建筑。该文试图阐释现象学方法与博览建筑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现象学方法得以介入博览建筑设计,使其摆脱形式和技术至上理念的影响,真正地创造出关注使用者感受,反映建筑功能、兼顾城市空间形态的博览建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现当代建筑展览的发展历程,分析展览对推动建筑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并指出当代中国建筑展览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18.
观展路径设计是博览建筑设计的核心,本文通过回顾博览建筑、寻路和计算机行为模型三个领域的相关文献,以寻路理论为基础,综述研究了博览建筑观展路径诱导因素。首先,建立了观展路径研究系统;其次,综述了观展路径影响因素诱导性能的相关研究,包括三个部分:(1)观展路径诱导因素(2)观展行为策略(3)观展路径选择计算机模型;最后,讨论空间因素对观展路径选择的影响。认为:在众多观展路径诱导因素中,空间因素应优于其它因素,在设计之初即引起重视。另外,需要进一步研究局部建筑线索计算机模型,用于评估和优化博览建筑观展路径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建筑展览现象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平 《新建筑》2006,(2):90-92
从《建筑展览的“厚度”》一文引发对当代中国建筑展览(集合设计)现象的再思考,强调全面理解当代建筑的多元属性价值,并以原创性作为先锋性的评判标准,由此透视了当代中国建筑展览背后的功利与浮躁。提出真正的原创主要体现在:①呼应生活,改良社会;②突破建筑自身局限(空间,材质,风格):③以建筑准确表达社会新思潮。通过对欧洲当代成功的建筑展览(集合设计)的借鉴,总结了建筑展览活动的关键因素如:有意义的选址选题,多角度参与的主办方,多类型的建筑师参与,全社会的动员与参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