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世界建筑》2005,(1):110-111
针对当代建筑的Aedes论坛由1980年开始举办,它是欧洲第一个私人的建筑展览机构。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建筑文化领域的一个国际性商标,在这里举办了超过300个知名建筑师以及处于前沿的实验性建筑的展览。  相似文献   

2.
正一、国际现当代建筑展览的历史发展综述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置身于各种媒介的包围中,各种信息的传播以及信息间的无限广阔的影响和联系在瞬间就可以发生。而在几十年前,展览对于人们获知信息,或者说对一种新兴事物的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先锋建筑运动一百余年的历史中,各种各样的展览是先锋派建筑师活动的主要舞台,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开创者们在早年也同样活跃于各种展览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3.
朱亮 《华中建筑》2013,(12):7-11
该文通过对世博会展览建筑150多年发展历史的梳理,基于整个世博会展览建筑在建筑历史发展背景下的时代特征,将世博会展览建筑发展历史阶段归纳为三个时期:倒退期,萌芽期和探索期。通过对这三个时期的详细论述,探寻世博会展览建筑史与建筑发展史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发展的时代特征不断在世博舞台上得以展现,而世博会作为传播媒介推动建筑史不断向前发展,两者之间彼此相依,使世博会展览建筑呈现出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图景,即便在快速发展的当代,这种关系仍在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4.
柏林,国际建筑展览之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柏林是一个具有举办国际建筑展览传统的城市,曾先后举办过多次国际建筑展览,为柏林积累了大量的建设和组织经验。本文以柏林国际建筑展览的历史发展为顺序介绍了柏林历次国际建筑展览的建设内容和设计特点,展现了国际建筑展在柏林城市和建筑设计方面的成就并简评其学术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克扬 《城市建筑》2013,(21):22-24
建筑展览是展示建筑项目还是建筑思想?特定时期的建筑展览往往对于建筑学有着承前启后的巨大贡献。本文认为建筑议题和建筑空间的展示与社会生活与技术领域所事实界定的"结构"与"系统"有关。建筑展览的社会影响正来自于建筑理论的现实土壤,讨论这样的展览无法离开特定的文化情境。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筑》2013,(21):6-15
本次沙龙关注当代建筑展览,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建筑展览发展现状及其具有哪些特征,与国际的建筑展览领域有着怎样的差异和差距,建筑展览的体制和机构设置的状态如何,建筑展览和理论、批评、建筑实践的关系如何,它是否能够为建筑实践总结经验和指明方向,策展人的机制和目前建筑策展人的学术水准如何,未来中国建筑展览的前景如何,如何建立建筑文化的机构如博物馆、文化中心、基金会,从而推动中国建立自己的建筑文化历史,理论、批评、出版体系。沙龙邀请了上海的一组学者,策展人和执业建筑师围绕以上的话题展开讨论,他们将结合自身策展或参与国内外重要建筑展览的经验,为我们呈现建筑师和策展人眼中的当代中国建筑展览的"现实"和"未来"。  相似文献   

7.
姜爽  李翔宁 《时代建筑》2011,(6):124-127
文章针对纽约MoMA的建筑展览,按照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历任建筑部主任任职的顺序和时间段落,纵向梳理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展览的发展历史,勾画了策展人和展览理念的演进和变迁,从这个侧面展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展览理念。  相似文献   

8.
史建 《城市建筑》2013,(21):20-21
文章以建筑展览为节点,通过比较设计和当代艺术展览与建筑展的合作/"代差",指出国内专业建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理想的专业展览应具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秦蕾  杨帆 《城市建筑》2013,(21):29-30
本文介绍了"上海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中有关中国当代建筑展览的专题研究展"中国当代建筑展览文献展"的概况,并进一步探讨、分析了中国当代建筑展览的状况、特点、主要问题,以及展览对于中国当代建筑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华中建筑》2009,(6):231-231
2009年5月15日~6月15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荷兰建筑百年展”。本次展览由代尔夫特技术大学建筑学院Leen van Dui教授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吕品晶教授共同策划,将展出建筑模型13件,视频2件和反映荷兰建筑历史发展的巨幅建筑年表,以期能够较为完整地反映20世纪荷兰建筑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建筑本质、建筑哲学、建筑文化等诸多方面分析了我国建筑创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并认为我国的建筑创作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才能从混沌走向有序。  相似文献   

12.
文艺复兴期间,在建筑设计成为脱离于手工劳作 的艺术化脑力创造过程当中,在建筑师成为脱离于无名 工匠的艺术家的过程中,建筑绘图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 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绘图、建筑师和建筑设计三者关 系的探讨,强调了建筑创作中的非物质特性,或者说建 造之外的纬度。以非物质为空间实践的焦点,作者重新 审视了建筑绘图在建筑设计中的潜力,同时进一步提出 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者的结合给建筑创作带来灵活性的 可能。  相似文献   

13.
参数化结构设计技术与数字设计、数字建造工具的结合,改变并重新定义了当代建筑设计的过程。研究尝试探索一种新的数字设计教育模式,将建筑设计过程与数字结构设计技术相结合,并且在各种国际教育机构中讨论实验性工作坊的成果。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这一系列课程在启发建筑实践创新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秦红岭 《华中建筑》2014,(11):36-41
约翰·罗斯金不仅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批评家,同时也是西方近代建筑伦理的最早探索者之一。该文主要以《建筑的七盏明灯》为文本依据,从三个维度阐释和评价了罗斯金的建筑伦理思想,即建筑的宗教伦理功能、建筑的基本美德和建造中的劳动伦理,并简要分析了他的建筑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建筑发展的价值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回顾了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师如何通过展览将其建筑理念传播给主流社会,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城市发展。20世纪90年代前后,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的两次建筑展,不仅成功地将先锋建筑师推向大师之列,更预测了近20年建筑范式的转变。之后的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和21世纪初的一系列艺术展,则重新定义了建筑、城市与艺术的跨界关系。作者通过阐述过去近10年来在中国的几次个人参展和策展经历,思考当代中国建筑实践中,建筑师策展对建筑学和城市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大陆实验建筑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大陆实验建筑的发展过程、现状的分析,并就其与当代艺术的横向交流,提出中国大陆实验建筑所显示的对建筑语言与建筑空间的探索以及对当下文化的关注,正是其独立于主流建筑之处的重要因素,它的实验性也正是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的中国建筑评论界,建筑批评的泛社会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不少建筑评论家变成了社会批评家乃至新闻传播者,而在他们的视野中建筑的本体表达却消失了。这种游离于建筑专业批评之外的发展导致了中国建筑批评本身的整体失落。本文尝试从90年以来中国建筑批评发展的现象入手,对建筑学理论研究的困境和建筑批判理念的缺失进行了浅要剖析。  相似文献   

18.
符号学作为20世纪形式论的集大成者,成为一种新兴的学科,从语言学学科引入到建筑设计领域,曾在后现代主义时期风靡一时。而符号学作为一种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在当代仍有其存在的内在合理性和发展深化空间。参数化技术不仅作为非线性建筑设计的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地域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试从我国当代参数化地域建筑实践中对符号学的应用和发展入手,探讨符号学在当代地域建筑设计新方式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局限性,并试图发现符号学未来在建筑设计领域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关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早期20年建筑创作的发展状况,将该时期的建筑创作放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分析建筑创作的影响因素、现代建筑创作活动、起关键性作用的团队和人物以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建筑作品,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中国建筑创作发展阶段做出解读。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至今已经20余年,在此期间,俄罗斯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在建筑领域,俄罗斯的建筑设计也从苏联时期单一的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苏式风格进入了多种风格、多元建筑思潮与多种建筑理论共存的新时期。本文从政治与经济的角度出发,以建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相关建筑历史知识,通过对苏联时期与当代俄罗斯建筑领域的对比研究及对当代建筑设计与研究典型案例的分析鉴赏,旨在探讨建筑设计思路、方法与实践层面上的当代俄罗斯建筑新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