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建筑》2013,(21):6-15
本次沙龙关注当代建筑展览,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建筑展览发展现状及其具有哪些特征,与国际的建筑展览领域有着怎样的差异和差距,建筑展览的体制和机构设置的状态如何,建筑展览和理论、批评、建筑实践的关系如何,它是否能够为建筑实践总结经验和指明方向,策展人的机制和目前建筑策展人的学术水准如何,未来中国建筑展览的前景如何,如何建立建筑文化的机构如博物馆、文化中心、基金会,从而推动中国建立自己的建筑文化历史,理论、批评、出版体系。沙龙邀请了上海的一组学者,策展人和执业建筑师围绕以上的话题展开讨论,他们将结合自身策展或参与国内外重要建筑展览的经验,为我们呈现建筑师和策展人眼中的当代中国建筑展览的"现实"和"未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现当代建筑展览的发展历程,分析展览对推动建筑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并指出当代中国建筑展览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3.
唐克扬 《城市建筑》2013,(21):22-24
建筑展览是展示建筑项目还是建筑思想?特定时期的建筑展览往往对于建筑学有着承前启后的巨大贡献。本文认为建筑议题和建筑空间的展示与社会生活与技术领域所事实界定的"结构"与"系统"有关。建筑展览的社会影响正来自于建筑理论的现实土壤,讨论这样的展览无法离开特定的文化情境。  相似文献   

4.
柏林,国际建筑展览之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柏林是一个具有举办国际建筑展览传统的城市,曾先后举办过多次国际建筑展览,为柏林积累了大量的建设和组织经验。本文以柏林国际建筑展览的历史发展为顺序介绍了柏林历次国际建筑展览的建设内容和设计特点,展现了国际建筑展在柏林城市和建筑设计方面的成就并简评其学术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上篇对于1927年魏森霍夫住宅博览会回顾与审视的基础上,此篇述及两次当代中国建筑展, 论述了展览内容、过程、机制等因素对于它所能具有的“厚度”的影响,以及就建筑展览的批判性内涵而言,作为一种特殊建筑类型的社会住宅的价值。最后并反思了建筑领域内展览行为的当代意义及建筑师在此类展览中通常采取的姿态。  相似文献   

6.
UED:作为"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的参展建筑师,您怎样看这次展览?陈屹峰:本次展览除了介绍中国当代建筑作品外,还附设了一个文献展,对中国从1978年至今的当代建筑的发展演变情况作了介绍。尽管笔墨不多,  相似文献   

7.
史建 《城市建筑》2013,(21):20-21
文章以建筑展览为节点,通过比较设计和当代艺术展览与建筑展的合作/"代差",指出国内专业建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理想的专业展览应具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陆洁 《建筑》2014,(12):95-96
<正>本刊讯由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及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国际建筑科技大会及展览(BAU Congress China 2014)将于2014年7月8日-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作为欧洲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建材及建筑系统盛会BAU(德国慕尼黑建材展)首次登陆中国,BAU Congress China/中国国际建筑科技大会及展览将专注于中国高品质建筑设计、规划及建造领域。依据中国建筑行业及中国市场的特点及需求,着力打造的一个汇聚创新建筑科技、高质量建材及其在建筑设计、规划与建造中应用的集中交流与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9.
展览     
正隙间——隈研吾2013中国展上海站本次展览充分利用美术馆的建筑特色,将展览内容分布于主馆(喜玛拉雅美术馆)及分馆(证大当代艺术空间)之内,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官体验和对于生活空间的共享理念。其中,位于证大当代艺术空间的展览部分,将展出9件隈研吾的建筑作品模型及相关影像资料;而在喜玛拉雅美术馆的空间内,隈研吾先生将两层楼高的1:1模型介入其中,在建筑内部分享当下社会逐渐普及的Share House概念,阐述如何在共享空间中保留独自发展的"隙间"。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为建设中的上海当代建筑文化中心提出的策展计划,此项名为"图绘中国当代建筑"的策展计划位于该中心的开放空间内,其目的是为了表达出中国当代建筑的声音。"如何表达出中国当代建筑的声音,并为此找到适合于一种新的建筑研究机构的展览载体"是这个计划关注的首要问题。与此同时,探索一种更易表达中国当代建筑特色的展览形式,并给观众带来与以往不同的参观体验。  相似文献   

11.
"胖"的工作是阅读一件历史的素材;"平"是希望通过这些看的策略研究中国当代城市化很常见的扁平化现象;"飘"是一次扁平城市的空间介入。王辉:今天我们的讨论从你的"胖,平,飘展览"开始,你先介绍一下?范凌;展览内容是工作前的工作,建筑前的建筑,希望通过这个展览来宣布自己工作——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2008-2014展览     
正展览名称:中国当代建筑展展览地点:鹿特丹,荷兰展览时间:2008展览名称:向东方——中国建筑景观展展览地点:罗马,意大利展览时间:2011展览名称:超轻村·岩排溪村,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展览地点:深圳,中国展览时间:2011展览名称:德国中国文化年,建筑中国100展览地点:曼海姆,德国展览时间:2012展览名称:第13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异化展览地点:威尼斯,意大利展览时间:2012  相似文献   

13.
朱亮 《华中建筑》2013,(12):7-11
该文通过对世博会展览建筑150多年发展历史的梳理,基于整个世博会展览建筑在建筑历史发展背景下的时代特征,将世博会展览建筑发展历史阶段归纳为三个时期:倒退期,萌芽期和探索期。通过对这三个时期的详细论述,探寻世博会展览建筑史与建筑发展史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发展的时代特征不断在世博舞台上得以展现,而世博会作为传播媒介推动建筑史不断向前发展,两者之间彼此相依,使世博会展览建筑呈现出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图景,即便在快速发展的当代,这种关系仍在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4.
张雪 《建筑》2014,(13):80-80
<正>本刊讯由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及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国际建筑科技大会及展览(BAU Congress China 2014)将于2014年7月8日-9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北京)盛大召开!作为欧洲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建材及建筑系统盛会BAU(德国慕尼黑建材展)首次登陆中国,BAU Congress China/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建筑在海外的展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蕾  杨帆 《时代建筑》2010,(1):41-47
今天,"中国力量"已越来越为世界瞩目,但这种力量目前仍更多地是指经济力量的提升。伴随着经济成长,中国将展示怎样的文化软实力,不但是我们要面对的日益紧迫的命题,同时也越来越吸引外界好奇的目光。继电影、当代艺术之后,中国建筑也开始参与海外各种各样的有关"中国当代建筑"的展览,成为一种特殊的实践。在中国建筑师还未走向世界之时,这无疑成为一扇至为重要的窗口。  相似文献   

16.
覃力 《新建筑》2001,(1):26-28
从建筑空间构成、建筑造型特色等方面,对深圳展览中心进行了评价,并对中外展览建筑发表了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7.
展览     
正前进的丰碑——Eric Tabuchi建筑影像展香港大学上海学习中心将荣誉推出新展:前进的丰碑。本次展览将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展出法国摄影师Eric Tabuchi的作品。他的艺术创作跨越图像收集、摄影和雕塑三个领域,专注于建筑领域尤其是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如房车、水塔等不起眼的事物,它们往往被置于城镇边缘一些不知名的角落里。本次港大上海中心展览中的"拆与建"即从某种程度上展现了由精彩的独立造型到多重组合的过渡。展览时间:2013.05.18-2013.08.18展览地点:香港大学上海学习中心画廊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作为中国建筑媒体的新秀,借2012伦敦书展之契机,带领中国的知名建筑师在伦敦——这座建筑历史悠久、设计思潮先进的国际大都市,举办了"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这是中国主流建筑师在英国的首次集体亮相。  相似文献   

19.
姜爽  李翔宁 《时代建筑》2011,(6):124-127
文章针对纽约MoMA的建筑展览,按照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历任建筑部主任任职的顺序和时间段落,纵向梳理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展览的发展历史,勾画了策展人和展览理念的演进和变迁,从这个侧面展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展览理念。  相似文献   

20.
刘思  郑昕 《新建筑》2009,(1):36-41
Aedes当代建筑论坛是一个致力于传播建筑文化的机构,它的建筑画廊凭借独特的策展视角和成熟的运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声誉。该机构的概况、它所举办的四个中国建筑师参与的展览、作为成功的建筑文化传播媒体如何看待其价值判断对于公众的影响以及其机构的成功运作经验是这次访谈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