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冉  王绍森 《当代建筑》2021,(11):128-131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主义建筑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性能和效率导致建筑与环境、历史、当代文化的割裂.而游牧空间能协调并重组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差异性元素,为环境叙事提供整合差异性的空间基础,并赋予当代建筑与环境之间创造性的增值.本文以宁波宁亿生活美学馆概念设计为例,尝试将环境叙事下的游牧空间描述性的定义转译为具有开放、多元、流动、生成等特征的适应建筑与空间环境关系发展需求的"游牧空间".  相似文献   

2.
刘杨  林建群 《城市建筑》2013,(4):141-144
本文通过对德勒兹平滑空间论的核心内容“空间界域性”的研究.构建体现时代特点、适应建筑与空间环境关系发展需求的“界域”建筑思想。”界域”建筑思想是对建筑与环境的差异性元素之间各种力量的协调与重组,是赋予当代建筑与环境之间增值的创造性逻辑的思想体现。从界域的视角看待建筑.实际上就是将建筑放置在城市的整体大环境中.或者说是一个大的景观环境中.界域建筑通过与城市环境物质与非物质各要素的相互关联而生成。  相似文献   

3.
游牧空间观是游牧民对其所处环境经过长期认识并遵守的规则观念。本文从空间构成的角度,结合游牧传统空间观,对蒙古族建筑、环境、景观空间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炼出建筑单体空间的通用化、公共空间的游牧化、景观空间的自然化等具有启发性的空间概念,并结合现代建筑中的类似案例,归纳总结并为以后的创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靳铭宇 《世界建筑》2011,(7):118-121
本文回顾了游牧空间的思想来源。阐述了其特征与内涵。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一理论的社会性。在城市空间上的表现。最终将其扣展到当今建筑。尤其是数字建筑领域,对建筑学学科的空间模式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黄帅 《山西建筑》2014,(28):6-7
基于法国当代哲学家德勒兹所提出的平滑空间思想,从建筑与环境的相互过渡、建筑与环境的转换以及平滑空间的设计三方面阐述了建筑设计的新思想,为今后的建筑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曲玉霞  袁爽  王英姿 《城市建筑》2022,(12):154-157
吉尔·德勒兹最先从哲学层面提出“平滑空间”这一理论,并将其扩展与深入。20世纪起,建筑师将吉尔·德勒兹提出的“平滑空间”概念应用到建筑学领域。本文基于对国内主要建筑学期刊的文献综述,从建筑类型、建筑形态、空间特性与设计手段四个方面总结21世纪以来国内关于平滑空间思想的建筑应用研究,并展望平滑空间思想在未来建筑应用中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吴露洁 《福建建筑》2015,(3):24-26,44
文章先是在哲学层面与几何学层面提出了几个早期具有"游牧"特征的模型,再回归"游牧之父"德勒兹的哲学体系,通过了他的块茎思想模型与游牧理论,揭露了游牧主义的哲学内涵与本质。建筑师的游牧是德勒兹游牧主义哲学由思想到实践的重要体现,文中提及多名建筑游牧者的思想,由内而外展现了游牧主义在建筑领域的多重应用,从而得出游牧主义哲学对于当代建筑师从事建筑创作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文末提及几种途径,由此建筑师们将能够有效地通过游牧思想来获得思维与创作自由。  相似文献   

8.
刘杨  林建群 《城市建筑》2013,(7):141-144
本文通过对德勒兹平滑空间论的核心内容"空间界域性"的研究,构建体现时代特点、适应建筑与空间环境关系发展需求的"界域"建筑思想。"界域"建筑思想是对建筑与环境的差异性元素之间各种力量的协调与重组,是赋予当代建筑与环境之间增值的创造性逻辑的思想体现。从界域的视角看待建筑,实际上就是将建筑放置在城市的整体大环境中,或者说是一个大的景观环境中,界域建筑通过与城市环境物质与非物质各要素的相互关联而生成。  相似文献   

9.
从对公众活动的接受度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作出新的定义.进而引出一种被忽略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并对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的特点,对其在抵御蓄意破坏行为、保障空间安全及在支持城市生活方面的出色表现以及在补充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改善建筑与城市间的关系、改善城市步行环境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0.
《新建筑》2016,(1)
以意大利维罗纳古堡博物馆为例,依据德勒兹关于光滑空间与条纹空间的游牧美学,以及块茎思维与树状模式的哲学构想,在分析传统"漫步空间"的基础上,比较SANAA建筑设计事务所和扎哈·哈迪德的两座当代博物馆之"漫步空间",探讨当代博物馆演绎柯布式"漫步空间"的两种可能性,即两种不同程度的游牧式漫步体验,并剖析两种空间所蕴含的块茎式空间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建筑师》2017,(3)
20世纪60年代,建筑师克劳德·巴夯与哲学家保罗·维希留共同创立了"倾斜功能"理论,用倾斜来打破水平和垂直的建筑范式,激发身体知觉,加强社会联系。巴夯用素混凝土创造了地堡般的建筑,用画笔描绘了颠覆勒·柯布西耶垂直城市理念的"倾斜城市"。巴夯是让·努维尔的建筑启蒙老师,与德勒兹同为折叠空间和游牧空间的先行者,为新一代建筑师所景仰。本文是对克劳德·巴夯开创性建筑生涯的一次回顾。  相似文献   

12.
从游牧概念的起源到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它的发展充满争议性。本文通过相关理论的归纳整理,对现代建筑中游牧概念的发展走向进行分类,提出移动型和事件型两种不同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通过复合空间路径的视角对建筑作品进行分析,从而对由二向度空间路径的转折形成的空间现象进行定义与描述,追寻其发生发展的轨迹,并揭示其对空间序列组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城市共生"为主题的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是双年展第一次进入城中村。城中村与双年展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像是草原中偶然相遇的两个游牧部落一样。正如德勒兹所说,现代国家和大都市的基质就是普遍的、无处不在的纹理化结构,纹理化过程代表了中心权力体系的规范化过程。而城中村和双年展都是游离在控制体系之外的游牧空间和平滑空间,具有内在的多元、自由和非正规属性。双年展与城中村相结合的过程充满机遇和风险,我们要时刻警惕它们被带入纹理化的陷阱之中。而未来,则需要将游牧空间转化为创新空间,并把城中村作为双年展的孪生体,由此才能拯救城中村和双年展,永远保持它们内在的抵抗性力量。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与空间有着本质的关系,或者说建筑是由空间创造的,这从人类开始进行营造活动起就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一方面,室内空间是建筑设计的直接结果,成为表现建筑整体与风格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一个优秀的建筑作品,必然出自于建筑师从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乃至家具设计全过程的整体把握。因此,如何从室内设计中延续并完善建筑设计对空间秩序及其属性的定义,显得尤为重要。或许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MRT设计的售楼处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昊 《四川建筑》2010,30(2):37-39
空间是生活的载体、情感的激发。本文通过对情感空间的定义,以及对情感空间的塑造与表达的解析,说明建筑师不仅需要使用物质材料创作建筑,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情感创造空间,只有把情感当作是构成空间的主要因素,才能创作出能够打动人类心灵的情感空间。  相似文献   

17.
张冉 《山西建筑》2009,35(2):44-45
说明了数字建筑与空间解放的联系,从空间概念的演化、数字建筑的定义、数字化在空间解放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肯定了数字建筑在空间解放方面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打开了空间解放之门。  相似文献   

18.
构造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世丹 《华中建筑》2003,21(1):63-66
着重探讨了建筑构成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建筑参与构造城市公共空间的三种途径,表明建筑既能作为公共空间的定义者,亦能成为公共空间的策源地。  相似文献   

19.
间舍空间     
董萱 《建筑知识》2012,(7):63-65
"间"代表一个宽度大约3.3米到3.6米的空间尺度,而这个"间"不仅是一个空间使用的基数单位,也与地方传统建造形式强烈的联系在了一起。同时,来自于中国地方建筑文化中的"间",其所在的地方文化中,成为了一种常用的建筑空间基数单位。空间的格局,定义人生的格局。通过体会生活的深层呵护,与空间细节的极致追求之后,设计师的创造也由此展开。因为业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组合空间”是城市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公共交通系统相叠合产生的空间集合和空间关系.基于间接协同效应视角对其定义、类型以及价值展开讨论,通过对上海正大广场、龙之梦购物中心及香港又一城的调研,比较研究不同类型的城市组合空间对城市建筑综合体内部空间活力、出行方式及外部出行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