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颖 《新食品》2014,(14):113-113
“一个品牌成长的过程犹如一株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一般,需要经历漫长的生命周期——仅仅汲取水分,沐浴阳光还远远不够,只有同时经历过风霜雨雪的磨砺,它的年轮才会更加紧致饱满,它的生命力才会更加强大而富有张力。”陕西凤香经典酒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香经典酒业)董事长黄宁在其上半年工作总结会中指出,“只有经历考验的产品才会真正成长为一个品牌,目前外部恶劣的环境给了凤香经典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对西凤酒生产插窖阶段糟酷淀粉消耗和窖池升温幅度做了对应分析,并对插窖阶段工艺条件同时进行分析对比。在挑窖阶段,其装甑与馏酒为关键环节,对装甑与馏酒的操作以及汽压的控制实施了相应的措施,使插窖淀粉消耗提高至3.0%,挑窖出酒率提高14.69%,达到了充分利用残余淀粉、提高挑窖出酒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李华 《新食品》2012,(21):153-153
国藏西凤酒包装采用宋官窑的镂空套瓶工艺藏酒:其“开门明镂空瓶,内套胆瓶”,精致典雅,别有洞天,赋予西凤酒尊贵典雅之“形”,而更兼“甘泉佳酿,清洌醉香”之“神”,形神兼备,而被定为国藏御酒而蜚声中外。“国藏西凤酒”镂空套瓶工艺的呈现无疑是一款旷世神作。  相似文献   

4.
陈全胜  赵先维 《酿酒》2008,35(2):48-50
经过对西凤酒插、挑窖生产工艺的总结,主要对插窖阶段糟醅淀粉消耗和窖池升温幅度做了对应分析,并对插窖阶段工艺条件同时进行了分析对比。在挑窖阶段,其装甑与馏酒是关键,对装甑与馏酒的操作以及汽压的控制都进行了不同方位的探讨,并实施了相应的措施,从而使插窖淀粉消耗提高至3.0%,挑窖出酒率提高14.69%。达到了充分利用残余淀粉,提高挑窖出酒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孔颖  李华 《新食品》2014,(23):74-75
2011年10月,西凤推出其自有全资战略核心高端品牌“凤香经典”,从只是在省内市场以买断开发品牌为主到现在正式拥有自己的核心战略产品,西凤实现了产品线系列化,同时以此为契机,拉开了其对全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6.
湘窖变革     
陈薏霜 《新食品》2014,(7):46-51
自2003年被华泽集团成功并购后,十年来,湘窖酒业以营业额每年增加一亿元的速度迅速跻身“十亿俱乐部”的行列回顾湘窖酒业的发展历程,虽然速度在湘酒板块中虽称不上“快”,却足够“稳”.尤其是在行业深度调整的2013年,湘窖酒业成功保住10亿元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7.
孙延川 《新食品》2013,(21):134-134
9月28日,由陕西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强中酒业有限公司举办的“迎国庆——北京经销商联谊会”在北京古秦食府隆重举行,参加此次联谊会的有陕西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可强,陕西西凤酒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凤香经典事业部总经理陈兴及酒业协会领导、行业经销商等100多人。  相似文献   

8.
孔颖 《新食品》2013,(22):149-149
今年以来,随着白酒行业调整的持续深入,诸多名酒企业都陷入了增长停滞的泥潭。但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却在今年实现逆势增长,在上半年实现11%的巨大增长,进一步提升了其品牌价值和市场份额,在今年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彰显了品牌的魅力和营销手段的实力。2013年,西凤酒以281.1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全国酒类品牌第五名,让传统的老名酒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孔颖  李华 《新食品》2014,(22):120-121
历时60天,从西安到罗马,穿越15000公里,途经8个国家,走进13座文化名城。9月1O日,由华山论剑西凤酒倾力赞助的陕西卫视大型人文历史全媒体穿越活动“丝绸之路万里行”在意大利罗马完美收官。华山论剑西凤酒作为“丝绸之路国礼”,也在丝路沿线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一路的醇厚洒香,留下了一路的中国文化印记,以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身份,让世界为之惊艳,为之沉醉。  相似文献   

10.
邵柏杨 《新食品》2014,(14):104-104
6月30日,西凤酒2014年上半年营销工作总结大会暨下半年营销工作部署动员大会在陕西召开。会议由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可强主持。在大会上,徐可强认真分析存在问题,针对长期以来西凤买断口品牌为主、自营品牌时间太短没有形成优势的情况以及终端建设不完善、团队执行力较弱等情况和问题提出了五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胡明辉  李华 《新食品》2013,(23):170-171
衡量一个优秀的企业不是看你能不能做好一个品牌,而是要看你有没有诚信经营的意识。有句老话说做事业就是做人,做人首先要有诚信,哪怕再大的品牌如果不坚持诚信经营,终将会颓败。一品至尊西凤品牌运营中心不但重视产品品质,而且是以诚信为本的企业。  相似文献   

12.
周伟毓  李华 《新食品》2012,(24):194-195
“2012年是西凤集团非常重要的一年”.这是今年年初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可强对西凤做的一个简要而准确的描述。他认为:这一年是西凤的改革发展、全国化攻势迅猛之年,同时也将是西凤百亿工程拉开序幕的一年。一年之末盘点下来,果然西凤全线品牌产品成绩飙红,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孔颖  李华 《新食品》2013,(15):163-163
2013年白酒行业面临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年份原浆·西凤洒上市后,其发展速度却非常迅速。凭借其独特优势,创造了白酒单月全线覆盖市级市场最快纪录,短短半年时间便超过6000万元的销售业绩,成为了西凤系列新品黑马,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其高端产品销量反而超过了中低端产品,实现了产品在高端市场上的逆袭。  相似文献   

14.
《新食品》2012,(10):176-177
3月20日,全国糖酒会期间,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高朋满座,客商云集,由陕西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导的“西凤酒荣获首届中国名酒60周年志庆暨西凤酒与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战略签约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5.
李华 《新食品》2012,(22):165-165
腾飞西凤耀中华国宾承载新使命 国宾西凤酒世出中华三千年古酿、国脉凤香鼻祖——两凤酒,为西凤酒“国字号”稀缺品牌,是西凤酒集团继凤香经典西凤酒之后专门开发的凤香型中高端名酒,属国宾级酒品,也是西凤酒集团重点打造的一款核心品牌。在“百亿西凤”发展战略布局下,国宾两凤酒延续历史经典,承载着新的使命,顺应发展大势,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16.
刘贵洪 《新食品》2012,(17):182-183
从酒类品牌的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到,路途充满荆棘,其间波折与艰辛纷呈。许多品牌在一两年兴盛之后,便躺在荣誉光环下,一醉不醒。最终,繁华如昙花一现,随风而去。然而,有这样一个品牌,自2009年崭露头角,第二年便销售过亿。荣耀并没有禁锢它的思想,它依然脚步稳健、节奏明快。到第三年,也就是2011年,其销售保持了300%的高速成长。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刚刚拿到:整体业绩同比增长40%。难以想象,一款以中高端定位的品牌,能够在今年相对恶劣的市场大环境下保持较高增长。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牌?答案是:国花瓷西凤酒!  相似文献   

17.
陈薏霜 《新食品》2014,(23):133-133
2014年,白酒行业持续调整,整个白酒的消费大盘基本维持在稳定的环境下,中低价位的产品总体呈现出增长,这进一步说明以大众消费为驱动力的产品顺应了市场发展的需求。而祥瑞天和西凤酒作为西凤旗下“腰部”价位品牌,主打150元左右价位,正是迎合了“名酒品牌”并且亲民价位的市场趋势。  相似文献   

18.
孔颖  李华 《新食品》2014,(9):144-145
在2013年糖酒会上,中国四大名酒西凤酒隆重推出西凤核心战略产品--大风香·西凤酒。时至今日,大凤香市场规模已经过亿,全国化进程效果显著,得到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大凤香全国化进程是如何快速实现的呢?日前,笔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王惜  曾祥斐 《新食品》2011,(17):149-149
近些年,一线名酒茅台、五粮液在不断提价后,逐渐让出广受业内外关注的300—500元的次高端价格带,各品牌在这个“金腰带”价位段展开进攻,争夺愈演愈烈。但纵观白酒行业趋势,业内外人士一致认为,具备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二线名酒才是最具实力的主角。它们最终会成为中国次高端市场的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20.
胡明辉 《新食品》2013,(23):162-163
2013年已接近尾声,西安经过行业调整期的洗礼之后,市场深耕与细分成了陕西西凤酒大鳄们发力的主要方向。当记者踏上这片黄土高坡下的关中平原,与一股黄土般的“大情怀”撞了个满怀,大方的汉子、大口气的言谈、大碗大碗的泡馍、大碗大碗的油泼面,当然还有能大醉一场的西凤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