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琼芳  叶鹏盛 《农药》1993,32(4):46-47
四川棉区常年在棉花苗期普遍发生烂根死苗,主要病原是立枯病和炭疽病,近年来用多菌灵、硫菌灵等药剂作浸种、拌种,有一定防病保苗效果,但不够理想。为了寻找防治棉苗病害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及使用技术,我们对现有新型杀菌剂甲基立枯磷进行田间防病保苗效果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0%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的0.15%有效成分拌种,对种子出苗无不良影响,防病保苗效果优于多菌灵。  相似文献   

2.
棉花苗期的立枯病近二年来在我省发生严重,用多菌灵拌种,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因药源不足、成本较高,所以多数棉区基本不作拌种防治。我们于1983~1984年进行了新杀菌剂拌种防治棉苗病害的研究,证明灭锈胺(担菌宁)浸  相似文献   

3.
文学  程远大 《农药》1993,(2):55-56
棉花苗期病害在我国南北棉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主产棉区发病十分普遍。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30%,若遇春季多雨,低温年份发病率可高达90%,造成大量死苗,缺苗断垄,严重影响棉花产量与品质。为了防治棉花苗病,寻求更有效的化学防治药剂,我们在河南新乡(北方棉区)和湖北天门(南方棉区)对甲基立枯磷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考查其防治棉花苗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宋述尧  李柏 《农药》1990,29(3):61-61,15
猝倒病和立枯病是黄瓜苗期二种主要病害,死苗率在30%左右。以冬春保护地黄瓜幼苗发病尤甚。目前防治这二种病害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为数不多,尚有待于开发使用新的农药品种,作者以从日本  相似文献   

5.
西瓜疫病(Phytophthora melonis Kat-sera)是我县瓜区近年来上升的主要病害,在西瓜整个生育期都侵染引起致病。苗期株发病率一般20~40%,成株期株发病率一般40~60%,严重的可达100%;叶发病率一般30~50%,严重的达70%以上,严重影响西瓜的产量和质量。以往使用多菌灵或硫菌灵等进行防治,效果不佳,即使施药4~5次,在苗期死苗率也达20~30%,成株期叶发病率也达20~50%。1988年我们采用甲霜灵-代森锰锌进行防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棉花苗期病害是指播种后到现蕾前发生的多种根病和叶病。根病造成烂籽、烂芽、烂根以及茎基腐烂。叶病引起子叶及真叶霉烂、茎梢枯死。解放以来,推广了“五西合剂”及波尔多液等许多农药的使用,对防病保产起了重要的作用。化学防治已成为棉苗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的主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栽培制度的改变,塑料薄膜覆盖育苗的推广及内吸杀菌剂的使用,棉苗病害防治和研究工作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一、棉苗根病的化学防治 1.根病种类及其侵染特点: 陕西关中棉区以及整个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苗根病主要是立枯病、炭疽病和红腐病。以立枯病分布最广泛,为害也最严重。病源菌是一种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该菌是土壤栖居菌,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土  相似文献   

7.
立枯病是蔬菜苗期主要病害,死苗率通常达30~40%。该病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Kuhn)侵染所致,该菌属半知菌纲丝核菌属真菌。它的寄主范围广达160多种,主要为害黄瓜、茄子、辣椒等。目前防治立枯病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不多,为探明甲基立枯磷的防治效果,我们于1988年进行室内外药效试验,获得了好的防治效果。一、试验材料1.农药品种:20%甲基立枯磷乳剂是湖南省化工研究所研制并提供的新杀菌剂,70%五氯硝基苯;井冈霉素。  相似文献   

8.
胡维侦  章昭 《农药》1993,(3):53-54,60
我县地处长江中下游沿岸,历年棉苗期阴雨天较多,棉苗期病害(主要为炭疽病和立枯病)发生面广、危害重,重病田块死苗率高达80~100%,只得重新翻种,严重影响了棉株的早发快长。实践证明,药剂拌种是防治棉苗病害、控制死苗的有效措施。为了摸清适合我地棉种处理的最佳药剂种类及浓度,我们在城北乡城北行政村进行了拌种双等几种不同药剂及处理防治棉苗病害的药效试验,同时还进行了小面积示范,试验、示范的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棉苗根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五十年代,开始应用五赛(西)合剂拌种,对控制棉苗根病为害起了很大作用。但自有机汞制剂因公害问题限用以来,多数棉区不作拌种防治,根病发生为害更为严重。七十年代,用多菌灵防治棉苗根病有较好效果,但因药源不足,成本较高,限制了生产上推广应用。同时,单一杀菌剂拌种难以取得稳定的良好防病效果。另  相似文献   

10.
三余棉区是南通县的老棉区,每年植棉约12万亩,苗期病害较为严重,且以炭疽、立枯菌所致根病为主,尤其在播种后遇上低温阴雨天气,苗病加重,一般的年份苗期因根病死苗达15%。1987年我们在该棉区用拌种双40%可湿粉进行种子处理和喷药护苗试验,以多菌灵粉剂做对比,同时在5万亩棉田上示范,取得了较好的防病保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