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端不同步采样数据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考虑了线路的分布参数特性,利用线路双端电压和电流量进行故障测距,从而保证测距不受过渡电阻的影响.对于不换位三相线路,采用模分量法,使相互耦合的相空间三相线路解耦为相互独立的模量.为了避免求解导数的复杂性,该文采用Powell方向加速法进行求解.仿真计算表明,算法对整个线路长度区间内的任何故障点都能精确测距.  相似文献   

2.
一种实用的新型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双端测距精确算法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提出一种新型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精确算法。该算法基于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根据故障时沿线电压的分布规律,使用搜索迭代的方法计算出故障点的位置,不要求双端的数据同步,能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且无需解长线方程,也不存在伪根的判别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EMTP仿真结果显示即使在较低的采样频率下该算法仍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利用单侧电压电流工频分量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进行双原系统的线路故障定位时,远端系统等值阻抗变化对测距精度的影响时我法克服的。中提出一种双电源系统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的实用算法,其特点为:(1)两端数据不必同占;(2)用于短、中等长度线路时,不需要迭代求解,即定位方程为一个算式;(3)不需要区分故障类型;(4)该方法适用于换位线路、不换位线路以及双回线路。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大部分双端数据不同步测距算法由于伪根的存在可能导致测距失败。针对这一不足,基于线路分布参数模型,利用电压正序分量与负序分量的比值或者电压正序分量与故障正序分量的比值消除不同步角,并利用相位的单调性进而推出一种双端非同步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不存在伪根,可以利用二分区间求根法或者弦截求根法快速求取故障距离。EMTP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测距精度不受过渡电阻、故障类型以及不同步角的影响,计算量小,测距精度高。  相似文献   

5.
《电网技术》2021,45(4):1574-1580
现有大部分电缆–架空线混合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无法从原理上消除双端数据不同步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端非同步数据的混合线路故障测距方法。首先,针对不对称短路故障,利用系统两侧的电流、电压推算故障点电压,通过正序电压分量与负序电压分量的比值消除不同步角;然后给出混合线路故障测距函数,根据测距函数的单调性可知仅在故障点处其函数值为零,因此可采用二分法等搜索算法求解故障点;最后针对对称短路故障,提出采用正序电压分量与正序电压故障分量的比值消除不同步角,从而求出故障点。基于PSCAD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距精度高,且不受故障位置、过渡电阻和不同步角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线路双端数据不同步与线路参数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测距误差问题,提出了基于参数修正的双端不同步测距方法以实现输电线路发生非对称故障时的准确定位。该方法定义了线路参数修正系数,利用等值序网分析法消除了数据不同步角的影响,然后应用仿电磁学算法求解了所建立的故障测距方程组,得到了线路故障位置。仿真分析与实际线路的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受线路参数变化的影响,利用故障后的双端不同步数据即可进行故障定位,具有很高的测距精度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双端不同步采样的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研究双电源的换位、不换位单回以及耦合双回线短路点定位的新方法,其特点为:①两侧之间工频量不必同步。②适于换位和不换位的长线。③线路分布电容、过渡阻抗和系统运行方式等因素对测距精度没有影响。大量的模拟故障测距数字仿真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故障时沿线电压的分布规律提出了两种实用性较强的故障测距算法,利用线路两侧的电压和电流正弦相量计算故障距离,不要求双端数据的同步,能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着重对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进行可行性验证,采用ATP仿真获得故障线路的电气量值,并用Matlab计算故障点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精度,能满足现场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网10kV线路在运行中存在的单相接地、两相短路等问题,结合故障定位已有的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端不同步数据的故障测距方法,将两端数据采样的不同步因素以不同步角差δd的形式引入,建立了故障测距χ关于δd的方程;为了提高测距精度,采用七个点的不同步角的平均值δdn作为不同步角差δdo建立了农网10kV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仿真模型,采用双端不同步数据故障测距方法进行了故障测距.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双端不同步算法在不同的情况下都提高了测距精度,证明了此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精确双端故障测距新算法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提出一种利用线路双端故障数据进行精确故障定位的新算法。新算法利用了故障后线路两端的电压电流相量,考虑了双端采样数据的非同步问题,通过采用分布参数模型,精确考虑了分布电容对测距算法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测距算法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双端测距精确算法。该算法采用相-模变换技术和分布参数线路模型,考虑了双端数据的不同步问题,运用拟牛顿法迭代求解非线性方程组。仿真计算其表明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输电线路双端测距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召满  赵舫 《华东电力》2004,32(2):28-30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超高压输电线路故障双端测距精确算法。该算法采用相—模变换技术和分布参数线路模型,考虑了双端数据的不同步问题,运用拟牛顿法迭代求解非线性方程组,仿真计算表明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对于工频量双端测距,影响其精度的因素很多。简要介绍了目前基于双端工频量测距的主要计算方法,分析了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将其应用于实际系统时的局限性。作者认为:只有在算法中统一考虑两端数据可能不同步、系统参数不能够准确得知、三相线路不换位或者不完全换位以及线路上可能存在补偿装置等情况,并在提取工频量时要能够消除非周期分量及其他各次谐波的影响,才可能使得测距结果达到满意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线路中间带并联电抗器的长距离输电线路提出了基于双端工频量的非同步故障定位算法。对于等值阻抗固定的并联电抗器,采用故障前的双端相量估计并联电抗器的实际等值阻抗,从而基于故障后正序网络得到故障点位置。对于可控并联电抗器或故障前数据无法获取的情况,还提出了一种与并联电抗器模型无关的故障定位算法,根据不同故障类型的故障边界条件,利用故障点电压电流相位特性构造定位函数,分析表明该函数在相应定位区间具有单调变化特性,因而各定位区间不存在伪根,求解快速。所提算法均基于分布参数模型,双端数据不同步角采用故障前或故障后测量相量进行补偿。基于PSCAD/EMTDC和MATLAB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计算简单、精度高,对不同步角、故障类型、过渡电阻、故障位置均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参数估计的双端不同步故障测距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利用双端不同步采样数据并基于线路参数估计的故障测距算法,将输电线路参数、两端数据采样非同步误差角和故障距离作为未知量,利用故障时线路两端的非同步采样得到的电压和电流,通过牛顿-拉夫逊法求解非线性方程得到这些未知量。并将故障测距结果采用故障距离占线路全长的比例来表示,可以避免输电线路受温度影响产生长度变化导致的故障定位误差。利用线路杆塔在线路上所处的位置来估测故障点位置,更方便查找故障点。该算法减小了因线路参数不准确所带来的测距误差,仿真结果和实际数据验证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6.
双端非同步数据故障测距的非线性估计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端非同步数据的不受故障性质和类型限制的故障测距新方法。该方法依据从两侧观测到的故障点电压各次分量的序分量相等的特点构造了6N维观测方程,采用非线性状态估计的方法求解其在最小二乘意义下的最优解。仿真表明,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较大的收敛域和较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一种实用的高压输电线路双端电气量故障测距新算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一种新的利用输电线路的双端电气量进行故障和故障录波器的特点,不要求双端数据同步,不受线路两端简单,不需解长线方程,也不存在伪根判别问题,易于实现的故障录波器分析装置。仿真结果和现场实际测距结果表明测距的精确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了数字技术系统阻抗、故障类型和过渡电阻的影响,原理简单,不需解长线方程,也不存在伪根判别问题,易于实现。用该算法编制的测距软件已成功应用于实际的故障录波器分析装置。仿真结果和现场实际测距结果表明,算法的精度完全满足现场要求。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双端故障测距的实用化方法,利用相模变换矩阵将不对称的三相线路解耦为完全独立的模量,选择合适的模量绝对值实现测距。鉴于保护装置的计算局限性,为使测距算法实用化,首先考虑了双曲函数的泰勒逼近,以及波阻抗和传播系数的简化。搜索故障位置时,利用电压分布规律,给出了两条直线相交搜索故障位置法。当线路两端带有并联电抗器时,测距电流所用的数据必须去掉并联电抗器上的电流,然后才开始计算。EMTP仿真表明,该实用算法不受过渡电阻的影响,计算量小,避免伪根,同时精度可满足实际的测距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