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氪化物”的不寻常的热学特性使其成为独特的测量摩擦表面温度的无损检测方法,而这些温度用热电偶、光学温度计、灵敏的温度涂料以及硬度的变化是难以洲量的。该技术能使设计、润滑与冷却等理论上难以精确地预计的参数进行调整和最佳化。  相似文献   

2.
搅拌摩擦加工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搅拌摩擦加工技术是源于搅拌摩擦焊接技术的一种加工技术,目前已经被用于各种复合材料制备的研究中.本文主要介绍了搅拌摩擦加工技术制备复合材料的原理,概述了目前采用搅拌摩擦加工技术制备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搅拌摩擦加工制备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搅拌摩擦焊焊接过程中对搅拌工具和搅拌区域的实时温度检测,开发了一套焊接温度检测系统。系统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解决了位于旋转体的热电偶信号线的连接问题,通过无线供电技术实现了对测温装置的供电。详细介绍了系统研制的总体方案、硬件电路模块以及焊接温度检测软件的设计,同时分析了系统测温误差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方法。通过搅拌摩擦焊实验,对研制的系统进行了工程验证,实验表明,该系统可精确测量焊接过程中搅拌工具及搅拌区域的温度,且测温范围宽、采样速度快、分辨能力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45^#钢滑动摩擦副咬死温度变化特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度变化是摩擦副胶合前期重要特征之一。在MHK-500型块式磨损试验上,采用热电偶测温技术,对45^#淬火钢和钢试环、试声滑动摩擦副咬死过程的温度变化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胶合瞬间,摩擦副表面温度发生了突变,胶合发生后,摩擦副是否发生咬死受材料高温下机械特性以及润滑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磨擦副表面微凸峰之间以及润滑油中磨屑与摩擦副表面间的微切削作用是导致磨擦副表面温度突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氪化(Kryptonation)是指用扩散、离子轰击等方法把氪气(一般是用放射性气体~(35)K_γ及其同位素)嵌入固体样品,并制得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固体标记样品的过程。在60年代中期由美国首先将此技术应用在工业方面。70年代以来国外陆续报导了应用该项技术来测出一般方法所不能测出的重要运动部件的最高工作温度及其分布;用于探伤、微量化学分析、结构分析等。本文扼要地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和在材料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弹性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MPX-2000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用环盘摩擦副,结合扫描电镜分别评价了弹性金属塑料(EMP)复合材料与钢在油润滑和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条件下,相同滑动速度的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升高而减小,当载荷为2000N,滑动速度小于3.52m/s时,摩擦系数基于趋于稳定,EMP磨损率随滑动速度和载荷的升高耐增加,但不同试验条件的增幅不高,油润滑下滑动速度小于3.52m/s和干摩擦条件下滑动速度小于1.96m/s时,EMP以微切削,塑性变形和梨沟磨损为主,并在摩擦副两表面形成转移物。  相似文献   

7.
EMP复合材料对金属的磨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MPX-2000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评价了EMP复合材料对钢的磨损特性,利用扫描电镜和铁谱分析技术分析别分析了它们的磨损表面和磨损微数。结果表明,EMP表层材料对钢表面的磨损以粘着-依附和金属表面微凸体拉断形式为主,在临界状态下,EMP材料对钢表面产生微切削。  相似文献   

8.
短碳纤维增强锡青铜(碳/锡青铜)复合材料分别在干摩擦和有油滑状态下与钢进行了滑动对磨试验,研究了试验条件及碳纤维含量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对锡青铜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行为与润滑状态有关,干摩擦时碳纤维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锡青铜的摩擦磨损性能,而有油润滑时碳纤维对锡青铜的摩擦磨损性能不仅没有改善,还会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9.
一种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用树脂基摩擦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的树脂基摩擦材料,测试了其物理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摩擦材料具有较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各项指标达到了相应的技术要求;与用于铸铁制动盘的摩擦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摩擦因数,更小的磨耗,制动力矩曲线平稳,能更好地适应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另外,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摩擦副的摩擦磨损性能能够满足200km/h高速列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何听  毛纪根 《机电信息》2009,(23):54-55
对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热缺陷的概念,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测温管理措施,同时指出测温技术的应用在药厂配电管理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碳锌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碳纤维增强模用锌合金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比单一锌合金的有明显改善,且碳纤维取向明显影响着该复合材料的这些特性,其中以Ⅱ型纤维取向的性能为最佳。扫描电镜对磨痕观察发现,磨痕上裸露的纤维数目与该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有直接的关系。本文还对影响该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SiCp/Al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SiCp/Al复合材料在干滑动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载荷、速度以及体积分数对该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该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蔡立芳  黄承亚  黄兴 《润滑与密封》2005,(6):183-189,194
介绍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结构与组成对其摩擦磨损特性影响方面的研究;分别讨论了不同聚合物基体、不同的填料及固体润滑剂对复合材料摩擦因数及磨损率的影响;讨论了表面处理技术、滑动速度、滑动距离、载荷、对磨面的特性及温度等条件对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摩擦、磨损机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然热电偶法测量铣削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了一种借助于刀—工自然热电偶在立式铣床上直接测量刀—工界面温度的水银集流器式测温系统。通过改制主轴拉杆并增设水银杯,将旋转铣刀的热电势信号引出到固接的外电路上。通过实验检测了机床运行中集流器的摩擦发热,结果表明这种集流器的附加摩擦电势很小,该测温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可用于分析周期表中的绝大多数元素,而氪和氙被认为属不能分析的元素,至今未见ICP-MS分析氪和氙的报道.在没有气体质谱计的情况下,为准确测量微量氪和氙,应用ICP-MS分析氪和氙同位素丰度比的技术及进行低浓度氪和氙半定量及定量的方法(另文发表),并拟在此基础上建立ICP-MS准确定量氪和氙气体同位素稀释法.  相似文献   

16.
对20%Vol SiCp/Al复合材料与有机摩擦材料组成的摩擦副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该摩擦副在不同的速度情况下都具有平稳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在一定速度范围内随速度增加而减小,而在超过一定速度后随速度增加而增大。对摩擦系数随速度变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盘销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SiCp含量为20vol%的铝基复合材料和Kevlar增强摩擦材料组成的摩擦副在于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副在跑合过程中,铝基复合材料中的SiCp颗粒对较软的有机复合材料产生犁削和微观切削效应,磨损机理为铝基复合材料的硬质颗粒对较软的有机复合材料的磨粒磨损;在跑合后的磨损试验中,摩擦材料磨损表面呈现出粘着磨损和塑性变形特征,随着转动速度的增加,塑性流动加剧;摩擦副接触表面发生材料的相互转移,并在铝基复合材料表面形成转移膜,且在较高速度下转移膜更易形成;在高速条件下,摩擦材料表面可见从铝基复合材料的铝合金基体中脱离的SiCp颗粒和熔融迹象;摩擦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8.
硅线石颗粒/LY12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搅融混合-半固态挤压方法,复合成形硅线石颗粒/LY12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摩擦学性能测定。通过对摩擦形貌的扫描电镜、X射线分析,研究了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同ZQSn6-6-3材料摩擦学性能相比较,表明硅线石颗粒/LY12复合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半金属摩擦材料组成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和差热-热重分析,对自制半金属摩擦材料的主要组分-有机粘结剂、铸铁屑、铜纤维和石墨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小型化红外热像传感模块和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通过集成设计,研制了模块化新型红外热像测温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信号采集、传输硬件一体化,实现了数据展示、分析的隔离,可直接提供数值化测温数据,提高了传感器的易移植性;支持mini USB有线和WiFi无线两种信号传输方式,实现了传感器的即插即用。初步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传感器测温精度可达±2℃,满足电力设备红外测温的粗测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