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戴玉 《四川建筑》2011,31(1):30-31
文章对德阳市一个城市开放空间、滨河景观工程"奥运精神文化长廊"的设计背景和规划理念进行总结,从景点布局到交通组织、从景观的延续性到场所的行为支持——以人为本、以及多样性的景观空间分析,探讨以人为本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翠蓁  姚亦锋 《中国园林》2004,20(10):24-27
滨水景观的设计是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如何在滨水景观中再现历史文化的承载,也是其中重要的一课.现以南京外秦淮河规划为例,对那里的资源现状作了调查,剖析今后发展方向,探讨如何对历史文脉进行归整、再现,最后讨论滨水景观设计对历史古迹及文化再现的重要性,和南京滨水城市发展的特色之处.  相似文献   

3.
肖云 《山西建筑》2007,33(8):25-26
在以防洪堤为主体的风光带景观设计中,针对如何打破空间的单调与防洪设计限制的问题,从场所的肌理分析出发,通过“景观肌理”的揉曲、分质、重塑,期望能重构生态、艺术、人文的风光带,并试图从“肌理设计”的角度探讨了一种新的设计视角,以提升场所的人文意境。  相似文献   

4.
结合环境行为学的理论指导.通过调查对比长沙市湘江和昆明市盘龙江沿江风光带的一些基本情况及市民态度.分析了城市滨水空间设计与人们行为活动的相互影响。指出人们的亲身感受和环境影响力在城市滨水空间设计以及其他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于内陆城市而言,滨水空间不仅是稀缺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一座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重要标志。从全国范围来看,内陆城市滨水设计以盲目模仿国内外已有设计模式为主,未深入探索城市的地域性特色,造成城市景观“千城一面”,稀缺资源被严重浪费。本文以湖南省娄底市孙水河风光带(静安街到娄星南路段)为例,研究城市滨水空间地域特色塑造新方法,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滨水景观带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唐艳红 《风景园林》2007,(2):105-109
通州运河城市段作为古运河的终点和新北京城市发展重地,其景观设计直接影响城市区域发展,“大景观”的理念在此项目中得到实践和体现。风景园林师通过运河两岸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直接参与主导了城市的区域规划设计,并运用了尊重地方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设计手法,在保护、发展通州运河区域原有的自然生态的同时,提炼运河历史上水文化的设计元素,通过把车行道路远离水岸、人行路引近邻水等一系列具体的规划设计手法,力求为北京展现一个现代的滨水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使用者行为模式为导向,通过大量的一手资料和多种调研方法的综合运用,总结出长沙市湘江风光带(天心区段)游人的基本行为模式及特征,以及现状游憩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改造意见,以期对长沙市滨水游憩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兴达 《中国园林》2004,20(1):15-21
易道在20年前开始进军亚洲市场,其后于1997年正式成立泛亚易道,选择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亚洲区总部.易道具有国际视野,锐意将环境设计推广至世界各地.风景园林设计能反映不同地方的文化、经济与环境特色.其最终目标绝非纯粹达到美观的效果,而是因地制宜,缔造真正的生活环境-一片可让人使用和感受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蔡哲  邱灿红  黄媛 《中外建筑》2012,(11):60-62
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是生机,是形象,是资源,也是象征——文明素质、地域文化的象征。现代大城市中的河流滨水地区逐渐成为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地段,它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滨水区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更是城市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门户和窗口,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通常是城市中最有魅力的地区。本文通过挖掘滨水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定位,突出文脉与自然、和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旨在构筑一个具有地域特征的融休闲、文化、娱乐、景观等多功能的可持续滨水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0.
陈圣泓 《中国园林》2007,23(1):25-32
城市滨水地区不仅具有城市开放空间的功能,它更应该是居民工作和生活延续的场所。本规划试图以新运河的建设为依托,有意识地将文化娱乐、游憩购物、商业办公、生活居住和产业开发等公共空间功能复合在一起,尊重城市已有形态与肌理,新旧之间以协调补充的姿态展开对话,构筑高度互动的城市格局和丰富的都市体验,实现一个整体、有机、舒适、便捷、高效的现代复合型可持续发展的滨水生态新城。  相似文献   

11.
以龙庆峡-松山-古崖居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案例,针对北京的情况和风景区景观资源的特点以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对风景区的规划原则、性质、分区和远景的终极状况进行论证和预测.  相似文献   

12.
赵锋  齐乃源  曾伟 《中国园林》2005,21(12):45-48
滨河公园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经常遇到的设计类型,但在这类设计中,如何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然形态景观,并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是设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实例,对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黎金炎 《风景园林》2007,(2):114-116
中国南方城市自古大多临水而建,依山傍水,城市滨河绿地将亲水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紧密有效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强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上虞国际大酒店西侧滨河绿地的规划设计从尊重场地,重视人文关怀角度出发,致力于打造生态、惬意、精致的城市滨水休闲绿地,在形成城市园林绿化面貌和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方面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坐落于深圳市盐田区东北角,是深圳生态控制线上东西廊道的咽喉地段,又是东部"黄金海岸"旅游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面积为37.93km2。三洲田森林公园以森林公园规划手法,从自然保护区的角度,集生态功能、科教功能和游憩功能于一体,核心区域为森林生态及景观保护区,占森林面积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具有丰富的绿道建设思想和杰出的范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传统规划设计理论指引下,基于珠三角的自然生态格局和城乡发展状况,重新布局和挖掘中国原始绿道,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以山、林、江、海为要素,形成"两环、两带、三核、网状廊道"的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框架,并以此串联多元自然生态资源和绿色开敞空间,营造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网络式的珠三角"区域绿网"。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绿"道"之路,勇于担当时代先行者角色,构建中国特色的理想栖居生活。  相似文献   

16.
梁伊任  曾伟 《中国园林》2004,20(7):20-24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景观的精华所在,如何把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和独有的地域文脉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构成地区的标志性景观,是避免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手法雷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城市滨水带游憩规划设计-以上海浦东张家浜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滨水区处在陆地与湿地生态系统的边界,其景观生态边界效应明显,如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生境多样等,但同时也是城市游憩休闲空间的重要载体。以上海浦东张家浜滨水游憩带为例,探讨在滨水区物质环境改善的前提下,如何保护其生态功能与滨水区游憩功能的协调、统一,创造系统完整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8.
论景观水系整治中的护岸规划设计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刘滨谊  周江 《中国园林》2004,20(3):49-52
从生态、河流动力学、景观及游憩等4个角度对护岸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提升、结构安全稳定、视觉景观美化和亲水可游4大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和探索,提出护岸规划设计对策,并结合作者自身具体工程项目的实践,阐述了两类较合理的护岸做法,最后针对我国的国情,在结论中提出了5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开放空间规划语言必须以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交流方式提供一种现实的反映.同时,它也应该将科学和纯粹的艺术以及情感上的、直觉上的元素结合起来,考虑多种有创造性的可能形式.在追寻场地特性的过程中,赖纳·施密特教授及其事务所的规划思想和设计语言可以归纳为;诗意的规划方法;已被证实的设计原则的再利用;对场所原有特征的考古学研究的应用;将花园设计成一个主题式花园的概念;直接利用建筑结构组织空间的概念;"空"的概念;"流水线"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