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第四系沉积物沉积韵和沉积物质、区域地质构造综合成果的分析,用河流动力学的观点对浏阳河长沙市区内的河床演变史进行了具体分析,对深河槽的形成进行了认真探讨,从而对不同区域(方案选择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剖析,为栽弯工程方案的选择提供了较充分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推导,讨论了裁弯工程实施前后裁弯上游河段纵比降调整以及水流挟沙能力的变化,分析了近似水沙条件下裁弯对潼关高程的影响,并用两种方法估算了裁弯作用潼关高程的下降值。 相似文献
3.
4.
6.
通过对海河流域蜿蜒型河道人工裁弯取直的资料调查分析,得出一些河道人工裁弯取直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河道治理过程中遇到同类问题时有一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裁弯工程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荆江中洲子和上车湾裁弯工程实施已30多年.裁弯工程竣工后,对新河发展和老河淤积过程,裁弯段上游和下游河段的河道演变及水位变化等进行了长期的观测研究.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裁弯后新河按预期目标发展,老河相应淤积,老河同期淤积量大于新河冲刷量;裁弯后裁弯河段上游河道比降加大,河床冲刷,同流量的水位较裁弯前降低,其降低值自下游往上游减小,枯水期大于汛期;裁弯段以下至城陵矶河段未发生淤积,且略有冲刷,同流量的水位没有抬高,城陵矶至武汉河段在裁弯后至80年代中期曾发生淤积;裁弯后逐步实施新河及其上下游河段的护岸工程,目前下荆江河势总体稳定,裁弯工程效益得以长期发挥. 相似文献
8.
9.
10.
密西西比河下游河道裁弯工程影响与近期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密西西比河下游河道裁弯工程前(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后(1943年至1992年)河道比降与水流功率的变化;研究河段上自新马德里(密苏里州)下至纳齐兹(密西西比州),全长约900km;具体分析了裁弯工程前、后6个主河段及13个次河段的河道演变。(1)研究表明:研究河段目前的河道比降与水流功率均较裁弯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富尔顿(田纳西州)至莱克普罗维登斯(路易斯安娜州)河段,其河道比降与水流功率分别增加了27-36%和20-38%;裁弯工程上、下游河段的河道比降与水流功率也有所增加,但其增幅相对较小。(2)过去研究表明:1932年之后,研究河段的床沙非但没有粗化,反而总体发生了某种程度上的细化;由于密西西比河下游河道不是缺沙河道,因此,水流功率的增加和泥沙中值粒径D50的恒定不变只能通过床沙质输沙量的增加来予以补偿,以达到河道新的输沙平衡。(3)过去研究还表明:20世纪密西西比河的河道输沙量是减少的,但由于这一结论主要是依据于实测总输沙量的分析结果,因此并不能据此认为下游河道床沙质输沙量也相应减少了;本文研究表明:裁弯后的床沙质输沙量大于裁弯前,这是因为:裁弯工程直接导致的次河段水流功率的增加,造成了下游河道的冲刷,从而增加了下游河道的床沙质输沙量;事实上,裁弯工程实施后,在通过河道演变调整达到目前新的动态平衡过程中,这部分新增的床沙质输沙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研究河段目前的平衡状态可概括为:上游河段保持动态平衡,中游河段通过极度冲刷、下游河段通过淤积达到新的动态平衡;仅考虑河道比降与水流功率的变化并不能完全解释裁弯后研究河段的河道演变趋势,还必须同时考虑裁弯工程上游河段河道演变引起的上游河道来沙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斜槽裁弯是弯曲河流长期演变过程中的临界地貌过程,其形态动力学过程仍缺少在不同漫滩水流和植被条件下的实验研究。以黄河源区泽曲支流浩斗曲的局部弯曲河段作为原型开展概化动床水槽实验,研究在5种漫滩水流与植被条件下的斜槽裁弯过程,分析连续弯道在裁弯前后的河床冲刷调整和平面形态变化。结果表明,斜槽裁弯由颈口处的串沟过流冲刷形成,其串沟发育位置及过程不同,颈口宽度随时间呈近似线性缩窄变化,由漫滩水流冲刷形成的新河道展宽速率最快达到129 mm/h。各工况条件下河湾内河道中心线的位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横向迁移,其速率最快达到144 mm/h。斜槽裁弯发生后,“Ω”型河湾底部的冲刷面积大于河湾顶部位置。 相似文献
12.
14.
本文根据作者负责完成的曹娥江五甲渡裁弈工程设计实践,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与数学模型计算的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蜿蜒性河道人工裁弯方法--基本成型法,主槽与防洪堤是基本成型,新河大部分土方人工开挖,其余部分借助水力自然冲刷,使得工程一气呵成的同时,工程量也显著降低,并能最快发挥效益,文章重点阐述了裁弯新河的设计方法,分析了其适用条件,按这一方法设计的上述工程已经开工。 相似文献
15.
16.
17.
永宁江裁弯取直工程使河长缩短8.923km,降低了上游水位,提高了河道的泄洪能力,增加了土地面积,工程效益明显,对裁弯道两岸保护,齿坎高程确定,裁弯道断面形式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兴建东垆裁弯试验工程是为降低潼关河床高程、缓解关中平原防洪压力采取的综合措施之一。但是2003年汛期该工程发生了“重大险情”。文中对工程的出险原因和抢险过程进行了分析,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裁弯取直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河道上下游洪水位、水流流态、流速分布及河床冲淤等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山溪性河道,洪水期水位暴涨暴落,容易危及堤防及临近村镇安全。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浙江省仙居县城市防洪裁弯取直工程进行研究,探讨了山溪性河道裁弯取直工程中的几个主要水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1 引渠概况黑龙江省中部引嫩工程引渠原长25km.位于嫩江行洪滩地上,受洪水影响引渠蜿蜒曲折不稳定.为提高引水的可靠性,保证大庆工业,居民生活及沿途农、牧、渔业用水,在1994年中引工程扩建中对引渠进行了整治.改建后的引渠长仅为5.8km,而增加了总干渠长度15.8km,并将总干渠右堤修建成防御嫩江5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防洪堤,在此基础上又于1996年春季和1997年秋季引渠清淤过程中两次对5.8km引渠中的两个较大弯段进行了裁直处理.即将蛇曲过甚的河段用人工措施裁去其中锐弯部分,使河道顺畅,在嫩洒同等水位下增大引水流量,减少河道内泥沙淤积,并减少护岸工程的养护费用.经处理后,引渠长为5.5km,减少0.3km,大大提高了枯水期的引水能力.可见裁弯取直是平原河道治理的一项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