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硫酸三乙醇铵分别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吡啶氯化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以及十六烷基吡啶氯化物的二元混合体系的混合胶束形成和表面张力降低的效能(γcme)。混合胶束形成可用Rubingh的非理想混合胶束理论来描述。由华西苑、Rosen和朱瑶导出的有关二元混合体系在γcmc方面产生协同效应的两个条件可以从所建立的二元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方程得到并且是等价的。对二元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随着烷基链长的增加,混合胶束中的相互作用参数βM较混合单层中的相互作用参数βS下降更快,从而将失去γcmc方面的协同效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EO基团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混合体系的沉淀或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2.
阴阳离子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及应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种具有不同EO加合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丙基磺酸钠[NPSO-n(n=5,8)]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混合吸附层和混合胶束的组成及相互作用参数(βs和βm)。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较单一组分低得多,并随1227摩尔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当1227的摩尔分数达0.5时,cmc最低,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cmc低2个数量级;并且混合胶束和混合吸附层中的分子相互作用较强,混合胶束和混合吸附层中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接近1∶1;2种复配体系均具有比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更好的泡沫、润湿和乳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含有不同反离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NaDS)、十二烷基硫酸镁〔Mg(DS)2〕分别与头基结构不同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十二烷基聚四氧乙烯醚(Brij30)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的协同作用以及胶束性质。结果表明,各混合体系均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且协同效应强弱顺序为:Mg(DS)2/DDM相似文献   

4.
一种酯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协同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酯化、溴代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以乙氧基为联接基的酯型双子(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N′-双(二甲基十二酸乙酯基)乙醚溴化铵([C11H23COOCH2CH2N (CH3)2CH2CH2OCH2CH2N (CH3)2CH2CH2OOCC11H23].2Br-,Ⅱ-12-EO2)。以表面张力法和稳态荧光法考察了Ⅱ-12-EO2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在40℃时0.1 mol.L-1溴化钠水溶液中的表面化学性质和胶束化行为。得到Ⅱ-12-EO2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25×10-4mol.L-1,最低表面张力(γcmc)为28.4 mN.m-1。采用稳态荧光法以芘(Py)为荧光探针,Ⅱ-12-EO2的胶束栅栏层的微极性,较一般表面活性剂大,达到1.4,与SDS的复配体系在1.2左右;以十二烷基溴化吡啶为猝灭剂,测定体系的胶束聚集数为15。运用非理想混合表面活性剂分子相互作用理论计算出Ⅱ-12-EO2与SDS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β),复配体系具有降低表面张力效率、形成胶束能力和降低表面张力能力方面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测定了N,N'-双(月桂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DLMC)及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6)醚(AEO6)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计算了DLMC及复配体系的表面化学性能参数;应用正规溶液理论得到复配体系内表面相和胶束相中2种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结果表明,在25℃,0.1 mol·L-1NaBr水溶液中,DLMC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01×10-4mol·L-1,cmc下的表面张力(γcmc)为30.3 mN·m-1;DLMC/DTAB复配体系的γcmc,cmc和Amin均比单一组分要低;DLMC/AEO6复配体系的γcmc,cmc和Amin随着DLMC组分的增加先减小后有所增加。复配体系在形成胶束能力、降低表面张力效率及降低表面张力能力方面存在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N-月桂酰基谷氨酸钠(SLG)分别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和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以不同比例混合,研究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表面化学性能和形成胶束的影响。通过规则溶液理论研究了不同摩尔比的复配体系的表面化学性质,使用激光光散射表征复配体系的胶束分布和平均流体力学半径,使用荧光探针法测量复配体系的微极性和胶束聚集数。结果表明,两个复配体系均表现出全面增效的协同作用,均在SLG摩尔分数x=50%时表现出最佳协同效应,并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具有更强的作用力。SLG/DTAC复配体系在10倍cmc下趋向于产生单一稳定且小于单一组分的聚集体,SLG/BS-12复配体系在10倍cmc下形成棒状胶束,胶束大小分布较宽。  相似文献   

7.
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微乳液的相行为及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P)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配体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根据测定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及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复配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及分子交换能,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温度等因素对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微乳液形成过程的相行为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组分(PEP+SDS)及(PEP+CTAB)复配体系在胶束中和表面吸附层中的都存在较强的增效作用,体系的能量降低,且前者的增效作用大于后者。(PEP+SDS)/正己醇/正庚烷/水微乳液的W/O微乳区域面积最大,温度对该微乳液的相行为影响很小。在此微乳液形成的过程中,助表面活性剂醇从连续油相进入微乳液界面层的标准自由能变化ΔGs0;标准焓变-ΔHs=0,为无热效应过程,ΔGs是由醇分子的混乱度熵变ΔSs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25℃下双十二烷基甲基羧基甜菜碱(diC12B)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胶束聚集数(Nm)。结果表明,用2种方法测得的cmc值基本一致,分别为3.7×10-6和3.5×10-6mol.L-1;与十八烷基二甲基羧基甜菜碱(cmc为4.2×10-6mol.L-1)相比,diC12B具有更强的亲油性,但cmc值相当,表明双长链烷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胶束形成的作用。由于具有双长链烷基,diC12B的水溶性较差,其单一体系的Nm不便测定,通过将其与同类物质十二烷基二甲基羧基甜菜碱混合,可以测得混合胶束的Nm随体相中diC12B摩尔分数的变化,外推得到单一diC12B的Nm=65,这一Nm值明显大于具有类似结构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的Nm=29,表明diC12B分子在胶束中的排列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更为紧密,这一特征与其在水/空气界面的单分子层中紧密排列、具有较小的分子截面积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表面张力法和荧光探针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NaO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分别在水和体积分数为20%的乙二醇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利用Rubingh模型和Maeda模型得到的相互作用结果一致,表明NaOA/DDM混合体系在水和20%的乙二醇水溶液中均存在协同效应,在NaOA摩尔分数达到0.4时,混合体系的协同效应均达到最强。乙二醇的加入增大了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降低了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效率。荧光测试结果表明,乙二醇能够破坏胶束结构,减小胶束聚集数,增加微环境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三氧乙基化十二醇醚磺酸钠[C_(12)H_(25)OC_2H_4)_3SO_3Na,简称C_(12)EO_3S]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DTAB)复配体系在纯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计算了1=1复配体系胶束形成和表面吸附的标准自由能△G°mic、△G°ad,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β~B揭示了两组分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混合体系表面相及胶团的组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3-丙二醇双子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GSS362)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复配物在水中的表面性质和胶束化行为,并对理想混合临界胶束浓度以及混合体系中各组分在表面吸附层和胶束中的组成、相互作用参数和热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复配物在水溶液中不存在协同效应,但是TX-100的加入明显降低了GSS362的临界胶束浓度,混合胶束的形成为自发过程,胶束中GSS362与TX-100分子具有较弱的相互作用,胶束中富含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  相似文献   

12.
碳链长度对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N-烷基-N,N,N-三羟乙基氯化铵CnNE(其中n为10,12,16)与十二烷基聚氧乙烯(3)硫酸钠AES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学,混合胶束和混合单分子层的组成及相互作用参数(βs和βm)和沉淀浓度等性能,结果表明,对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对于任何混合比,单一组分产生的偏表面压高者优先吸附,文章还总结和发现了碳链长度,相互作用参数,混合cmc和沉淀浓度等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三氧乙基化十二醇醚磺酸钠〔C12H25OC2H4)3SO3Na,简称C12EO3S〕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DTAB)复配体系在纯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计算了1=1复配体系胶束形成和表面吸附的标准自由能ΔG^0mic、ΔG^0ad,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m、β^s,揭示了两组分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混合体系表面相及胶团的组成。  相似文献   

14.
表面活性剂复配对胶束和微乳液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C_(12)H_(25)SO_3Na)和多种烷基羧酸盐(CnH_(2n+1)COONa)的复配,研究了复配对胶束与微乳液形成和结构的影响。这一研究对揭示二元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对探索复配的基本规律都有实际意义;同时,对三次采油、日用化工等许多应用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程锦  陈章洋  张峪铭  段奇  练成  刘洪来 《化工学报》2020,71(10):4590-4600
表面活性剂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一般多为多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利用不同组分的特性,使得复配体系具有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优越的性能,而多元表面活性剂复配机理仍不是很清楚。采用实验与理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混合表面活性剂各组分间的协同效应。首先以Flory-Huggins理论为基础,推导了多元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分子热力学模型,通过二元系实验数据关联出两两相互作用参数,可对多元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与混合表面活性剂胶束相组成进行预测,三元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在298 K,0.1 mol/L NaCl水溶液中,分别研究了十二烷基酰胺丙基磷酸甜菜碱(C_(12)-APA)/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酰胺丙基磷酸甜菜碱(C_(12)-APA)/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AEO_9)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在不同摩尔比下的表面化学性质,通过常规溶液理论计算了混合体系的协同作用参数。结果表明,SDS/C_(12)-APA混合体系具有比单一表面活性剂更好的表面活性,当摩尔比n(SDS)/n(C_(12)-APA+SDS)为0.5时,混合物的协同作用最强;由SDS/C_(12)-APA和AEO_9/C_(12)-APA复配体系的微极性和胶束聚集数,可简单判定SDS/C_(12)-APA复配体系具有协同效应,而AEO_9和C_(12)-APA形成的混合体系没有协同效应,并且混合体系形成了比原来更小更稳定的胶束结构。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组成的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和十二烷基溴化吡啶(DDPB)混合表面活性剂在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X-100和DDPB间存在着较弱的作用。研究结果证实利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能够较准确地测定该混合体系中各单组分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并能将该方法用于测定TX-100和DDPB的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二氧乙基月桂醇醚羟丙基磺酸钠(C12EOPS)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DTAB)的复配体系,通过测定表面张力γ和cmc计算了在这些体系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β^m和β^s及标准自由能ΔG^0mic、ΔG^0ad。进而讨论了这些复配体系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正十二烷基磺酸钠(C12)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OB-2)复配体系形成胶束能力和降低表面张力的协同增效作用,发现C12与OB-2摩尔比为6∶4~3∶7时增效作用明显。并考察了NaC l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盐能导致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提高,在NaC l含量为3%~4%时,对复配体系粘度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滴体积法研究了30℃时新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C6-G)与CTAB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6-G/CTAB复配体系在配比为0.3∶0.7时cmc达最小值2.02×10-5 mol/L,配比为0.5∶0.5时γcmc达最小值26.1 mN/m;所有C6-G/CTAB复配体系在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和形成胶束的能力方面存在协同效应;配比为0.7︰0.3时在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方面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