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夕保 《治淮》2002,(1):3-4
淮安,原名淮阴,取“淮河安澜”、“淮水之阴”之意,可以说,因淮水而得名的淮安,起源于淮水,受害于淮水,同时也得利于淮水。淮安地处淮河下游,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直接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湖泊镶嵌其间,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全市有80%的土地面积处在设计洪水位线以下,是名副其实的“洪水走廊”。淮安的兴衰,历来与淮河息息相关,淮安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  相似文献   

2.
滔滔淮河水,悠悠涂山情。当我伫立在当年大禹治水会诸侯的涂山之麓,凝望着滚滚淮水,气势雄浑,汹涌澎湃,激起层层波涛,乘风呼啸东流而去。我的思绪也随着翻滚的浪花,奔腾起伏,浮想联翩…… 美丽富饶的淮河,是我生长的地方。她用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亿万淮河儿女,也养育了我健康成长。淮河两岸沃野千里,麦稻飘  相似文献   

3.
分淮入沂就是利用新沂河分泄淮河下游洪水,代替原規划的入海水道;淮水北調就是利用淮水大力发展北部(沂河下游)内涝地区的水稻,改变原规划的少量發展水稻。分淮入沂是解决淮河下游洪水。淮水北調似乎是發展沂河下游灌溉,但实質上窪地改种水稻并较少地疏浚河溝,便能最有效地防止与减轻窪地的严重內涝。分淮入沂与淮水北調是  相似文献   

4.
悠悠淮水,挟大山的灵气,裹泥土的馥香,集天地的甘露,滔滔东来,荡涤了千里尘埃,养育了两岸能歌善舞的儿女。凤阳花鼓、怀远花鼓灯、淮北拉魂腔等民间艺术,揉和着凄凉哀婉的小调,在淮河两岸流传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如今的淮河,一展绰约的风姿,她多么需要一首自己的歌。长天淮水迎客来正是榴花火红,杨柳依依的五月,中国音协赴淮河采风组一行6人,从北京、天津、江苏风尘仆仆赶到淮河,开始了为期9天的采风、创作。淮河,这条硕大的五线谱,便缀上  相似文献   

5.
于淑坤  陈红卫  高小琴 《治淮》2009,(11):17-18
一、淮安市饮用水源地现状 淮安市地处淮河流域下游,以废黄河为界,南为淮河水系,北为沂沭泗水系,水源以客水为主,水质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主要水体有淮河、洪泽湖、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中里运河、二河、淮沭河、盐河等,各水体基本由洪泽湖(淮水)补给,淮水较枯时通过“江水北调”或“引沂济淮”补充,  相似文献   

6.
跨流域调水     
陈克天 《江苏水利》2000,(10):47-48
淮水北调 “淮水北调,分淮入沂”,是在淮河和沂、沭、泗之间,首先进行跨流域调水的工程。这一工程于1957年初着手规划,当年冬开工,至1981年基本建成。 1957年12月,我们向国家计委、水利部编报了《分淮入沂、综合利用工程规划》。省委书记刘顺元带队去北京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与会的同志,有的提出耗资搞跨流域调水,过去没有先例,现在条件还不具备。刘顺元说:“淮水北调,不仅有利于苏北  相似文献   

7.
涂山抒怀     
金风,艳阳,秋高气爽。登涂山,揽胜景,寻访大禹治水的功业遗迹。 涂山,位于淮河之畔,海拔300余米,虽无黄山、匡庐、峨嵋、五岳等山那样的名气,但是,在广袤千里的淮河平原上,却是异峰突起,雄伟不逊东岳。特别是涂山雄踞淮河峡口,滔滔淮水绕身流过,山顶松云缭绕、榴花飘香;山下帆影穿梭、舟楫争航。水光山色,相映成趣,如此搭配  相似文献   

8.
《治淮》2011,(11):36-36
淮河蚌埠闸水利风景区位于淮河中游,坐落在蚌埠市禹会区黑虎山路1号,距离蚌埠市区6公里。整个景区占地面积500公顷,由水利工程游赏区、湿地公园、旅游度假区、水上娱乐区和服务管理区五大功能区组成,主要突显"展禹王宏愿"、"观淮水雄韵"、"赏湿地精华"、"享天人之乐"和  相似文献   

9.
黑龙潭趣话     
在神秀八公山西部,凤台县城东一里许,淮河右岸,有一座奇石峭壁,崚嶒万状的山峰名黑石山,又称紫金山,山势直出淮水中流,峭壁下部有一个约30平方米的大洞,可容百人,水涨则没,水落可入。每当洪流回旋冲击之时,便发出龙吟虎啸之声。壁前淮水中有一深水潭,潭  相似文献   

10.
黄河自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开始南决入淮,迄清咸丰五年(1855年)铜瓦厢决口河复北徙,其间黄水走淮河故道共达661年。淮河故道经黄河泥沙淤塞,成为地上河,名为废黄河,淮水被迫夺里运河南下入长江,里运河从此多灾多难。沂、沭、泗三  相似文献   

11.
概说淮河     
<正>"江、河、淮、济"在古代有四渎之称。"四渎"是星官名,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条独流入海的大河,为中国民间信仰的河流神的代表。而淮河作为中国古"四渎"之一,古称"淮水",也被称为"华夏风水河"。淮河西起河南桐柏山、伏牛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这一流域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皖山余脉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与黄河流域分界。这一地理位置正是古代中原的一部分,淮河上游地  相似文献   

12.
治理淮河30多年来,但至今淮河平原,特別安徽境内洪涝灾害仍受到威胁。从生态学观点看,要把山、水、林、田、路,即把水库、森林、湖泊、农田、道路、村庄看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一个生态系统,考虑为整个流域的治理。 (1)在工程措施上要全流域同步治理。河南省境內多数河道已治理,淮水排下来增加了皖北的负担。而皖北建成的茨淮新河,为淮河分了洪,但怀洪新河尚未疏通,洪水仍然威胁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江水北调和江水东调、淮水北调、里下河自流引江,是苏北地区治理淮河、跨流域调水的战略措施,也是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骨干工程。本文仅就江水北调工程的实践,从水利规划上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4.
周成洋  杨俊敬  王煦 《江苏水利》2005,(7):12-12,14
1工程概况 二河闸位于江苏省洪泽县高良涧镇东北约7km处.是淮河下游洪水分泄入新沂河的关键性工程.亦是淮水北调的进水闸.并兼有分沂入淮的任务。入海水道建成后,它将作为淮河下游洪水入海的口门。因此,二河闸是一个具有防洪、排涝、灌溉、调水等综合效益的大Ⅰ型建筑物。  相似文献   

15.
孙洪滨  郭宁 《治淮》2001,(1):7-8
一、概述 二河闸位于江苏省洪泽县城东北约7km处的洪泽湖大堤上,是淮河下游洪水分泄入新沂河的关键性工程,同时也是淮水北凋的进水闸,并兼有分沂人淮的任务。入海水道建成后,又是淮河下游洪水从洪泽湖入海的口门,它与三河闸、高良涧进水闸及洪泽湖大堤等建筑物一起,使洪泽湖成为一个巨型平原水  相似文献   

16.
《治淮》2012,(6):46-46
鸿隙陂是我国汉代大型灌溉工程。据《水经注·淮水注》记载,"淮水又东合慎水,水出慎阳县西,而东迳慎阳顾城南……慎水又东流,积为焦陂。陂水又东南流,为上慎陂,又东为中慎陂,又东南为下慎陂;皆为鸿陂水散流,其陂首受淮川,左结鸿陂……陂水散流,下合慎水,而东南迳息城北,又东迳南入淮"。这说明鸿隙陂水源来自淮水,位于河南淮河干流以北,汝河  相似文献   

17.
柳之歌     
怀着胜利完成首期怀洪新河工程后的喜悦和轻松,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嘉山县泊岗。这是淮河边上一个小小的宁静的码头。据说这一带的柳树特别多、特别富于魅力,连地名也大都带上个“柳”字,如大柳巷、小柳巷等。四十多年前,在抗战极其艰苦的年代里,陈毅同志曾来到这遍地是柳的地方,以十分乐观的心情写下了《大柳巷春游》一诗:“淮水中分柳巷州,平沙绿野柳丝抽。春郊试马优游甚,难得浮生似白鸥……”黄昏里,独自在码头边的淮河大堤上漫步,陈老总的这首诗和那堤上大片大片充满柔情的柳林,一下子唤起了我童年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省水利厅在蚌埠市主持召开安徽省淮水北调工程投入使用验收会议。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效武出席验收会议。淮水北调工程规模为大(2)型,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从淮河到萧县岱山口闸,调水线路总长268km。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疏浚河道36.1km、新建输水箱涵6.0km、新建扩建泵站8座总装机2.4万kW、节制闸17座、沟口涵闸33座、桥梁23座及调度信息系统等,工程概算总投资13.66亿元。  相似文献   

19.
去年汛期,入江水道三河闸最大泄量曾达8660立方米每秒,比1954年最大泄量10700立方米每秒少2100立方米每秒;而高邮湖水位竟高达9.22米,比1954年最高水位9.38米只低0.16米。水位如此之高,令人忧虑。所幸未遇大风,不然,会产生严重的灾害。一、洞察历史,方知兴替今入江水道,历史上与运河以东的河湖相通,历代王朝为解决漕运水源和行船安全,才逐步筑堤使东西分开。淮河入江之始,缘于明末。万历初年,才有淮水入江的记载。清康熙年间,玄烨帝南巡时,见淮水从里下河入海,灾情惨重,定下淮水入江应从速实施的方略。乾隆时大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基础上延伸和扩大,江苏里下河地区现状由江水北调工程和东引工程进行水资源供给,随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实施,为保证北调供水目标,必须对里下河现状沿里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的部分灌区用水水源进行调整.里下河地区处于淮河下游,长期以来淮水可用而不可靠,加强里下河水源调整区淮水利用机率研究,对于进行洪泽湖水资源科学调度,实现节水节能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