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贮热用膨润土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熔融法制备了贮热用多元醇/膨润土嵌插复合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DSC等手段研究了它的结构与性能。  相似文献   

2.
综合分析了带式输送机托辊的失效机理,结合酚醛树脂的基本特性,制备出用于托辊的CP-DMC材料。试验表明,CP-DMC的阻燃和抗静电性能完全符合原煤炭工业部有关标准,由CP-DMC模压成型的托辊,其技术性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3.
PDC钻头井底流场实验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PDC钻头的结构特点、破岩原理及现场使用情况,阐明了进行PDC钻头井底流场试验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结合国外的有关资料,设计出能够进行PDC钻头单喷嘴射流特性、井底漫流特性及全尺寸钻头井底液流流动规律试验研究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实现了井底流场特性的三维空间测量。  相似文献   

4.
单齿切削试验PDC参数与破岩功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DC切削齿形状、切削深度、纵向前角和横向前角等切削多数是进行PDC钻头优化设计的基础。通过实验室单齿切削试验,研究上述切削参数与PDC切削齿破岩功耗的关系,确定各切削参数优化值。  相似文献   

5.
国内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传统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原材料处理→配料→研料→组装→压机合成→毛坯清检→加工→成品检验。其中组装方式直接影响PDC的合成效果,最终也决定PDC的质量。研究PDC的生产工艺,关键在于组装方面。图1是传统的复合片生产组装方...  相似文献   

6.
表面带碳化钨保护层的新型聚晶金刚石复合片既可保持复合片的自锐特性及耐磨性,又可以避免切削齿的崩裂、掉块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在硬地层中,新型PDC切削齿在钻速、切削齿强度和寿命方面与常规PDC齿相比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用于露天和地下矿山斩机械、电气和液力传动系统的最新进展,包括SDP公司的高交无级变速箱(CVT),乔伊公司和沃思公司研制的涡轮技术传动系统(TTTS)、BJD公司的开关磁阻式驱动器(SRD)和福克公司开发的免调位驱支器,并简要介绍了这些设备主要性能、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应用的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8.
叶春时  唐胜利 《煤炭学报》1996,21(5):506-512
研究PDC无心钻头切削齿横向前角、覆盖系数和钻头冠部结构参数与钻进速度的关系,得出横向前角随切削齿所在半径变化的规律为=-2.3682+0.3963r,确定了最优横向前角和覆差系数以及优化冠部结构的参数组合。17只3种PDC无心钻头在现场软-中硬岩层中钻进时,钻头的平均寿命大于447.8m,平均钻进速度为3.69m/h,分别比本次研究前同类钻头提高80%和84.5%。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种以酚醛树脂为基体的模塑料CP-DMC,其机械强度和模压成型性能满足托辊管体的要求,并且其阻燃、抗静电性能符合原煤炭部标TM113-85《煤矿井下用金属(聚合物)制品安全性能检验规范》,以及国标ZBD93009-90《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托辊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0.
栾振辉  唐兵  王正良 《煤炭学报》2000,25(3):325-328
综合分析了带式输送机托辊过早失效的原因,认为钢管的精度及其与轴承座的同轴度是影响伥辊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在深入研究酚醛树脂阻燃抗静电机理及汉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功了CP-DMC模产和CP-DMCI托辊,经国家采煤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该托辊所有性能指标均优于钢托辊,其阻燃抗静电性能完全符合《煤矿井下用非金属(聚合物)制品安全性能检验规范》(MT113-85)的要求,而其制造成本仅  相似文献   

11.
受断层影响的地表移动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华兴  仲惟林 《煤炭学报》1995,20(2):163-166
分析了存在断层岩体的移动规律的变化,提出了断层影响先产生断层面离层,再进一步扩展的移动过程。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受断层影响的地表移动计算模式。断层影响的基本规律是在断层带形成一离层空间,断层影响下的地表移动是开采空间影响与开采在断层带上产生离层空间影响的叠加。影响断层出现台阶的大小与断层相对位置、断层倾角等诸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新型有机膨润土的制备及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己内酰胺复合插层有机膨润土的结构,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分析了有机膨润土对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比例CTMAB/己内酰胺复合插层有机膨润土的层间距均大于CTMAB插层有机膨润土的层间距,其中以3:1复合插层制备的有机膨润土对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率明显高于CTMAB插层膨润土,可用于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处理。  相似文献   

13.
生石灰作为粉煤灰活性激发剂掺入粉煤灰-石膏混合体系中,探究其对粉煤灰-石膏复合材料表观密度、强度、吸水率以及软化系数等指标的影响,达到改善石膏不耐水的缺陷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结果表明:生石灰最优掺量为24%,此时石膏表观密度增加4.3%,吸水率降低15.84%,干抗压强度增加21.78%,湿抗压强度增加34.32%,湿抗折强度增加12.37%,抗压软化系数增加10.50%,抗折软化系数增加62.36%。  相似文献   

14.
利用锌浮渣制备磷酸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以锌浮渣为原料 ,采用硫酸浸出—过硫酸铵除锰—双氧水除铁—锌粉置换除铅、镉等杂质—磷酸二氢钠和氢氧化钠沉淀转化制备磷酸锌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 ,产物的各项指标达到企业标准。  相似文献   

15.
对西藏墨竹工卡邦铺钼铜矿进行了高压辊磨和传统破碎,然后对两种产品进行了分批磨矿试验,应用磨矿动力学原理,并借助MATLAB 7.1软件分析了高压辊磨产品和传统破碎产品磨矿过程中各个粒级的磨矿速度。结果表明:在磨矿初期,高压辊磨产品的磨矿速度大于传统破碎产品的磨矿速度;在粗级别(-3.2+0.105 mm)中,高压辊磨产品磨矿速度的最大值高于传统破碎产品,而且粒度越粗,磨矿速度的最大值相差越大;随着磨矿时间的继续增加,磨机中粗粒级的含量越来越少,磨矿概率迅速降低,从而导致高压辊磨产品的磨矿速度小于传统破碎产品的磨矿速度,对于粗粒级(-3.2+0.105 mm)这种现象尤为明显;针对上述现象提出"高压辊磨—粗粒选择性快速磨矿"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6.
破碎方式对邦铺钼铜矿石可磨性及钼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采用高压辊磨工艺和传统破碎工艺将西藏墨竹工卡县邦铺钼铜矿石破碎到-3.2 mm,分析了两种破碎产品的粒度特性,测定了两种破碎方式下矿石的 Bond球磨功指数,考察了两种破碎方式对后续球磨-钼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辊磨产品比传统破碎产品细粒级含量多且粒度分布更均匀;高压辊磨产品在不同目标粒度下的Bond 球磨功指数比传统破碎产品至少降低9.05%;高压辊磨产品和传统破碎产品浮选钼的最佳磨矿细度分别为-0.074 mm占65%和75%,相应地,前者的Bond球磨功指数比后者降低10.87%,但浮钼回收率减少2.3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深部岩体的力学行为在赋存状态改变的情形下趋于复杂,深部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不同于浅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当采宽一定时,深部开采中的地面各项移动变形值均小于浅部,对覆岩局部和地面起控制作用的关键层增多,影响了深部开采中的地表沉陷.深部的煤岩体在高地应力状态下受采后高附加应力的影响,远离工作面的煤柱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压缩变形现象,煤岩柱整体压缩变形是深部开采地表沉陷的特殊组成部分,导致了、深部开采引起的地面影响范围及岩层内部移动边界线都大于浅部,这对深部开采岩层移动角参数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钨矿密度大、易脆,在磨矿分级回路中易过粉碎而导致分级溢流中-0.010 mm粒级含量增加的问题,测定了该矿石的力学性质,通过球径半理论公式计算出了有效的磨矿钢球尺寸及其配比,并进行了工业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磨矿介质优化后,磨机处理量提高了1.99 t/h,磨机排矿中过粉碎粒级-0.010 mm含量降低了1.09个百分点,易选粒级-0.15+0.010 mm金属分布率增加了15.36个百分点;螺旋分级机溢流-0.074 mm粒级含量增加了2.09个百分点,-0.010 mm粒级含量减少了4.74个百分点、金属分布率减少了10.96个百分点,易选粒级-0.15+0.010 mm含量增加了7.95个百分点、金属分布率增加了12.18个百分点;磨矿介质优化后,钢球消耗降低了0.17 kg/t,电耗降低了1.74 kWh/t,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针对贵州某铅和硫嵌布粒度细、硫含量较高的铅锌矿开展浮选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磨矿细度-0.074mm占60%,采用优先浮选流程,铅浮选流程为"一粗三精三扫"、锌浮选流程为"一粗三精三扫"、硫浮选流程为"一粗一精二扫",能获得合格精矿,铅精矿中铅品位43.29%、回收率78.33%,锌精矿中锌含量为44.90%、回收率91.21%,硫精矿硫含量为45.85%、回收率为58.99%。  相似文献   

20.
刘冬桥  何满潮  汪承超  王炯  杨军  王炀 《煤炭学报》2016,41(5):1099-1105
运用自主研发的冲击岩爆实验系统,进行了动载诱发冲击地压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判别动载是否诱发冲击地压的实验方法。实验采用对加载至500 m深度应力状态下的带圆柱形贯穿孔洞的立方体砂岩试样,在σv方向逐级施加扰动波,σh保持在恒定应力水平的加载方式,模拟了500 m深度砂岩巷道,由于顶板垮落产生垂直向冲击扰动,由此诱发冲击地压破坏的过程。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力和位移数据,获得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图像采集系统实时拍摄动载诱发冲击地压过程,获得颗粒弹射、碎屑剥落等特征现象。实验发现,动载诱发冲击地压过程经历了平静期、颗粒弹射、碎屑剥落和冲击地压剧烈破坏4个阶段。对巷道围岩应力状态进行计算,得出动载诱发冲击地压时巷道围岩最大切向应力大于其单轴抗压强度。对碎屑特征及微观结构分析发现,动载诱发冲击地压产生的碎屑呈现出明显的片状特征,以中、细粒碎屑为主,通过电镜扫描可见穿晶裂纹。计算碎屑块度分形维数表明,动载诱发冲击地压破碎程度较单轴压缩破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