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魏志毅  魏维刚  尤磊  宋春阳 《轧钢》2007,37(2):77-78
介绍了六辊冷轧机工作辊弯辊的工作原理,在正负弯辊切换过程中,弯辊缸蘑菇头与工作辊轴承座处于非接触状态,蘑菇头需要走一段空行程才能与工作辊轴承座接触上,在此过程中工作辊弯辊处于失控状态,不能实现正弯与负弯的平滑过渡,导致此过程中带材的板形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为此,在原系统及结构的基础上,在镶块上增加了2个辅助弯辊油缸,在正负弯切换过程中,油缸蘑菇头始终与轴承座接触,其作用力作用在轴承座上,故弯辊力可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使正弯、负弯切换过程中带材的板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魏志毅  魏维刚  尤磊  宋春阳 《轧钢》2020,37(2):77-78
介绍了六辊冷轧机工作辊弯辊的工作原理,在正负弯辊切换过程中,弯辊缸蘑菇头与工作辊轴承座处于非接触状态,蘑菇头需要走一段空行程才能与工作辊轴承座接触上,在此过程中工作辊弯辊处于失控状态,不能实现正弯与负弯的平滑过渡,导致此过程中带材的板形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为此,在原系统及结构的基础上,在镶块上增加了2个辅助弯辊油缸,在正负弯切换过程中,油缸蘑菇头始终与轴承座接触,其作用力作用在轴承座上,故弯辊力可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使正弯、负弯切换过程中带材的板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为改进四辊卷板机的预弯工艺,充分了解预弯过程中的力学行为,根据对四辊卷板预弯过程中工作辊的受力分析,建立了四辊卷板预弯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ANSYS/LS-DYNA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研究板材和辊子的尺寸参数、板材屈服强度、预弯速度、侧辊进给角和两侧辊进给方向线交点到上辊中心的距离对预弯过程中各工作辊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辊卷板预弯过程中,作用在各辊上的最大力与板厚和板材屈服强度呈正相关,与板宽成正比,作用在侧辊上的最大力随着预弯半径、侧辊进给角和两侧辊进给方向线交点到上辊中心的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整体上随着上辊半径和预弯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强度、高可靠建筑零件成形较难的问题,分析了建筑脚手架连接叉的成形工艺。运用有限元软件Qform对其锻压中的辊锻成形进行了模拟,得到辊锻成形过程中不同位置处的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分析了不同辊轮转速与辊轮进给速度对连接叉辊锻等效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接叉在辊锻过程中,随着辊轮转速增加,等效应变也随着增加;随着辊轮进给速度的增加,等效应变反而逐渐减小。连接叉辊锻过程中锻件等效应力比较均匀,辊轮转速及进给速度对锻件变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在帽型钣金件辊弯成形过程中,传统的辊弯技术在辊弯过程中常常出现起皱、辊裂、变形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优化函数协同变横向辊距技术,即依据帽形件的截面形状对抽象函数优化,确定优化函数参数;对横向辊间距进一步优化,建立变辊距辊弯系统。首先,通过对抽象函数进行参数化设置,对材料3004Al的帽形件的辊弯成形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确定优化函数;随后,在优化函数的辊弯环境中,对帽形件在多组恒值横向辊距中进行了辊弯模拟,从而确定变横向辊间距,并利用优化函数协同变横向辊距技术对3004Al帽形件进行辊弯实验。研究表明:基于优化函数协同变横向辊距技术的辊弯成形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且辊弯效率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6.
廉晓洁 《轧钢》2019,36(6):33-37
针对二十辊轧机轧制过程中工作辊和轧件的复杂变化过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Workbench)建立了工作辊和轧件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二十辊轧机轧辊间的几何位置关系,得到了工作辊压下量与支撑辊偏心角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结构动力学方程的瞬态算法对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轧辊、轧件的应力、应变情况以及轧制力曲线,并对轧制过程中工作辊和轧件的特性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辗环过程中,抱辊起着稳定轧制过程,使环件中心始终保持在主辊与压力辊的中心连线上,并起到矫正环件不圆度的作用。本文采用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辗环过程,提出了抱辊约束的施加方法,推导了用惩罚法施加抱辊约束的详细公式,对比了有抱辊约束和无抱辊约束的有限元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ANSYS的热轧工作辊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宝钢1880热轧工作辊实际的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热轧工作辊的二维温度场有限元模型,通过将模拟结果与现场下机后工作辊表面温度实测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工作辊表层温度及中心温度的变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轧辊旋转一周的过程中,辊面的最高温度可达525℃;每块带钢轧制过程中,辊面的最高温度在轧辊旋转6~8周之后不再增加;整个轧制过程中轧辊中心温度基本保持上升趋势。通过修正现场热凸度补偿模型参数,提高了带钢板形质量,降低了产品的封锁率。  相似文献   

9.
大型轧辊铸造凝固中的缩孔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强  杜强  李殿中  赵忠祥  霍恩全 《铸造》2002,51(5):297-300
大型轧辊在铸造中很容易产生缩孔缺陷 ,本文采用Magma软件模拟分析了两种不同工艺下轧辊浇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及产生的缩孔缺陷。由模拟结果可知 ,在原始工艺条件下 ,大型轧辊在凝固过程中 ,在下辊颈和辊身结合部位易产生热节 ,导致集中缩孔。改进工艺后 ,增大下辊颈砂型的激冷能力 ,轧辊上的热节转移到了辊身上部和上辊颈中 ,在此部位产生集中缩孔。由此可以推断出 ,如在轧辊的上辊颈部位增加一个电加热冒口 ,则在辊身与上辊颈的电加热冒口间产生温度梯度 ,缩孔缺陷将转移到电加热冒口中 ,消除轧辊上的集中缩孔。模拟发现 ,金属型在凝固过程中内外壁的温差很大 ,达到 5 0 0℃以上 ,易导致铸件变形 ,因而在优化工艺设计中对上下辊颈进行了覆砂处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以金属薄带材螺旋刃辊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金属薄带材辊切过程模型,对金属薄带材辊切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分析。获得了金属薄带材辊切过程中辊切力的变化曲线及辊切力呈周期性变化的变化规律,最大辊切力为4221 N,出现在0.396 s。得到了辊刀侧向间隙、辊刀重叠量、辊切速度、带材厚度等工艺参数对辊切力的影响情况,当侧向间隙为0.07 mm时辊切力最小,侧向间隙约为带材厚度的18%,最优重叠量为0.3 mm,辊切速度对辊切力的影响较小,辊切力随着带材厚度的增大几乎呈线性增大。验证了辊切模型的可靠性,证明仿真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1.
球铁石墨形态炉前快速识别技术目前有直接快速检测和间接快速检测两大类。炉前快速金相法是目前仅有的一种直接快速检测法,间接快速检测法有三角试样法、铁液表面观察法、热分析法、相对导热率法、共晶膨胀法、比电阻法和表面张力法等。现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文根保  文莉  史文 《模具制造》2009,9(6):62-67
注射模结构设计分析法有3种:常规分析法、成型痕迹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常规与成型痕迹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法,它是在有制品样件的前题下,对于复杂塑件注射模的结构设计,应先采用常规分析法后,再采用成型痕迹分析法来验证注射模结构设计的可行性的方法。而塑件和注射模上的“障碍体”是注射模的各种运动机构设计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双金属纳米材料的可控性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双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多元醇法、水热法、胶体粒子晶种法、溶胶-凝胶法、置换法、共沉淀法、电化学法、超声法、连续还原法、胶束与反胶束法、微乳液法、光化学法等,并简要分析各类合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声振检测方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激励方式的不同,分别从敲击检测和声阻检测方法两个方面对声振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敲击检测方法主要分整体振动检测法(或车轮敲击法)和局部振动检测法(或硬币敲击法),声阻检测法主要分机械阻抗法和局部共振检测法。声振检测方法尽管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但至今主要还停留在经验性的应用层面。对各种声振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作简要论述,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业界关注该方法发展和应用的同仁共同来推进它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5.
 利用观察法、岩相法和X射线衍射法定量分析了典型多晶结构(某钢厂高炉渣)中非晶态含量,三种方法中,观察法最简单,但易受人主观因素影响;岩相法需要一定的经验来判断;利用X射线衍射法可以较客观定量多晶结构中非晶态含量。  相似文献   

16.
孙汇彬  袁秋  杨阳  魏立群  唐明  饶涛 《电焊机》2022,52(2):49-56
数值分析方法在搅拌摩擦焊接头温度场和材料流动场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综述了在搅拌摩擦焊接头温度场和材料流动场研究中常用的计算流体力学(CFD)、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耦合欧拉-拉格朗日(CEL)三种数值分析模型.三种模型各有特点,计算流体力学模型(CFD)采用较早,但是该模型忽略了母材的硬化行为和从搅拌头上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LLT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厚壁窄间隙焊缝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同时验证了该技术在实际工件上的检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LLT技术对垂直于检测面的面积性缺陷有着非常高的检测灵敏度,虽然该技术不能对缺陷进行定量分析,但能够比较准确的对缺陷进行定性,因此,LLT技术可以作为常规检测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8.
镁合金净化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的性质很活泼,在熔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夹杂和气体,大大降低了其合金性能。介绍了合金中夹杂和气体的种类及来源,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镁合金净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如吹气法、熔剂净化法、过滤法、稀土净化法、电磁净化法等,并讨论了其机理,展望了净化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可靠度分配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混合可靠度分配方法。该方法将比例分配法和影响因素分配法相结合,引入权重系数,利用二元对比倒数法确定权重系数,最终计算出分配数值。该方法继承了传统的比例分配法和影响因素分配法的优点,并体现了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进行可靠度分配,分配的结果,最终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A new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compactness of rust layers on steels has been propo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method includes adsorption and dehydration process of anhydrous ethanol. The protective ability of rust layers can be qualitatively reflected by the adsorption/dehydration rates.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osity of rust layers can be calculated by a quantitative model. The results from the present method are consistent with electrochemical tests, N_2 adsorption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method characterizes the compactness of rust layers rather than that of corrosion products removed from the metal surfaces, which is generally practiced in classic N_2 adsorption method. Furthermore, the method can reflect the compactness of inner rust layers, to which N_2 adsorption is unavailable. The method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study of rust lay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