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车身热冲压成形的工艺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对这种新工艺的优势、缺陷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吕进  殷梅妮 《模具制造》2013,(10):31-34
对汽车车身冲压件材料利用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产品设计、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提升冲压件材料利用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型冲压件冲压方向优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大型冲压件冲压方向选择的影响因素,导出了以评价函数法为基础的冲压方向优化模型。该模型时拉延件截面形状进行分析,以冲压过程中不得存在死角为约束条件计算单截面的可行域,由此推出了轴向转角的公共可行域,并建立一组目标函数作为优化对象。利用遍历法在截面转角的公共可行城内进行搜索,求出各个截面的最优值,然后加权平均得到目标函数值。最后,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4.
轿车车身零件制造中的热成形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汽车冲压件成形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国内外车身制造的要求,一些有条件的企业开始广泛研究和开发板材成形新技术、新工艺,并尝试在有限批量的生产中采用更多样的工艺和材料,而在结构件中则开始更多地采用非传统工艺。本文着重介绍了热成形技术在汽车冲压件成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江昌勇 《模具制造》2010,10(3):33-37
以分析影响冲压件成本的因素为基础,就排样与材料利用率、冲压件的结构工艺性和多工序冲压成形工艺方案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基于多工序冲压成形的冲压件的技术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以某车型的前隔板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维建模软件设计工艺补充面和压料面,借助有限软件对其成形工序进行模拟分析.将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设计相结合,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优化前隔板零件成形工序的压边力和各段拉延筋阻力系数,得到优化的参数组合为压边力F=500 kN,拉延筋阻力系数K1=0.4,K2=0.4,K3=0.3,K4 =0.6.极差分析表明,对最大减薄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拉延筋阻力系数K2,对最大增厚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拉延筋阻力系数K3.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参数得到实际成形零件无拉裂缺陷且零件厚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7.
专家系统在轴对称冲压件成形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专家系统的关键技术-知识获取,知识表示和基于知识的推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分析了大量的典型拉深件成形工艺方案的基础上总结了拉深件工艺设计知识,并将它们按照冲压件工艺设计过程进行模块化组织。为了简化设计,提高效率,提高了采用正向推理方式进行分层推理的推理机制,并对推理控制策略进行详细的讨论,还开发了知识获取模块和解释模块以及系统与UGⅡ的数据接口,实现了拉深件工艺设计专家系统,即APDE  相似文献   

8.
压边力在车身覆盖件成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板料冲压成形中的主要缺陷为撕裂、起皱,而引起这些缺陷的因素又多种多样,如模具结构参数、板料材料物理性质、摩擦与润滑、冲压设备的选择、压边圈的设置等。要达到正确分析各参数的影响,必然要借助于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本文综合国外最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分析压边力这一参数对撕裂和起皱的影响规律,以及为此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冲压成形多目标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冲压成形质量控制中,目标质量间常常是相互冲突的(如破裂和起皱)。传统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取决于设计人员对优化模型的理解程度、实践经验等,求解的结果在工程中并非为最合理。文章提出一种集数字化分析技术、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于一体的冲压成形多目标优化设计技术。其以数字化分析的大量结果作为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遗传算法所需的目标函数值由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该技术实现了多目标优化过程中遗传算法个体适应度值的动态求解,从而解决了数字化分析计算量大的缺陷。实例验证了该优化技术的有效性,为冲压成形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板料拉深成形工艺中,由于设计参数波动的影响,导致在传统最优工艺条件下成形件质量不够稳健。该文采用板料成形有限元仿真、代理模型,并结合稳健设计思想,提出基于Dual-Kriging模型的稳健设计方法。筛选影响成形质量的主要模具几何、工艺参数,并确定其相应波动范围;基于有限元仿真,运用Kriging模型,建立设计参数与成形质量的函数关系;根据参数波动情况,基于第一重Kriging模型以及Monte Carlo模拟,运用Kriging模型,建立设计参数与成形质量期望与方差的第二重模型;运用基于拥挤距离的粒子群算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进行多目标优化,完成设计参数的稳健设计。将该方法运用于NUMISHEET 93的方盒件拉深成形,与传统确定性优化设计相比,可有效减少成形质量的波动范围以及不确定性分析的计算量,提高成形件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1.
为避免冲压过程中多弯角结构引起的零件内部孔形和外部轮廓的边界误差导致级进模技术实施失败,以多弯角车身钣金件为对象,分析了制件的多弯角冲压成形工艺方案,设计了毛坯排样图;其次,应用单工位全工序有限元法(FEM,Finite Element Method),分析了零件的冲压成形过程,验证了冲压工艺参数与工艺方案的可行性;再次,以所设计的毛坯排样图为基础,对多弯角车身钣金件级进模进行结构概要与工序结构设计,设计并制造了1套13工位级进模;最后,进行了实冲试验,试验获得的制件外观质量好、表面光滑、无起皱与破裂等成形性问题,且关键成形部位精度达到了零件图的设计要求。试验表明:所设计的级进模能够满足企业的生产要求,且设计过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汽车车身冲压件表面质量的发展方向及现状,补料筋工艺的概念,以及在模具制造及冲压件成形中的应用,并用实际案例及成形过程的分析说明,补料筋对制件成形的影响,重点提出补料筋在汽车冲压件成形中的实践应用,提高主机厂的车身外表面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似模型法是目前最有代表性的高效优化方法。因基于多项式的近似模型很难满足板料成形的高度非线性,所以基于Kriging近似模型法,以翼子板的各拉深筋单位长度上所受的拉深筋阻力及压边力为设计变量,以成形后板料的最小厚度为响应量,建立近似模型。通过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寻优,并约束最小厚度的变化范围,提高优化效率。通过优化,成形后板料的最小厚度从0.521mm增加至0.544mm,消除了局部破裂趋势,有效地改善了翼子板的成形质量。研究表明,Kriging近似模型法对板料成形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孙启新  杨进  董玉平 《热加工工艺》2012,41(23):118-121,124
将模糊优化理论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应用到金属板料成形中.利用权重法和隶属函数,在综合考虑了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的重要程度后,建立了多目标板料弯曲成形模糊优化数学模型.然后把多目标优化问题转换成为一个单目标优化问题.优化的步骤包括样品生产的正交试验设计、响应面模型接合、精确求解的有限元分析程序.然后使用遗传算法寻求优化求解.实例证明,该方法比传统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更可行和有效.  相似文献   

15.
基于DOE(Design Of Experiment)在成型工艺参数上进行多目标优化。以熔体温度、注射时间和填充压力为实验因子,以手机后盖的体积收缩率和翘曲变形量为实验目标进行Taguchi和面心立方实验设计。两次实验设计逐步缩小工艺参数的范围,并通过合理的数据分析计算得到一组最优方案。同时采用排名的加权计算方式实现多目标问题转换成单目标问题,为多目标优化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6.
多目标优化在锻造毛坯形状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形状相对简单的单工序锻件为研究对象,以同时获得材料消耗最小和变形程度最均匀的终锻件为优化目标,对锻造过程毛坯形状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的研究。给出了单工序锻件形状优化设计的总的目标函数及其各子目标函数的表示方法及计算表达式,以毛坯的高径(宽)比作为优化设计的变量,基于刚粘塑性有限元理论,采用黄金分割法进行优化迭代,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并对一典型的轴对称H型锻件的毛坯形状进行了多目标的优化设计,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侃  陈君辉  朱旭 《机床与液压》2020,48(20):148-151
容积效率是燃油泵的关键指标之一。在传统优化设计基础之上,重点考虑容积效率因素,以燃油泵的端面功率损失和径向功率损失为目标最小建立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应用Isight的多目标优化算法Pointer对燃油泵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分析,获取满足规定约束条件下其结构参数的最优值及各参数对齿轮泵影响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后期燃油泵效率的进一步优化仿真。  相似文献   

18.
介绍通过实际试验得出数据,分析覆盖件回弹的关键影响因素,利用正交试验,结合Minitab拟合压边力、冲压速度和料厚的回归模型,得出控制回弹的最优参数组合。实际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成形车身覆盖件,成形零件的回弹得到了控制,节约了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9.
在非承载式汽车车身中,梁类冲压件是轿车车身中最重要的零件.如边梁内板、纵梁内板等冲压件。梁类冲压件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形状复杂、板材厚等特点,梁类冲压件的成形是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复杂弹塑性变形.成形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缺陷,如开裂、起皱、回弹等,回弹是梁类冲压件最常出现的问题.直接影响冲压件的装配质量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0.
以某梁类零件为研究对象,以获得最小减薄率及增厚率为目标,结合稳健设计、均值分析和变量分析,得出各工艺参数对减薄率及增厚率的影响程度及作用趋势。最后运用综合加权评分法确定同时兼顾减薄率和增厚率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摩擦因数0.125、冲压速度2 500 mm/s、凸凹模间隙1 mm、板料偏置量1 mm,最终优化后的零件减薄率降低了26.85%,增厚率降低了49.33%,可为冲压成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