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小焦炉进行了优化配煤结构的试验,根据试验得出的小焦炉焦炭强度指标换算成大焦炉焦炭指标,确定出最优配煤方案,并据此调整了大焦炉生产用煤的配比,生产实践表明这种试验及调整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济钢的两座6m焦炉投产初期焦炭强度波动,为此,以20kg小焦炉试验、岩相检测、焦炭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检测为主要试验手段,对新汶、官庄、圣佛、阳泉曲、新坡、两度、卜村等10多个煤种作了70余炉配煤炼焦试验,优化了配煤,完善了6m焦炉的用煤结构。  相似文献   

3.
随着八钢2500m3的大高炉相继投产对焦炭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焦化又面临着优质的煤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八钢拥有的煤矿以肥煤为主,致使配合煤偏肥,焦炭气孔较多,气孔壁薄、焦炭耐磨强度较差。针对此问题八钢焦化厂通过40kg小焦炉配加新疆拜城煤进行配煤炼焦实验分析,提出了新疆拜城煤在捣鼓焦炉中配量的合理性,优化配煤结构,提高焦炭质量。  相似文献   

4.
济钢利用小焦炉试验—单孔试验—炉组试验平台,挖掘捣固焦炉的技术优势,系统进行了配煤炼焦试验,实现了捣固焦配煤结构中以低价煤源(气煤、气肥煤、瘦煤)为骨架的经济配煤方案,配煤成本降低92元/t,且焦炭质量保持稳定,满足了1 750 m3高炉用焦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试验充分利用山西地区炼焦煤资源特点,采用7.63m焦炉制备了4350m^3特大型高炉应用的高质量焦炭。研究了单种煤常规煤质指标、煤岩参数与相应40kg焦炉焦炭质量的关系,探讨了5种炼焦煤煤岩参数等与40kg焦炉所炼焦炭冷态和热态强度。结果表明,在配合煤最大镜质组平均反射率约为1.34、活惰比约为1.7-1.8时,40kg焦炉所炼焦炭的M40和M10分别达到84%和6%左右,热态性能CRI和CSR分别达到19%和72%左右,并在7.63m超大容积焦炉上进行了相关工业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改善武钢焦炭质量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武钢焦炭与宝钢焦炭质量差距 ,评述改善武钢焦炭质量的途径 :焦炉大型化 ;严把来煤质量关 ,确保入炉煤质量 ;配型煤炼焦 ;干熄焦技术运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大比例气煤配煤炼焦技术研究和应用情况.实验室模拟常规炼焦煤破碎工艺条件试验表明,当配煤炼焦满足一定的工艺技术指标时,气煤单独炼焦所得焦炭的同性结构和惰性结构在配煤炼焦时会不同程度减少.在6m焦炉开展的大比例气煤配煤试生产攻关结果表明,合理提高气煤的配比至10%、16%、20%,焦炭质量能满足大高炉要求,其中热强度可达到64.4%以上,转鼓强度(M40)可达到87%以上,不仅可以降低焦炭灰分,而且还可以降低配煤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焦粉回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kg小焦炉实验,在配煤中回配一定量一定粒度的低价焦粉代替瘦煤,在保证焦炭质量的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焦炭成本。  相似文献   

9.
李德瑾  齐婳 《山东冶金》2007,29(4):38-40
为降低配煤成本,增加气煤、气肥煤等省内煤炭资源的利用量,提高煤气发生量,缓解焦炉煤气供应不足,济钢在小焦炉试验、工业试验的基础上,调整了6 m焦炉配煤方案,增配了10%的省内气煤、气肥煤,吨煤成本降低7.5元,年降配煤成本1095万元。焦炭质量水平变化整体上对高炉影响不明显,能满足高炉要求。  相似文献   

10.
宝钢控制焦炭热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19种单种煤和64个配煤方案在模拟焦炉(SCO)上的试验,研究了原料煤性质对焦炭热性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控制宝钢焦炭热性质的模型,实践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焦炭热性质,预测值与实绩值误差,CRI<3%,CSR<4%,指导宝钢炼焦配煤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降低配煤成本,济钢通过采取改造配合煤粉碎系统、新建小侧装煤塔、改进除尘方式、新增机械设备等措施将4.3 m顶装焦炉改造为捣固焦炉。改造后,在保证同样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多用30%~40%的高挥发分弱黏性煤及部分非黏结性煤,扩大了炼焦用煤源,配合煤成本降低30多元/t,且保持炉体不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开发与艾矿自产焦煤质量特性互补的优质焦煤资源和优化焦炉配煤结构,艾矿焦煤和疆内焦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了自产焦煤和疆内焦煤的资源优势,满足了高炉生产需求,实现了降低配煤成本的目的,提高了钢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煤气热值下降对石灰煅烧造成的影响,提出下燃烧室掺烧焦炉煤气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根据方案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燃气烧嘴,最后对整个方案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保证了该改造方案无论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4.
张有芝 《山西冶金》2006,29(3):41-42,63
通过利用弱黏结性瘦煤、长焰煤的互补性在捣固焦炉上生产一级冶金焦的实践,节约了焦煤及低硫肥煤,从而为合理利用煤源提供了一个优化配煤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安钢焦化厂3座42孔焦炉并为一组的工艺、设备和保障焦炭质量优化生产实践,分析了并炉优化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俊玲 《山东冶金》2000,22(5):50-53
介绍了莱钢焦化厂3^#焦炉的设计,详细阐述了焦炉砌体的改进,并简要说明焦炉设备、烘炉方法、仪表与自动化控制等几个方面的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17.
马钢新区7.63m焦炉系统建设及生产运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马钢7.63 m焦炉系统的配置、工程进度和生产运行状况及主要产品质量,以及工程建设中和投产后存在的不足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济钢焦化厂2座58—Ⅰ型焦炉在末期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加强炉体的点检与维护,提高炉头温度,加强横排温度均匀性调节,对“病号炉”实行特护,以延长护体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