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分析大河沟泥石流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象和物源特征等资料,对该地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查明大河沟泥石流属于暴雨型稀性泥石流,且爆发频率较高,并阐明了该区泥石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客基沟为一老泥石流沟,受汶川地震的影响,沟内存在大量松散固体物质,潜在危害性大。在分析流域概况及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客基沟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三个基本条件进行深入论述,分析计算泥石流的重度、流速、流量、固体冲出量、冲压力等动力学参数,预测客基沟泥石流发生几率较大,暴发类型属中型暴雨型稀性沟谷泥石流。  相似文献   

3.
2010年7月、2011年9月,位于雅安市宝兴县陇东镇的三岔口沟爆发了两场灾害性泥石流,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及收集的资料,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详细计算了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参数,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提出了排导、围栏相结合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4.
2013年,隆德县遭遇了50年一遇的强降雨,导致境内发生了17处泥石流。在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现有资料,从沟坡比降、物源和水源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隆德县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隆德县泥石流均分布于丘陵地貌区,坡度范围在20°~50°之间,相对高差在50~100m之间,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流域内新近系(Ngn)桔红色砂质泥岩残坡积物,具有弱膨胀性,吸水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崩解软化,导致土体结构联结减弱、强度降低,构成了泥石流的物源;降雨是隆德县泥石流最主要的触发因素。通过实地调查与降雨数据分析,可知隆德县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受前期降雨的影响,属于前期降雨控制型泥石流。因此,可通过监测前期降雨,特别是间接前期降雨,对泥石流进行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5.
九寨沟县干沟受5·12地震影响,流域形成大量松散崩滑堆积体,物源动储量约17.6万m3,震后2009年8月24日暴发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活动揭底冲刷沟道突出,流速大,弯道超高达2.0m,泥石流裹挟巨石能力强,冲毁沟口公路桥及拦挡墙,并堵塞主河形成堰塞湖,造成了二次灾害。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开发破坏了矿区的自然环境,在一定自然条件的刺激下形成了矿山泥石流.矿山泥石流的成因和自然泥石流的成因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类开采矿产资源活动的影响上.本文在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在矿山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泥石流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邢永强 《人民黄河》2007,29(6):46-48
小秦岭地区的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岩土体性质以及人类活动等,使该区成为泥石流多发区。该区域泥石流发生的环境条件因子有:流域内单位面积松散固体物质数量、地质构造、补给形式、补给位置、流域面积、植被覆盖、山坡平均坡度、流域形态、沟床平均比降等。通过对影响因子的量化权重标准进行分析与计算,认为小秦岭地区大部分山谷都处在泥石流旺盛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8.
西北某水电站位于准噶尔—北天山褶皱系南部的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中部。在对库区相关泥石流沟谷的形成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泥石流的流速、流量和冲击力等运动特征。研究表明,库区西岔沟和雪水沟泥石流具有一定的规模,而坝前沟、坝后沟的规模则比较小,发生频率也相应较低,对水电站的影响也比较有限。而对西岔沟和雪水沟来说,考虑...  相似文献   

9.
2013年,隆德县遭遇了50年一遇的强降雨,导致境内发生了17处泥石流.在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现有资料,从沟坡比降、物源和水源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隆德县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隆德县泥石流均分布于丘陵地貌区,坡度范围在20°~50°之间,相对高差在50~100m之间,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流域内新近系(Ngn)桔红色砂质泥岩残坡积物,具有弱膨胀性,吸水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崩解软化,导致土体结构联结减弱、强度降低,构成了泥石流的物源;降雨是隆德县泥石流最主要的触发因素.通过实地调查与降雨数据分析,可知隆德县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受前期降雨的影响,属于前期降雨控制型泥石流.因此,可通过监测前期降雨,特别是间接前期降雨,对泥石流进行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10.
泥石流堵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堵塞主河是山区河流常发生的灾害之一。本文首先通过室内模型试验,观察到了泥石流堵河的3种形式,即潜坝壅堵、堰塞坝局部阻塞、堰塞坝全堵,同时证明了泥石流冲入河道总量也是堵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室内试验得到的堵河过程,建立了交汇区的动力学方程,并结合质点网格(PIC)和标志网格(MAC)算法,提出适用于泥石流与主河水流相互作用的双场耦合模型。该模型主要特点是对混合区不同单元可以用交汇过程中的计算容重表达非牛顿流体的流变参数,还可表达不同单元的泥沙沉积速度。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泥石流堵塞主河的各种主要因素,如速度比,泥石流流变参数、泥石流总量等。在归纳分析试验结果及模拟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采用动量比判定泥石流堵河临界条件的理由,并提出了采用动量比乘以泥石流冲入河道无量纲总量作为堵河的判定综合因子。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堵河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泥石流堵塞主河是山区河流常发生的灾害之一。本文首先通过室内模型试验,观察到了泥石流堵河的3种形式,即潜坝壅堵、堰塞坝局部阻塞、堰塞坝全堵。根据室内试验得到的堵河过程,建立了交汇区的动力学方程,并结合质点网格(PIC)和标志网格(MAC)算法,提出适用于泥石流与主河水流相互作用的双场耦合模型。该模型主要特点是对混合区不同单元可以用交汇过程中的计算容重表达非牛顿流体的流变参数,还可表达不同单元的泥沙沉积速度。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泥石流堵塞主河的各种主要因素,如速度比,泥石流流变参数、泥石流总量等。在归纳分析试验结果及模拟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采用动量比判定泥石流堵河临界条件的理由,并提出了采用动量比乘以泥石流冲入河道无量纲总量作为堵河的判定综合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为开展泥石流的防治与预测,根据泥石流的形成特点,设计泥石流的启动装置,模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本试验设计了7组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土体厚度的泥石流形成模式和机理,以及泥石流启动与水流流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坡度情况下,泥石流的形成模式是坡面流水、入渗失稳、下滑流态化的模式;松散土体越厚,需要的水流流量越大,越不易产生泥石流。  相似文献   

13.
2008年汶川地震产生的崩滑体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地震后,这些崩滑体成为泥石流活动的最主要物源,极大地助长了汶川地震后次生灾害的发生。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工作,以2010年8月13日都江堰八一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遥感解译的方法,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物源与水源三大基本条件,详细分析了八一沟8.13泥石流形成条件,发现此次形成条件十分有利于泥石流的暴发,同时,该分析方法对类似条件的泥石流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白龙江流域舟曲段地质灾害沿江成带分布,经常堵路断江,尤其是舟曲县城周边由于城镇集中、人口众多,周边的泥石流沟道一旦暴发,将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区内地质灾害频发与其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密不可分,是各种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地质角度分析了县城周边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西街子沟受5.12地震影响,坡面松散物源丰富,加上流域地形汇水条件好,汛期泥石流活动频发,威胁沟口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该沟泥石流在形成区以冲蚀、下切及侧蚀为主,冲刷形成陡坎高1~2 m,流通区弯道超高现象明显。从堆积区泥石流堆积物特征及活动特征判断,该沟属"低频-稀性-沟谷-暴雨型"类。  相似文献   

16.
陈云  周俊 《人民珠江》2015,36(3):51-55
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探讨磨子沟泥石流基本特征和形成条件,并进行堵江机理分析.研究探明:磨子沟流域内具有泥石流发育的良好条件;磨子沟泥石流属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且暴雨是泥石流的主要诱发因素;当磨子沟发生堵溃,泥石流大于5年一遇频率时,会堵塞岷江;当磨子沟不发生堵渍,泥石流大于20年一遇频率时会堵塞岷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各流域水电开发进展,当前大型水电站主要位于山区河流深山峡谷中,坝址选择时除兼顾区域地形地质情况,还会考虑水库库容的最大化,因此,枢纽区域常常出现冲沟治理。在建设初期,由于多种因素往往仅考虑水流疏导,随着排水设施运行情况会进一步对地质条件等进行复核,会调整治理措施,以保障安全运行。两河口水电站瓦支沟在建设初期仅做了排水疏导设施,运行前两年沟内松散堆积体受降雨影响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泥石流,在重新对地形地质复核后,认为瓦支沟为泥石流沟,需进行治理。结合瓦支沟泥石流物源分析、治理思路梳理、治理设施布置及设计、后期运行情况等多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8.
2016-07-19日清江水布垭水电站大坝上游的坝子沟发生泥石流灾害。通过测量、遥感解译、地质测绘、现场试验及勘探等方法,查明了坝子沟泥石流发育特征,计算了不同频率下泥石流洪峰流量及一次泥石流过程冲出固体总量等泥石流特征参数,评价了泥石流活动危险性,为泥石流沟工程治理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龙头的形成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洋  崔鹏  王兆印  梁双庆 《水利学报》2017,48(4):473-479
泥石流龙头的高度反映了泥石流的规模,是防治工程的重要参数之一。陡峻的地形、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丰富的水源构成了泥石流发生的三大要素,同时也是影响泥石流龙头高度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均质沙及宽级配沙进行水槽实验,探究泥石流运动过程中龙头高度与沟道物质级配、流量、坡度之间的关系,提出泥石流龙头高度随流量、坡度、平均粒径、细沙含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利用回归分析方法,采用水流功率的概念,建立了泥石流龙头高度计算模型,并采用其他科学家的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可为预测不同条件下泥石流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泽荣  刘彬 《四川水利》2012,(1):54-55,60
通过对苏家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访问,从地形条件、固体物源条件、降雨条件及滑坡——泥石流耦合作用关系等,分析苏家沟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苏家沟泥石流易发程度、发生机率、活动规模、活动强度、溪沟堵塞程度、发生频率等方面进行泥石流活动危险性技术分析,判定该泥石流综合致灾能力强,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