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1983、1988、2004和2011年4个典型年份水下地形数据,综合分析了台州浅滩及邻近海域近30a来岸线和海床演变的特点,并分析了其冲淤的主要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台州浅滩及邻近海域海床整体上较为稳定,目前呈微冲态势;台州浅滩淤涨速率加快;浅滩前沿海域及口门附近深槽冲刷加剧。由于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台州湾两岸促淤围涂工程对泥沙的拦截、岸线缩窄后束水作用引起的挟沙能力加强、龙口闭气取土工程对中、低潮滩泥沙的利用,是台州湾目前呈微冲态势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人工促淤和围涂工程是台州浅滩淤涨加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长江河口潮滩冲淤和滩槽泥沙交换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受潮汐影响的河口三角洲,其滨海部分常分布有宽阔的潮滩,它的冲淤变化不仅涉及岸滩的利用和防护,而且与口门航道水深的维护密切相关.根据多次现场调查和定点观测资料,发现长江口潮滩冲淤存在着多年变化的长周期、季节性变化的年周期和暴风浪作用的短周期,其中暴风浪对岸滩的破坏性很大,而近岸潮流运动的不对称性却经常挟带泥沙上滩淤积.鉴于长江口南槽具有特殊的动力地貌条件,滩槽之间的水体和泥沙交换频繁,特别是大风天气,航道拦门沙的淤浅常受两侧边滩的影响.常风向和强风向可以控制口门地区岸线的走向,一当岸滩形成以后,海岸廓线又可以限制和调节不同风向条件下近岸波浪、水流和泥沙运动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梅山水道避风锚地潮流泥沙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形及水文测验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梅山水道附近海域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型经水流泥沙运动相似验证后在典型大、小潮水文条件下进行了工程方案计算,分析研究了梅山水道潮汐通道封闭后其附近海域潮流动力及泥沙冲淤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梅山水道潮汐通道涨、落潮量占周边其他水道比例较小,工程的实施未改变周边海域整体潮流场结构及海床冲淤基本平衡的格局,工程后拟建南、北两堤近堤附近海域海床因流速减小形成缓流、回流区,从而使泥沙产生累积性淤积,附近水利设施的运行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4.
收集研究区域不同时期的地形资料,采用DEM手段分析探讨温州市飞鳌滩涂时空演变特征规律.结果表明,近80a来,飞鳌滩海域岸线外推与人类活动影响较为密切.中潮滩及以上的滩涂总体处于缓慢的淤积状态,自然条件下,淤积速率在1.3~2.6 cm/a.近10 a,南侧滩涂的淤积速率明显高于北侧滩涂.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大,滩涂淤幅减小,并逐渐呈现冲淤平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钦洲湾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州电厂所处钦州湾海域位于北部湾顶部,广西海岸中段.电厂采用直流供水系统,以钦州湾海水作为冷却水源.对电厂附近海域的地形地貌、风况、波浪、泥沙含量分布情况作了详细分析,针对钦州湾大范围海域及电厂附近局部海域进行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模拟研究在潮流、波浪、金鼓江来流的作用下,电厂取排水口附近海域含沙量的变化以及海床的稳定与冲淤变化等情况,以及工程海域规划岸线的变化对电厂取排水口附近海域海床地形、取水进沙等的影响.为钦州电厂取排水口位置选择及安全运行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大麦屿港位于乐清湾外湾东侧,靠近乐清湾进港航道,是乐清湾内外水沙交换的重要潮流通道之一,研究该海域的冲淤变化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978,2005,2015年3个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采用GIS技术,建立了大麦屿港区玉环电厂南侧海域的数学高程模型。通过模型叠加,分析了大麦屿港1978~2015年37 a间的冲淤变化,并结合实测水文泥沙、人类开发活动等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麦屿港在1978~2005年的27 a间,受围填海作用影响,沿岸主要呈冲刷态势,年冲刷强度为60 cm左右;而2005年之后,港区呈迅速回淤趋势,年平均淤积厚度约为1 m。  相似文献   

7.
盐官下河闸是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十大骨干工程之一,工程建在钱塘江强涌潮河段上,受钱塘江河口潮流引起的口门区回流影响,下河闸出水池口门区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在对盐官下河闸枢纽口门淤积及工程运行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口门淤积水力冲淤方案并论证水力冲淤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张伯虎  辜伟芳 《人民长江》2018,49(18):28-32
杭州湾南岸电厂取水口所在海床的冲淤情势是取水口高程设置和电厂安全运行需要考虑的核心要素。基于工程海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形资料,结合水沙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和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工程海区海床演变规律和趋势。结果表明:工程所在海床属于杭州湾南岸滩涂的一部分,摒弃围垦引起的短期冲刷效应,海床长期处于缓慢淤涨态势,淤积速率约0.04 m/a;沿岸潮流的输沙作用以及围填海等人类活动是海床淤涨的主因。工程建设后,取水口区域仍将保持淤积态势,周边规划工程亦将使取水口床面区域产生0.2 m左右的淤积。研究成果可为取水口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黄河口新口门水下三角洲的发育演变影响到国土资源的增长与流失,影响到胜利油田海上油气开发变为陆上开发的战略,影响到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其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现通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对黄河口新口门附近水下三角洲冲淤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清水沟流路自1996年改走清8汊河已10余年,黄河口新口门附近的海域由于入海泥沙的沉积扩散,海域地形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通过运用AutoCAD、Surfer等软件对黄河口新口门地形分析可知,黄河口新口门水下三角洲平面呈椭圆形分布,椭圆长轴不超过15 km,短轴不超过10 km,说明黄河入海泥沙的沉积分布,除了新口门的大量淤积和老口门的剧烈冲刷外,其余大部分区域的冲淤厚度都在1 m以内。  相似文献   

10.
乐清湾泥沙运动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志永  倪勇强  耿兆铨 《泥沙研究》2004,(4):77-80,F003
根据乐清湾自然地理概况、泥沙运移和海床演变资料分析 ,建立潮流泥沙数学模型 ,验证了流场、泥沙场以及床面冲淤面貌 ,据此预测了设计条件下乐清湾中长历时的床面变化 ,成果为华能玉环电厂涉水工程正确布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河小北干流河道冲淤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实测资料,探讨了黄河小北干流近几十年来的水文系列特点及河道冲淤演变规律,指出小北干流河段汛期淤积,非汛期冲刷,呈累计淤积状态。研究了河道冲淤量对来水来沙的响应关系,汛期冲淤量主要与汛期水量和沙量有关,非汛期冲刷量主要与非汛期水量正比。本文还建立了预测汛期冲淤量的BP网络算法,给出了小北干流河道不同来沙量时的合理输沙水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5—2020年上海市滩涂实测地形、气象数据及开发建设资料,以杭州湾北沿上海段为研究区,定性与定量、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分析其水下地形冲淤变化特征,探寻演变原因及影响。结果表明:杭州湾北沿上海段近16年整体呈强度渐弱的冲刷态势,共冲刷1.482亿m3,年均冲刷深度为2.886 cm,金山深槽虽受强潮及圈围工程的影响兼具强冲刷及强淤积,但整体表现为冲淤均衡略显冲刷,冲刷强度仅为研究区域冲刷的12.1%;上游来水来沙的减少使得杭州湾北沿维持冲刷态势,潮流挟沙补充作用随涨潮潮差增大而增强,冲刷强度减弱,圈围区域岸线稳定,贴岸冲刷较强,地形变化较为剧烈。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珠江河口整体潮流泥沙物理模型的主要特点.通过局部动床冲刷及悬沙淤积试验,研究了港珠澳大桥修建前后伶仃洋滩地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修建后主流区附近桥址断面局部河床将出现明显的冲刷调整.与无工程相比,工程后伶仃洋各主要浅滩10年累积淤积厚度有所增大,但量值较小;主要浅滩发展速度呈增大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工程实施后,伶仃洋三滩两槽的总体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在滨海河口地区修建的挡潮闸在河口建闸后普遍存在的泥沙淤积问题,根据苏北灌溉总渠入海口六垛南闸等处的实测资料,分析该挡潮闸下潮汐引河通道冲淤特性,指出挡潮闸下引河的潮流特性、潮流挟沙特性及引河淤积的原因。认为对闸门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有效利用上游有限的泄水量和闸下落潮水流拖淤来防淤减淤是较为简便易行且经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锡涛 《红水河》2012,31(5):36-40
基于典型潮滩剖面高程重复测量及沉积物取样数据,分析了某丁字湾沿岸潮滩短期演化特征和沉积物运移趋势。结果表明,在1个月的时间内,该区潮滩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局部略有弱冲淤现象。GSTA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潮滩沉积物以缓慢向海搬运为主,局部泥砂有往复运动和淤积现象,长期潮滩表现为弱侵蚀状态。  相似文献   

16.
陆永军  季荣耀  左利钦  黄健维 《水利学报》2007,38(12):1426-1436
正在建设中的我国钢铁基地曹妃甸的前沿深槽属于典型的海湾型潮汐通道,潮流在深槽内基本为东西向的往复流,是维持深槽水深的主要动力;其泥沙的运动受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风浪掀沙作用对含沙量场影响明显。针对这类海湾型潮汐通道的波浪、潮流、泥沙及海床演变的特点,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并进行了2006年冬、夏季大小潮潮流、泥沙的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海域潮位及15条同步垂线流速、流向、含沙量过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矿石码头港池前沿计算的冲淤厚度及其分布趋势与实测值接近。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曹妃甸深水港开发引起甸头以南深槽、老龙沟深槽、各港池的流速变化及港池航道内的回淤和台风暴潮引起的骤淤等问题,为论证沿海潮汐通道的保护利用以及港口工业的发展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演变及河槽过洪能力变化,进一步认识宁蒙河段冲淤演变规律,并根据下河沿水文站设计水沙条件,估算宁蒙河段2020年、2030年的冲淤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期宁蒙河段输沙能力降低,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昭君坟断面平滩流量呈减小趋势,河道淤积加重,支流淤堵干流情况加重。根据下河沿设计水沙条件推算头道拐水沙量以及区间引沙量,采用沙量平衡法,考虑区间支流来沙、区间风沙入黄情况,预估下河沿~头道拐冲淤量,2020年水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0.78亿t;2030年水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0.80亿t。  相似文献   

18.
陆溪口河段为长江中下游典型的鹅头分汊河段,三峡工程蓄水前,受进口单边挑流节点及弯道环流作用,河道演变呈现周期性演变规律;三峡工程蓄水后,在上游水沙条件变化、人为因素等影响下,河段冲淤规律将产生调整。采用理论分析、实测资料分析等方法,对蓄水后陆溪口河段周期性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表明:蓄水后河段周期性调整规律及趋势仍然存在,且由于上游来沙量减少,河段冲淤调整甚至有加快趋势;新洲洲头遭受严重冲刷,出现串沟,直港进口淤积严重,分流格局产生调整,航道条件变差。人为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后,河势才有所稳定,但河段周期性演变的内在动力并未消失,对航道条件及整治工程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子牙新河尾闾段河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测水文、泥沙资料 ,对子牙新河尾闾段的河道阻力、冲淤特性、河口水沙及潮汐运动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认识到近年来上游径流减少、河槽萎缩、滩地严重阻水、近海泥沙大量回淤河口及挡潮闸下引河 ,这是目前海河流域入海河流尾闾段普遍存在、影响防洪安全的重要问题。作者对子牙新河尾闾段行洪能力、滩地糙率及引河段淤积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了利用潮汐动力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改善尾闾段河道淤积状态 ,提高河口排洪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杭州湾灰鳖洋海域海床演变趋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杭州湾灰鳖洋海域海床的冲淤变化过程,认为该海域基本稳定,呈现东部微冲西部微淤的局面,这一特点是与海域的水动力条件和泥沙沉积特性相一致的,也与海域的岸线变化相吻合。在此基础上依据海域边界条件的变化分析海域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