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和实际矿石浮选试验考察了烷基二醚胺(GE-609)做捕收剂时,菱锌矿、石英和方解石的浮选分离。结果表明,GE-609对3种矿物均有良好的捕收性能,浮选无选择性。硫化钠能增强菱锌矿和方解石的浮选但抑制石英。此外,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均对方解石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实际矿石浮选试验表明,最终闭路试验获得Zn品位为23.51%、回收率为71.02%的锌精矿。通过动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考察了GE-609在菱锌矿表面的吸附,结果表明,GE-609在菱锌矿表面的吸附包括静电吸附和化学吸附,且硫化钠的存在增强了BGE-609在菱锌矿表面的吸附。  相似文献   

2.
通过浮选试验、芘荧光探针、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组合捕收剂丁钠黄药(NaB X)和十二胺(DDA)对氧化铜浮选的影响。单矿物浮选试验表明,在pH7~11条件下,NaBX+DDA的浮选效果优于NaBX,其中NaBX与DDA的最佳摩尔比为2:1。实际矿的浮选试验表明,NaBX和DDA的用量为(100+54) g/t时,精矿中铜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5.93%和76.73%。芘荧光探针结果表明,NaBX+DDA可降低胶束在矿浆中形成的浓度。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NaBX+DDA通过化学吸附、氢键吸附和静电吸附作用在孔雀石表面,并生成黄原酸铜和铜胺络合物。  相似文献   

3.
通过接触角和单矿物浮选试验,对比研究黄原酸酯-羟肟酸双配体捕收剂与黄原酸酯+羟肟酸组合捕收剂对氧化铜矿物浮选和疏水性能。结果表明,S-[(2-羟胺基)-2-乙酰基]-O-辛基-二硫代碳酸酯(HAOODE)对孔雀石的疏水化能力和浮选性能优于辛基羟肟酸(OHA)及其与S-烯丙基-O-乙基黄原酸酯(AEXE)的组合。通过动电位测试、原子力显微镜扫描和XPS分析,考察HAOODE对孔雀石的疏水强化机理。结果显示,HAOODE化学吸附在孔雀石表面,形成含羟肟酸—(O,O)—Cu和—O—C(—S—Cu)—S—构型的表面Cu—HAOODE络合物。HAOODE的双官能团共吸附产生了"环"形结构,比OHA和AEXE的单官能团吸附更稳定,强化其在孔雀石表面的吸附。此外,与OHA的"线"形和AEXE的"V"形疏水碳链相比,HAOODE的"h"形双疏水基强化了孔雀石表面疏水。因此,与OHA和AEXE相比,HAOODE对孔雀石颗粒浮选回收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ζ电位、吸附量测定及扫描电镜研究水玻璃对Ca2+存在体系下菱锌矿与石英浮选分离的机理。结果表明:pH为9.5-11时,Ca2+可以显著活化石英的浮选,并使水玻璃对菱锌矿的抑制作用增强,严重影响二者的分离;改变添加剂添加顺序,在矿浆中优先加入水玻璃,可以有效防止Ca2+在矿物表面的吸附,使捕收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差异增大,从而消除Ca2+对菱锌矿与石英浮选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引入1,10-菲罗啉(Phen)作为钛铁矿与钛辉石选择性分离的新型捕收剂。浮选实验表明,与苯甲羟肟酸(BHA)相比,在pH 2~12之间,Phen是钛铁矿浮选更加有效的捕收剂,并且在pH 6时钛铁矿的回收率提高最大(约为20%)。在浮选过程中,钛辉石的可浮性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回收率<5%)。FTIR和XPS分析表明,Phen和BHA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在钛铁矿表面,并且钛铁矿与Phen之间的相互作用比BHA更强。XPS结果还表明,Phen在钛铁矿表面与铁(亚铁和铁)和钛发生反应,在Phen吸附到钛铁矿表面的过程中形成五元环结构。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取代基的肟类化合物(R1R2C=NOH,其中R1/R2为烷基)的结构与其相应浮选性能之间的关系。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在R1位置引入苯基可以提高捕收剂分子的酸性,而引入庚基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疏水性,有利于强化范德华相互作用。同时,在R2位置引入的氨基可以提供阳离子位点,并与矿物的负电荷表面相互作用,而引入的羟基可以提供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螯合物的额外作用位点。根据构效关系进行结构优化,筛选得到3种高效捕收剂。这3种捕收剂都具有优异的浮选分离性能,证明本文作者对肟类化合物进行结构改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轻金属》2014,(11)
对于低碳含量铝电解废旧阴极,单一烃类捕收剂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浮选指标,煤油和轻柴油的选择性较差,汽油的捕收能力差。本文将选择性好的汽油与捕收能力强的煤油和轻柴油分别按一定比例配成复配捕收剂,发现75%汽油+25%煤油(质量分数)的配比下,复配捕收剂可以获得良好的浮选指标。1粗1扫2精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浮选试验表明,采用75%汽油+25%煤油复配捕收剂与传统捕收剂煤油相比,浮选精矿碳回收率基本相同,品位提高6.79,浮选尾矿电解质回收率提高5.63。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一种新型铜硫浮选分离捕收剂:O-异丙基-N,N-二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酯(IPDTC)。先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IPDTC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IPDTC比O-异丙基-N-乙基硫代氨基甲酸酯(Z-200)具有更高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量和更低的电负性。根据相互作用能判据预测IPDTC具有较强的捕收能力。浮选试验表明,IPDTC对黄铜矿和黄铁矿的捕收能力强于Z-200。通过表面张力、吸附量、XPS、FTIR和zeta电位等方法研究捕收剂的浮选机理。研究发现,IPDTC可降低溶液表面张力。IPDTC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能力强于黄铁矿,这与浮选试验结果相吻合。FTIR、zeta电位和XPS结果表明,IPDTC通过形成Cu—S—C键在黄铜矿表面发生较强的吸附作用,但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9.
以有机硅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AS101为捕收剂,淀粉为抑制剂,研究一水硬铝石和3种硅酸盐矿物高岭石、叶腊石和伊利石的浮选行为。结果表明,在pH值范围为4-10时,TAS101对一水硬铝石和3种硅酸盐矿物均有较强的捕收能力。在碱性pH条件下,淀粉对一水硬铝石有较强的抑制效果但不会影响硅酸盐矿物的浮选。使用淀粉作为抑制剂,TAS101作为捕收剂能够实现一水硬铝石和3种硅酸盐脉石的浮选分离。对铝土矿浮选闭路试验进行进一步研究,采用反浮选流程,使用淀粉作为抑制剂,TAS101作为捕收剂,在pH=11条件下进行浮选,当原矿Al_2O_3与SiO_2的质量比为6.1时,可以获得Al_2O_3与SiO_2的质量比为9.58,Al_2O_3回收率为83.34%的精矿。  相似文献   

10.
通过菱锌矿纯矿物浮选试验、溶液化学理论计算、动电位测试和吸附量测试,考察碳酸钠在油酸钠浮选菱锌矿体系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pH10),油酸钠浮选菱锌矿效果较差,当pH 10.5时,碳酸钠用量的增加能显著改善菱锌矿的可浮性。由泡沫稳定性测试可知,浮选体系三相泡沫层稳定性能随着碳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合起泡剂MIBC、松醇油实验说明,当pH10时碳酸钠调浆能显著提高菱锌矿矿物的可浮性很可能是起到稳定油酸钠泡沫层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高铁锌焙砂中锌的选择性浸出,提出一种将还原焙烧与磁化焙烧相结合以强化铁酸锌选择性分解的新工艺。通过热力学分析和焙烧实验,详细研究铁酸锌的分解机理。结果表明,在8%CO(体积分数)、750℃、50%CO/(CO+CO2)(体积分数)和90 min的最佳还原焙烧条件下,锌焙砂中94.65%的铁酸锌被还原分解为氧化锌和氧化亚铁。随后,还原焙砂在450℃的空气气氛中磁化焙烧30 min后,焙砂中的氧化亚铁被选择性地磁化为四氧化三铁。磁化焙砂经低酸浸出后,焙砂中93.62%的锌被浸出进入溶液,而90%以上的铁以磁铁矿的形式富集在浸出渣中,浸出渣中的铁可通过磁选法进一步回收。  相似文献   

12.
L.Gotfryd等研究了从沉淀碳酸镉或镉胶结海绵及含其他组份,如锌的重度污染物的浸出液中液-液萃取镉(Ⅱ)。溶液首先净化,通过氧化水解去除铁和其他污染物,等浓度的二异丙基水杨酸和Cyanex471X混合物(0.5mol/l+0.5mol/l)用Solvesso 150稀释后用作萃取剂。试验既以实验室模拟逆流体系,也用混合澄清器以连续逆流方式进行,都获得了良好的Cd(Ⅱ)和Zn(Ⅱ)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浮选试验、溶液化学计算和多种表征技术,深入研究硫酸锌和碳酸钠在黄铜矿和辉钼矿浮选中对滑石的抑制机理。浮选试验表明,在pH值为7~9的范围内滑石浮选得到有效抑制。在该pH范围内,对硫酸锌和碳酸钠混合溶液的溶液化学计算表明,碱式碳酸锌是主要的含锌物种;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Zeta电位测试表明:在滑石抑制发生的pH范围内,碱式碳酸锌表面带正电荷,而滑石表面带负电荷。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证实:经硫酸锌和碳酸钠混合溶液处理的滑石颗粒表面存在含锌沉淀物。结果表明,由于静电吸引,形成的碱式碳酸锌与滑石发生异相聚沉,从而抑制滑石浮选。  相似文献   

14.
在石煤工艺矿物学的基础上,采用焙烧-浮选新工艺富集石煤中的钒。新工艺包括焙烧脱碳、选择性磨矿、脱泥和浮选4个关键步骤。在焙烧脱碳过程中,550°C焙烧脱碳能有效避免原矿中的碳质物和焙烧中方解石分解生成游离CaO对浮选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选择性磨矿,高耗酸性矿物在中间粒级富集,而云母在细粒级和粗粒级中富集。浮选得到的最终精矿V_2O_5的品位为1.07%,回收率为83.30%。此外,最终精矿的钒浸出率相比于脱碳样提高了13.53%。石煤原矿在550°C焙烧脱碳是可行的,对云母浮选几乎没有不利影响。通过对石煤中钒的浮选预富集,可以降低提钒的处理量、酸耗量和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研究锌/镍摩尔比为20:1的锌-镍硫酸盐溶液中锌的选择性沉淀过程。将0.5 mol/L NaOH溶液滴加到含0、0.01、0.02、0.03和0.04mol/L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作为螯合剂的锌-镍硫酸盐溶液中。利用Visual MINTEQ软件进行沉淀途径的平衡分析。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少量EDTA的存在可以防止镍在碱性条件下沉淀,而对锌的沉淀没有任何不利影响。鉴于此,溶液中仅存在0.03 mol/L EDTA、pH=9.0时,锌的沉淀率超过90%,沉淀产物中Zn含量约为50%,而Ni含量仅为0.11%。为了更完全地分离锌和镍,沉淀后继续搅拌120min。沉淀产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沉淀相为Zn_4(OH)_6SO_4·4H_2O。  相似文献   

16.
铜阳极泥的盐酸-氯气氧化性浸出会导致大量杂质元素如Fe、Cu、Pd、Se等的溶解。以TBP作为萃取剂,采用标准的溶剂萃取实验方法,等体积有机相和水相来萃取分离Au、Pd、Pt、Fe、Cu和Se等元素,研究TPB浓度、HCl和氯离子浓度对杂质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相中TBP浓度为0.25 mol/L、水相中HCl浓度为2.5 mol/L的条件下,可以得到高的金萃取率。同时,其他杂质元素的萃取可以忽略不计。对负载有机相采用蒸馏水进行洗涤,可以去除部分杂质元素。采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反萃,反萃液中不含任何杂质元素。在反萃液中加入硫酸,反应产生的SO_2气体可还原金离子。  相似文献   

17.
由于硫化镍矿生产镍铁在经济和环境上不断出现的问题,采用红土镍矿生产镍铁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红土镍矿制备镍铁的火法工艺中,在提高铁镍产品中的镍含量方面的理论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假设Fe2O3、Fe O和Fe3O4的活度为1,计算了CO2/CO、H2O/H2和CO2/H2三种气氛下选择性还原红土镍矿时,不同铁活度下铁-铁氧化物的平衡条件。从已有的热力学数据出发,利用Miedema二元合金生成热模型,计算了Ni-Fe固态二元合金中铁的活度系数。并以活度系数为纽带,最终计算出这三种还原气氛下,镍铁合金产物中的铁含量与还原气体分压、还原温度的关系。并用CO2/H2还原红土镍矿,得到的实验数据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讨论,热力学计算结果很好地解释了选择性还原红土镍矿时铁金属化无法避免的原因,并较好地预测了红土镍矿还原产物中铁含量随温度和气体组分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工艺矿物学的基础上,进行高碳含钒石煤浮选工艺研究。浮选工艺包括选碳流程和选钒流程,可以分别对碳和钒矿物进行富集。在碳浮选流程中,通过再磨工艺可以将碳和钒矿物有效分离。结果发现,浮选精矿中,钒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32%和88.38%,尾矿产率为38.36%。碳精矿品位为30.08%,回收率为75.10%,可以直接作为燃料使用。对浮选产品进行酸法浸出实验,浮选产品的浸出率都在85%以上,说明该浮选工艺对浸出影响比较小。该浮选工艺可以减小钒浸出的处理量,降低冶炼成本,对石煤浮选工艺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选择性溶解方法对铜合金废渣中的锡进行富集和分离。使用HNO3溶液溶解铜合金废渣,渣中的锡不会溶解从而使其从中得到分离。通过离心分离生成的H2SnO3沉淀相,然后经过干燥加热生成SnO2粉末。对SnO2粉末的相组成、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捕收剂苯乙烯膦酸酯(SPE)提高钛铁矿浮选效率,揭示相关作用机理并建立吸附模型。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SPE在钛铁矿浮选中表现出比传统苯乙烯膦酸(SPA)更强的捕收能力。Zeta电位测定结果显示,SPE和SPA都能使钛铁矿的Zeta电位负向移动,而SPE的作用效果比SPA更加明显,表明SPE在钛铁矿表面的吸附更强。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实了SPA和SPE在钛铁矿的Fe/Ti位点上的化学吸附作用。前沿轨道理论分析结果表明,SPE的化学活性比SPA的高。局部态密度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捕收剂的PO—H基团可与钛铁矿的Ti/Fe原子相互作用,从而在钛铁矿表面生成一个稳定的四元环。捕收剂与(104)钛铁矿表面的结合模型显示,SPE的吸附能量高于SPA的。综上所述,SPE对钛铁矿浮选的捕收能力和作用效果均优于SPA的,具有在工业上替代SPA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