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利用悬浮熔炼技术,合成了Zr0.5La0.5Ni1.5Fe0.5储氢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X)分析了热处理前后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Zr0.5La0.5Ni1.5Fe0.5热处理前主要由Zr Ni2、La Ni和少量Zr7Ni10相组成,而热处理后主要由Zr Ni2相和La Ni相组成。在凝固过程中首先从熔液中析出熔点最高Zr7Ni10相,然后析出熔点较高的C15型Laves相Zr Ni2,最后析出熔点较低的La Ni相,由于凝固速度较快,导致成分分配不均匀。热处理后,Zr Ni2相中的La元素减少,La Ni相中La和Ni的含量略有增加,Zr Ni2相晶间的杂相Zr7Ni10消失,合金成分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2.
采用轧制辅助双轴织构技术(RABi TS)制备了无磁性强立方织构的Cu60Ni40合金基带。对Cu60Ni40合金基带冷轧及再结晶退火后的织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轧制总变形量及再结晶退火工艺是影响Cu60Ni40合金基带再结晶晶粒取向的主要因素。经过大变形量冷轧,Cu60Ni40合金基带表面可以得到典型的铜型轧制织构。通过优化的冷轧及两步再结晶退火工艺获得了立方织构含量高达99.7%(≤10°)、小角度晶界含量高达95.1%的Cu60Ni40合金基带,Σ3孪晶界含量为0.1%。 相似文献
3.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6,(10)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工艺制备了Cr_xCuFe_2Mo_(0.5)Nb_(0.5)Ni_2(x为Cr与Cu的摩尔比,分别为0、0.5、1.0、2.0)高熵合金,研究了合金在1mol/L H_2SO_4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并与S304不锈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合金中x=1.0或x=2.0时的腐蚀速率约为0.07mm/y,远低于x=0或x=0.5的合金及S304不锈钢,合金中x=0或x=0.5的腐蚀类型主要是沿晶腐蚀,而x=1.0或x=2.0的合金腐蚀类型主要是均匀腐蚀和点状腐蚀。x=0或x=0.5的合金中Cu、Nb、Mo的偏析程度较大,而x=1.0或x=2.0的合金中各元素分布相对均匀,因此原电池腐蚀程度相对较弱。极化腐蚀表明,x=2.0的合金具有最好的耐酸蚀性能,平均腐蚀速率仅为0.02mm/h,为S304不锈钢腐蚀速率的4%左右。 相似文献
4.
制备大块非晶Pd40Cu30Ni10P20合金圆柱体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研究所制备了直径为50~72mm,长度52~75mm的大块非晶Pd40Cu30Ni10P20合金圆柱体,研究了这种合金的热稳定性。四元母合金Pd40Cu30Ni10P20和三元母合金... 相似文献
5.
在制备La-Ni-Co-Fe中间合金的基础上,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La0.7Mg0.3Ni2.8Co0.5-xFex(x=0,0.1,0.2,0.3,0.4,0.5)系列储氢合金,研究在不同球磨时间下储氢合金的物相、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及元素置换对其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0.7Mg0.3Ni2.8Co0.5合金的主相为LaNi5相,La0.7Mg0.3Ni2.8Co0.5-xFex系列储氢合金球磨40 h和80 h后,主相为LaNi5相和少量LaMg2Ni9相;且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合金晶粒变细小,La0.7Mg0.3Ni2.8Co0.5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呈变大的趋势,从142.4 mA.h/g增加到157.5 mA.h/g,La0.7Mg0.3Ni2.8Co0.2Fe0.3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从150.7mA.h/g增加到162.1mA.h/g,合金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6.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6,(5)
采用铜模铸造制备了直径为20mm的Cu_(99)Zr_(0.5)Al_(0.5)合金棒,研究了其铸态和冷轧态组织以及时效温度和时间对其电导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_(99)Zr_(0.5)Al_(0.5)铸态合金由细小的等轴晶粒组成,晶界处存在少量共晶组织,冷轧后晶粒在轧制方向上被压扁、拉长,形成条带状变形组织。在不同时效温度下,合金硬度(HV)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先增加后减小,而电导率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先迅速增大后趋于稳定,经过450℃×1h时效后,硬度(HV)达到172,抗拉强度为460MPa,电导率为34.86 MS/m。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还原扩散法制备AB3型储氢合金LaMg_2Ni_(2.7)Co_(2.1)Mn_(2.7)Cu_(1.5),水热法制备TiO_2光催化剂粉体,表面滴涂法制备Ti O2/LaMg_2Ni_(2.7)Co_(2.1)Mn_(2.7)Cu_(1.5)光催化剂复合电极,并用XRD对合金和光催化剂结构进行分析,在电池测试仪上对复合电极在有、无光照条件下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无光照条件下复合电极的活化性能和最大放电容量较原合金电极性能有所下降,合金充放电的循环稳定性能有所提高。光照条件下,表面滴涂20%TiO_2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比无光照时大幅提高,且最大放电容量比未涂覆的原合金电极提高25 m Ah·g~(-1)。说明TiO_2光催化剂通过表面滴涂方式对储氢合金修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了Ni_(0.5)Zn_(0.5)Fe_2O_4纳米晶,将其分别在550、800和1050℃下二次退火2h,利用XRD和微波矢量网络分析方法对二次热处理产物及其电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燃烧后已形成完整的结晶尖晶石型Ni_(0.5)Zn_(0.5)Fe_2O_4纳米晶.在0.1~1.5 GHz的测试频率,纳米晶具有介电损耗和磁损耗,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电损耗逐渐减小.在1050℃下退火后获得的Ni_(0.5)Zn_(0.5)Fe_2O_4纳米晶材料的μ'、μ"以及磁损耗正切tanδ_m明显大于在室温及550、800℃退火后的试样,在所测频率内具有优异的磁吸收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一定比例配置Ti、Ni、Cu、Sn金属粉末,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在转速为300 r/min、球料比为12∶1的条件下制备Ti_(50)Ni_(15)Cu_(28)Sn_7非晶合金。采用XRD和SEM对不同球磨时间混合粉末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并对合金粉末进行了DSC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时间球磨之后,混合的金属粉末开始出现合金化及不同程度的非晶化。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粉末颗粒逐渐细化。球磨80 h后,合金粉末全部转变为非晶合金,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非晶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直径为150~400 nm的Co0.5Ni0.5Fe2O4铁氧体纳米纤维,并利用TG-DTA、XRD、FTIR、FESEM、TEM和VSM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纤维经450℃焙烧后可基本形成纯相晶态的目标产物Co0.5Ni0.5Fe2O4纳米纤维;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纤维直径逐渐减小,晶粒尺寸逐渐增大,纤维表面粗糙度加强,其微观形貌由多孔结构向项链状结构转变;所制得的Co0.5Ni0.5Fe2O4纳米纤维的饱和磁化强度由450℃时的35.8 A.m2/kg单调增加到1 000℃时的80.2 A.m2/kg,而矫顽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550℃附近时达到最大值,意味着其单畴临界尺寸约为30 nm,且发现在单畴尺寸范围内,矫顽力与平均晶粒尺寸的0.7次方成正比,与随机各向异性模型所预测的结果基本吻合。此外,低温(77 K)磁测量显示,与室温相比,样品的矫顽力和剩余磁化强度均大幅提高,但饱和磁化强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热加工工艺》2016,(12)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直径均匀、表面光滑的Ni_(0.3)Cu_(0.1)Zn_(0.6)Fe_2O_4和Ni_(0.3)Zn_(0.6)Sm_(0.05)Fe_(1.95)O_4磁性纳米纤维前驱体,经500~700℃焙烧后得到Ni_(0.3)Cu_(0.1)Zn_(0.6)Fe_2O_4和Ni_(0.3)Cu_(0.1)Zn_(0.6)Sm_(0.05)Fe_(1.95)O_4纳米纤维。利用TG-DSC、XRD、SEM和VSM对Ni_(0.3)Cu_(0.1)Zn_(0.6)Fe_2O_4和Ni_(0.3)Cu_(0.1)Zn_(0.6)Sm_(00.5)Fe_(1.95)O_4纳米纤维的热分解过程、结构、形貌及其磁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空气中经500~700℃不同温度焙烧后均得到纯相、结晶良好的Ni_(0.3)Cu_(0.1)Zn_(0.6)Fe_2O_4纳米纤维。当温度为600℃时,表面光滑的Ni_(0.3)Cu_(0.1)Zn_(0.6)Fe_2O_4和Ni_(0.3)Cu_(0.1)Zn_(0.6)Sm_(0.05)Fe_(1.95)O_4纳米纤维的直径为80nm;在500、600、700、800℃的情况下,Ni_(0.3)Cu_(0.1)Zn_(0.6)Sm_(0.05)Fe_(1.95)O_4纳米磁性纤维的矫顽力比Ni_(0.3)Cu_(0.1)Zn_(0.6)Fe_2O_4纳米磁性纤维的分别将低了80%、95%、68%、4%,而饱和磁化强度分别增大了2%、25%、8%、4%。 相似文献
12.
采用固相烧结和球磨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Sn0.35-0.5xCo0.35-0.5xZnxC0.30 (摩尔分数x分别为0, 0.05, 0.10, 0.15和0.20), 考察了Zn添加量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烧结粉末样品的XRD分析表明, 随着Zn含量的增多, 在CoSn主相基础上, 先形成少量CoSn2相, 随后形成少量Co3Sn2, Zn和Sn相. 大部分 Zn原子固溶于CoSn相. 电性能分析表明, 随着Zn含量的增加, 首次放电容量和充放电效率都呈现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的趋势, 当x=0.15时, 首次放电容量和充放电效率都接近最大值, 分别为343 mA-h/g和73.8%; 经过 25 cyc充放电后放电容量保持了首次放电容量的87.6%. 这表明Zn原子固溶引起的晶格畸变和多种相生成导致相界数量的增多, 加快了Li+动力学扩散速度, 从而显著改善了电化学性能. 选择烧结粉末样品Sn0.275Co0.275Zn0.15C0.30进行球磨, 晶粒和颗粒的细化使样品的放电容量显著提升, 但对首次放电效率和循环性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2)
由于单根Y0.5Gd0.5Ba2Cu3O7-z (YGdBCO)涂层超导带材的长度有限,因此在制造高温超导(HTS)器件时不可避免地需要接头。HTS设备的稳定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头的品质,因为接头的机电性能通常低于母材。本研究应用Sn42Bi58焊料制作YGdBCO涂层超导带材搭接接头。与传统的Sn60Pb40焊料相比,无铅Sn42Bi58焊料对环境友好,且熔点降低了40℃,因此可在低于150℃的低温下进行焊接操作,有助于抑制超导带材在连接过程中的性能下降。通过测量自场和液氮温度下的电压-电流曲线,研究了加载压力,加压速度和搭接长度对YGdBCO接头临界电流,电阻和n值的影响。通过优化焊接技术,可在12.5 MPa的压强和50 N/s的加压速度下重复获得与母材临界电流相当的25 cm长的低阻接头,其电阻为4.35~5.58 n?。还对轴向拉伸作用下接头的力学行为进行了研究,单根带材和接头部分的临界轴向拉伸力分别为213和212 N。上述结果表明,与传统焊接技术相比,采用优化的无铅Sn42Bi58焊料制备低电阻、高拉伸特性的焊接接头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明显提升,为YGdBCO超导带材大规模运用的接头连接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2015,(5)
采用单辊真空甩带法制备一种新型Ni基非晶合金(Ni68.6W17.9B13.5,摩尔分数)。结果表明:B元素含量对Ni-W-B体系形成非晶合金具有较大影响,B含量较低时不利于形成非晶合金,而当B含量高达13.5%(摩尔分数)时可形成Ni-W-B非晶合金;Ni68.6W17.9B13.5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化温度和晶化温度分别高达768 K和781.5 K,采用Ozawa法计算其晶化激活能为(637±60)kJ/mol,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Ni68.6W17.9B13.5非晶合金的抗拉强度约为2331 MPa,表明其具有在高强度领域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球磨湿混和旋转合成相结合的新工艺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 i Ni0 .5Co0 .5O2 ,并对材料进行了粒度、化学成分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球磨湿混工艺能将原料混合均匀 ,并能有效地使粒度细化。旋转合成工艺能使混合料在均匀的温度场中进行反应 ,并使反应产物粒度均匀和成分均匀。制备的 L i Ni0 .5Co0 .5O2 为单一的 α- Na Fe O2 层状结构 ,粉末粒度分布范围窄 ,平均粒径约为 8μm~ 10μ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在 0 .2 m A/cm2 充放电流密度和 3 .0 V~ 4 .2 V电压范围内 ,首次充电容量为 173 m Ah/g,放电容量为 14 8m Ah/g。循环次数达 3 0次时 ,放电容量还有 12 9m Ah/g,循环稳定性良好。球磨湿混和旋转合成相结合的固相合成新工艺能制备出电化学性能良好的L i Ni0 .5Co0 .5O2 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16.
采用渗流法成功制备出不同体积分数的304不锈钢毛细管/Zr53.5Cu26.5Ni5Al12Ag3块状非晶复合材料,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变形行为.利用万能力学试验机进行性能测试,利用白光干涉轮廓测量仪、X射线三维成像和SEM观察样品表面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塑性得到显著改善,其中毛细管体积分数为34%时,复合材料的压缩应变可达约20%,同时伴有明显的加工硬化现象,其加工硬化量与毛细管含量有关.复合材料以近45°的剪切方式断裂,表面较为平坦,毛细管撕裂与界面脱粘形成裂纹扩展路径.剪切带的数量随毛细管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加,毛细管包裹的非晶基体发生剪切变形滞后于毛细管外部的基体. 相似文献
17.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5)O_2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球磨湿混和旋转合成相结合的新工艺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Co0.5O2,并对材料进行了粒度、化学成分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球磨湿混工艺能将原料混合均匀,并能有效地使粒度细化。旋转合成工艺能使混合料在均匀的温度场中进行反应,并使反应产物粒度均匀和成分均匀。制备的LiNi0.5Co0.5O2为单一的α-NaFeO2层状结构,粉末粒度分布范围窄,平均粒径约为8μm-10μ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2mA/cm^2充放电流密度和3.0V-4.2V电压范围内,首次充电容量为173mAh/g,放电容量为148mAh/g。循环次数达30次时, 放电容量还有129mAh/g,循环稳定性良好。球磨湿混和旋转合成相结合的固相合成新工艺能制备出电化学性能良好的LiNi0.5Co0.5O2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解二氧化锰体系中,使用的阳极板通常具有易变型,电流密度低,电耗高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中选用工业纯钛作为基体,二氧化锰和二氧化锡作为复合活性涂层,采用简易的热分解方法制备出钛基复合涂层阳极。通过SEM测试涂层表面形貌,发现该阳极的涂层致密、呈较平整的层状。采用循环伏安曲线测试并计算积分面积和极化曲线对涂层配方进行研究,发现烧结温度为450℃,锡/锰比为6∶4时的阳极性能最优。与铅阳极和铅银合金阳极对比,用该复合涂层阳极电解得到的二氧化锰纯度更高,但其槽压比其它阳极低了约0.2 V左右,电流效率得到了提高,从而节约了电解过程中的能耗。因此,该复合涂层阳极适合做大型电极的阳极板。 相似文献
19.
Zr65Al10Ni10Cu15非晶合金的超塑性1990年代初发现具有60K以上宽的过冷液相区和强的非晶形成能力的Zr基合金,能够通过非晶粉末固结法或在低冷却速度下铸造来生产大块非晶合金材料。研究了具有很大过冷液相区(105K)的Zr65Al10Ni...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弧熔炼工艺制备了CrxCuFe2Mo0.5Nb0.5Ni2(x=0,0.5,1.0,2.0,摩尔比)高熵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和显微硬度计对合金的物相结构、微观组织形貌、元素分布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金物相主要由面心立方固溶体相(FCC)、体心立方固溶体相(BCC)和密排六方固溶体相(HCP)组成。Cr含量的增加,有利于BCC相的形成。合金组织主要呈树枝晶和枝晶间结构组成。合金中Nb、Mo和Cu元素分别偏聚于枝晶和枝晶间区域,Fe、Cr和Ni元素的分布相对均匀。合金硬度随Cr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增幅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