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士标 《治淮》2005,(11):15-15
2003年汛期,安徽省境内持续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主要降雨带集中在沿淮淮北及江淮东部地区.淮河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干流正阳关水位最高达26.7m(85国家基准),超保证水位0.3m.淮河干流先后启用了濛洼、城东湖两处蓄洪区,以及邱家湖、唐垛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荆山湖等7处行洪区,并运用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分洪,以削减洪峰,辅助干流河道排洪,缓解干流洪水压力.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分析淮河干流六坊堤段南、北汊河道及上、下六坊堤行洪区过流能力,基于MIKE 11、21软件分别建立淮河干流峡山口至汤渔湖上口段一维和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进行分岔河道行洪和行洪区分洪整体模拟。通过模型模拟计算,确定现状峡山口至上六坊堤段河道的过流能力达不到规划设计要求,上六坊堤行洪区行洪能力达不到淮河洪水调度方案规定的行洪流量,为上、下六坊堤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金鑫 《治淮》2020,(1):23-24
开启的行洪区不同,分泄的流量不同,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也不同。本文利用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实体模型,在相同的总来流和出口水位情况下,研究行洪区单独运用时,行洪区不同行洪流量对淮河干流水位的影响情况。一、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行洪区基本情况淮河正阳关至涡河口段两岸行洪区分布较多且十分密集,沿程主要有寿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汤渔湖、荆山湖等行洪区,各行洪区的基本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4.
任癸  杨锋 《治淮》1997,(8):12-14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沿淮共修建了23个行蓄洪区,以保证淮北大堤及沿淮重要工矿、城市、铁路的防洪安全。几十年来的运用实践证明,行蓄洪区已成为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淮河干流中的4个蓄洪区总库容65.7亿m~3,可滞蓄的洪量约占正阳关30天洪水总量的20%,对削减淮河干流洪峰的作用十分明显。行洪区的运用,扩大了淮河干流泄洪能力;据分析,行洪区在中小洪水时可分泄河道流量30~50%,大洪水则达到50~70%。如此巨大的蓄、分洪能力,对于淮干中游,在相当长  相似文献   

5.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处淮河中游,降水量适中,但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洪、涝、旱、渍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仅建国后的50a里,就发生超警戒水位的较大洪水17次,约4年一遇。全市沿淮自上而下共设有董峰湖、上六坊、下六坊、石姚湾、洛河洼、汤渔湖6个国家级行洪区和瓦埠湖蓄洪区。行洪堤长98.85km,行洪区总面积164km^2,耕地面积1.33×104hm^2,区内人口7.14万人。淮河干流中游地势相对平坦,上游洪水向中、下游推进快,下游排水不畅等因素决定了淮南市行洪区频繁使用,除汤渔湖行洪区外,其它行洪区行洪机遇均不足5年一遇。  相似文献   

6.
杨锋 《治淮》2013,(11):F0002-F0002
10月27日,淮委主任钱敏,副主任刘玉年、顾洪、唐洪武一行赴实地查看冯铁营引河工程线路及洪泽湖溧河洼现状工程情况,研究冯铁营引河工程方案。冯铁营引河工程是淮河干流浮山以下段行洪区调整工程中的关键性工程,引河开辟后,将大大缩短淮河干流洪水的行洪线路,可有效缓解淮干中游的防洪压力和降低水位。目前,淮委正在抓紧组织淮河干流浮山以下段行洪区调整可研的编制工作,力求冯铁营引河工程与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同步建设,同步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7.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淮河流域连续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淮河干流全线超过警戒水位,部分河段超过保证水位,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防汛抗洪形势异常严峻。安徽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启动了防汛应急预案最高响应级别Ⅰ级响应,要求各责任人必须驻守责任段(点),确保淮北大堤、城市圈堤和其他主要堤防防洪安全。各堤段要严格实行24h不间断拉网式巡堤查险。此外,淮河姜唐湖蓄洪区开闸蓄洪,这是淮河安徽段两日内启用的第二个蓄洪区。近日,王家坝分洪闸曾向蒙洼蓄洪区分洪,安徽还相继启用上六坊堤、下六坊堤、南润段、邱家湖等五大行洪区泄洪。  相似文献   

8.
应用MIKE建立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典型年2007年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的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通过建立一、二维模型,将淮河干流河道与行洪区进行耦合连接,进而对100 a一遇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建立行洪区不同启用条件下的水位—流量关系,从而对调整规划实施后行洪区启用条件进行合理性分析及优化,为行蓄洪区的调度运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遭遇100 a一遇洪水时,规划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按照临淮关水位达到20.60 m时启用,并且以进、退洪闸同时开启的闸门调度方式运用,行洪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刘玲  曾桂菊 《治淮》2011,(10):25-26
淮河干流现有行洪区17处,分布在淮河中游平原地区的安徽、江苏两省,总面积1295km2,耕地122万亩,区内人口57万,GDP总值26亿元。17处行洪区分别是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汤渔湖、荆山湖、方邱湖、临北段、花园湖、香浮段、潘村洼和鲍集圩。  相似文献   

10.
淮干正淮段行洪区废弃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干正淮段,沿程分布有5个行洪区,6个生产圩,现状过流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为提高河道的过流能力,必须对该段河道进行整治.淮干正淮段大型河工模型试验对上述生产圩处理、行洪区废弃、行洪堤退建及其不同组合等河道整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通过以上整治措施,解决了中小洪水出路,提高了行洪区的使用标准,若发生1991年型的洪水,能通过河道安全下泄.由于淮河中游比降平缓,加上在高水时生产圩与行洪区都已行洪,因此对于设计流量,上述一系列整治工程虽然降低河道进口水位达0.19m,但仍不能满足该河段设计过洪能力,必须通过局部疏浚、拓宽或长河段疏浚来扩大河道行洪能力,以达到河道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各行蓄洪区运用对淮干水位降低的效果及其影响,基于MIKE 11软件建立淮河干流南照集至正阳关段河道及行蓄洪区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模拟行蓄洪区在不同工况及调度条件下运用后的洪水演进。行蓄洪区运用效果受分洪时机及分洪能力影响显著,在现状工况下,若按规定在淮干洪峰到达前1 d左右及时启用,可显著降低其下游淮干水位,其中南润段运用可降低润河集洪峰水位0.18 m,邱家湖、姜唐湖运用分别可降低正阳关洪峰水位0.49、0.90 m。若按规定联合调度,南润段、邱家湖先启用可显著降低淮干洪峰水位,姜唐湖后启用,削峰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从行、蓄洪区本地区来讲,当然希望其本身防洪标准争取提高一些,但在总体防洪规划中常期望行、蓄洪区多承担一些防洪任务,以确保主要大堤的防洪安全。关于蓄洪区,在总体规划中,它为确保大堤承担蓄洪任务方面,一般说来争议的问题不太多,只是对相邻地区有影响关系的蓄洪区,涉及分洪水位、分洪标准等问题还有些争议,但与行洪区相比,相对来讲,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要少一些。安徽省淮河中游沿淮的行洪区有18处,其范围的大小、所处的位置、对排洪影响程度及其现有防洪标准各不相同。对于这些堤段的防洪标准方面,存在着两种不同看法,一是认为现在的确保堤及其他非行洪区  相似文献   

13.
淮河中游王家坝至临淮岗河段行洪不畅,无法满足设计泄洪能力要求,2020年淮河干流王临段治理工程全面开工建设。为评价现阶段淮河干流王临段治理工程对王家坝站行洪能力的影响,结合治理工程前后洪水实测资料,运用水文学方法,从河道过水断面、水位-流量关系以及洪量和洪峰比值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治理后濛河分洪道分洪过水能力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淮河干流王家坝断面的洪量和洪峰流量,提高了淮干王家坝断面的行洪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勇 《治淮》1995,(10):34-35
行蓄洪区是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运用在淮河防洪中起着重要作用。 蓄洪区进洪机遇要少些,一般要在10年一遇以上洪水进洪,蓄洪区进出口有控制设施,比较易于管理。而行洪区使用频率较高,一般在出现3~5年一遇洪水时就要进洪。行洪区行洪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口门行洪,即在行洪区堤防上预设口门宽度,需要行洪时人工扒开口子,或用炸药炸口,洪水过后再进行复堤;另一种是漫堤行洪,即规定行洪区堤防顶高程,当洪水位超  相似文献   

15.
西汝泽  高月霞 《治淮》2004,(9):15-17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治淮骨干工程,淮河干流上的大型水利枢纽,总投资22.67亿元.它与淮河上游的山区水库、中游的行蓄洪区、淮北大堤以及茨淮新河、淮洪新河构成淮河中游多层次的综合防洪体系.当淮河上中游发生大洪水时,启用临淮岗工程可有效控制洪水泄量,以保证正阳关水位26.4m,流量不超过10000m3/s,从而使淮河中游防洪标准从4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其防洪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荆山湖行洪区建设情况出发,结合淮河干流整治情况,分析了行洪区实际启用情况,依据目前淮河干流过流能力和荆山湖自身防洪能力状况,建议抬高荆山湖行洪区启用水位。  相似文献   

17.
《治淮》2021,(4)
正一、概述2020年7月,受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安徽省淮河干流淮南以上发生超保证洪水。为有效降低正阳关附近水位,减轻淮河干流防洪压力,7月20日省防指下令姜唐湖进洪。26日上午9时,姜唐湖内水位达26.24m,蓄洪库容7.7亿m~3。2020年7月26日9时57分,颍上县半岗镇巡堤查险人员在戴家湖涵闸巡查时,听到闸门一声闷响,随后发现洪水从姜塘湖行洪区通过戴家湖涵西侧闸门瞬间涌入堤后垂岗圩。在堤后约40m处形成向上翻滚的水流区,直径约10m。  相似文献   

18.
淮干中游沿河两侧共有21个行洪区,其中河南境内3个,安徽境内18个。它们地势低洼,各自有不同高程的堤防或与岗地封闭、或自成堤圈。在行洪水位之下保护着行洪区内105万亩耕地不受水淹;而在汛期淮干高水位时,按不同的规定高程陆续开放使之行水,以增加淮河的排洪量。近年来,淮干中游行洪区特别是正阳关以上的行洪区运用频繁,给行洪区内群众生产带来了较大困难。许多人对淮干中游为什么要开辟行洪区很不理解。行洪区到底有什么作用?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从淮河的自然特征谈起。  相似文献   

19.
怀洪新河(安徽段)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茂章 《治淮》2007,(4):44-45
怀洪新河工程西起安徽省怀远县涡河左岸的何巷,东入江苏省洪泽湖溧河洼,干流全长127km^2河道土石方约1.76亿m^3,其中安徽省境内河道长95km,堤防260km,干流河道上兴建了10余座大型闸、桥和100座穿堤涵闸,怀洪新河安徽段工程总投资14.64亿元。怀洪新河的主要作用是分泄淮河干流洪水和扩大渫潼河流域1.2万km^2内水出路,确保淮北大堤、京沪铁路和淮南、蚌埠等工矿城市的防洪安全,并兼有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2003年怀洪新河首次分洪运用,有效地降低了淮河干流蚌埠段水位,保障了淮北大堤、蚌埠城市圈堤等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20.
淮河干流自淮凤集至洪泽湖间,分布有18处行洪区和4处蓄洪区,行蓄洪区是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汛后如何尽快堵口复堤,恢复农业生产,解决灾后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是各级政府汛后的首要任务。行洪区堤防一般靠近淮河滩地,土质大部分为轻粉质壤土或砂壤土,破堤后一般在缺口处会形成深坑,汛后复堤存在着淮河水位高、堤防两侧临水、基坑排水困难、取土区较远、没有施工道路等问题。水力冲填法施工不失为一种简易可行的施工方法。本文对水力冲填法施工行蓄洪区堵口复堤从设计、施工、运行全过程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