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一坳陷北部洼陷带已钻井失利原因分析表明,因“烃源”和“运移”问题而失利的井所占比例最大,这两个关键因素即为该区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从烃源条件来看,根据地震相和地球化学分析,北部洼陷带的8个洼陷中,有5个洼陷发育文昌组半深湖-深湖相优质烃源岩,是今后进行油气勘探较为有利的富生烃洼陷。从运移条件来看,平面上根据油气富集构造带类型分析,北部洼陷带内的5个富生烃洼陷均属于“缓坡富集型”,各洼陷的缓坡带是有利勘探区带;而纵向上根据通源断裂及恩平组泥岩封盖条件分析,北部洼陷带内的5个富生烃洼陷中,有3个属于“浅层富集型”,有2个属于“深层富集型”,其有利勘探层系应分别在浅层和深层。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钻井及地震资料证实珠二坳陷是生烃坳陷,始新统昌组和渐新统恩平组是坳陷内主要烃源岩。盆地模拟结果表明,这两套烃源岩在白云凹隐现今分别处于生成干气和生油的高峰阶段。珠二坳陷断裂活动的差异性将导致不同凹陷具有不同的油气运聚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油气藏。该区圈闭类型较多,除了有大、中型背斜构造外,还有大型的地层圈闭。因此,珠二坳陷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生烃洼陷的成因类型及生烃潜力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济阳坳陷生烃洼陷的成因类型及生烃潜力作了研究,发现该坳陷由于块断活动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形成了多凸多凹(洼)相间分布排列的构造格局。其中洼陷是沉降中心和生烃中心,控制着油气的形成和分布。通过对济阳坳陷14个生烃洼陷的沉积演化、有效烃源岩分布、埋藏史和生烃史等分析研究,识别出持续沉降-深埋藏型、间断沉降-深埋藏型和逐渐抬升-中浅埋藏型等3大成因类型的生烃洼陷,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烃过程又可分为持续快速深沉降型、持续沉降型、间断深沉降型、间断沉降型和逐渐抬升型等5种成因类型的生烃洼陷。其中深沉降型基本都是富油洼陷,而逐渐抬升型则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聚集。利用二级模糊评判方法,得到济阳坳陷68个评价单元的有效烃源岩综合评价结果,其中利津洼陷沙三下(Es3下)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物质基础和非常有利的生烃过程,是济阳坳陷内最好的生烃单元。 相似文献
4.
珠一坳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和古生物等资料,对珠一坳陷层序地层学开展了研究,将其古近系划分为2个一级层序(断陷期和拗陷期)、3个二级层序(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海组)和8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全区的层序地层格架,总结了层序地层体制内沉积体系的纵向演化和平面展布特征.文昌组沉积时期达到断陷鼎盛时期,主要以发育深湖相暗色泥岩.为特征;在断陷末期到断拗转换期的恩平组沉积时期,盆阔水浅,沼泽和河流相发育;在拗陷初始期的珠海组沉积时期,海侵开始,古珠江三角洲及滨岸沉积发育.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石油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井及地震资料证实珠二坳陷是生烃坳陷,始新统文昌组和渐新统恩平组是坳陷内主要烃源岩.盆地模拟结果表明,这两套烃源岩在白云凹陷和开平凹陷现今分别处于生成干气和生油的高峰阶段.珠二坳陷断裂活动的差异性将导致不同凹陷具有不同的油气运聚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油气藏.该区圈闭类型较多,除了有大、中型背斜构造外,还有大型的地层圈闭.因此,珠二坳陷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低钻揭洼陷有利烃源岩展布的综合识别问题,以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恩平17洼为例,在对烃源岩发育地质背景、沉积特征及岩石物理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以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的岩石物理特征约束指导地震反演;根据钻揭烃源岩岩相与反演阻抗体关系统计,通过地质建模进行有利烃源岩空间展布的半定量预测;结合原油的地化成因类型及来源认识分析预测方法及结果的合理性,探讨低钻揭洼陷有利烃源岩空间展布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综合识别方法。古近系文昌组烃源岩沉积环境越好,有利烃源岩段的阻抗值越低,与差烃源岩或非烃源岩段之间的阻抗差异越大。从预测结果看,文三段、文四段及文五段是恩平17洼的主力烃源岩段,这一认识得到了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的支持。在石油地质背景条件基本明确的珠江口盆地各小洼陷,建立烃源岩岩相与反演阻抗值之间的定量、半定量关系,有助于快速明确主力烃源岩发育层段及规模,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油气成藏特征精细解剖认为,以陆相断陷沉积为主的珠江口盆地(东部)珠一坳陷古近系油气为近源成藏,主要分布在富烃洼陷周围古近系控制的二级构造带上,不同二级构造带不同层位之间储集性能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珠江口盆地古近系沉积时期经历断陷及断拗转换的复杂构造演化过程,不同时期沉积充填差异性大(文昌组富泥少砂,恩平组和珠海组砂多泥少),造成储层非均质性强,因此输导体系和储盖组合是该区古近系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应围绕富烃洼陷周围的二级构造带展开勘探,并以寻找优势运移路径上的优质相带为重点推动古近系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古新世孔店组生烃潜能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济阳坳陷深层油气勘探能否有更大突破的焦点之一,是孔店组(主要是孔二段)的生烃潜能,惠民凹陷是济阳坳陷的孔店组沉降中心,其地层厚度高达4000-5000m,其中孔二段分布范围广,含有暗色泥岩,主要为浅湖-沼泽相沉积,推测在洼陷中心会出现半深湖相沉积,应是孔店组最有生烃潜力的地区。根据已有的少量的有机地化分析结果,判断孔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差,类型为Ⅲ型,成熟度高,以生成轻质 油和天然气为主,济阳坳陷东部五号桩洼陷孔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类型为Ⅱ型,成熟度高,以生成凝析油为主,黄骅坳陷南区和潍北凹陷是以孔二段为主要烃源岩的含油气区,与它们对比,惠民凹陷的孔店组类似于潍北凹陷,五号桩洼陷的孔店组更类似于黄骅坳陷南区,在济阳坳陷可能形成以孔二段为烃岩,以孔一段砂岩为储集层,以其上部的厚的厚层泥岩为盖层的封闭自源型含油气系统。图2表4参5(陈建渝摘)。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油气资源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与方法,采用成因评价法,将地质分析与模拟计算、三级层序地层分析与地质建模、二维地震资料与三维地震资料以及"点、线、面"(钻井、地震剖面、三级层序)资料及研究成果有机结合,按半地堑三级层序分析确定生烃参数,按半地堑不同层系(组)分析确定生油边界和生油中心,根据石油地质条件不同分时期选取运聚系数,计算了珠一坳陷不同时期各半地堑生烃层序的生烃量和不同时期各半地堑的油、气资源量,并根据生烃强度、资源量和资源丰度等指标对区内10个半地堑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其结果再次证明了珠江口盆地是中国近海剩余油气资源量较大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
针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问题,结合油气地球化学方法、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分析方法,对烃源岩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基于浮游藻类化石含量、铀钍比、姥植比和米兰科维奇旋回等,对影响优质烃源岩发育的生源条件、氧化还原条件、沉积速率、体系域等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文昌组优质烃源岩发育于湖侵体系域晚期和高位体系域早期;生源条件、氧化还原环境、沉积速率、体系域等因素协同控制优质烃源岩的发育。优质烃源岩的研究将为珠江口盆地储量突破和深水区有利勘探目标发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油气藏地质特征与分布发育基本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口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富油气盆地之一,目前已发现20多个大中型油气田.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珠江口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认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已发现的油气藏地质特征解剖入手,分析了油气藏的静态地质特征、成藏过程特征及分布发育特征,提出了控制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六大地质要素:烃源灶、有利储层、区域盖层、古隆起、断裂带及低界面势能区.通过对六大要素控藏作用与关联性分析,建立了3种成藏模式:洼内供烃-垂向断层疏导-源区内浅部低压区成藏、洼内供烃-砂体与不整合面侧向复合疏导-源区外构造隆起带成藏、洼内供烃-断裂与砂体和不整合面复合阶梯式侧向疏导-源区外背斜成藏.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黄金管-高压釜封闭体系对塔西南坳陷侏罗系烃源岩进行了生烃动力学研究.求取了甲烷、C2~C5气态烃生成的动力学参数,并模拟计算了具体地质条件下的生烃史。结果表明.塔西南坳陷侏罗系煤和泥岩均具有较好的产气性,在中高演化阶段主要产甲烷气;甲烷生成活化能分别介于47~66.43~67kcal/mol之间,C2~C5气态烃生成活化能分别介于53~69.49~66kcal/mol之间。生烃动力学模拟可较好地吻合地质条件下烃源岩生烃过程,在天然气评价与勘探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15.
以储集层显微分析为基础,通过主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陆丰地区典型洼陷带古近系文昌组砂岩中凝灰质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岩蚀变产物组合进行分析,并结合储集层物性特征,探讨不同凝灰质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酸性、中性、基性和碱性4类凝灰质杂基;酸性凝灰质经历强蚀变、蚀变产物难溶蚀的演化过程,蚀变沉淀大量高岭石,不能有效增孔升渗;中性和碱性凝灰质则表现出凝灰质强溶蚀、残余凝灰质强蚀变的演化过程,凝灰质溶蚀粒间孔发育,但自生石英、磷灰石和伊利石等蚀变产物使孔隙结构变差,凝灰质溶蚀作用最终导致储集层增孔不升渗;基性凝灰质以凝灰质溶蚀-蚀变产物强溶蚀的演化过程为主,粒间凝灰质与蚀变成因的浊沸石均可溶蚀成孔,凝灰质溶蚀作用能够显著改善储集层物性。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发育众多断层圈闭。对已钻断层圈闭的研究表明,在油源区及其附近,断层侧向封闭性及断层岩的破坏强度是决定断层圈闭钻探风险大小的主控因素。利用断层岩泥质含量、断层岩埋深及断层倾角余弦的乘积SDD间接定量表征断层的侧向封闭性,用断层圈闭油气藏形成之后断层再次活动形成的断距除以断层圈闭油气藏形成时的古断距与断层圈闭油气藏形成之后断层再次活动形成的断距之差,再乘以断层的活动频数定量表征断层岩破坏强度。通过绘制断层圈闭的钻探成功率与SDD、断层岩破坏强度关系散点图,确定研究区各目的层段断层圈闭钻探成功所要求的SDD和断层岩破坏强度的临界值;再根据此二临界值绘制断层圈闭钻探风险评价图版,来对未钻断层圈闭进行钻探风险评价。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可供钻探的12个断层圈闭中,有5个钻探风险较小,是近期重点考虑实施钻探的目标,有7个钻探风险过大,不建议实施钻探。 相似文献
17.
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黄骅坳陷上古生界煤和煤系泥岩均具有较强的生气能力,是两套高效的气源岩。热解气均以干气为主。进入高演化阶段后,煤的生气能力要大于泥岩的生气能力,因此,尽管上古生界煤层的厚度远小于泥岩的厚度,但其生气能力不可忽视;煤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液态烃最高产率达到36.99mg/g,具有形成煤成油藏的潜力。而泥岩的液态烃产量有限,不足以形成有产量的油藏。利用热模拟实验的结果,结合盆地热演化史,计算出黄骅坳陷内两个重要古潜山地区蕴含的资源量相当可观,指示本区古生界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中生界生烃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三江盆地绥滨坳陷现有钻井的有机碳和热解数据, 从有机地球化学方面对坳陷中生界主力煤系烃源岩的生烃特征及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有机显微组分以惰质组为主,但壳质组和腐泥组中存在较多富氢组分的孢子体、壳屑体和矿物沥青基质。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其次为II型。其中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有机质类型相对较好,为2套具生烃潜力的煤系烃源岩。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较高,RO值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0.5%~1.0%之间,绝大部分都已进入生油阶段,且部分烃源岩已进入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转为以生气为主。 相似文献
19.
利用岩石热解、镜下观察、热演化史分析、生烃热模拟实验及盆地模拟等手段,从岩性、有机质特征、生物标志物特征、规模有效烃源灶的分布特征等方面对准噶尔盆地西部坳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西部坳陷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主要为一套纹层不明显的泥岩沉积,岩性包括深灰色泥岩、灰色粉砂质泥岩、灰色泥质粉砂岩及灰色含炭粉砂质泥岩等,局部颜色深。(2)下乌尔禾组烃源岩整体生烃潜力一般且样品间差异性明显,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干酪根,岩石热解氢指数HI一般小于100 mg/g,为倾气型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分布范围大,镜质体反射率Ro为0.64%~1.56%,平均1.06%,产率指数PI为0.05~0.74,平均0.33,总体位于主生油窗,现今沙湾凹陷、盆1井西凹陷和玛湖凹陷分别处在生油高峰晚期、生凝析油/湿气和生干气阶段;有机质丰度、生烃潜力差别大,TOC值为0.29%~9.16%,平均0.85%,生烃潜量(S1+S2)为0.29~3.16 mg/g,平均0.74 mg/g,样品中差烃源岩和中等—好烃源岩各占50%。(3)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以浅湖沉积为主,处于淡水、弱氧化环... 相似文献
20.
台北坳陷中生界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陆架盆地是在元古界、古生界复杂基底上发展形成的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台北坳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南部,中生界陆相河湖沉积体系发育有福州组泥岩、石门潭组泥岩。结合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烃源岩评价指标,对福州组、石门潭组泥岩的生烃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州组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石门潭组泥岩有机质丰度低;福州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Ⅲ型,石门潭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有机质处于成熟阶段。烃源岩评价结果表明,福州组泥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