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来临,整个社会舆论生态出现了全新的变化。社交媒体碎片化的表达方式,导致了具有煽动性的极端言论更容易吸引眼球。"微时代"网络空间的思维方式、社交方式、情绪色彩构成光怪陆离的舆论生态,任何原本活跃于"线上"的群体情绪,都可能转变为"线下"的群体事件。2016年4月、8月、11月,国务院办公厅连续3次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做好舆情回应工作通知",对舆情回应的时效逐步升级——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并且明确规定:"涉事责任部门是第一责任主体",强化了"一把手"的责任担当。本栏目以大数据为依托,关注建设领域热点舆情事件,实时跟踪舆情动态,还原舆情传播路径,分析舆情传播规律,为舆情应对提供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充分掌握网络舆情现状、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处置回应机制,是新时期政务舆情应对能力建设的迫切要求,是大数据背景下提升舆情引导水平的迫切需求。研究通过大数据软件,对江苏水利舆情的地域、周期、来源、关键词云等进行了数据分析,对几个重点案例进行了分析研判,并结合定量、定性研究结果,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解释学"前理解"这一视域切入,危机事件舆情危机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政府、媒体、公众三者对相关事件的"前理解"存在对立或分歧,进而导致后续舆情危机。文章从这一视域出发分析了三者面对相关事件时的"前理解"差异及其与舆情危机产生的关联性,指出预防、减少、消解危机事件舆情危机,皆可从解决三者"前理解"的对立或分歧入手,尽力达到"前理解"的一致或相互包容,才能有效应对危机事件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加上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网络舆情监测与舆论引导工作越来越重要,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水利改革的不断深入,涉及民生水利工作的相关舆情信息如水污染、防汛抗旱、农田水利等经常引发社会关注,成为舆论焦点。因此,水利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与应对,成  相似文献   

5.
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快速发展,网上和网下舆情信息相互交织,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相互融合,媒体生态和舆论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地变革,水电开发企业的宣传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强网络传播规律研究,加强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借助现代科技构建立体化、数字化的宣传工作体系,探索宣传工作新模式、新方法,切实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水电开发企业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自然灾害网络舆情的治理是综合减灾的重要内容。为探究重大暴雨洪涝灾害引发的网络舆情特征,总结相关舆情应对经验,【方法】以2021年发生的三场重大暴雨洪涝灾害为例,搜集了发布于新浪微博平台上的“山西暴雨”“河南暴雨”“湖北暴雨”话题相关的微博数据。利用基于BERT微调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了时间序列上的情感分析,梳理了灾害舆情议题的热度和情感强度变化;结合以关键词共现语义网络为核心的知识图谱方法,探寻了不同灾害的舆论热点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同类型暴雨洪涝灾害舆情通常具有相似的时序特征,即通常会持续较长时间,且舆情高峰都与关键性事件有关。(2)同类型暴雨洪涝灾害舆情情感色彩分布相似,但会因灾害严重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相应变化。山西暴雨中正向情感占比为36.83%,负向占比为28.81%;河南暴雨则为34.23%和43.25%;湖北暴雨则为45.91%和27.07%。(3)类似暴雨洪涝灾害舆情具有相类似的主题分布,可分为对致灾因子和灾害本身的关注、对致灾过程的关注和应急抢险救援的关注、对洪涝灾害对于社会经济生态影响方面的关注。【结论】暴雨洪涝灾害引发的网络舆情的演变特征大致相...  相似文献   

7.
刘震 《中国水利》2013,(23):11-12,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紧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会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方向和广阔前景,回应了群众的热切期盼,令人精神振奋、信心倍增。全会关于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深化水土保持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广东省水利网络舆情监测及应对处置,阐述广东省水利网络舆情工作机制、监测方法以及应对措施和成效,结合实例进行剖析,提出网络舆情信息共享、联合应对处置、加大政务公开和扩大宣传阵地等工作建议,有利于指导全省水利系统网络舆情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话语权的下放与让渡,高校舆情的话语表达研究为避免高校舆情发展过程中的谣言滋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采取文献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高校网络舆情的话语表达发展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发现,高校网络舆情发展基本符合一般舆情发展的规律,但因其表达主体与客体的指定性,在治理与引导高校舆情的过程中应当在高校内搭建舆情数据采集平台,组织专业的舆情数据分析队伍,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与防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共和国"的日益壮大,网络舆情愈发波涛汹涌。汹汹舆情背后掩藏着网络群体心理极化这一"元凶"。通过对"郭美美事件"报道内容的分析,审视该事件中群体心理的极化过程,深入剖析其对网络舆情产生的或显性或隐性风险。借此从规避群体心理极化风险视角探讨引导网络舆情的有效路径,提出跨越群体隔离之障碍,构建网络"人行道"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水利网络舆情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山东省水利网络舆情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提出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舆情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等工作建议,为网络舆情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多次强调要加强舆论引导工作。在疫情防控实际工作中,一个比疫情本身更让人感觉到惊心动魄的应该是"疫情舆情"的复杂多变。在疫情爆发时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最大的挑战莫过于要分辨一些"来路不明的疫情舆情"。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语境下的"疫情舆情特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山东省水利网络舆情监测与处置工作现状、保障措施,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山东水利舆情监测与研判能力、强化舆情处置及舆论正面引导等工作建议,以推动山东水利网络舆情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张帆 《水利发展研究》2014,14(10):26-30
大数据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及飞速发展,对做好水利热点舆情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通过分析水利热点舆情监测与应对工作面临的形势要求和现状问题,借鉴行业内外科学经验,探索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热点舆情监测与应对工作机制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中国媒体格局正面临着重大调整,舆论生态发生着重大变化。第三届(2015)长三角地区中青年传播学者论坛于2015年5月29日在宁波顺利举行。来自长三角及周边地区的百余名中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常态下舆情场域、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融合及文化传承与传播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形象可以概括为人们对一个城市的物质景观、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形势、社会面貌、政治表达、历史文化资源和外部舆情做出的总体分析和全面评价。在新传媒视野下,城市形象越来越受到传播手段的影响,从而以更加快捷的方式和不同寻常的渠道营造自身发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思潮中,话语权是指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普及,不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高校环境中,话语权都出现了去中心化现象,进而出现舆情议题泛化、多元化、群体化以及难控化。由此,文章主要从高校舆情的特征、生成动因以及演化模式对其生成机制进行研究,结合当下风险化社会物理环境与信息环境模糊不清的显著特征,分析高校舆情生产的主要、次级以及核心要素,将高校舆情的演化路径用"幼虫到出茧"模式进行归纳与分析。在深入了解高校舆情生成机制的情况下规避舆情危机的产生,可以降低高校舆情非理性带来的边际危害。  相似文献   

18.
微博作为目前主流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群众可在其上随时随地发布“河湖长制”相关的事件信息。通过微博对感兴趣事件进行提取与分类可以有效提高“河湖长制”管理过程中问题事件的发现与解决效率,并针对群众对河湖岸线管理状态评价进行有效的监测与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河湖长制中发挥巨大作用,对微博社交大数据在“河湖长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基于互联网社交媒体中含有的大量关于“河湖长制”事件的文字描述信息,提出了微博社交文本信息挖掘系统框架,采用互联网爬取技术和语义分析技术抓取关于“河湖长制”事件的新闻和公众信息,并对事件进行识别,提取时间、位置和事件类型等标签,最后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情感倾向。以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微博上珠江河网区数据为实例,情感分析模型在测试集上的事件分类准确率为88.6%,证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用性。该舆情分析系统可极大提高了“河湖长制”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以城市地理空间节点作为传播起点,以城市本土文化辐射作为传播动力,能够有效构建起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新路径。本研究将城市形象传播置于国际传播的大背景下进行讨论,分析国际媒体对华报道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凸显出城市公共事件在国际城市形象报道过程中的建构性。在此基础上,以事件为导向,分析出我国具有代表性城市的国际形象建构焦点、特征与问题。面对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需求,城市国际传播力需要集结分散个体、自媒体平台的传播力,建立城市舆情风险评估的实践路径,使之契合城市形象建构原则。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2月25日15时29分,由印象网首发《郑州环卫工休息室成摆设:工人不让进领导检查才开门》,标题中"摆设"、"工人不让进领导检查才开门"等字眼立刻吸引网民关注。报道称,12月25日雨夹雪,郑州室外气温降到2摄氏度。街头的环卫工休息室却是铁将军把门,露天工作的环卫工实在扛不住严寒,只好躲进公交候车亭或沿街商店门口房檐下躲雨避寒。有环卫工反映,这些休息室就是摆设,"只是在上面领导进行检查时,才找几个环卫工坐进去应付检查,等领导一走马上把人撵出来。"随后澎湃新闻、凤凰网、网易新闻、新浪等各主流媒体跟进转发该新闻。至26日,舆情达到高潮。据中华建设舆情检测系统显示,截至2016年28日24时,全网信息量高达11996条。整体来看,事件发展趋势较为突出,舆论负面情感(敏感信息)占比过半,达50.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