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研究,指出在设施建设规划中可遵循分析建设需求、提出建设项目、统筹建设时序的思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奠定基础,适应城市交通的近期发展需求及解决交通发展的当前问题,并以重庆市主城区跨江桥梁的建设为案例,进行了近期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防灾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功能安全评价指标研究是其功能安全评价研究的基础。文章结合城市防灾基础设施的特点,运用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从功能安全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防灾基础设施功能安全的影响因素。通过专家咨询打分,运用层次分析法尝试对城市防洪基础设施功能安全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专家权重赋值,为进一步功能安全评定研究做好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
6.
随着人们对"安全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迫切要求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进一步完善与提高。但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起步晚、起点低,目前还未形成一套系统而完善的灾害对策体制,参考借鉴它国经验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邻邦日本的灾害对策事业在全世界均处于领先水平。文中从法律法规体系、防灾组织体系、防灾规划体系三方面对日本灾害对策体制的内容进行了扼要介绍,以此为参考,提出我国今后灾害对策事业完善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最后着重于防灾规划层面,借鉴日本经验,结合重庆,提出我国城市防灾规划应改进完善的具体方面。 相似文献
7.
8.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的建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新农村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国家积极地采取措施解决的。文章主要阐述了新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提出了新农村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9.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还基础设施以应有的面貌.现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逐渐上去了,不等于人们对基础设施认识的重要性跟上了客观发展的要求. 第二,对城市地下设施的"家底"要清楚.1965年至1986年北京进行了三次地下管线补测会战,补测的地下管线从几百公里至两千多公里.此后缺乏有效措施,至今不知又漏测了多少.对地下管线的违法建设不见举报就不查处,违法管线自然就漏测了.种种迹象表明地下设施的"家底"不清,地下设施的管理水平同现代化城市有不小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11.
在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与现行城市规划发生矛盾,基于对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别与冲突的探讨,将霍州作为例证,从城市发展方向、建设用地布局与绿地系统等几方面的具体冲突入手,探讨了协调途径。包括溯源城市传统聚落选址,推敲城市发展方向;保留廊道,补充冲突的建设用地;调整道路保证大型斑块的完整性;绿地建设结合EI,增加水系廊道。 相似文献
12.
基础设施规划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共生的规划理念,在此分类框架基础上,以江苏省扬州市丁沟野田村规划为例,探索农村基础设施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内容、方法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城市灾害频发,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势在必行。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主要内容,研究以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现状防灾能力评价、防灾空间布局、规划对策与措施方面的方法及思路,并以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城区综合防灾规划为例展开探讨,为类似地区的防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谈城市规划中的基础设施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故针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从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市场政策、与城市防灾系统结合方面分析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美国防灾公园绿地规划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形成较完备的防灾绿地系统,日本防灾公园体系也较为成熟。近年来,我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城市防灾绿地规划发展迅速,相关规划政策、措施也在逐步完善。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有关防灾公园绿地规划实例,并结合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高密度特点,对国内外几个典型高密度城市公园绿地防灾情况总结归纳,以期为公园绿地防灾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青海以生态立省,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一部分,其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本研究基于人地关系理论,以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别表征人、地系统,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匹配分析,综合构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分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西宁市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分异明显,使得人地关系在不同区域有不同表现。基于此,笔者提出构建核心保护涵养区、农田保育区、生态修复区、适度干预保护区4类优化分区,以指导西宁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可为西宁市生态文明建设和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农业和农村的资源配置和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处的不利地位,致使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严重滞后于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瓶颈。如何立足现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利用效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增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是目前新农村建设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协调机制是确保城市群内部有序发展的相互作用方式。首先对比分析了制度化、非制度化和混合式这三种城市群协调机制的基本类型,介绍了英国、美国和日本三个发达国家城市群协调机制的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进而分析了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沿海发达地区城市群协调机制的现状,最后提出了中国城市群协调机制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廓清不同灾害应对理念在规划应用
中的逻辑与特点,对防灾减灾规划框架的建
立与实施意义重大。回顾总结了综合防灾减
灾、灾害风险管理、韧性、安全等4种理念
的内涵,从系统认识角度将其归纳为“行为
导向”与“功能导向”两类。不同理念指导
下的规划在目标、对象、内容及实施效益方
面存在差异,但也具有风险“识别—分析—
评价—处置”的潜在规划编制逻辑。遵循城
市系统中存在的“结构—涨落—功能”作用
关系,建立了“功能需求整合—风险评价衔
接—空间系统组织—规划实施控制”的防灾
减灾整合框架,提出了防灾减灾规划应满足
的多功能目标、风险评价路径、空间系统组
织思路以及规划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