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合成阳离子高分子聚合物P(DAC-AM)。讨论了单体质量比、引发剂用量、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得到了合适的制备参数:反应温度55℃,引发剂0.035g,单体质量比m(AM):m(DAC)=3:14;并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确定了聚合物为P(DAC-AM),热分解温度为230℃。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在水介质中通过硝酸铈铵引发淀粉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接枝共聚,制备系列含阳离子季铵基团的淀粉-DAC接枝共聚物,系统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物接枝率(PG)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体系内可制备较高接枝率的阳离子接枝共聚物。当硝酸铈铵的浓度为1.5×10-2mol/L,m(DAC)∶m(淀粉)=3,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 h时,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最高可达118.67%。用FTIR、1HNMR、XRD对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钱涛  李梦耀  马岚  王莹  张晓松 《应用化工》2014,(8):1442-1445
用过硫酸铵(KPS)引发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与丙烯酰胺(AM)单水相共聚,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P(DMC-AM),并应用于废水。探讨了单体总量、引发剂用量、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的特性粘数和粘均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DMC-AM)粘均分子量可达1.72×107g/mol,对废水浊度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4.
5.
以无水亚硫酸钠(Na2SO3)和过硫酸铵【(NH4)2S2O8】为51发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淀粉/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三元共聚物,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选用OP-10与Span-80复配乳化剂,51发剂用量为0.15%,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5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特性粘数为465mL/g。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生活污水的应用实验表明,该接枝共聚物有很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守汉 《塑料工业》2006,34(12):46-48
以苯乙烯、丙烯腈在添加质量分数为5%~15%的乙苯作稀释剂的条件下,进行热引发连续本体聚合,合成了无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研究了共聚物中丙烯腈含量对其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中丙烯腈含量增加,共聚物的密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相应地提高,而冲击强度、维卡软化温度及硬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壳聚糖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Span-20为乳化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壳聚糖-DMC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度的影响,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5 h、引发剂浓度16 mmol/L、壳聚糖与DMC质量比1:6、油水体积比1:1。最佳条件下平均接枝度达到110 %。将得到的壳聚糖接枝共聚物用作絮凝剂处理高岭土悬浮液,结果表明其絮凝性能优于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PAM),且在pH值6.0、投加量为2.0 mg/L时絮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以国产聚氯乙烯、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为主要原料,配以合适助剂,在研究了PVC AB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流变特性的基础上,研制了PVC ABS共混塑料,并对共混塑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合适配比制成的PVC ABS共混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单因素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PDMC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发现随引发剂用量的减少,PDMC相对分子质量趋于增大;反应温度从65℃升至85℃过程中,PDMC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75℃时,相对分子质量最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单体残留率逐渐降低,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但超过2h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趋缓。  相似文献   

10.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单因素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PDMC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实验发现随引发剂用量的减少,PDMC相对分子质量趋于增大;反应温度从65℃升至85℃过程中,PDMC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75℃时,相对分子质量最大;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单体残留率逐渐降低,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增大,但超过2 h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趋缓。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水溶液中接枝聚合制备了淀粉、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质量比对接枝率、接枝效率及阳离子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淀粉7.5g,AM15g,引发剂浓度0.4mmol/L,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5h,m(DMC):m(AM)为1:3,所得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136.18%,接枝效率为79.8%,阳离子度为19.2%。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偏氯乙烯(VDC)-丙烯腈(AN)乳液聚合的方法,研究了各种助剂及工艺条件对VDC-AN共聚物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VDC):m(AN)=60:40、反应时间为5-6h时总转化率最高,该共聚物纤维的LOI〉30%,其阻燃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3.
唐莉  张跃军 《精细化工》2014,31(11):1324-1328,1375
以工业品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乙二胺四乙酸四钠(Na4EDTA)为络合剂,采用一次性加入引发剂、两步升温引发的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用正交实验优化反应条件,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w(DMC)=72.5%,m(APS)∶m(DMC)和m(Na4EDTA)∶m(DMC)分别为0.20∶100和0.018∶100。在聚合反应引发温度T1为35℃下反应3 h后,再在聚合反应熟化温度T2为50℃下完成反应3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PDMC胶体产物的特征黏度为10.38d L/g,单体转化率为98.40%。用FTIR和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文所得结果为合成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和系列化相对分子质量PDMC产物的合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工业品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乙二胺四乙酸四钠(Na4EDTA)为络合剂,采用一次性加入引发剂、两步升温引发的水溶液聚合方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DMC)。用正交实验优化反应条件,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w(DMC)=72.5%,m(APS):m(DMC)和m(Na4EDTA):m(DMC)分别为0.20:100和0.018:100。在聚合反应引发温度T1为35℃下反应3h后,再在聚合反应熟化温度T2为50℃下完成反应3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PDMC胶体产物的特征黏度为10.38 dL•g-1,单体转化率为98.40%。用FTIR和1HNM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文所得结果为合成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和系列化PDMC产物的合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二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PC)为引发剂,采用高压溶液法制备了丙烯腈-聚丙烯接枝共聚物(APG)。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引发剂(DCP)浓度、单体(An)浓度等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6.
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珺  熊玉宝 《应用化工》2007,36(5):481-483,487
丙烯酰胺(AM)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进行水溶液聚合,考察了引发剂浓度、温度、单体配比、pH值、引发剂等因素对共聚物的阳离子度、特性黏度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8,温度为50℃,引发剂的用量为0.8 mmol/L,DMC∶AM(摩尔比)=1∶3。  相似文献   

17.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在70℃下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进行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共聚合合成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采用GC、~1H NMR和GPC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单体浓度的半对数曲线与聚合时间呈线性关系,聚合物摩尔质量随单体转化率的上升而线性增加,而且摩尔质量分布在1.2~1.3之间,表现出活性聚合反应特征。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共聚物组成趋向于原始单体组成,大分子链存在梯度结构。  相似文献   

18.
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叙述了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难燃性、耐化学药剂性及热成型性等主要性能。指出,该共聚物可制得较优良的阻燃材料,并讨论了该共聚物的聚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乳液聚合法于5℃合成了丙烯腈-丁二烯-异戊二烯三元共聚物(NBIR)。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乳化剂及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对乳液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与核磁共振碳谱对NBIR的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速率均增大;单体配比、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对聚合反应速率无明显影响。固定总单体用量为100份、丙烯腈用量为33份,当丁二烯/异戊二烯(质量比)为50.0/17.0、33.5/33.5、17.0/50.0时,所得NBIR的结合丙烯腈质量分数均为33.3%左右,结合异戊二烯质量分数从19.7%增加到51.6%,其结合量均大于单体投料量;而结合丁二烯质量分数从47.2%下降到15.1%,其结合量均小于单体投料量。改变单体配比对NBIR聚丁二烯链段的1,2-结构含量和聚异戊二烯链段的3,4-结构含量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苯乙烯-丙烯腈-顺丁烯二酸酐三元共聚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苯乙烯-丙烯腈-顺丁烯二酸酐三元共聚物(SAM)在工程塑料高性能化方面的用途,以及其本身作为基体材料使用时的性能;阐述了经SAM增容后,聚酰胺6/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合金所展示的优异低温抗冲击性能。从应用和生产角度,表明了SAM按其组成不同分别可用作基体树脂、增容剂、耐热ABS的基础原料等。国内已有批量的SAM产品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