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科研究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支撑与保障。随着 新的工业革命来袭与“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正确理解新工科的内涵 与目标,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分析了“双一 流”背景下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体措施,认为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必须从正确定位与明确 目标入手,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强化过程管理,落实淘汰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鸿莹 《中国矿业》2021,30(S2):67-70
博士后科研人员作为高校一流科研成果的重要产出者、一流教师队伍的有力支撑、一流博士发展的重要出口,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为促进博士后创新型人才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后管理实践为例,回顾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现状,总结了该校博士后从入站到出站的全过程中博士后培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博士后日常管理、考核激励体系、科研平台建设、国际化以及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矿业类博士后的培养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背景下,中国矿业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测绘工程在现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引入"本土国际化"理念,探索并构建一套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建立国际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国际化、促进一流学科建设均具有一定的意义,对其他单位类似专业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贵阳市砂石建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型,针对目前贵阳市砂石建材产业“小、散、乱”的无序发展现状,收集了贵阳市现阶段各砂石矿石以及预拌混凝土站的生产情况,分析了贵阳市砂石建材产业以及预拌混凝土行业所存在的问题。按照国家“双碳”发展目标及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提出构建砂石、固废“双碳”循环发展模式,按照“减量替代,以碳定产”的原则分两步实施该模式。为验证该模式对于行业碳减排的促进作用,采用排放因子法分别计算了粗放发展模式和碳循环模式的碳排放总量,测算出采用碳循环模式可有效减排二氧化碳182.09万t,可产生约1.275亿元的经济收益,表明该模式具备一定的实施价值,将有效促进贵阳市砂石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自身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发程度较低,但煤炭消费市场广阔,为中国煤炭企业的对外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目前,中国煤炭企业已逐渐探索出了煤电联营、全产业链化和资本运营等不同的海外发展模式,实现了自身发展与当地发展的双赢。在综合考虑我国煤炭企业对外发展经验、国际煤炭市场前景和沿线国家能源经济政策基础上,对中国煤炭企业的对外发展新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双碳”目标共识的形成,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意味着能源系统从燃料密集型向材料密集型转变,矿产资源将在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涉及新能源产业所需重要矿产资源将呈爆发式增长,这将带动相应矿产资源消费和需求的高增长,矿业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矿业也面临着产品成本增高、矿石品位下降、产能提升不确定性增加、环境社会约束大、投资风险高等诸多挑战与困难。因此,矿业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高标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科学开采、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规范管理和矿区和谐等目标任务,努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矿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系统将持续加快向清洁低碳转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动能,理清“双碳”背景下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发展方向对助力“双碳”目标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在阐述天然气水合物在碳循环中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梳理了水合物相关研究和勘查开采现状,剖析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在助力“双碳”目标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天然气水合物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研究表明,天然气水合物在全球碳循环中具有双重环境效应,世界多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关键理论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等方面不断探索,我国后来居上、持续突破,但在勘查开采理论技术研究、碳封存应用、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亟需在多学科联合攻关团队建设、加强勘查开采力度、环境风险监测防控及国际合作、以及与“双碳”目标并行的天然气水合物发展规划与配套管理政策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测量学"的课程设置为例,分析了课程内容、学时、实践、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考核、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方法。通过课堂实践表明:文中提出的教学改革方法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深刻变革和复杂调整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下,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矿产资源生产国、消费国和碳排放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双碳”目标的实现意味着我国需要在能源战略供需结构上完成巨大转型,矿产资源供需结构的调整给我国矿产资源战略安全保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本文从矿产资源的消费、生产和能源供应三个环节入手,通过分析减碳、零碳和能源替代等举措对矿产资源供需关系产生的影响,寻求在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双碳”目标的实施方式。研究表明:减碳、碳替代和发展零碳产业增加了矿产资源的新需求,为确保经济安全,我国需要增加战略矿产和关键金属矿产的勘查,实施多元化的矿产资源国际贸易,并建立完善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在保证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顺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绩效考核是评估员工工作表现的重要手段,通过“以评促改”可以优化煤炭企业一线员工的生产行为,推动企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针对煤炭企业目前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着结果性指标过多、环保指标被轻视、缺乏技能学习指标等问题,本研究运用关键绩效指标(KPI)法和层次分析(AHP)法,在优化传统指标的基础上突出“双碳”导向,首次提出环保方面的指标,构建了新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实施该指标体系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通过统计全球近20年来能源消费数据,对比全球及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能源结构,总结我国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变化趋势,指出了我国能源消费的巨大需求和天然气产业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在充分分析国际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我国页岩气资源潜力、勘探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页岩气在我国低碳能源(天然气)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研究了加大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探开发力度、提高页岩气探明储量和产量、充分发挥页岩气作为低碳能源的思路及可行性,展望了页岩气产业发展对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干法选煤技术适合高寒干旱地区煤炭的分选加工,尤其对于我国来说,大的煤炭基地都位于中西部缺水地区,发展干法选煤是我国未来煤炭分选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文章简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干法选煤设备。然后分析了“双碳”背景下,我国干法选煤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方向,包括以射线干选机、风力干选机为代表的大型干法选煤设备,专用于0~13 mm细粒级煤炭干法分选技术,以及干选智能化建设领域的研究进展:射线类干法分选机通过双源识别算法的改进升级,使识别精读进一步提升;风力干选设备通过研制分选床面横向、纵向角度伺服控制系统和数字供风系统,以及建立选煤过程闭环控制数学模型和干法选煤数字孪生平台等实现智能化管理模式。最后,笔者从绿色干法分选、高效干法分选、智能干法分选三方面展望了新形势下干法选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对于煤矿企业的升级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发展现状并结合具有代表性的煤矿企业生产实际,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矿山进行深度融合,建立健全煤矿智慧矿山基础框架体系,探讨和规划了在目前“双碳”背景下适合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智慧矿山系统的建设框架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某白钨矿在“双碳”背景下,围绕节能减排和节约土地(林地)资源为目的进行选矿试验研究,通过采用XRT分选粗抛废石、螺旋溜槽+摇床分级重选抛尾砂,实现粗抛早抛,废石、尾砂总产率为87.67%,WO3品位降为0.04%,粗抛早抛可以降低选矿作业能耗30%左右,粗抛早抛效果显著。摇床精矿和细泥采用浮选工艺流程,取得选矿指标(全矿)为:钨精矿1:产率0.31%、WO3品位75.20%,WO3回收率为56.32%;钨精矿2:产率0.18%、WO3品位46.10%,WO3回收率为20.05%。WO3总回收率达76.37%,选矿效果良好。对粗抛早抛的废石和尾砂进行综合利用分析,废石满足建筑用碎石的要求,尾砂满足机制砂特细砂要求。经估算,通过对废石和尾砂综合利用,大约节约土地(林地)16公顷,节约陆地碳汇1684.64 tC,”双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问卷调查形式调研采矿专业应届毕业生对实践实习安排的意见和建议,在以生为本、与时俱进、结合实际的思想指导下,对采矿工程专业"3+1"模式实习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当前形势下,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专业信心;其次要改革实习实践教学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和时间安排;最后,提出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智能化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矿山开采模式需要不断革新,目前我国露天矿智能化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传统的采矿设计和工艺已不能适应无人驾驶、新能源等智能装备的发展,“双碳”背景下对原有的生产模式和装备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回顾露天矿智能化建设的现状,重点围绕“双碳”背景下露天矿低碳智能开采转型升级问题,探索了一种低碳、连续、高效、安全的露天矿智能化建设新模式——CDEC采矿模式。该模式内涵包含4个方面,即清洁能源开发及碳封存与利用(Carbon)、露天矿开采设计的新理念(Design)、新能源智能装备定制化方案(Equipment)以及露天矿无人连续生产工艺(Continuous)。随后分别从构建多能互补的可再生能源系统、探索露天矿山低碳连续生产工艺、开发碳封存与生态碳汇技术体系3个方面探讨了该模式的技术路径。最终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装备+碳封存与利用”的绿色能源供给利用方式,形成“移动缓冲装载机(可选)+无人驾驶+破碎系统+皮带运输或升降装置”的无人连续生产工艺,为“双碳”背景下露天矿智能化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已占到高校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从上世纪末我国高校开始扩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学从精英教育逐渐实现了向大众教育过渡,本科院校的规模扩大,留给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下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令人担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事业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教中如何找准自己应有的位置?如何提高高职教育质量?这些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本文对德国教育理念的定位深入剖析,试图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找到一些有益之策。  相似文献   

19.
唐珏  王俊 《中国矿业》2023,(9):22-31
煤炭作为我国储量最大、最经济、最安全的能源资源,是我国能源体系的基石,长期以来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用能的需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我国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双碳”战略是党中央落实环境保护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同时也对煤炭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双碳”目标倒逼煤炭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势下,煤炭兜底保供和支撑新能源发展的责任更为重大。基于我国能源消费现状,研究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我国煤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原因,指出需立足煤炭主体能源地位的基本国情,以“双碳”目标为指引,聚焦煤炭增产、保供、维稳工作,推动煤炭低碳转型发展,统筹抓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加快构建煤炭发展新格局,为夯实煤炭能源“压舱石”基础,助推煤炭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生态和谐共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双碳”目标背景与当前技术条件下,“煤”“废”“碳”构成了煤炭的“不可能三角”,严重制约着煤炭行业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秉持“以废治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原则,着眼“煤”的减损化开采、“废”的功能化利用、“碳”的低碳化处置三维视角,探索“煤”“废”“碳”协同发展路径,为破解煤炭“不可能三角”和推动煤炭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具体包括:①阐明了“煤”的减损化开采科学内涵,明确了生态脆弱区含(隔)水层空间组合特征、采煤减损技术应用下的覆岩移动规律和覆岩采动损伤下的地表变形规律等减损化开采科学问题,提出了面间煤柱“掘-充-留”一体化、窄条带式充填开采和综采架后充填开采等减损化开采技术;②阐明了“废”的功能化利用科学内涵,明确了固废功能化利用的科学问题,包括镁-煤基固废原材料改性方法与机理、多元固废协同作用机制、全固废充填材料性能调控理论3个方面,形成了以固废原材料改性、固废基胶凝材料研发、全固废充填材料制备为核心的固废功能化利用关键技术体系;③阐明了“碳”的低碳化处置科学内涵,提出了“碳”的低碳化处置科学实践框架和实施路径,厘清了在“碳”的低碳化处置过程中关于矿化材料制备、封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