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以大粒径聚苯乙烯树脂微球(PS)为原料,采用傅克反应以三溴化铝为催化剂、对氯苯甲醛为醛基化试剂在树脂表面接枝醛基官能团,并对其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优化的反应条件为:对氯苯甲醛初始浓度350 mmo1/L,溴化铝催化剂浓度50mmo1/L,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5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树脂表面醛基质量摩尔浓度为1...  相似文献   

2.
以对苯乙烯磺酸钠为稳定剂,采用阴离子稳定分散聚合法一步制备了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并以该微球为模板通过化学沉积和化学镀2种方法制备Ag/PS复合微球,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和银氨溶液浓度对复合微球形貌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微球的组成、结构、形貌、热稳定性及催化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相比化学沉积法,化学镀法可以明显减少银粒子异相成核,提高微球表面包覆率;复合微球表面形貌可以通过银氨溶液浓度来调节,随银氨溶液浓度提高,制备的Ag/PS复合微球载银量和热稳定性提高;当银氨溶液浓度为3×10-2mol/L时,得到的Ag/PS复合微球表面结构均一,载银质量分数约为33.1%,对硼氢化钠还原对硝基苯酚反应的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多孔碳酸钙微球是一种良好的新型缓释载体,在药物缓释、农药控释、涂层防护、橡胶抗老化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合成具有丰富纳米孔道的碳酸钙微球是实现缓释的关键。以氯化钙和碳酸钠为反应原料,选用聚丙烯酸(PAA)为表面活性剂、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为晶型调控剂,通过复分解法制备出球霰石型多孔碳酸钙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粒度分析仪、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等手段对获得产物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PAA、PSS浓度对碳酸钙微球形貌和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搅拌速率为600 r/min、PAA和P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 g/L和3.6 g/L时,可制备出粒径均一、形貌良好、孔隙率较大的多孔碳酸钙微球。  相似文献   

4.
首先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得聚苯乙烯(PS)种子乳液,再加入苯乙烯磺酸钠继续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得到核壳结构的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共聚物微球(PS-Na SS@PS),然后酸化,得到表面磺酸化的苯乙烯-苯乙烯磺酸微球(PS-HSS@PS)。以PS-HSS@PS作为可回收的催化剂合成N-(乙氧基亚甲基)苯胺,并与对甲苯磺酸、商品化的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催化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PS-HSS@PS的磺酸基含量和加入量对催化性能影响较大,磺酸基含量较高的PS-HSS@PS催化性能优异,产物收率可达97%,其活性优于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收率89%),与对甲苯磺酸相当(收率98%),且循环使用性能良好,循环使用5次,收率仍可达97%左右。  相似文献   

5.
在交联的聚苯乙烯微球上,以顺丁烯二酸酐作为酰基化试剂,通过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得到一种含有双键的脂肪族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该方法衍生出的大量双键性质较活泼,可与其他的功能单体反应,在树脂上引入多种功能基团,从而可扩展其应用范围,为交联聚苯乙烯树脂的功能化开辟新途径. 这种脂肪族弱酸性树脂有一定的手臂长度,位阻小,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实验研究了溶剂体系及用量、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试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与控制,可得到可定量控制羧基担载量(0~3.54 mmol/g)的含有双键担载量(0~3.16 mmol/g)的脂肪族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该方法可用于色谱预装柱填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6.
薛乐乐  黄英  邓茂盛 《粘接》2015,(3):47-51
采用对氨基水杨酸(PASA)与氯甲基化交联聚苯乙烯(CMPS)微球表面的苄氯基团在DMF溶液中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了氨基水杨酸-交联聚苯乙烯(ASA-CPS)螯合树脂。然后用甲醇对ASA-CPS微球进行酯化,再对酯化产物进行胺化,制得了羟肟酸-交联聚苯乙烯(AHA-CPS)螯合树脂。考查了主要反应条件对取代反应的影响,初步试验了ASA-CPS和AHA-CPS对Fe(Ⅲ)离子的螯合性能。结果表明,ASA-CPS对Fe(Ⅲ)离子具有一定的螯合能力,吸附容量达4.21 mmol/g;AHA-CPS与ASA-CPS相比具有更好的螯合能力,对Fe(Ⅲ)离子吸附容量达15.44 mmol/g。  相似文献   

7.
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共聚单体,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出聚苯乙烯纳米微球,并研究了单体配比与反应条件对纳米微球粒径大小与分布的影响。然后利用GMA上的活性环氧基团将有机胺接枝到纳米微球表面,并将其应用于CO2吸附。采用动态激光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纳米微球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微球最小粒径为67 nm,粒径大小均一可控,而且纳米微球表面成功地接枝上有机胺;乙二胺改性纳米微球的CO2吸附量为2.45 mmol/g,并且吸附循环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悬浮聚合制备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羟乙基纤维素和白明胶为稳定剂、甲苯和庚烷为致孔剂,经悬浮聚合制备了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考察了单体用量、引发剂和交联剂含量、搅拌速度对微球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悬浮聚合条件为:单体苯乙烯的用量为水相的质量分数20%、交联剂二乙烯基苯为单体的质量分数4%、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单体的质量分数1%、聚合温度为60 ℃、搅拌速度为500 r/min、反应时间为24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平均直径为40 μm左右,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合成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形态良好且表面有微孔,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9.
在溶液聚合体系中,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将功能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SSS)接枝于聚苯乙烯伯胺微球微粒(PSA)表面,制得了接枝微粒PSSS/PSA,考察了主要因素对接枝聚合的影响,并初步研究了其对L-谷氨酸的吸附特性。已接枝到聚苯乙烯伯胺微球微粒表面的聚合物层,会对后续的接枝聚合产生阻隔作用;温度及引发剂用量等因素显著影响接枝度。在优化条件下:温度50℃,单体质量1.046 4 g (溶液质量分数的2.22%),引发剂用量0.060 0 g (占单体的质量分数5.73%),可制得接枝度为230.27 mg·g-1的接枝微粒。其吸附量达120 mg·g~(-1)。  相似文献   

10.
用于酶固定化的多胺化壳聚糖基载体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构建性能优良的壳聚糖基固定化酶载体为目的,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了壳聚糖微球,以其作为固定化载体基体,进一步制备了多胺化壳聚糖载体,分别优化了壳聚糖微球环氧化及胺化反应条件。最佳环氧化条件为:n(环氧氯丙烷)∶n(壳聚糖结构单元)=10∶1、50℃反应6 h,环氧基含量达3.32 mmol/g;最佳胺化条件为:n(四乙烯五胺)∶n(环氧基)=15∶1、55℃反应6 h,载体氨基含量可达4.55 mmol/g,高于未胺化微球的2.01mmol/g。用IR、SEM、XRD等对最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多胺化壳聚糖呈单分散球形,粒径220~300μm,表面较光滑,抗酸性能显著增强。采用该载体对木瓜蛋白酶进行固定化,固定化酶表观活力最高达146 U/g,活力回收率达51%,是采用未经多胺修饰的壳聚糖微球固定化的2~3倍。  相似文献   

11.
引发剂对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以硝酸铈铵、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钾/亚硫酸钠为引发剂,以马尾松漂白硫酸盐浆纸浆纤维素为骨架接枝丙烯酰胺,在单体浓度为0.75 mol/L、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3 h时,得到硝酸铈铵和过硫酸钾的最佳浓度为3.0 mmol/L和5.0 mmol/L,过硫酸钾/亚硫酸钠在用量为6%时的最佳质量比为1.5,三者相应的接枝率分别为40%、48%和60%。同时比较了不同条件下三种引发剂的接枝效果,结果表明,过硫酸钾/亚硫酸钠的接枝效果最好,但均聚物含量高;硝酸铈铵作为引发剂虽然接枝效果不及前两者,但均聚物含量很低。  相似文献   

12.
以硝酸铈铵/乙二胺四乙酸(CAN/EDTA)为引发剂,研究了羟乙基纤维素(HEC)与丙烯酸-2-羟基丙酯(HPA)的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引发剂CAN和EDTA为22mmol/L,单体HPA为0.31mol/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h时,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值最佳,并用红外光谱对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在水介质中通过硝酸铈铵引发淀粉与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接枝共聚,制备系列含阳离子季铵基团的淀粉-DAC接枝共聚物,系统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物接枝率(PG)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体系内可制备较高接枝率的阳离子接枝共聚物。当硝酸铈铵的浓度为1.5×10-2mol/L,m(DAC)∶m(淀粉)=3,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 h时,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最高可达118.67%。用FTIR、1HNMR、XRD对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在反相悬浮体系中采用直接交联反应成球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以硫酸铈铵为引发剂,在酸性溶液聚合体系中实施了丙烯腈(AN)在交联微球CPVA表面的接枝聚合,制备了接枝微粒CPVA-g-PAN,考察了主要因素对交联成球反应与接枝聚合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搅拌速度下,分散剂用量及油水两相比是影响交联微球CPVA的主要因素。在Ce(Ⅳ)盐的氧化作用下,在含有大量羟基的CPVA微球表面会产生自由基,顺利地实现丙烯腈的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反应温度、铈盐浓度和H+离子浓度是影响接枝聚合反应的主要因素。在适宜条件下,可制得PAN接枝度为27 g/100 g的接枝微球CPVA-g-PAN。  相似文献   

15.
磁性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丙烯醛和苯乙烯的共聚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乙二醇修饰磁性氧化铁粒子 ,作为聚合种子投入乙醇 /水分散介质中 ,进行丙烯醛和苯乙烯的共聚 ,得到了微米级的磁性复合微球。考察了磁性种子 ( Fe3 O4-PEG)、丙烯醛、苯乙烯、引发剂和分散介质对共聚体系和复合微球形成的影响。微球以 Fe3 O4晶粒为内核 ,苯乙烯与丙烯醛的共聚物为外壳 ,且表面分布一定数量的醛基。随共聚条件改变 ,微球粒径、表面醛基和磁响应性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高碘酸钠氧化棉布纤维反应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高碘酸钠对棉布纤维进行有限氧化,在棉布表面局部形成了双醛纤维素,为引入壳聚糖提供了活性部位。通过正交试验,初步确定棉布氧化反应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 h,NaIO4浓度0.08 mol/L,pH值6,醛基含量超过180 mmol/L。  相似文献   

17.
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CuCl/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为催化体系,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微球(PS-acyl-Cl)为大分子引发剂,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于微球表面接枝聚脂肪族磺酸(PAMPS)链段获得脂肪族磺酸基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PS-g-PAMPS).考察了反应温度、溶剂体系、pH 值、催化剂、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使用氯乙酰基担载量为3.82 mmol?g?1的 PS-acyl-Cl,10 h 可获得担载量为1.99 mmol?g?1的 PS-g-PAMPS.产物经过红外,元素分析表征.该 PS-g-PAMPS 较传统的磺酸基树脂有较长的手臂长度,位阻小,易于和其它物质反应,TG 分析显示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瑞明  游沛清  俞善信 《化工进展》2007,26(11):1587-1595
评述了近年来国内采用甲烷磺酸盐、对甲苯磺酸、氨基磺酸、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磺化聚氯乙烯、六水三氯化铁、二水氯化亚锡、五水四氯化锡、四水氯化锰、硫酸铜、水合硫酸铁、十二水合硫酸铁铵、硫酸钛、四水硫酸锆、氯化锆、四水硫酸高铈、水合硝酸镧、活性炭固载硫酸镧、铌酸、树脂固载Lewis酸、壳聚糖硫酸盐、一水硫酸氢钠、碘、磷酸二氢钠、固体超强酸、杂多酸、分子筛和维生素C等固体酸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固体酸能够代替硫酸作为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反应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