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中游蓄水工程,通过在河道内设置蓄水闸坝,拦蓄洪水,为堤外蓄水湿地提供水源,同时河道内形成蓄水水面,增补地下水,修复周边生态环境。文中从设计、运行的角度进行介绍,呈现了汾河中游生态修复的美好画卷。 相似文献
3.
利用塔里木河中游英巴扎断面来水量和恰拉断面来水量的水文资料和其它相关统计资料,运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塔里木河中游水量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塔里木河中游有实测资料的17年来,塔里木河中游区间来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区间耗水量也呈现减少趋势;区间耗水量与来水量之比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汾河流域生态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为使汾河流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已决定在汾河中游核心区修建15座液压坝及蓄水区。文中就汾河核心区干流3#液压坝坝址的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述,并提出科学的处理措施,保证了3#液压坝的顺利实施和日后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6.
7.
8.
文章介绍了汾河干流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总结了河道生态水量不足的原因。在河道生态水量需求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增加汾河河道补水的工程措施,同时辅以干流生态水量统一调度为主的非工程措施。工程与调度措施的实施,不但可保障干流常流水、水长流,而且可以满足生态良好河流需求的补水规划,使流域尽快进入水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9.
10.
11.
介绍了汾河于流霍州城区段蓄水美化工程概况及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从新建蓄水堤防、橡胶坝、库区防渗、排污、截渗、支沟口治理、滩地绿化等方面简述了工程设计方案,工程实施后,提高了河道的防洪能力,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稻田田间水量平衡要素之间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在鄱阳湖流域赣抚平原灌区选取典型田块,结合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系列灌溉试验资料,开展了稻田田埂渗流试验和田间水量平衡试验。田埂渗流试验表明,田埂侧向渗流速度为3.97 mm/d,侧向渗流占稻田蒸渗量49.2%,这一部分水将在下田块或下游区域得以重复利用;上框和双套环水位呈直线下降趋势,在田面低水层情况下(田面覆水30 mm),田面覆水深度对田间渗漏影响较小,田间渗漏(垂直入渗和侧向渗流)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状态。田间水量平衡试验表明,典型地块的灌水量和排水量明显小于有底测坑;在一季稻全生育期内,典型田块的侧向渗流在当地稻田渗漏量中占相当大比例,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0.9%。 相似文献
13.
14.
生态流量对维持河流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生态流量计算方法数量庞杂,不同种类方法之间差别较大。为确定适合于汾河的生态流量,文章以汾河干流中游兰村、汾河二坝、义棠和赵城断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汾河中游在河道的水文、水力和水生态特征,选取14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计算比较,并进行年内保障性分析,最终确定了每个断面各月份生态流量推荐值及计算方法,为汾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汾河水库的入库水质不能满足地表水Ⅲ类水体水质要求,直接影响汾河水库水环境质量。为改善汾河水库入库水质,恢复健康水体功能,根据国内外的成熟工艺,考虑到现场的地形条件及施工条件,以及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选择在汾河水库上游汾河干流,采用河道平流沉砂+除藻生物栅+增强型MBBR生物系统+强化复合式潜流湿地+光催化消毒处理工艺。治理后入库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有效地涵养了水源,控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泥沙淤积。 相似文献
16.
17.
第二松花江干流上下游站水量平衡的初步分析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吴德彪,吕立新1问题的提出在1986年进行“三江”流域规划之前(1974年二松流域规划)就提出,吉林一松花江一扶余三站之间存在月、年平均流量下游站小于或远远大于上游站的现象。目前我省... 相似文献
18.
19.
20.
孙泉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2,(12):24-25
文章通过对丁沟村应急水利工程新建蓄水池的水量平衡分析,来水量可以满足该项目区内的灌溉用水量要求。蓄水池工程建成后,减少了地下水开采,提高了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了农业灌溉条件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