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3):292-293
在华语电影视域下,继"第六代"导演之后崛起的导演创作拍摄的电影,由于风格多元,没有形成统一美学理论的电影称为青年电影。青年导演创作的电影大多呈现出题材多元、影像风格多元等特点。但这种多元化所形成的荧幕上的看似狂欢状态,有些实则是无深度的假性狂欢,只是借助降格的创作手法,为观众提供了和剧中人物平起平坐或者是超越剧中人物身份的假想式狂欢,是异于巴赫金真正狂欢理论的假性狂欢或者是硬做狂欢。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3)
在电影中,色彩对于观众的视觉、感官和内心的影响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电影导演经常将色彩和意象融合在一起来表达他们拍摄电影所要表达的东西,以此吸引观众的眼球,使其产生共鸣。导演张艺谋正是色彩意象应用上的大师级人物,他所拍摄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一个色彩应用的典型。文章试从《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色彩应用入手,结合导演张艺谋的风格,找出电影色彩应用的特别之处,希望能在电影色彩应用研究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0)
2014年暑期档,邓超的《分手大师》打头阵,再有《小时代3》与《后会无期》正面交锋,使得80后导演更加引人注目。这些新晋导演大多手握粉丝经济,更多的参与到电影的宣传营销当中,为电影高票房保驾护航。然而,新导演越来越多,优质影片却屈指可数。诚然,新老更迭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无论如何,新老导演齐头并进的局面,对中国电影和中国观众而言都是一种良性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4):294-295
由中国青年导演周申、刘露共同执导,中国喜剧品牌团队"开心麻花"主演的影片《驴得水》自上映以来,就广受赞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这部影片采用独特的"矛盾"台阶式递进方式进行叙事,让整部电影极具张力,深深触动观众的心灵。本文拟从读者批评理论的视角对《驴得水》这部电影进行分析,分析该影片是如何满足和颠覆观众(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如何巧妙地构建该电影剧情的发展、设置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邀请观众(读者)参与影片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0)
小说原著与电影创作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所探讨的问题之一。而由郭维导演,改编自赵树理小说《三里湾》并于1958年上映的电影《花好月圆》可谓是由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先锋之作。尽管该片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对于中国电影史与文学史的发展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导演郭维通过平稳的叙事、纪实性的镜头表达和细致而丰富的环境音为观众还原了农民群体在农业合作化进程中的迷失和抉择。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2)
电影《秋喜》作为一部主旋律谍战电影,相对"老套"的剧情该如何去抓住现代观众越来越挑剔的审美口味,也是电影导演孙周的挑战创新之处。这部电影中,几乎每一个镜头的设计和场景的布置都表现或暗示着剧情发展的进程。《秋喜》的画面符号对影片内容的表达,可以说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本文试用意大利电影理论家艾柯的"十大代码"理论对此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4)
陈凯歌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们作品层给我们很多思考与感动,也带给观众很多不解与争议。作为一个以改编文学作品见长的"文人"导演,脱去喧嚣的话题,我们冷静下来思考陈凯歌的电影的文学改编维度,发现陈凯歌不变的命运主题与诗性气质。本文结合陈凯歌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分析电影中的命运主题与诗性语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2)
融媒体时代下,VR技术与电影的融合促使了VR电影这一新媒体的出现,其沉浸感、拟真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审美习惯和创作方法,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感受。本文梳理了VR电影的媒体特性,探讨了其在剧本创作、导演技巧等实践方面所带来的革新性变化,分析了VR电影与游戏之间的媒体融合现象,以期能更好地推进VR电影的应用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0)
夏钢导演是中国第五代知名导演之一。他所拍摄的《大撒把》、《遭遇激情》等一系列影片均反映他所熟悉的都市生活。夏钢用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电影界获得好评同时也获得观众的好评。本文通过电影《大撒把》分析夏钢风格与特色。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0)
《假如爱有天意》是深受中国影迷喜爱的一部经典韩国爱情电影。该电影无论是歌颂爱情的内在思想美,还是导演独特的拍摄手法,唯美的画面等外在传达美,都让观众回味无穷,连声叫绝。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36)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著名导演卡梅隆所执导六部影片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电影票房、获奖次数、观众评分等代表电影成功的因素是和拍摄电影时投入的时间和金钱紧密相关,一般情况下,投入的金钱和时间越多,出产的影片越能获得更高的得分和票房,就越能接近成功。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9)
一部好的电影需要好的故事,更加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导演就是用镜头讲故事的人。镜头语言在电影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笔者对《宵禁》的镜头语言进行分析,从而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该片。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24)
卓别林作为观众最喜爱的编剧、导演、制片人、演员之一,他的表演才华和对电影艺术的贡献是举世瞩目的。尤其是他的表演艺术对动画表演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从卓别林表演艺术的源泉入手,分析卓别林的表演艺术对动画表演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5):297-298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香港电影逐步走向低潮,这时杜琪峰与韦家辉创立"银河映像"电影制作公司使日渐衰落的中国香港电影慢慢复苏。在中国香港极具类型化的众多商业电影里杜琪峰以鲜明的个人意识和真实的生活状态来进行创作。在杜琪峰的电影里,中国香港独特的帮派文化和社会环境得以展现,其影像的独特魅力带有强烈的娱乐观赏性。观众在被电影的外部影像吸引住的同时又会为电影蕴含的独有的内在深意所震撼,杜琪峰的大胆尝试与坚持,使他的电影显现出了"作者电影"式的杜氏风格。本文旨在通过对包括《三人行》在内的一系列杜琪峰警匪电影本体进行研究,探究杜琪峰导演独有的电影美学。  相似文献   

15.
正不知从何时起,我感到电影导演对场景的打造比我们的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更高明、更会创造空间的感动,但一时也没有想清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一个月前看电影《芳华》,影院里座无虚席,还出现很多六七十岁的老年观众;几天前再去影院看《无问西东》,观众席更是爆满,而中老年观众无数。先诧异而后明白,这两部电影都带有怀旧而深挖人性的剧情,其场景虽然多半是简朴的、老旧的、"文革"的,没有奢华的、现代的时髦,但却能形成如此反响,它应该是通过场景还原,加上剧情深挖,自然而然地让观众找到了情感共鸣点。电影画面是一种带有某种情绪的时空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0)
在第85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阔别银幕4年之久的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入围提名11个奖项,最终夺下了包括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最佳电影原创配乐以及最佳摄影奖4项大奖。"李安热"再次席卷而来。自开画以来,这部影片不仅在各大网站的评分上遥遥领先,对于电影中故事真相的解读,更让网友们津津乐道。在口碑效应的推动下,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已然形成一场持续的社会效应。而在"少年派"经久不衰的层层热潮背后,影片究竟借助了哪些手段去感动观众呢?在本文中,笔者将借助雨果·明斯特伯格的电影心理学理论,对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持续热爆全球这一现象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8)
根据霍尔的影视作品编码与解码理论,影视作品的制作者在影视作品过程中会在作品中输入想要表达的意义,即影视作品意义的编码过程编码。影视作品的传播过程中,观众会根据自身的理解对作品的意义进行各种特有的解读,即影视作品意义的解码过程。导演托尼·裴的处女作《恋恋三季》通过网络流传到中国内地,在中国观众中引起较大反响。本文通过导演的编码和中国观众的解码讨论该片的编码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8.
<正>人物简介:崔陆萌,紫映东方影业总裁,电影制片人,参与多部热门影视作品的拍摄,其中不乏佳作——与吴宇森导演合作拍摄《太平轮(上)》《太平轮彼岸》;与华谊兄弟合作拍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该片获得了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多项提名;与徐浩峰导演合作拍摄《师父》;与中影集团、海润影业合作拍摄李骏导演电影《惊天大逆转》;与海润影业合作拍摄李骏导演电影《长安道》。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8)
电影《霸王别姬》和《梅兰芳》是陈凯歌导演的两部题材相同的电影,这两部电影都讲述了一代名伶大师的成长历程。或许是时光的变迁让导演的心态与创作感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部电影在展现京剧大师的生命历程时在许多方面有着较大的相异性,其中一点就是导演在某些电影美学表达上的改变。本文就陈凯歌在两部电影中如何演绎两位京剧大师几点美学表达上的相异性进行比较,同时探讨导演的电影艺术思维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8)
阿莫多瓦的电影作品风格独特,尤其是其节奏拿捏得恰如其分,令观众印象深刻。在他艺术创作进入巅峰时期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电影节奏跟随心态愈加趋向流畅自如,透于影视文本表面,也渗于作品的结构中。从视听语言的色彩、空间和音乐上,导演独具匠心的安排使得影片节奏松弛有度,让人沉迷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