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无腹筋梁抗剪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凡  陈忠汉  孙敏 《工业建筑》2000,30(11):34-37
通过对一组 11根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无腹筋梁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 ,探讨了此类构件在剪跨区内斜裂缝的开展及其破坏的过程和形态特征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圆形截面无腹筋梁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为进一步研究此类构件的抗剪性能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8根既有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静荷载试验和相应的材料强度试验,完整地获得了既有钢筋混凝土梁在剪力作用下的试验数据,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4.
聂旸 《山西建筑》2012,38(24):67-68
基于试验结果的总结与分析,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破坏形态、变形能力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在此基础上,考虑锈蚀钢筋截面损失与力学性能退化的影响,建立了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为抗剪性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5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观测并分析了实验梁发生破坏的全过程和破坏形态特点、抗剪承载力的提高程度和斜截面纤维应变的分布特征,并得出了一些有益于实践的结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7根不锈钢薄腹梁进行受剪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梁腹板的剪切屈曲和屈曲后强度。结果表明:所有梁均发生剪切屈曲破坏,薄腹板中形成拉力带,上翼缘和横向加劲肋中出现塑性铰;根据腹板表面应变和侧向鼓曲变形测得的剪切屈曲应力均低于理论计算的弹性剪切屈曲应力;梁的受剪承载力显著高于腹板剪切屈曲时的荷载,具有较高的屈曲后强度;梁端设置封头肋板可以提高梁的受剪承载力。基于得出的试验结果及现有其他试验数据,对两种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评估,我国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中的公式仅考虑了腹板的受剪承载力,其计算结果总体偏于保守,但是对腹板高厚比较小(λs<1.5)的不锈钢薄腹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偏于不安全,且计算结果离散性较大;EN 1993-1-4中的计算公式中同时考虑了腹板和翼缘的受剪承载力,其计算结果偏于保守且离散性较小。  相似文献   

7.
对粘贴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加固量和加固形式时的破坏模式,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玄武岩纤维布抗剪加固后,梁的抗剪承载力显著提高,随着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量的增加,玄武岩纤维对梁的抗剪承载力的贡献增加.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个世纪以来钢筋混凝土梁的主要抗剪模型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这些模型的公式基础及优缺点,指出了较为精确的抗剪模型与工程实际仍然存在的差距,为抗剪模型进一步完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大尺寸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受剪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集中荷载作用下7根大尺寸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的受剪试验,分析截面高度和纵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研究无腹筋梁斜裂缝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开裂模式。对试验梁的破坏形式、开裂荷载、受剪承载力、荷载-位移曲线、混凝土受压区应变、最大裂缝宽度和平均裂缝间距受截面有效高度的影响进行讨论。结合试验数据及国内外已有受剪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受剪承载力公式的准确性与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包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预应力包钢法是在混凝土构件四周包以型钢,采用高强螺栓对外包钢施加双向水平预应力的一种先进的加固新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七根钢筋混凝土梁在静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验证了采用预应力包钢法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剪切开裂荷载和受剪承载力的有效性,并讨论了影响此种加固方法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预应力包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度和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与试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钢筋锈蚀是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处于海洋环境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通过通直流电加速钢筋混凝土梁箍筋锈蚀,并进行箍筋锈蚀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轻微锈蚀(10%)对混凝土梁的破坏特征没有明显影响,而对其承载力略有提高。根据试验结果解释了箍筋轻微锈蚀梁的抗剪承载力略有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加固的新方法——ETS法,并对16根钢筋混凝土短梁进行了试验研究,探求ETS法的可行性。对比了BFRP筋绑扎、BFRP筋灌胶(ETS法)、普通钢筋绑扎插入式三种加固的试件与未加固试件的抗剪性能;通过加固筋的应变,研究了加固筋的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短梁采用ETS法加固后,加固筋的存在延缓了试件裂缝的发展,提高了开裂荷载和抗剪承载力,减小了短梁的跨中挠度,表现出良好的受力和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13.
玻璃纤维布用于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用玻璃纤维布对钢筋混凝土染的抗剪加固,考察了不同间距、加固量及预裂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纤维布对梁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刚度的影响,并提出了适用于工程实际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钢骨外框密肋复合墙体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3片钢骨外框密肋复合墙体的伪静力试验,本文介绍了钢骨外框密肋复合墙体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分析了墙体的破坏形式,探讨了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开裂荷载等方面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骨外框密肋复合墙体较普通密肋复合墙体抗剪承载力和开裂荷载高。根据试验数据结果,分析了剪跨比和钢骨外框对墙体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钢骨外框密肋复合墙体抗剪承载力,通过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的对比,提出的公式较好地反映了实际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钢筋混凝土缺口梁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4个缺口梁试件的试验,研究了配置不同类型的抗剪钢筋对缺口梁抗剪强度的影响效果、缺口边抗剪钢筋的有效作用范围和缺口高度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等内容;分析了缺口梁端部的破坏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缺口梁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和合理的端部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张学斌 《山西建筑》2005,31(1):35-36
在密肋复合墙板低周期加载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墙板各组成构件的受力特点,指出了此种结构的开裂强度和抗剪承载力公式,通过工程实践检验,实验算例和工程结构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路辉 《建筑结构》2023,(9):115-122
为研究现有两种带钢接头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性能,设计制作了6个钢筋混凝土梁试件进行足尺试验研究,其中包括4个带钢接头的钢筋混凝土梁和2个用于对比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通过记录各试件的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测量各试件的抗剪承载力、位移和应变等参数,对试件的抗剪性能与剪切延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相比,使用钢接头且下部设置受拉钢板、无纵向受力钢筋的试件极限抗剪承载力有所降低,下部设置纵向受力钢筋的试件极限抗剪承载力提高18.5%~24.5%,剪切延性均有所提高。通过对目前各国现行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评价发现,我国现行规范可较好地预测带钢接头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其在火灾后的抗剪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有限元模型考虑了火灾作用后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损伤,分析了火灾时间、剪跨比、混凝土强度、箍筋直径和箍筋间距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火灾时间的增加、剪跨比的增大或混凝土强度的下降,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和刚度均明显下降。随着箍筋直径的下降或箍筋间距的增大,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下降,而刚度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9.
薄腹梁抗剪力不足的补强加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智 《建筑技术》1993,20(6):367-368
哈尔滨市某研究所新建机加工车间的跨度为15m,施工时选用国标G353(六)SL15-3Ca薄腹梁,混凝土设计标号为300号,现场需预制薄腹梁7根。由于施工时水灰比控制不准,造成混凝土实际强度偏低。经采用回弹法、拔出法及试块试压试验,测得混凝土实际强度在190~300号之间,均未达到设计标号。7根薄腹梁混凝土强度评定结果分别为29.7、25.3、23.9、25.0、22.2、20.0和19.3(MPa)。  相似文献   

20.
以两榀1/2比例的两层密肋复合墙体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与12层墙体底部受力相等的原则设计加载模式,对密肋复合墙体在水平和竖向荷载及水平弯矩作用下的压弯剪复合受力性能进行了静载试验研究。了解了密肋复合墙体的破坏过程,分析了墙体的破坏模式及其特征、承载力、变形性能、延性及截面正应变分布等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密肋复合墙体在压弯剪复合受力状态下的破坏模式主要为以边框柱拉压破坏为特征的弯曲型破坏;在压弯破坏极限状态时,墙体截面正应变主要集中在边框柱截面内,墙板的整体抗弯作用较小。试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密肋复合墙体压弯剪复合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密肋复合墙体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理论及设计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