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百色市的城镇化进程,近日,百色市委、市政府在右江河谷沿线的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同时举行右江河谷城镇群建设项目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2.
田东县祥周镇在建设好全国重点镇、广西小康示范镇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右江河谷城镇带建设先行点为主线,紧紧围绕"打造右江河谷强镇"的目标,多渠道筹集资金,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着  相似文献   

3.
<正>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方案》,结合山东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要求,济宁市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形成以都市区为重要载体,各级城镇和农村居民点有序发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通过建设,济宁市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化格局也得到了进  相似文献   

4.
由于河谷地区自然条件特殊,生态系统脆弱,承载力较小,所以其城镇群的规划与发展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征。本文以广西百色右江河谷城镇群为例.在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及承载力的基础上,提出生态走廊的构想,构建该区域的空间生态格局,并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区镇合一"是加快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工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路径。江苏省启东市积极推进区镇合一管理模式,努力探索具有启东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本文总结启东市对吕四港镇实施"区镇合一"管理模式的基本做法、主要特点,提出吕四港镇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更好地推进启东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启东市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理念,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组织结构,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节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纽带,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强化特色小镇产业支撑,全区新型城镇化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和美  相似文献   

7.
<正>陕西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先后在全省实施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采取专项资金引导、土地指标支持、专业人才帮扶、目标责任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强力推进。"两镇"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示范带动了全省小城镇竞相发展。主要做法是:一、坚持顶层设计,突出政策支持2006年起,陕西省先后实施"千村百镇""关中百镇"和107个重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7)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探索走出一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求以现代农业化为基石,以工业化为保障,以"三化协调"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周慧江 《中州建设》2011,(23):85-86
近年来,孟州市以新型城乡、宜居孟州建设为主题,把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一项重大举措,围绕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大力实施城乡建设大提升行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孟州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十二五”深入推进孟州城镇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建筑》2015,(17)
<正>江西省住建厅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发挥全省各级住房城乡建设系统的作用,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形成绿色建筑发展齐抓共管、协调顺畅的长效推进机制。江西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城镇化。树立绿色理念,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彰显风貌。加强城市设计,提高建筑质量。尊重自然格局,依托现有山水脉络,把山、河、林、湖等生态元素融入城镇建设,使山水城融为一体。通过大力实施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制定出台实施办法。加快编制完成和  相似文献   

11.
通州区既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又是北京唯一的行政副中心.如何结合通州区发展实际,将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加快推进通州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行政副中心建设视角,对通州区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工作提出发展建议及实施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2015年2月4日,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北京市通州区被列为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同年7月11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的意见》发布,明确未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将聚焦通州,加快推进市行政副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2.
按巴中市政府的安排,笔者团队对巴中城市和乡村城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在四川省建设厅引导下,对成都市科学确定城镇规模体现城市特色和个性的新繁镇城乡一体化进程、重庆市瓷溪口镇加强名镇保护及达州市强化乡村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考察,以此对加快贫困山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苏州市政府发布了《苏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规划阐明了苏州未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1450"的空间形态和建设城乡一体的新型社会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与发展路径,提出城乡一体化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关键举措,是引领苏州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规划。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的绊脚石,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剖析正视存在的问题,研究探索新思路,因地制宜采取对策,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城乡整体改革的重要时期,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战略决策。推进两者之间协调互动关系,对进一步促进地方新农村建设、形成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林香义 《城乡建设》2013,(11):70-71
栖霞市桃村镇是烟台市区域面积最大、辖村和人口数量第二的中心镇,相继被确定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国重点镇”、“山东省中心镇”。2012年,又被列为“省百镇建设行动示范镇”和烟台市唯一一处“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镇”。近年来,桃村镇立足打造烟台市卫星城和栖霞市南翼经济中心,紧紧抓住城镇化战略机遇,坚持“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镇村一体化”思路,用足用活“省百镇建设行动示范镇”和“烟台市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镇”等扶持政策,以城镇化辐射带动镇域经济发展,以城镇化改善提升民生福祉,突出特色、整合资源,科学统筹、强力推进,城镇建设步伐日益加快,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如皋市10个镇平均镇域面积达到了101.4平方公里,平均人口达到了8.8万人,具备了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开局之年,如皋市将围绕"四高"要求,扎实做好今年的小城镇建设工作. 一、高起点做好小城镇规划修编 小城镇建设的快速有序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规划.坚持"先布棋盘、再落棋子"的原则,高标准完成新一轮镇各类规划修编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地方信息     
<正>上海: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近期正式出台。《意见》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的总体性文件。《意见》提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郊区交通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好农村地区社会保障问题和离土农民就业问题、着力推进城乡基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正建设信息参考贵州: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城镇化近日获悉,"十二五"以来特别是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贵州省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主战略,通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探索出一条城市带动、镇村联动、城乡互动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城乡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环境较大改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不断优化。贵州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  相似文献   

20.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因此,它是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是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我省各地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积极探索,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和经验。本刊记者深入西辛庄、竹林镇、七里营等河南明星村镇进行了采访,报道他们在先行先试、科学规划、产业支撑、改善民生、加速城镇化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以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