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配色过程中,添加剂对油墨的色密度有较大的影响。本研究首先根据Munsell颜色色相环理论将专色划分为10个色区,然后针对每个色区,使用IGT凹印印刷适性仪,分别将青、品红、黄以及白墨以不同配比印制大量的专色建模样张,测量并分析印刷样张的相关数据,最后采用分色区的方法,通过回归法分别建立了10个色区的基于蒙版方程的凹版印刷配色模型,并通过色差法验证配色模型的精度,最后探讨了添加白墨对油墨色相和色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专色油墨配色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色油墨在包装、防伪印刷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配色由于其众多优点越来越受到关注。配色模型作为计算机配色的核心部分,了解和掌握其配色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基于纽介堡方程配色、基于三刺激值配色、基于光谱配色、基于蒙版方程密度法配色、基于复频谱色度理论配色等5种计算机专色油墨配色模型,对不同模型的特性进行阐述,分析各配色模型存在的局限性,并概述了基于Kubellka-Munk理论的计算机配色流程。最后对计算机专色油墨配色模型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双常数Kubelka-Munk理论光谱配色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专色油墨配色这一薄弱环节,对光谱配色方法进行了研究,使得在提高印刷速度与质量的同时,保证了色彩再现的一致性。首先建立基于双常数KubelkaMunk理论的光谱配色数学模型,给出其各参数的求解方法;然后用丙烯颜料模拟印刷油墨进行专色油墨配色实验,将标准色样光谱反射率代入数学模型中得到标准色样的浓度配方;最后根据油墨浓度配方得到实际色样,通过计算实际色样与标准色样的色差和光谱近似程度验证光谱配色精度。本配色模型所得到的实际色样和标准色样的色差小于3,说明可以满足一般产品的配色;GFC值约等于1,说明实际色样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和标准色样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吻合情况较好。基于双常数Kubelka-Munk理论光谱配色模型的配色精度准确性较高,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墨量计算专色配色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色印刷是目前包装印刷中常用的工艺方法之一,专色油墨一般可以通过直接购置或由其他油墨配置得到,其中大部分专色油墨是通过配色得到的.专色油墨的配置一般是通过经验确定原色油墨的种类以及各原色油墨的使用量,再通过色度控制或视觉经验改变各原色的比例.这种方法一方面较难配置出合格的专色油墨同时也容易造成油墨的浪费.为了改变日前印刷专色油墨配色过程中依据经验的模糊配墨方法,本文就建立针对基于墨量计算的专色配色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实验.通过对纸张最大墨层厚度的分析计算,得到基于图像的总印刷墨鼍预估模型.再以库贝卡-芒克理论为基础,建立单常数三刺激值配色方法的专业配色模型.通过上述两种模型的结合建立了基于墨量计算的专色配色系统,并通过实际印刷对奉配色系统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凹版印刷除了四色印刷外,还有六色、八色甚至更多色的印刷.多色印刷由于套印等控制问题,不容易达到理想的复制效果,因此有时需要使用一些专色油墨.如在包装印刷中,印刷烟、酒、化妆品、药品等商标时,经常要使用专色油墨.在专色印刷中,使一批或不同批次的印品墨色保持一致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凹版印刷中专色油墨产生色差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和控制色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专色油墨配色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专色油墨配色数据库,解决包装印刷中专色油墨配色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低的问题,采用X-RiteColor Master油墨配色系统,对专色油墨配色数据库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墨配色首先应在配色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基墨数据库,配色时,采用分光光度计测试标准墨色的L*a*b*值,并输入配色系统,即可得出可选配方,根据配方配墨后进行油墨打样、色差比对,从而获得满意的专色油墨配色配方。应用所建立的专色油墨配色数据库进行专色油墨配色,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标准量化程度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频谱色度理论的油墨配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印刷过程当中经常要使用专色油墨,特别是在商业印刷及烟标、酒标等包装印刷领域,专色的应用非常普遍.目前,常用的专色油墨配色技术丰要以CIE色度理论为基础,在实际应用当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课题以全新的复频谱色度理论为基础,实现了独特的专色配色技术.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建靠的油墨配色数据库,具有应用范围广、与油墨品牌无关等特性,使专色油墨配色更加快速、精确,能够有效降低油墨配色成本.  相似文献   

8.
影响专色油墨呈色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包装印刷工作者来说,专色油墨的调配是一项难度比较大的工作。人工调配专色油墨要求操作者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但凭经验调配出的专色对色样的匹配不够精确,耗时耗力。专色油墨的计算机配色系统,虽能够提供更加精确的配方,但是在油墨调配和印刷过程中操作不当也会产生色差。这是因为专色油墨呈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同一个油墨配方,在不同的印刷条件下印出的印品色彩差别也会很大。本文主要讨论除油墨本身色彩以外的影响专色油墨呈色的因素,这不管是对提高人工配色还是计算机配色的准确性都有很大裨益。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分光测色的印刷油墨配色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用KubelkaMunk理论分析和进行印刷实验的基础上,针对印刷作业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满足一定色差要求且尽可能降低同色异谱程度前提下,基于分光测色的油墨配色数学模型,并实际编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配色是专色油墨配色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基于Kubelka-munk理论的单常数配色和双常数配色的理论,并介绍了用计算机配色软件对专色油墨进行配色的方法与过程。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印刷数据集CIELAB系列色差公式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差是印刷工业中质量检验、过程控制、产品分类的重要参数。目前,CIELAB色差公式依然是国家标准和印刷行业标准中计算和测量标准,现在已经研究表明它具有很差的均匀性,因此,很多新的色差公式被研究了出来,如CIEDE2000、CIEDE94、CMC(l:c)。本文分析了各色差公式的权重函数SH、SC、SL。由于这些色差公式在研究的时侯使用了一些数据集,如RIT-DuPont数据集、Witt数据集等,但是没有专门的印刷数据集包含在其中。为了研究色差公式在印刷工业中的应用性能,开发了一个新的基于印刷工业的数据集。选了10个视觉正常的人作为观察者,围绕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推荐的17个颜色中心设计并印刷了144对颜色,在D65光源下,L*=50,照度为1000 lx的观察箱中对颜色进行了视觉对比实验,得出了每个色对的视觉差△V。然后用标准残差平方和(STRESS)的方法分析了各个色差公式的性能。结果表明CIEDE2000和CIE94色差公式在性能要由于CMC和CIELAB公式。最后,建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应采用CIEDE2000色差公式。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Kubelka-Munk理论为基础,尝试检验计算机光谱配色系统应用在胶印印墨的配色与显色效能为何?本研究选择30种标准色样,并以两种品牌印墨在开发之配色模型下进行配色预测,所得的混色配方经实际展色后,其与标准色样之平均色差值E*00是3.72及4.22,此色差值与一般印刷作业之容差值仍有差距;此现象从CFI之检验亦有相同的结论情形。因此以Kubelka-Munk理论为基础的配色,其配色方程式仍须经多方修正,此有待后续进一步的研究。再者,母色数据库之准确与否亦应为影响配色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凹版印方式是包装印刷领域的一种重要的印刷方式,而目前对凹版印刷油墨转移的研究和分析并没有达到像对平版印刷的研究和分析的理论基础,对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机理研究只能做定性的分析。为此,本文主要从凹版的加网线数和雕针角度两个方面来研究其对凹版印刷油墨转移的影响。本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制作标准的测试版,其次,在不同的参数组合下按实际生产的要求进行电子雕刻制作凹版,最后,在相同的印刷条件下打样,获得转移墨量,测量出印刷品的密度值。本文主要从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量的影响规律和印印刷品密度的影响规律两个方面进行考察,通过本文的研究,证实了不同加网线数和不同的雕针角度对凹版印刷油墨的转移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纸张-色料"组合所表现的色彩范围差别很大,定量地确定色域大小进而比较不同色域的性质,对确定设备或过程的呈色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立体空间剖分,进而有效计算并定量比较色域的新方法。任一呈色组合所能表现的颜色,在三维空间中(Lab空间)构成一个特定的、不规则的空间立体,该空间立体表现了该组合的色域范围,若将该空间立体的边缘坐标标记出来,则基本标记出了该"颜色立体"的空间轮廓,通过轮廓线上的边缘坐标值(Lab值),"颜色立体"的空间体积可实现数值计算,即实现色域的量化进而实现不同色域的比较。该立体轮廓上的坐标由该色域中高饱和度颜色点组成,这个性质为提取空间颜色立体的轮廓提供了便利。基于Lab颜色模型的这个性质,本文根据Delaunay理论在三维空间的扩展,将空间离散的颜色点,构造成多个四面体网格,即将不规则的颜色空间立体分解为多个四面体网格,再综合各四面体体积之和,进而得到色域的体积数值计算方法,实现色域定量计算和比较的构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比较不同"纸张—色料"组合的呈色色域大小,且通过有区别地选择特定颜色坐标,可实现对特定颜色区域高精确度的呈色性能计算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彩色印刷中引起色差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网点增大是造成色差的重要原因,CMY网点变化对色差影响的程度却各不相同。为此,设计了用于测试的彩色图像,图像上色块分别属于不同颜色区及阶调区,在标准条件下对图像进行彩色打样,测量网点变化前后色块的颜色值,计算色块之间的色差,分析比较各原色网点增大在不同色域及不同阶调对色差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所有色区,暗调处C、M对色差的影响大于Y,高调处则相反;相同网点增大在暗调处产生的色差大于在高调处的色差值。蓝色区,M对色差的影响大于C。  相似文献   

16.
可靠性是衡量印刷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动态特性是高速印刷机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通过动态设计,可以预测印刷机的机械动态特性。由于印刷工艺及印刷机械的复杂性,使得载荷等信息缺乏,造成动态设计中动力学模型求解困难,同时动态特性参数也需要试验验证。本文按照动态设计方法,提出了以测试信息为基础的印刷机动态设计流程。在对典型印刷机械原理及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印刷机械动态特性测试内容及方法。以某型印刷机输纸装置为例,通过动力学建模、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理论模态分析、基于振动测试的试验模态分析、分析结果的比较,阐明了基于测试信息的印刷机动态流程的应用方法。采用Matlab工具及VC软件对PULSE测试系统进行了二次开发,开发了印刷机测试及辅助动态设计平台,该平台已经用于10种印刷机的测试及分析。研究表明:以测试为基础的模态分析与理论模态分析结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为新型印刷机的开发及已有印刷机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从颜色输出能力和输出准确性两方面对HpIndigo 1050数字印刷机模拟传统胶印的可能性和方法进行和分析和研究。HpIndigo 1050数字印刷机所用的青、品红和黄油墨与胶印所用油墨有固有的色度差异,不能通过墨量调整而消除,因而,其输出色域不能完全达到胶印要求,主要表现为缺失对胶印原色和二次复合色高饱和色的模拟能力。利用色彩管理技术,可使数字印刷输出色域内的颜色较为准确地模拟胶印输出,大色差只发生在没有能力模拟的超色域颜色上。针对IT8.7/3色标的928个颜色,输出的CIELAB平均和最大色差由色彩管理前的4.98和13.90降到了3.13和13.13,提高了模拟胶印颜色输出的精度;特别地,中灰色的情况,平均和最大色差则由4.91和5.59降低到了0.92和2.00,使图像中敏感的中灰色达到更为准确的复制。  相似文献   

18.
高保真六色印刷复制色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高保真六色印刷复制色彩传递的一般规律以及六色印刷复制网点传递的一般规律,通过一系列的印前处理、色彩管理原理及技术,结合各种色彩管理软件,并根据高保真印刷的特点,在二阶调频加网条件下,制作出六色高保真复制测试版,通过对测试版色块的色度测量,得到六色印刷复制的色彩特性文件,然后对色彩特性文件进行分析,获得六色印刷复制的色域,通过与四色传统印刷、数字印刷、以及喷墨打印等色域的对比,得到六色印刷在色域方面的特点,并且根据得到的六色色彩特性文件对图像进行分色测试。此外,还对高保真六色印刷的网点面积率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六色印刷复制的网点传递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原色墨数可以有效地增加印刷品的色域;六色印刷复制的色域比四色印刷的色域可以扩大20%以上;四色数字印刷机的色域与传统四色印刷的色域基本吻合;八色喷墨打印机的色域略大于六色印刷复制的色域,但是在部分颜色区域六色印刷更具优势,超过了八色喷墨打印机;用于六色印刷复制的二阶调频网点扩大量较高,其峰值超过25%。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柔印水性油墨黏度、网纹辊线数、刮刀刀刃形状、印版肖氏硬度、印版图文高度、双面胶带类型、印刷速度在不同组合条件下,对印品密度、印刷对比度、耐印米数的影响,并分析了7个工艺参数的交互关系和优化工艺组合。进而分别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BP神经网络建立了以工艺参数为自变量,因变量分别为密度、印刷对比度、耐印米数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耐印米数、印刷对比度、密度最主要的因素分别是刮刀刀刃形状、印版图文高度、印刷速度。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精度较低,但便于使用,BP网络模型则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印刷机械速度的提高,在印刷机械设计时,高速与高稳定性已成为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轮转机是速度最高的大型印刷设备,其折页机构对机器运转速度的制约最为显著。为提高轮转机折页机构的速度和稳定性,提出运动精度和动力精度两个稳健性指标。通过对高速状态下轮转机折页机构工作状态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其动态响应与设计参数的动力学模型。在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基于稳健性分析的优化设计模型。通过稳健优化设计模型,寻求稳健性最佳的设计变量,达到改善轮转机折页机构动力学性能,在保证其折页精度的前提下,提高机构长期高速运转的稳定性的目的。设计实例表明,在设计变量稳定的情况下,稳健设计与轨迹优化设计的机构运动性能差别不大,但稳健设计的机构动力学性能要远远优于轨迹优化设计。在设计变量发生微小改变的状态下,运用稳健设计方法所得参数能使机构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