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松香、环氧氯丙烷和十二叔胺合成阳离子化的松香酯,最佳工艺条件为:n(松香):n(环氧氯丙烷):n(十二叔胺)=1:1: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0h;该条件下阳离子松香酯化率92.6%。产物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得以鉴定,并测得产物的表面张力为41.2mN/m。采用高温常压逆转法将松香酯进一步制备成阳离子乳液松香胶,在乳化温度为130~140℃,转相温度为120℃的条件下得到乳白色乳液,Zeta电位为+31mV,乳液粒径小且分散均匀,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松香作中性施胶剂的甘油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丙三醇对松香进行改性,制备酯化松香,用于松香的中性施胶,从中性下的施胶性能出发得到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95℃;反应物的量比r(-OH/-COOH)为0.86;反应时间6h,催化剂为w=1%对甲苯磺酸,所得的酯化松香,酸值40.36.由其制备的分散松香胶在pH值为7.0时,施胶度为1.00mm.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改性松香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香在一定的条件下与丙烯酸发生Diels-Alder双烯加成反应,本文对影响反应的各因素,如反应温度、催化剂的质量用量、反应时间、原料配比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松香与丙烯酸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即:反应温度230℃,催化剂的质量用量为松香质量的3.0%,反应时间为3.5h,松香与丙烯酸的质量用量配比为4.5∶1。经过三次稳定性实验证明,正交实验所得反应条件为最佳合成工艺,加成物含量均在86%左右。  相似文献   

4.
松香在一定的条件下与丙烯酸发生Diels-Alder双烯加成反应,本文对影响反应的各因素,如反应温度、催化剂的质量用量、反应时间、原料配比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松香与丙烯酸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即:反应温度230℃,催化剂的质量用量为松香质量的3.0%,反应时间为3.5 h,松香与丙烯酸的质量用量配比为4.5:1。经过三次稳定性实验证明,正交实验所得反应条件为最佳合成工艺,加成物含量均在86%左右。  相似文献   

5.
松香在一定的条件下与丙烯酸发生Diels-Alder双烯加成反应,本文对影响反应的各因素,如反应温度、催化剂的质量用量、反应时间、原料配比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确定松香与丙烯酸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即:反应温度230℃,催化剂的质量用量为松香质量的3.0%,反应时间为3.5 h,松香与丙烯酸的质量用量配比为4.5:1.经过三次稳定性实验证明,正交实验所得反应条件为最佳合成工艺,加成物含量均在86%左右.  相似文献   

6.
以松香和木薯淀粉为原料,叔戊醇为溶剂,研究了微溶剂体系下采用酶催化酯化法合成松香酸淀粉酯。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松香与淀粉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固定化脂肪酶用量对松香酸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确定最适反应条件为:松香与淀粉的质量比为4∶1,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10 h,固定化脂肪酶用量为4%(以淀粉质量计)。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产物的结构发现,产物在1 725 cm-1处出现了酯羰基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松香与淀粉发生了酯化反应合成了松香酸淀粉酯;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产物的结构发现,酯化反应没有破坏淀粉原有的晶体型貌和结构。对产物的亲油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酯化产物在正辛烷中对橄榄油的吸附能力增加了166.67%。微溶剂体系的反应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物的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丙烯酸和双端羟基聚醚硅油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了双端丙烯酰氧基聚醚硅油,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溶剂和阻聚剂用量等因素对酯化率影响,用FTIR和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应用于聚丙烯酸酯乳液制备,测定了改性乳液及其涂料印花性能。结果表明:酯化反应最佳条件为:催化剂和溶剂用量分别为反应物总质量的5%、70%,阻聚剂用量为丙烯酸质量的0.75%,反应温度为110℃,反应时间为4h;FTIR和1H-NMR谱图表明酯化产物结构为丙烯酰氧基聚醚改性硅油;改性乳液胶膜的疏水性变大,断裂强度略有下降,断裂延伸率明显变大,断裂功略有增加;改性乳液应用于涂料印花,印花织物干、湿摩可达4级及以上,手感柔软。  相似文献   

8.
对天然松香进行强化和酯化改性,确定了再生纸浆用的松香的最佳加成量和酯化度。以常压逆转乳化法制备了阴离子分散松香胶,对乳化剂的选择和配比、用量及转相高速搅拌时间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松香胶的乳液性质和施胶效果。  相似文献   

9.
蓖麻油与马来酸酐酯化,生成蓖麻油马来酸酐单酯,生成产物与已烯基类单体共聚,得到两亲结构的共聚大分子。通过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的浓度、荤体的配比埘产物性能的影响,以及分析产物的应用效果,得到了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首先蓖麻油与马来酸酐在11O℃反应3h,得到蓖麻油马来酸酐单酯,其次在蓖麻油马来酸酐单酯与丙烯酸类单体的摩尔比为1:1.5,引发剂的质量分数为20%,反应温度为75℃条件下进行共聚,反应时间为2h。  相似文献   

10.
对天然松香进行强化和酯化改性,确定了再生纸浆用的松香的最佳加成量和酯化度。以常压逆转乳化法制备了阴离子分散松香胶,对乳化剂的选择和配比、用量,转相高速搅拌时间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松香胶的乳液性质和施胶效果。  相似文献   

11.
对光谱颜色测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是评价其测量结果准确性的最好方法。首先根据ISO规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基于上述影响光谱颜色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对光谱反射率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光谱反射率的A类和B类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再基于光谱反射率不确定度和相关系数研究色度值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最后用实验对光谱颜色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应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铕掺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荧光防伪油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防伪油墨是目前防伪包装印刷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防伪油墨之一,稀土配合物作为荧光颜料制成的荧光防伪油墨具有发射光谱窄、色纯度高、荧光效率高、稳定性好等特性。本文以铕(Eu3+)为中心体,掺杂非荧光惰性离子钆(Gd3+),以对甲氧基苯甲酸(POA)为第一配体,邻菲咯啉(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相应的钆掺杂铕配合物。测定了其红外光谱,表明该系列掺杂配合物具有相似的结构,配位成功;研究了其荧光性能,掺杂离子Gd3+对配合物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离子钆的加入能提高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钆和铕的最佳配比为1:9;同时制备了荧光防伪油墨,并研究了其荧光性能及相应印刷适性,结果表明该荧光油墨表现为铕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在日光下观测印迹无色,在紫外光下呈现明显红色荧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应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在凹版制造过程中对网点变形进行检测,可以提供检测过程实时报告和详尽完善的分析报告,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对生产过程进行跟踪,更有利于科学的生产管理。凹版网点变形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将凹版网点图像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MATLAB图像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实验图像的读取和直方图均衡化,利用Sobel算子和Canny算子提取网点边缘,分别用不同的阈值和sigma值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发现,使用Canny算子的提取效果比Sobel算子的提取效果好,且当sigma值为16时Canny算子提取的边缘效果最好。根据本次研究所用的图像网点雕刻工艺确定标准的通沟值为d0=125,暗调值为s0=394,所以其通沟值和暗调值的标准范围为d0±10和s0±10。测量凹版网点的通沟值和暗调值,当d、s同时在标准范围内时,输出1该网点判定为合格,输出0判定为不合格。提出了两种凹版网点变形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方案,并从照明设备和图像传感器的性能和经济性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最终执行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光泽度是衡量印刷品上光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添加各种助剂并改变其含量制备水性光油,用丝棒涂布制成样张。通过测量样张的光泽度,探讨助剂对水性光油光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性光油体系中添加助溶剂、基材润湿剂、流平剂、蜡乳液等助剂,可以改善水性光油膜层的光泽度。助溶剂无水乙醇的添加量为3%时,膜层光泽度可达到80左右,添加少量的蜡乳液、流平剂等,膜层光泽度可以提高约10%。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乳液聚合法制得新型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CSPBs)。先按照朔滕-鲍曼反应机理用甲基丙烯酰氯和Darocur1173来制备光引发剂,然后将光引发剂负载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最后将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到带有光引发剂的微球表面。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合成的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其外观形貌均呈圆球形,平均粒径约为170nm。将合成的CSPBs作为助留助滤剂应用在造纸上,通过动态滤水实验对其助留助滤性能进行分析,实验表明:当其添加量为0.04%(wt)时得到最短的滤水时间(23.2s);当其添加量为0.035%(wt)时,其最佳的纸浆首程留着率(FPR)为70.89%。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新闻纸印刷适性,满足高速印刷需求,本文以丙烯酰胺、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和内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阴离子单体衣康酸、活性单体羟甲基丙烯酰胺、交联单体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了中等分子量、低黏度、交联型的活性两性聚丙烯酰胺作为纸张干强剂,并对其红外、电荷密度、分子量表征。根据国内浆料和造纸现状,选用了脱墨浆料和中电导抄造体系进行应用研究,应用结果表明:在白水电导1000-1200us/cm的条件下,聚丙烯酰胺的干添加量为浆料的0.8%,纸张定量为60g/m~2,制备的干强剂可给予纸张卓越的性能和纸厂可控的成本,能提高纸张拉毛速度14%,提高纸张撕裂强度20%,增强纸张内结合力30%,浆料的滤水性能提升27%,对填料的助留性能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凝固浴浓度及温度对纤维素包装膜结构及物理性能的影响。选择LiCl/DMAc为溶剂溶解阔叶浆粕,采用相转化法沉淀纤维素制备包装膜。对纤维素包装膜的杨氏模量、透氧透湿量进行测定,通过均匀设计法建立凝固浴浓度、温度与纤维素膜透氧透湿系数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显著性验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膜结构进行观察,得到凝固纤维素包装膜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随着纯水凝固浴温度的升高,膜的内部倾向于形成疏松的结构;表面出现较多的孔,粗糙度也逐渐增大;选择20℃作为的凝固浴温度较好,杨氏模量为20MPa;凝固浴中加入LiCl/DMAc,随着其浓度升高,膜的杨氏模量上升到39MPa后下降;纤维素包装膜断面结构逐渐致密,15%的凝固浴浓度是纤维素包装膜断面结构由致密变为疏松的拐点;回归方程显示凝固浴中LiCl/DMAc浓度对透氧、透湿系数影响呈二次关联。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递纸机构的稳定性,必须首先对其振动特性有深刻了解,然后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改进设计。通过对试验台上的递纸机构进行运动与动力分析,通过对工作状态下试验台的振动信号检测和噪声信号分析,获得了系统的固有频率。要降低试验台的振动响应,必须对墙板和拉梁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固有频率远离工作频率。  相似文献   

19.
高保真六色印刷复制色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高保真六色印刷复制色彩传递的一般规律以及六色印刷复制网点传递的一般规律,通过一系列的印前处理、色彩管理原理及技术,结合各种色彩管理软件,并根据高保真印刷的特点,在二阶调频加网条件下,制作出六色高保真复制测试版,通过对测试版色块的色度测量,得到六色印刷复制的色彩特性文件,然后对色彩特性文件进行分析,获得六色印刷复制的色域,通过与四色传统印刷、数字印刷、以及喷墨打印等色域的对比,得到六色印刷在色域方面的特点,并且根据得到的六色色彩特性文件对图像进行分色测试。此外,还对高保真六色印刷的网点面积率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六色印刷复制的网点传递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原色墨数可以有效地增加印刷品的色域;六色印刷复制的色域比四色印刷的色域可以扩大20%以上;四色数字印刷机的色域与传统四色印刷的色域基本吻合;八色喷墨打印机的色域略大于六色印刷复制的色域,但是在部分颜色区域六色印刷更具优势,超过了八色喷墨打印机;用于六色印刷复制的二阶调频网点扩大量较高,其峰值超过25%。  相似文献   

20.
本文合成了两亲性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2-{[(十二烷基)硫代甲酰基]硫烷基}丙酸(RAFT-1),并作为加成-断裂链转移试剂用于丙烯酸和丙烯酸正丁酯(等量)的可控自由基共聚合,得到聚合度为10的两亲型嵌段共聚物(RAFT-2)。利用RAFT-2作为反应性表面活性剂,制备了核-壳型聚(丙烯酸丁酯-双丙酮丙烯酰胺)乳液。所得乳液颗粒的分布较窄且稳定,固含量可达45%以上,平均粒径为50nm左右。利用核-壳乳液和少量的交联剂(己二酸及二酰肼)制备了乳液薄膜,发现交联反应随着水分的蒸发而不断进行,并最终形成坚韧而透明的交联薄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