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淘米水中筛选出一株能高产共轭亚油酸(CLA)的菌株,通过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及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确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该植物乳杆菌和实验室保藏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为出发菌株,优化其混合发酵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底物添加量4.0%、菌种比例(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4:1、接种量5%、培养基初始pH5.5、34℃下发酵72h,CLA的合成量最高,可达到160.35μg/mL。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发酵豆粕产CLA及豆粕中抗营养因子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CLA(共轭亚油酸)植物乳杆菌(ANCLA01)为发酵菌株,研究其接种豆粕发酵后CLA的产量及发酵豆粕中抗营养因子降解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发酵豆粕中CLA的产量为65.093μg/g;经凝胶电泳分析,豆粕中7S抗原蛋白在发酵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降解,但不完全,11S抗原蛋白降解不明显;发酵后豆粕中尿素酶活性由0.368 U/g降低到0.145 U/g,粗蛋白含量由44.15%增加到51.36%。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植物乳杆菌AS1.555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的条件。该菌株在MRS培养基中经0.1%(v/v)的亚油酸诱导培养后,所得的洗涤细胞具有很强的转化能力。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植物乳杆菌转化亚油酸为共轭亚油酸的优化反应条件: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48h、游离亚油酸浓度1.5%(v/v)、0.1mol/L磷酸缓冲液pH7.0。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泡菜中筛选得到1 株乳酸菌lp15 能够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经16S rRNA 全序列分析法和API 系统鉴定法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利用人工诱变方法,以lp15 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DES)依次诱变处理,经进一步液体发酵复筛获得多株突变菌株,CLA合成能力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9.3%~52.2%。其中lp15-2-1 突变菌株为CLA 生成能力最高菌株,MRS 培养液中添加0.2mg/mL LA 培养48h,CLA 产量达30.13μg/mL。经气相色谱(GC)检测分析,产物中cis9, trans11- 共轭亚油酸(c9, t11-CLA)占76.5%,trans10, cis12-共轭亚油酸(t10,c12-CLA)占23.5%。  相似文献   

5.
混菌发酵产共轭亚油酸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淘米水中筛选出一株能高产共轭亚油酸(CLA)的菌株,通过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及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确定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该植物乳杆菌和实验室保藏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为出发菌株,优化其混合发酵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底物添加量4.0%、菌种比例(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4:1、接种量5%、培养基初始pH5.5、34℃下发酵72h,CLA的合成量最高,可达到160.35μg/mL。  相似文献   

6.
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共轭亚油酸(CLA)因具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抗动脉粥样硬化、减肥、抗氧化等功效,在医药与保健食品领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获得CLA的主要途径是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产量高,但产物异构体众多,成分复杂,分离提纯困难,生物法因其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成分较单一,在食品医药领域展现出了良好前景。为筛选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本文在有氧条件下,采用MRS培养基从泡菜环境中分离出16株产共轭亚油酸的菌株,其中PC-3菌株具有较高的CLA转化率,且能将亚油酸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c9,t11-CLA和t10,c12-CLA。经形态学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生理生化试验分析(API-50CHL)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分析,PC-3菌株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C-3),其16S r D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60 bp,该序列Gen Bank的登陆号为JX270774.1。  相似文献   

7.
共轭亚油酸在药学、化学和食品领域有很好的应用。本文通过对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合成共轭亚油酸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优条件:培养温度为39℃、培养时间36h、pH6.5,优化后共轭亚油酸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8.25%。为生物法合成共轭亚油酸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酸菜中分离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诱导培养,在氮气保护下利用休止细胞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0.1M磷酸钠缓冲液、pH值7.0、亚油酸浓度2%(w/v)、细胞浓度20%(w/v)、30℃,反应64h,共轭亚油酸产量最高.c9,t11/t9,c11-CLA异构体在产物脂肪酸中的比例为30%.  相似文献   

9.
周倩  刘佩  马鎏镠  阮晖  何国庆 《食品科学》2010,31(21):195-199
对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15-2-1 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CLA)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接种量、培养温度、初始pH 值、培养时间、亚油酸添加时间、亚油酸质量浓度。采用响应面Box-Benhnken 试验设计,建立初始pH 值、培养温度和亚油酸质量浓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模型,所得植物乳杆菌发酵产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参数为:温度30℃、亚油酸质量浓度0.21mg/mL、初始pH6.3,此条件下,CLA得率为44.77μg/mL,CLA 理论得率为45.326μg/mL,转化率为21.32%,与优化前转化率7.78% 相比,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从酸菜中分离出的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诱导培养,在氮气保护下利用休止细胞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0.1M磷酸钠缓冲液、pH值7.0、亚油酸浓度2%(w/v)、细胞浓度20%(w/v)、30℃。反应64h,共轭亚油酸产量最高。c9,t11/t9,c11—CLA异构体在产物脂肪酸中的比例为30%。  相似文献   

11.
焦谷氨酸没有鲜味,是谷氨酸产品中的无效成分,其安全性尚无定论.控制谷氨酸浓度为16 g/dL,焦谷氨酸的浓度为3.2 g/dL,实验研究了水解温度、硫酸加入量、水解时间等因素对降低谷氨酸母液中焦谷氨酸含量的影响.在保证谷氨酸回收率的基础上,确定出使焦谷氨酸含量达到1%及以下的最优水解组合:水解温度(95±5)℃、浓硫酸加入量(30%,V/V)、水解时间(2 h).在上述实验中,焦谷氨酸的初始含量均为20%.通过改变初始焦谷氨酸含量为20%~35%,最优水解组合下,水解后焦谷氨酸含量为0.96%~1.0%,仍可达到1%以下.  相似文献   

12.
在夏日口渴难忍之际,来上一瓶冰凉酸甜的饮料,立刻便减缓了暑热进入体内的脚步。这种酸酸的可口味道是来源于哪里呢?让我们来看看饮料的成分列表,众多不同饮料中同一成分——柠檬酸一定会映入你的眼帘,想一下柠檬的酸劲,便可认定酸味源自于它。不错,柠檬酸的确是作为酸来使用的,被叫做酸味剂,其实除了带来酸酸的口感,柠檬酸还附带起到其他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种运用广泛的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14.
聚唾液酸的水解与唾液酸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HPLC分析唾液酸质量分数的基础上,选择盐酸作为大肠杆菌发酵液中聚唾液酸的水解用酸.在85℃水浴.盐酸浓度为0.1mol/L的条件下,水解2h,水解率平均可达95%以上.水解液中和过滤后,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与冷冻干燥得到唾液酸产品.质谱及HPLC分析证实所得产品中主要成分是N 乙酰神经氨酸,其纯度达96.4%.  相似文献   

15.
16.
过氧乙酸灭菌效果及酸残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过氧乙酸灭菌的效果及酸的残留量对pH值的影响.方法 用微生物学无菌检测法和pH值测定法.结果 满载,少量装载,重复灭菌时达到无菌效果,△pH均在0.3~0.4之间.结论 经过氧乙酸灭菌的塑料瓶能达到无菌要求,酸的残留量对pH值的影响不显著,生产上可用过氧乙酸灭菌法对不耐热的内包材进行灭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过氧乙酸灭菌的效果及酸的残留量对pH值的影响。方法 用微生物学无菌检测法和pH值测定法。结果 满载,少量装载,重复灭菌时达到无菌效果,△pH均在0.3~0.4之间。结论 经过氧乙酸灭菌的塑料瓶能达到无菌要求,酸的残留量对pH值的影响不显著,生产上可用过氧乙酸灭菌法对不耐热的内包材进行灭菌。  相似文献   

18.
罗维  石敏  许聪 《酿酒科技》2004,(3):87-88
用气相色谱分析乙酸、己酸、丁酸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乙酸、己酸、丁酸与不同浓度有色酒精水溶液混合蒸馏后,蒸馏液的酒精度与蒸馏提取系数值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鲜切苹果为试材,分别用曲酸、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浸泡3 min,于4℃存放9 d,对鲜切苹果的硬度、色泽、总酚、可溶性醌、多酚氧化酶活性、维生素C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有机酸对鲜切苹果的硬度和多酚氧化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褐变、总酚和维生素C影响差异显著(P<0.05)。综合来看,3种有机酸均对鲜切苹果褐变都有抑制效果,而曲酸明显优于柠檬酸和抗坏血酸,说明曲酸是一种潜在的鲜切苹果保鲜和护色剂。  相似文献   

20.
食物中苯甲酸及山梨酸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食物中苯甲酸及山梨酸的风险状况,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标准人经食物摄入苯甲酸及山梨酸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郑州市居民食物中苯甲酸及山梨酸含量进行检测,运用Crystal Ball软件对食物中摄入苯甲酸及山梨酸的风险商(HQ)进行预测。结果:通过膳食途径摄入苯甲酸及山梨酸的风险商平均值为3.42E-1,90百分位概率下的风险商为6.07E-1(HQ1),95百分位概率下的风险商为7.46E-1(HQ1),100百分位概率下的风险商为1.39E+0(HQ1)。结论:经食物摄入苯甲酸及山梨酸低于95百分位暴露水平下不存在风险(HQ1);高暴露水平100百分位下存在一定风险(HQ1)。为降低居民食物中防腐剂的风险,建议食品生产者严格遵守防腐剂的卫生使用标准,不滥用、不违规使用防腐剂;建议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建议消费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选择防腐剂含量较高的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