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煤的渗透性是控制煤层气在煤储层中流动的最关键参数。探讨煤的渗透率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对于煤层气的勘探开采及动态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裂隙系统、煤岩组分类型、煤的变质程度、有效应力、基质收缩、克林伯格效应等方面对煤储层渗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煤层气丰富但利用不够,基于贵州省煤层气赋存情况,分析该省煤层气利用的影响因素,论述了煤层气作为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化工原料、液化天然气燃料(LNG)和煤层气合成油的利用途径,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定性分析了贵州煤层气现有利用技术和贵州煤层气利用新途径.利用煤层气可增加清洁气源、减少煤矿事故及改善环境保护,因而亟待加强利用以形成工业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3.
对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并比较了常见评价煤层气孔隙发育测井方法,以沁水盆地榆社-武乡区块的煤岩测试资料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储集空间发育的影响因素建立的评价煤层气储层孔隙发育的解释模型,研究认为灰分含量、变质程度、煤体结构是影响研究区储集空间的主要因素;基于影响因素的计算模型预测孔隙度优于常规解释模型预测。  相似文献   

4.
煤层中水-气两相流体渗透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气储层的渗透性是反映煤层中气、水等流体的渗透性能的重要参数,决定着煤层气的运移和生产。应用煤岩学的方法,从原地应力、有效应力,煤层埋藏深度与原始储层压力,天然裂隙和压力变化等几个方面,对影响煤层渗透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了煤层渗透率与原地应力、有效应力存在相关性,渗透率随煤层埋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原始储层压力增大而降低,天然裂隙发育有利于提高渗透性,在开采中受克林肯伯格效应、基质收缩及有效应力影响的结论,为预测煤层气储层的渗透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储层渗透性是煤层气开发的关键。鉴于目前定量资料极少,本文试从储层的煤体结构、裂隙系统、孔隙结构、吸附解吸特征等方面定性评价河南省山西组二。煤层的渗透性并将其分为三类,一是平顶山、安阳鹤壁煤田,渗透性较好;二是焦作煤田,储层渗透性主要由外生裂隙发育程度所制约;三是豫西中西部诸煤田,二。煤全层为构造煤,渗透性极差。这种评价方法在当前煤层气地质评价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引入决策实验室分析法从影响煤层气开采流程的4个过程分析主要因素并建立指标体系,构建模型,并以某区域煤层气开采为实证对象,通过计算各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得到岩力学性质、煤层渗透率、井型选择、压裂强度等为该区域煤层气开采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柿庄北位于沁水盆地深部,结合实际勘探资料,分析了煤变质程度、煤层厚度、围岩岩石类型、埋藏深度、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对3#煤层和15-2#煤层含气量的影响作用。区内煤层是高变质无烟煤,气含量较高。煤层厚度和围岩岩石类型对煤层气影响不明显;煤层埋深与含气量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是如今煤层气含量赋存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9,(11):154-157
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井田具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瓦斯抽采的关键因素为煤层中瓦斯运移的难易程度,即渗透性。通过现场取样、实验室制样并采用煤样渗流实验系统进行测试,分析煤层渗透性大小及其关键受控因素,煤样垂直层理方向瓦斯流动通道与平行层理相比发育较少,水分进入煤体后阻塞瓦斯流动通道,瓦斯在垂直层理方向的运移受其影响更大,渗透率随着煤样含水率增加显著下降,不利于瓦斯抽采。  相似文献   

9.
煤储层渗透率是控制煤层气开采的主要储层参数之一,对研究煤层气的产出及运移规律有着重要意义,总结其影响因素对于有效预测煤储层渗透率、寻找有利勘探区块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在系统整理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储层物理模型、煤层气渗流模型、煤储层渗透性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总结。对今后的煤储层渗透性研究工作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含量测定一般采用自然解吸法,普遍认为该方法的测定结果准确率比较高,但测定周期长,难以满足煤与煤层气地质勘探的需求。影响测定周期的因素有煤层本身的因素,如煤体结构、煤级、煤岩、煤质等;也有测定方法的因素,如试验奈件、操作方式和有关技术规定等。本文以晋城无烟煤为例,分析了测定方法中的有关温度条件、观测频率、解吸终止限等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改进措施,简介了新建立的煤层气含量快速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影响煤层气产出量的因素很多,本文在论述煤层的渗透率对煤层气的产出影响不大的同时,指出了影响煤层气产出量的两个重要因素:人为因素-井径,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量;自然因素-煤层气的含气量以及煤层气的压力吸附特性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参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运用井底造穴和压裂等方法来增大井眼的等效半径,改善产层压力曲线,使产气控制区域增大。对于后者,我们应该重视客观,普及对煤层气的解析及压力吸附测试技术,加强对煤层数据的采集、分析、研究,以便更好的指导我们对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2.
钻井完井过程中煤层气储层伤害机理分析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综述了中国煤层气储层具有低渗透率、低压力、低含水饱和度的特征,提出钻井完井过程中引起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是应力敏感和水锁.为了防止储层伤害,钻进过程中应首先考虑使用空气钻井,其次考虑使用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和水包油可循环泡沫钻井液体系.对于水平井和定向井,可考虑使用玻璃漂珠钻井液体系,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固井时应采用低密度、低滤失量和高强度水泥浆体系.  相似文献   

13.
钻井完井过程中煤层气储层伤害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中国煤层气储层具有低渗透率、低压力、低含水饱和度的特征,提出钻井完井过程中引起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是应力敏感和水锁。为了防止储层伤害,钻进过程中应首先考虑使用空气钻井,其次考虑使用可循环泡沫钻井液和水包油可循环泡沫钻井液体系。对于水平井和定向井,可考虑使用玻璃漂珠钻井液体系,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固井时应采用低密度、低滤失量和高强度水泥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平顶山煤层气区块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地面钻探和煤矿巷道瓦斯抽采证实其具有很好的煤层气勘探潜力,但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尚不明确。本文根据该区块的勘探开发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煤层气基本地质条件,认为该区煤层气富集主要受构造条件、沉积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控制,剖析了其控制机理,优选了有利目标区。本次研究为降低该区煤层气开发风险和成本提供了保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煤岩样品扫描电镜室内实验,描述了研究区域煤岩裂缝发育形态并定量描述了裂缝长度、宽度、高度、密度等参数,建立了裂缝渗透性定量评价指标并研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区优势裂缝方向为NE向,但局部构造复杂区发育NW向或近EW向裂缝,裂缝组以NE向平行裂缝为主,偶见NW向斜交裂缝,局部发育交叉裂缝和曲折裂缝,裂缝局部被黏土矿物或方解石填充;煤岩主、次裂缝长度和高度基本相似,次裂缝宽度和密度值明显低于主裂缝;提出的裂缝渗透指数能够有效表征裂缝渗透性,渗透率随裂缝渗透指数增加而增加。当裂缝渗透指数大于150时,为煤层气开发有利区;当裂缝渗透指数小于100时,需要采用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煤层气储层渗透率是煤层气开发生产的关键参数之一。在深入分析煤层气的解吸过程和煤储层孔隙特征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与煤层气储层渗透率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大量水排出后会形成大量与裂隙相连的孔隙,对煤层气的渗透率造成重要的影响; 煤层的成熟度不仅对煤层气储层的孔隙结构造成影响,同时对孔隙表面的粗糙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克林伯格效应对煤层气储层的渗透率影响可以不在研究范围内; 甲烷的溶解度随无机质离子的含量增大呈现一种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贵州省煤层气试井质量,对贵州省已有的煤层气试井工程的过程及测试结果资料进行了相关对比分析,系统研究了煤层气试井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设备注入能力、人工操作水平、封隔器坐封效果对试井质量有较大的影响;设备注入能力偏小、人工操作失误会使部分测试结果失真,单一封隔方式不能消除围岩的干扰,甚至造成测试失败。选用排量大且稳定的注入设备可实现恒定排量注入;采用分层隔离封隔器坐封以降低围岩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引入地面监控系统和流量自动记录设备以减少人为误差,实施以上措施可提高煤层气试井质量。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井排采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层气的产出机理决定了煤层气井必须进行排水降压,才能达到产气的目的。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煤层气井排采的主要方法及其适应性,指出合理的排采制度和精细的排采控制是保证煤层气井排采成功的关键排因素。认为非连续性排采、排采强度过大及井底流压降低过快是影响我国煤层气井产量的主要工程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刘家区煤层气开发实践,对其主控地质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就单井控制煤层气可采资源量、构造发育情况、岩浆活动情况、水文地质情况、煤储层改造后的综合渗透率、临界解吸压力和盖层条件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该区煤层气开发的布井原则和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