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闭环校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抗击反舰导弹的要求,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必须大大提高射击精度,闭环校射是提高射击精度的有效途径。为了保证闭环校射的效果,必须获得精确的脱靶量测量值,建立有效的脱靶量预测模型。研究了适合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的脱靶量测量方法。从闭环校射角度出发对射击误差进行了分类,利用tf时刻脱靶量将机动误差和外部误差引起的脱靶量进行了分离,利用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的弹道特性,从测量获得的脱靶量中求出tf时刻脱靶量。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滤波建立了脱靶量预测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大闭环校射系统在进行射击误差实时校正时的难度和复杂性,建立大闭环校射最佳校正量的预测模型。分析大闭环校射的基本原理,研究导致脱靶量产生的各种误差因素,提出最佳校正量预测模型,并利用最佳校正量预测模型对脱靶量进行仿真计算,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能提高小口径舰炮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作战精度,有效解决脱靶量检测问题,增强舰炮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了武器系统效能模型(WSEIAC)的定义和内涵,建立了基于WSEIAC的炮位侦察校射雷达效能模型,对其可用度、可信赖度和固有能力进行计算,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炮位侦察校射雷达的系统效能。 相似文献
5.
巡航导弹近程防御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于巡航导弹的防御,除了使用中、远程导弹防御系统拦截外,近程防御系统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战斧巡航导弹的特点,介绍了近程防御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应解决的关键技术,并介绍了防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武装直升机校射炮兵射击的精度,利用炮兵校射理论,确定了武装直升机校射炮兵射击精度指标,以所建立的指标为依据对比分析了几种校射方法的精度。提出并论证了改进偏差量法是武装直升机校射炮兵射击的最有效方法,为改进武装直升机校射炮兵射击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9.
基于大量的飞行数值仿真对同发射条件下常规弹道导弹和制导滑翔增程弹两种导弹的弹道特征,飞行速度、轨迹倾角的变化规律及不同角度发射时制导滑翔增程弹的滑翔距离、脱靶量、可攻击区的大小进行了研究.经仿真计算可知该制导滑翔增程弹的攻击精度高于常规弹道导弹的攻击精度,最后得到其最优发射角度.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近程防空中国土防空与野战防空的不同任务、目标,发展不同的拦截技术,确定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结合国外发展研究了目前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程点防御导弹编队反导弹综合火力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反舰导弹的作战运用特点及近程点防御导弹武器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 ,分析研究了舰艇编队的对空防御队形、编队反导弹最小预警距离 .对不同射击方式下编队的反导弹拦截次数以及对来袭目标的毁伤概率进行了计算 .最后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了舰空导弹的发射时机和编队协同防御要求 相似文献
13.
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是网络化条件下作战形式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火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本文以网络化防空作战为背景,针对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及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的概念、组成、各节点功能,构建了其分层分布式的体系结构;其次分析了系统体系结构的特点,建立了基于预测序列的信息传输方式,并根据作战任务和系统性能的变化,提出了相应的指挥体系重组方法。最后在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仿真平台下构建了仿真实例并给出了仿真结果。本研究为网络化防空火控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5.
16.
将火力分配分解为武器分配与射击时机分配,以目标威胁度优先的武器分配、指定瞬时前对目标具有期望毁伤概率的射击时机分配为原则,首次给出了先期毁伤准则下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的火力分配方案与计算程序。以实例分析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密闭爆发器实验过程中的热散失修正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密闭爆发器实验过程中压力迅速变化的特点,提出考虑压力因素的热流密度方程,建立密闭爆发器实验中内壁传热的一维半无限大传热模型,推导出实验过程中的传热表达式,并使用该模型对双芳-3(SF-3)、太根(TG)及含黑索今5%(TD-15)和含黑索今30%(TD-30)的三基发射药密闭爆发器实验结果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修正出的总热散失与理论值的误差在10%以内,对双芳-3发射药修正得到的燃速压力指数(0.9864)接近该发射药的期望值(1). 相似文献
18.
19.
20.
通过对于国外闭环消磁控制方式的分析,研究一种基于磁场变化量的闭环消磁控制方式,该方法可以不通过M矩阵的求解直接内外磁场换算问题。然后,分析了基于磁场变化量的闭环消磁控制方式的应用前景及需解决的问题,为闭环消磁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