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DSC研究大豆蛋白凝胶中水的状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制备了大豆蛋白凝胶,研究了SPI浓度对大豆蛋白凝胶溶胀率的影响;以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凝胶中水的状态及氯化钾、氯化钙对大豆蛋白凝胶中"三态水"的影响.当SPI浓度为13%,大豆蛋白凝胶溶胀率为30%,氯化钾对凝胶平衡水含量(EWC)影响不显著,对凝胶中非冻结水和中间水的含量有影响;氯化钙对大豆蛋白凝胶中水的状态影响大于氯化钾,氯化钙使凝胶中EWC增大,非冻结水含量增大,可冻结水含量减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阴离子型端丙烯酸酯基聚氨酯(UAA)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的共聚交联反应,制备了pH/温度敏感性水凝胶,分析了水凝胶的结构形态及溶胀水的状态.结果表明,凝胶相结构均匀,随聚氨酯含量的降低,凝胶的骨架变得松散,并且孔道结构增大,导致溶胀凝胶中不可冻结水含量及凝胶强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聚丙烯酰胺链交联形成三维网状结构,通过大豆蛋白纳米粒子与聚丙烯酰胺之间的静电引力,将大豆蛋白引入聚丙烯酰胺交联网络中,经磷酸溶液置换,得到一种水凝胶电解质.大豆蛋白纳米粒子与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水凝胶在80%应变时进行100次的循环压缩后未发生结构断裂或损坏;以水凝胶电解质为固体电解质,以聚吡咯-碳纳... 相似文献
4.
水凝胶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0余年来,有关刺激响应性水凝胶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生物医学领域,水凝胶作为药物释放载体,软骨支架,细胞外基质更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文中简要介绍了凝胶中水的特异性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多糖和多肽凝胶的创建方法和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水凝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青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21(2):28-32
对近十几年来聚合物水凝胶的制备、凝胶网络结构、特性以及水凝胶在工业、农业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6.
两亲性PVP/PCL水凝胶中水的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乙酸乙酯中制备了两亲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己内酯(PCL)水凝胶,凝胶平衡溶胀率ESR随PVP用量增大而增大。凝胶ESR随引发剂用量增加先增大后降低,合适的引发剂用量为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质量的0.05%左右。TG-DTA分析表明,当PVP含量为70%时,DSC曲线在120℃内出现两个失水吸热峰,说明凝胶中有明显的结合水。低温DSC分析表明,自由水与结合水均随PVP含量升高而增大,结合水主要为可冻结结合水。 相似文献
7.
PVA水凝胶化学性质稳定、无毒、生物相容性好、耐生物老化、吸水量高及易于加工,广泛应用于固定化载体、药物释放、组织工程等领域。综述了当前国内外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细胞亲和性、智能化等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未来聚乙烯醇水凝胶功能化改性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昆虫角质层"醌硬化"过程的启发下,提出了一种在中性对苯二酚(HQ)/铜(Cu[II])醌交联反应溶液中,利用部分脱乙酰甲壳素纳米纤维和明胶,制备高强度部分脱乙酰甲壳素纳米纤维/明胶(S-ChNF/G-nCu)交联复合凝胶膜的方法。由于醌交联反应发生在氨基之间,可利用碱处理来提高甲壳素晶体表面的氨基含量,促进部分脱乙酰甲壳素纳米纤维和明胶在对苯二酚(HQ)/铜(Cu[II])溶液中的交联反应。通过调节催化剂Cu[II]的含量,制备出具有不同拉伸性能的S-ChNF/G-nCu交联复合凝胶膜。结果表明,当Cu[II]含量为6 mg时,醌交联反应制备的交联复合凝胶膜比未经交联反应的部分脱乙酰甲壳素纳米纤维/明胶复合凝胶膜(S-ChNF/G),其拉伸强度提高近3倍,弹性模量提高近14倍。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
采用医用脱脂棉纱布作为纤维原料,氯乙酸作为反应试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羧甲基化处理,通过控制水与乙醇的质量比、氢氧化钠浓度以及氢氧化钠与氯乙酸的摩尔比,得到了具有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棉纤维水凝胶产品。研究了反应前后棉纤维纱布在溶液中的表观形态、吸水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羧甲基棉纤维水凝胶制备条件为:水与乙醇的质量比50/50、氢氧化钠浓度为10%以及氢氧化钠与氯乙酸的摩尔比为2时,棉纤维水凝胶的取代度为0.62,吸水率为756%,吸生理盐水率为625%,干态强力为96.18N以及湿态强力为67.76N,满足了水凝胶型医用辅料对吸水性和强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HEMA共聚物水凝胶中水的存在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作为引发剂,合成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和NVP/H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物水凝胶,用差热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对这些亲水凝胶中吸附水的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凝胶中水的状态大致可分为自由水、可冻结的结合水和非冻结的结合水.不同用量的MMA与NVP和HEMA共聚,溶胀度不同,其吸附水中不同状态水的含量也有所差异,结果表明,随着MMA含量的增加,水凝胶中非冻结结合水的含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11.
大豆蛋白添加量与成膜环境对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通过调整SPI和甘油(GLY)的比例来制备不同配方的可食性SPI包装膜。通过观察薄膜色泽、柔软性等表观情况,测定其机械性能(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和阻隔性能(阻湿性和阻氧性),并比较了其性能。结果表明:影响SPI膜性能的主要因素为SPI添加量、SPI与增塑剂的质量比、干燥条件;在pH=9条件下,SPI质量为5.66 g,SPI与GLY质量比为6∶1.5,以自然晾干和烘箱干燥结合法进行干燥时,膜的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了提高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以薄膜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透光率、吸水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引入隶属度函数综合评价薄膜性能,研究了谷氨酰胺转氨酶TG-B对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G-B的添加质量分数、反应pH、成膜温度对薄膜性能的影响较大,当TG-B的添加质量分数为1.0%,反应pH值为6.0,成膜温度为50 ℃时,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综合性能最优;在此条件下,薄膜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透光率和吸水率分别为8.26 MPa, 53.80%,16.23%和67.76%,与未添加TG-B的空白对照相比,其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透光率分别提高了75.4%,162.9%,27.2%,吸水率降低了25.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整理和归纳目前国内外关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的制备方法及改性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将来制备高性能的该系列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归纳整理国内外文献,从文献中归纳SPI膜的基本性能和目前SPI膜的3种主流制备方法,并从力学性能、防潮性能、抑菌性能、阻氧阻湿性能等4个方面介绍SPI膜的改性研究现状,最后对SPI膜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结果 SPI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在对其进行改性后,由SPI制备薄膜的成膜性能、力学性能、防潮性能、抑菌性能、阻氧阻湿性能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对SPI膜进行有效改性后,其在保鲜包装、环保包装、可食用包装、风味食品包装等领域具有广泛且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随机系统,利用Ca离子、H2 O分子、OH基团和Si3 O10集团作为基本单元构建无定形C-S-H凝胶模型,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结构优化,得到不同H 2 O/Si含量的无定形C-S-H凝胶.通过分析不同原子对的径向分布函数和近邻原子数,研究了水分子含量对C-S-H凝胶体系的微观结构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膜工艺,用富马酸作为交联剂,在酸性介质中制备了一系列甘油增塑的大豆分离蛋白/聚乙烯醇复合包装薄膜,并对这些复合薄膜进行了FTIR、拉伸性能、透光性、保湿性和耐水性等方面的测定。结果表明,交联后,复合薄膜具有很高的拉伸强度,甘油的加入使复合薄膜的伸长率得到显著提升;薄膜显示出良好的透明性,其透光率可高达88.6%;交联剂的使用对薄膜的保湿性和耐水性影响不大,而甘油使薄膜的含水量和溶解率都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迷迭香与大豆分离蛋白涂膜对生鲜猪肉的护色及抗氧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在大豆分离蛋白中掺杂不同质量浓度迷迭香对生鲜猪肉进行涂膜处理,比较了不同涂膜剂与迷迭香喷洒处理对高氧气调下猪肉颜色、正铁肌红蛋白含量、TBARS 值、蛋白质羰基和硬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纯蛋白涂膜有效延缓了猪肉TBARS 值的形成,但无法抑制蛋白质羰基和正铁肌红蛋白的生成,而迷迭香与蛋白膜结合对猪肉表现出不同的抗氧化效果。sr250 无法抑制猪肉颜色的褐变及脂类蛋白质的氧化,sr500,sr1000和sr2000 对猪肉颜色、脂类、蛋白质等抗氧化效果均达到甚至超过了迷迭香直接喷洒处理的效果,总体而言,sr1000 的抗氧化活性要好于sr500 和sr2000。实验表明适当浓度迷迭香与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能显著增强两者对猪肉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微晶纤维素和尿素溶液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得到了一系列大豆蛋白胶黏剂,考察了微晶纤维素含量、尿素浓度对胶黏剂胶黏强度的影响;进一步优化了胶黏剂的热压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微晶纤维素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MSP)的胶黏强度比未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大,微晶纤维素含量对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胶黏强度的影响存在一个最佳值;微晶纤维素和尿素共同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相比仅有微晶纤维素改性的大豆蛋白胶黏剂,其胶黏强度进一步提高。研究MSP热压条件发现,其最佳热压条件为:热压温度100℃;热压压力2 MPa;热压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