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辉 《城市开发》2006,(6):20-21
“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初步得到抑制。但是,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少数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这是“国六条”对“国八条”出台一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评价。可以看出,国八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今年年初,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房价快速上涨的局面,稳定房价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2.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出台了2011年楼市宏观调控的"新国八条"。"新国八条"的出台将如何影响房地产市场?本文将针对"新国八条"的八条政策进行相关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为巩固前期房地产调控效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八条政策措施(新"国八条")。各地纷纷出台实施细则,对购房条件提出了更为严厉的限制条件,剑锋直指囤积炒作哄抬房价之举,这一轮调控因此被媒体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中小户型住宅市场前景明朗 从2000年起,全国各地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一路上涨,增长幅度过高过快.为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相继出台关于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意见,从"国八条"、"新国八条"到"国六条"、"国十五条",表明了国家花大力度调整住房结构、平抑房价的决心.其中,对房地产业影响最大的是"国十五条"中规定的双"70%"和"90平方米".  相似文献   

5.
曹叶 《山西建筑》2011,37(11):224-225
以近期出台的关于2011年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新“国八条”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探讨了新“国八条”的要点和实质及具体内容,分析了新“国八条”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以帮助人们加深对新“国八条”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记者日前从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获悉,该所已汇集2011年全国房地产业十大事件如下: 事件一:新国八条限购限贷,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进入2011年以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行政性干预色彩继续加重,限购、限贷政策逐步细化升级。1月26日,中央出台了“新国八条”,除了继续收紧信贷政策外,首次明确了限购的范围和标准,同时明确要求各地政府制定房价调控目标。随后,共有46个城市出台并实施了限购政策。  相似文献   

7.
继2005年“国八条”运行一年之后,今年5月“国六条”的出台,让本已处于风口浪尖的房地产业进一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围绕“国六条”可能产生的影响,即将出台的后续政策等,业内专家、开发商、媒体的观点不绝于耳。然而,透过两次重要的调控政策来看,至少证明了一个事实:房地产领域的一些问题尚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调控收效摸底2005年的此时,正是“国八条”实施之际。出于控制投资、抑制房价上涨、遏制投机等目的考虑,“国八条”可谓是调控中的一个节点。从市场的整体发展态势看,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在一定程度得到了抑制。…  相似文献   

8.
“国八条”实施一年后,房价依然在上涨,且增幅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为抑制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温,通过中央政府调控措施与地方经济利益的共同合力.国家和政府适时推出“国六条”。  相似文献   

9.
200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从政府出台“国八条”,严厉整顿房地产,到集体爆炒“降价”,虽然房价没有骤然下跌,但精明的开发商已经觉得土地的稀缺,于是开始大规模“储地”,囤积居奇是商人的本色,一场政府与开发商的猫鼠游戏开始上演。  相似文献   

10.
4月初,严厉的“国八条”让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形势变得骤然严竣。紧接着,上海出台了两个“1000万”举措,并全面叫停“转按揭”,规定出售房屋必须首先还清银行贷款。这些越来越严厉的调控举措令市场对楼市和房价的未来走向再次变得不明朗。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压力,还是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都在暗示2012年的经济可能进入一个下行的周期。政策面依然将是决定房地产市场走势的最重要因素。面对紧缩的货币环境、限购、限贷、限价等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和快速增长的保障房供应,商品房成交价量陷入下行趋势,市场形势复杂、严峻。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从严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提高经营效率,防范各种风险,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房地产内部控制原则及必要性的分析提出了在房地产开发流程中的主要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袁志新 《城市勘测》2012,(3):114-117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房屋价格也在日趋上涨,作为计算房屋价格标准的房屋建筑面积,在房产开发商和购房者之间逐渐成为一个敏感性问题。国内房产测绘市场化的进程也在日益加快,测绘成果所附带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向委托人提供准确、公平、合理的房产测绘数据,保护测绘单位的自身权益,是目前房产测绘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完善房产测绘政策、法规,统一房屋面积计算口径。虽然《房产测量规范》、建住房[2002]74号文对房产测绘中的具体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在具体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是规范中没有明确的。前不久江苏省建设厅发布了《房屋面积测算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本文针对该征求稿,结合相关的测绘规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遏制当前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价格虚高、投机盛行的势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连续挥出“组合拳”。政策“组合拳”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安内”与“攘外”并重。针对建设层面,严控住房供应的户型配比,严控房地产企业资金供给,“保、限结合”控制土地供给;针对交易层面,严控被动性住房需求和外资投机需求,通过“卡住”投机资金供给和提高交易成本等手段,正确引导市场。结合对政策组合拳的深层次解读,对地方房地产市场调控细则和措施的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房地产价格变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运用2003年3月-2006年8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协整方法、Granger检验研究了上海市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和房地产投资力度是影响上海市房地产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而人均可支配收入、空置面积等反映市场供需关系的指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较小,"房地产新政"对房产价格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说明上海市房地产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为实现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房产价格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频繁出台,房价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而开发商与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的行为与决策是影响调控政策效果的关键。基于期权理论,研究了房价不确定性对开发商销售行为的影响,以及开发商销售行为对最终成交价格的影响,并应用2006~2008 年北京市预售商品住房成交微观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房价不确定性将导致开发商销售行为的推迟,但并不一定最终引起成交价格的上涨;随着成交房屋销售持时的增加,成交价格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王海斌  赵剑松 《山西建筑》2008,34(17):242-243
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房价过高的原因,指出了政府、房地产企业等相关主体应明确各自的社会责任,共同建设一个健康有序、繁荣稳定的房地产市场。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 VAR 模型,运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 JJ 协整检验,从全寿命期的角度分析了房地产限购政策执行及取消、货币供应量、住房贷款利率、房地产开发投资率对厦门房地产市场的动态影响,并为限购重启提供建议与借鉴。结果显示:房屋限购在短期并不能有效抑制房价上涨,长期能较好地给厦门房地产市场降温;限购取消在短期并不能给房地产市场升温,但长期将导致房价报复性上涨;房地产市场普遍存在“适应性预期”,厦门房价调控关键在于调节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心理预期。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住房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牟取地方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垄断者的身份,与房地产开发商一起推动着房价的上涨,损害了失地农民和购房者的利益.中央政府的住房宏观调控政策没有抓住形成高房价的根源,使得实际效果与宏观调控意图发生了背离.要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央政府必须转变调控策略,以物业税替代房地产市场中的各项税费,抑制过度的住房需求,建立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房地产市场统计指标难以准确、系统地反映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在此背景下,基于敏感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的指标选取原则,在房地产市场动态运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房地产市场供给总量、结构和房价的指标体系,从而合理、动态地反映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以上海市为例,对城市房地产市场监测指标体系与指标评价区间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0~2012 年我国30 个省的房地产税和房价的面板数据,通过平稳性分析、协整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研究了我国房地产税和房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房地产税对房价有正U 型影响效应,即短期内房地产税能有效抑制房价的上涨,而长期内房地产税的征收则会带动房价的上涨,同时,房地产税对房价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而且各房地产税种对房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而且上期房价、利率以及其他宏观经济环境对房价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