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文集中时常出现"传曰"、"经曰"式样的引文标识.盖韩氏称"经"者如<书>、<易>、<春秋)、<仪礼>等皆先秦之原典,这与韩愈复古崇经有关系.唐代官方列<左传>等<春秋>三传入经,务实而已,<春秋>之书若无三传配之,不可晓明,经传合一自汉代就如此,故<春秋>三传称经不甚奇怪.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春秋>经昭公十二年:"十有二年春,齐高偃帅师纳北燕伯于阳".<左传>当年传日:"十二年春,齐高偃纳北燕伯款于唐,因其众也"①,与经文大致相同,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北燕伯名款以及伯于阳的原因;唯地点有异,但根据杜预的解释,阳、唐实一地也②.可见<左传>此处解经简单明了.而<公羊传>此处的解释却截然不同:"伯于阳者何?公子阳生也.子日:‘我乃知之矣'"③.按照<左传>的解释看来本毫无问题的经文,为什么<公羊传>此处却横生异说呢?很多学者认为<公羊>此说实不可信.其实倒不必急于下定论,不妨回头分析一下<公羊>为何会有这样的解释?首先就是他为什么会问出"伯于阳者何"这样"不成问题"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李颀拜谒名僧,栖息寺庙,熟悉<楞伽经>、<法华经>.其诗作包含佛教思想因素,追求空寂清净、忘却名利色相的境界.诗人在咏叹佛门物象的诗歌中,化用<法华经>物象譬喻的方法阐述己见,把佛门物象作为捕捉诗兴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学史上,屈原被称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他所创作的<楚辞>虽然没有获得像<诗三百>那样璀璨的"经"的桂冠,但却别创了"诗言情"的诗学观念.本文拟就汉代和魏晋以来对于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理出其评价背后所暗含的中国诗学思想的"复古"与"新变".  相似文献   

5.
刘勰的诗论思想散布在<文心雕龙>对诗体的各种论述当中.<明诗>篇对诗的含义进行了界定--"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是刘勰诗论的核心内容.现在通行的观点把"持人情性"理解为讲诗的政治教化作用而非诗的含义,既没有把握<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独特论说方式,也没有将刘勰诗论和其"标自然为宗"的文学观相结合,因而造成了误读.刘勰不仅用诗"持人情性"的新观点重申了自己的"自然"文学观,还对孔子"思无邪"思想作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从古希腊至20世纪初,西方意识形态一直是由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及由此派生的二元对立存在论所主导.人们习惯于用二元对立存在的思维模式和心理常态来看待世界,规范社会,因而使得"主-客"二元对立观念无处不在.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福克纳透过<八月之光>的光谱照显出了美国旧南方社会机体里一切弊病的深层病灶及其"病原体"--逻各斯中心主义及其衍生而来的白人至上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在社会成员之间所形成的不同形态的"主-客"群体结构对峙,动摇了逻各斯中心主义千年堡垒的根基,为西方文坛和思想文化领域构筑起了一幢人文主义的宏伟大厦.  相似文献   

7.
国内对卢卡奇的同一的主客体思想研究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提出的同一的主客体思想是理解<历史与阶级意识>的一个"题眼",它是<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线索性概念,它与此书中其它概念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价值,也是他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成为他品词立论的标准,境界是理解整个<人间词话>的一把钥匙,继承了传统的"意境"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的文艺美学思想,构建了三重境界说,而其中境界说又以"真"为其最基本理念生发开采,境界说无一不体现着真,所以探究其真乃为把握境界之最根本.  相似文献   

9.
苏轼贬滴期间,禅宗思想更成了他的精神支柱之一. 苏轼作于徐州任上的<百步洪>就是一首颇有深度的哲理诗,前半篇以雄浑之气,夸张之笔极写急浪轻舟,气势迭出;后半篇表达佛教的世界观,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二者相联系的媒介是速度.作者在这里感慨人生有限,宇宙无穷,也就是<前赤壁赋>中所表达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的<甘誓>和<洪范>篇.<洪范>篇中的"五行"是被当做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则提到的,可以说至迟在西周时期,五行观念已被运用于国家政治领域.阴阳观念在西周中末期与时令、自然灾害相联系,开始臧否王政,预测王朝命运,与后来的阴阳五行思想体系比较接近.阴阳、五行分别在物质生产、礼仪制度、灾异应对、社会思想等方面影响西周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11.
"仁"的思想作为孔子学说的核心,一直为后人所推崇,于是有人就<论语>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的句读划法产生了怀疑,因为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家,问道:"伤了人吗?"没有问马."孔子"没有问马"的举动似乎与"仁"的思想有冲突.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基督教"罪"的思想角度对小说<荆棘乌>中的两代女主人公以及教士拉尔夫的命运进行剖析,揭示出基督教"罪"思想的深远影响,同时批判了宗教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语>中有大量的虚词,虚词相对实词用法多样,所以对文章的理解造成了困难.本文对<论语>中的"与"字进行了穷尽式的统计,然后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经统计,<论语>中共一百一十九个"与"字,文言文写做"舆"字.本文将对这一百一十九个"与"字进行分类,共分为四类,然后分别进行解释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比所谓"为教育开辟端绪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早1800年.<学记>共20节,最后一节"君子日:大德不官,大道不器……此之谓务本!"中所言"务本",不仅指教学中要抓住本质规律,而且升华到修身养性问题;不仅总囊全文,而且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使文章内容更加深刻,结构更加严谨,可谓"点睛之笔".但是,我国学者在重复地高谈着<学记>中的各种教学原则如何高妙时,对这"点睛之笔"却"惜墨如金";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学记>未揭示教学本质规律,只是一份"零散的"、"缺乏严密逻辑"的"教学方法指南".笔者针对这些观点,专门对该节进行深入解读,初探<学记>中"务本"思想的精髓,也从另一个角度对<学记>中的相关教育教学原则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规谏被汉赋作家视为赋的重要价值所在,汉赋的规谏往往带有"以颂为讽"[1]的特点,"以颂为讽""是一种比较婉曲、隐晦的规谏方式,但是有时正因为其过度隐晦的方式和过多的颂而不能充分发挥汉赋作家渴求的政教讽谕功用.张衡<二京赋>中的规谏方式打破了"以颂为讽"过度隐晦、过多颂的规谏特征而具有了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契合现实"、"多角度的暴露"、"落脚点明确"三个方面.<二京赋>中的规谏方式较好地调和了创作动机与阅读效果不一致的大赋传统规谏矛盾,在汉大赋规谏手法的革新上作出了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16.
因为<西游记>的中心思想是佛教思想,所以只有表现孙悟空的本事,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思想目的.在"务实"思想的影响下,作者把孙悟空塑成了事功型的艺术典型.这一典型形象身上既体现出民族的精神,又附着了人类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孙悟空这种为人类群体奋斗的精神,在人类历史的星空里划出了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与佛教和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却不是宣扬宗教的布道书,也不含批判宗教的意图,对于宗教的态度可用"不崇不抑"来概括.而达到"不崇不抑"这一效果的关键性人物就是孙悟空,他天性的自然使他保持了清醒的态度,从而使得整部作品透出了一股清凉之气.  相似文献   

18.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精髓.老子所倡导的自然无为、柔弱无争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老子的"无为"是指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让万事万物自由地发展,最后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渡船"与"商船"是<边城>中多重意义的交汇点,它们是湘西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是翠翠、天保或是傩送的欲望对象的替代物,也是这些主人公各自所处社会地位的象征物,同时还是小说文本内部的结构性因素.论文以文化研究的方式,通过对这两个意象的分析,试图揭示<边城>中"牧歌形象"的裂隙.文章最后认为,这两个意象构成了小说内部幻景与小说外部社会现实之间的一条隐秘通道.  相似文献   

20.
<文子>一书蕴舍了丰富的实践智慧思想.<文子>的实践智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得道之时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和"养性修身",与失道之时的"智"的智慧和"权"的智慧.<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对于今天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