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传统村落在城市化大潮的冲击下,形成了村庄自我消解的趋势和再生重塑的诉求。从人类历史的宏观角度论述,传统村落是大量“自发性建造”民居组成的聚落集合,具有非线性和复杂性特征。就村落尺度来看,自组织是村落人居环境体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从民居自发性建造的角度出发,以沙溪地区民居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传统民居营造到当前自建民居面临的问题对沙溪地区民居的可持续更新提出建议,探索民居地域性由自发向自觉、自省转化的途径,为沙溪地区民居新建、改建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村落建造共同体"就是在多方参与合作的基础上引导村民进行"自我建造"的一种协作机制。利用这种概念,文章在结合"乡土中国"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村落建造共同体"的主要功能,并以入选"安徽首批年前古村落"的黄屯老街为例,重点阐述了黄屯老街"村落建造共同体"的协调机制、引导机制和在改造工程中优势,以期能为今后传统村落更新改造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木兰石砌"建筑作为武汉北部丘陵山区古村落人居环境建设代表,融汇了中华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环境资源条件与在地建造匠心,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罗家岗古村落为例,从空间、历史、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系统研究"木兰石砌"聚落群,总结罗家岗古村落选址择地、营造技术、环境建造等方面守中致用的人居智慧,并针对罗家岗村"木兰石砌"建筑面临的衰败问题与村落发展困境,基于"三生"协调发展目标,鉴古开今,探索村落人居环境与"木兰石砌"建筑保护与更新发展的措施与路径,为当代古村落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设计》2014,(5):170-171
正关于佚人营造:佚人营造由王灏创立于2011年元月,"佚人"是对中国传统中所有卑微或伟大的工匠的通用词,那些佚名的工匠,用灵魂的双手营造了从民居至官衙的各种构筑物。所以,佚人营造秉承的是一种"无名"或者"隐匿"的状态下,用独立的思想去兼用现代与传统的各种营造技巧,改良各种传统材料的使用方式,建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佚人营造坚持设计从小住宅开始,力行把"住宅即艺术品"的观念体现在每个独立的住宅作品中。佚人营造抵制直白的当代城市主义,探索小尺度村落与城市混合共生的各种多元性,所以,佚人营造的工作重点位于城市边缘或中国新式农村。  相似文献   

5.
以徽州地区际村为研究对象,从其自身问题出发,对单元类型和村落组织结构并行研究,从而拓展至对建筑功能、单体识别性、邻里微空间、生态性能、材料建造乃至地域文化等整个乡土建构体系的改进与创新,进而提出适应于当下"新乡建"时期及未来乡村发展平衡的自组织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研究价值在近年来迅速得到广泛认可,其传统营建方式是中国本土人居智慧的重要体现;但在现代化、城镇化背景下,快速建设形成"千村一面"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因此探讨其建造的"适宜性"很有价值。浙西地区传统村落众多,地域特色显著,本文以桐庐县深澳村为例,从村落的发展与保护两个阶段中建设的适宜性展开论述,分析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的营造法则,并探讨其保护利用过程中的适度性与适宜性,以期对浙西地区传统村落发展中地域性的维持提出有价值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信仰空间是村民春祈秋报、迎神赛社的地方,承载了当地风情民俗,体现了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信仰建筑由全村合力建造,集中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建造技艺与艺术水平。传统村落信仰空间在满足村民日常信仰活动的同时,也是村民制定乡规民约、进行公共交往的重要场所。文章以平定县传统村落马山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建筑测绘、碑刻拓写、居民走访等方式进行基础调研,分析了马山村信仰建筑选址特点和空间秩序营造,探讨了传统村落信仰空间与民生之间的联系,以及信仰在维持乡村社会的内在力量,找寻马山村最核心的内涵,避免发展过程中同质化的出现,以期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事务所简介佚人营造由王灏创立于2011年1月,"佚人"是对中国传统中所有卑微或伟大的工匠的通用词,那些佚名的工匠,用灵魂的双手营造了从民居至官衙的各种构筑物。所以,佚人营造秉承的是一种"无名"或者"隐匿"的状态下,用独立的思想去兼用现代与传统的各种营造技巧,改良各种传统材料的使用方式,建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佚人营造坚持设计从小住宅开始,力行把"住宅即艺术品"的观念体现在每个独立的住宅作品中。佚人营造抵制直白的当代城市主义,探索小尺度村落与城市混合共生的各种多元性,所以,佚人营造工作重点位于城市边缘或中国新式农村。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时代村落民居和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极高的研究与保护价值,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节点性空间。传统村落蕴含了丰富的古民居建筑营造理念,在传统村落选址、建筑布局、空间构造及建造技艺等营建智慧与工艺技术方面均有体现,对当今人居环境建设极具启迪与借鉴意义。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衍生出了大量“空心村”,加之传统村落面临经费不足、缺乏良好商业运营等导致了一系列如生态遭到破坏、传统文化侵蚀、建筑风貌破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建筑》2017,(5)
在乡村营造如火如荼的当今,如何理解低成本建造,如何在广大农村推广,这是一项较为艰巨的任务。从十多年的乡村实践案例出发——从单体建筑到公共空间再到整个村落,剖析了不同地域特征下的乡村低成本建造的可能性。实践证明,低成本建造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有所突破,更为重要的是须关注乡村社会关系,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陈亮 《规划师》2012,28(5):15-18
针对原有村庄规划缺乏分类指导标准、编制不规范等问题,福建省在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出台了以《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试行)为代表的一系列规范,为高效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研究结合福建省工作实际,以镇村体系规划为规划统筹的主要手段,以镇(乡)为单元捆绑编制村庄规划,对村域协调、分类定位、规模核定、"两规"耦合、基础设施布局等核心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有效地推进当前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浙江斯宅村的"传统村落声景观",对其进行调研与分析。利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数据测量等研究方法,解读斯宅村"传统村落声景观"的特点。从自然声景观、生活声景观、历史文化声景观,以及联想声景观等切入点出发,得出:此地的"村落声景观"优美悦耳,能为人们带来情感享受和精神愉悦。以"传统村落声景观"为指导,制定的村落保护策略具备可行性,亦为村落保护提供新的方向。此外,探索"传统村落声景观"还可为声学研究引入生活、社会、文化等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中 逐步形成,其凝结历史的记忆、反映文明的进 步。高原山地传统村落不仅承担传承历史文 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保育自然生态环 境、传承特殊环境烙印等具有重要价值。以 云南省同乐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在高原山地 复杂的环境特征下、与自然长期适应协调过程 中, 同乐村在村落格局、形态、建筑形式等方 面所体现的地域性特征,旨在科学地维系其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改善人居环境条件、保留 或突出村落特点,为高原山地传统村落可持 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云南是一个民族文化大省,云南省的传统民居和民族文化景观旅游开发价值较高。云龙县诺邓白族村寨于2002年1月24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又被列入云南省分类打造“旅游名镇”计划的22个开发建设型"旅游民镇"之一。该村具有浓郁而古朴的民族文化,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村寨聚落保存了完整的白族原生文化特质,其聚落布局和建筑文化极具有特色。本论文通过对诺邓村聚落形态的研究,结合民族文化学进行历史分析,试图表达该聚落的内涵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河南郏县临沣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晓琳  苗琨  吕锐 《华中建筑》2011,29(2):158-160
古村落是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众多社会、历史信息.然而现存的古村落由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冲击,正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或改变.该文以河南省郏县临沣寨为例,结合其保护及开发现状,研究探讨如何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并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从而使古村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历了30余 年城市建设高峰期,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带 动了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建设对城市郊区村 庄冲击很大,设施齐全的商住楼盘与相邻村 庄形成强烈反差,解决好农村发展问题刻不 容缓。文章总结广州市村庄规划历程,分析村 庄特点与规划设计工作内容以及广州城市化 进程中城郊村发展趋势,借鉴国外乡村建设 的经验,结合从化街口街赤草村村庄规划案 例,研究城郊村村庄规划工作中的问题并提 出建议,为村庄规划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之枫  高洁  陈喆 《华中建筑》2008,26(6):96-100
该文以北京昌平区十三陵镇泰陵园村为例,从村庄产业发展、村落空间结构和形态等方面分析这类村庄的变迁和转型。同时。探讨在村庄规划中如何通过村庄原有的果品种植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促进村庄经济的复兴;通过整合道路系统优化村庄空间结构;通过整治村落环境形成富有乡土气息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文化透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锐波  阎小培 《规划师》2004,20(5):22-24
“城中村”的城市化不是单纯的物质形态转变,而是经济、社会、文化、景观等多元的转变。应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引进市场机制、重视公众参与、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加强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建设等方法,推动“城中村”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传统聚落分析——以澎湖许家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世超 《华中建筑》1996,14(4):50-58
该文介绍了澎湖许家村的自然环境与人文历史背景;对澎湖聚落物质进行了解析;对许家村村落规划进行了探讨,深究其村落择址,实质生活领域,结构布局,庙宇,家祠及住宅;由点,线,面三个向度进行聚落的景观分析,发展现况以示其变迁。  相似文献   

20.
黎逸科 《规划师》2006,22(8):25-28
传统广府村落的布局规整,前后有田野和鱼塘,东、西、北三面围有树林,建筑平面为三合院式,呈梳式布局,建筑群前有广场.平地村是传统广府村落,其规划更新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尽量保留传统村落聚居思想,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抽签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