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对氯甲基苯乙烯和十二烷基二甲基胺进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季铵盐.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证实该季铵盐为可聚合的对乙烯苄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铵(VDAC).用VDAC对钠基蒙脱土进行有机化处理,使蒙脱土层间距由1.25nm提高到了2.31nm.将改性后的蒙脱土分散在苯乙烯中进行原位本体插层聚合制得了纳米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测试表明在蒙脱土含量为3%~10%范围内时以剥离状态分散在聚苯乙烯基体中.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表明聚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蒙脱土含量的升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腈/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改性蒙脱土与丙烯腈单体原位聚合制得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红外、XRD表征蒙脱土插层前后结构的变化,并用热重、差热分析产物的稳定性.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显示,改性后蒙脱土层间距被不同程度扩大,尤其是PAN/Na-MMT的(001)衍射峰已完全弥散,说明蒙脱土被剥离.差热、热重分析结果显示聚丙烯腈/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比纯聚丙烯腈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阳离子交换的方法对蒙脱土进行了有机改性,使蒙脱土由亲水性变成亲油性,并使其层间距由原来的1.2nm扩大到2.2nm。分别使用甲基四氢苯酐和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为固化剂,制备两种环氧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用x一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TEM)分析有机蒙脱土在环氧树脂中的剥离行为。研究表明,固化剂的选择对有机蒙脱土的剥离行为有很大的影响,用固化剂甲基四氢苯酐和促进剂苄基二甲胺后,有机蒙脱土容易被剥离而得到剥离型的纳米复合材料,而用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固化剂未能使有机蒙脱土剥离后形成插层型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丙烯酸丁酯一有机蒙脱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PBA—OMMT/P(MMA-1TA)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体已插层进人有机蒙脱土层间发生聚合反应,使有机蒙脱土片层间距由原来的0.59nm增加到0.88nm以上,且有机蒙脱土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蒙脱土(MMT)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的有机蒙脱土(OMMT)为原料,用具有阻燃性质的三聚氰胺、双氰胺-甲醛树脂缩合物(MDFP)作为插层剂与蒙脱土层间的阳离子进行交换,优化反应条件(改性时间、温度及质量配比) ,制备出层间距不同的蒙脱土-氨基树脂纳米复合材料,用XRD、FT - IR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三聚氰胺、双氰胺树脂缩合物已成功插层进入到两种蒙脱土层间.在50~70 ℃的水浴下加热,质量配料比小于10%,反应4 h的实验效果最好,有利于制备插层型或插层-剥离型蒙脱土-氨基树脂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离子交换法,用溴化烯丙基三乙基铵对钠基蒙脱土进行改性制备了有机蒙脱土,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朦脱土(PMM-MMT)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有机蒙脱土和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溴化烯丙基三乙基铵成功插层到蒙脱土层间,层间距由1.32nm增大到1.44nm;FTIR和XRD测试结果表明不同蒙脱土含量的PMMA/MMT纳米复合材料均具有剥离型结构;SEM测试结果表明PMMA/MMT纳米复合粒子的粒径随蒙脱土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采用未经有机化处理的蒙脱土(MMT)制备了聚丙烯酸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加料顺序制得的复合材料.通过对比其微观结构和蒙脱土在树脂中的分散状况,证明了单体可以在聚合过程中于蒙脱土片层间聚合,使蒙脱土以纳米级尺寸分散在聚丙烯酸酯树脂基体中.讨论了蒙脱土的加入对乳胶粒形态的影响.采用重量分析法对蒙脱土存在下的乳液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发现蒙脱土的加入使聚合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聚乙烯/有机蒙脱土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蒙脱土(Mmt)进行有机化处理,使其变为有机蒙脱土(O-Mmt)的基础上,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聚乙烯/有机蒙脱土(PE/O-Mmt)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相容剂、工艺对该复合材料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MA)作为相容剂可获得较好插层效果;采用一步共混和二步共混法的复合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9.
分别通过水解法和非水解法制备了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蒙脱土,并合成了酚醛树脂/改性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对蒙脱土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TG)研究了酚醛树脂/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TEM测试发现非水解法改性蒙脱土可与酚醛树脂形成剥离纳米结构,而水解法改性蒙脱土与酚醛树脂形成了剥离和插层的复合结构;TG分析显示2种改性蒙脱土均可提高酚醛树脂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钠基蒙脱土进行有机化改性处理,并把改性后的蒙脱土分散于丙烯酸钠水相中,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出蒙脱土插层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用IR、XRD等进行结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树脂的网络内含有蒙脱土,且充分撑开,纳米量级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加入10%改性蒙脱土,能显著提高树脂的凝胶强度、保水能力和吸水速度等性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分子溶液插层法将有机蒙脱土(OMMT)与预聚体聚酰胺酸混合后由高温溶液法制成粉状聚酰亚胺/有机蒙脱土(PI/OMMT),然后将PI/OMMT与丁苯胶乳通过共混共凝法制成颗粒状聚酰亚胺/有机蒙脱土/丁苯橡胶(PI/OMMT/SBR),并考察其物理性能。研究结果表明,OMMT的加入,改善了PI与SBR的相容性,提高了SBR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氧老化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方法,以阴/非离子复合乳化剂为乳化体系,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等为共聚单体,丙烯酰胺(AM)为交联单体,环氧单体(GMA)为功能单体,硅烷偶联剂(KH-570)为偶联剂,制备了水性耐盐雾改性苯丙乳液,考察了AM、GMA、KH-570对乳液及其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M用量为1.0%,GMA、KH-570用量均为3.0%,涂膜交联度98.2%、吸水率7.8%、附着力1级、耐盐雾时间600h.  相似文献   

13.
The polypropylene was modified by ultraviolet irradiation.The polypropylene-montmorillonite nanoi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direct melting intercalation of polypropylene powders.The structure of polypropylene,the polyproprlene irradiated,montmorllinote and polypropylene-montmorillonite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by XRD,IR and DSC.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P molecules can are oxidized during ultraviolet irradiation,melt polypropylene can intercalate into montmorillonite layer .As a result,the layered distance(d001) of montmoril-lonite increases,and the melt absorption peak of polypropylene in layer is eliminated.  相似文献   

14.
基于X线衍射(XRD)、红外吸收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检测技术,分析"插层"聚合物中蒙脱土硅酸盐片层间距、聚合物基体化学组成和蒙脱土结构单元分散状态,利用动态光散射系统(DLS)、描扫电镜(SEM)、布式黏度计和流变仪等检测技术,检测和对比"插层"和"高分"聚合物的分子线团尺寸、分子聚集体形态、增黏性、流变性和黏弹性.结果表明:经过插层剂处理后,蒙脱土硅酸盐片层间距有较大幅度增加,通过原位插层聚合,可形成以聚丙烯酰胺为基体,硅酸盐片层均匀分散的剥离型"插层"聚合物;在聚合物质量浓度相同条件下,与"高分"聚合物溶液相比,"插层"聚合物的增黏性、流变性和黏弹性较优,而与"高分"聚合物不同,随溶剂水矿化度升高,"插层"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呈逐渐增大趋势,清水"插层"聚合物溶液中分子线团尺寸比"高分"聚合物的大,这与高矿化度水溶液中硅酸盐片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插层"聚合物在清水溶液中的聚集体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三元共聚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酰胺(AM)为分子骨架,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DMDAAC)为阳离子单体,通过水溶液共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阳离子絮凝剂P(AM-DAC-DMDAAC). 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合成条件:单体质量分数30%,引发温度12℃,pH值为5.0,阳离子单体含量25%,引发剂AM-01和K2S2O8质量分数分别为0.03%和0.003%. 用粘度法测定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运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聚合物结构进行分析,并用合成的絮凝剂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絮凝试验,测定其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16.
High pressure method was as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produce rectorite clay (REC)/phenolic resin (PF) and organic rectorite clay (OREC) /phenolic resin and montmorillonite( MMT)lphenolic resin (PF) nanocomposites. The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phase was studi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 FT- IR ) spectroscop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 TGA ),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g" (AF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tercalated clay/resin nanocomposites could form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conditions by the intercalation of polymeric molecules rather than interlayer polymerization.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阳离子单体、烷基糖苷(APG)为疏水单体,经低压紫外光引发共聚,成功合成了新型疏水改性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P(AM-DAC-APG).利用FTIR、SEM以及1H-NMR观察并分析其化学结构、表面形貌.研究了总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等因素对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亲核取代和醚交换反应合成了双烷氧基取代噻吩,并由电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制备了能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共轭聚合物——聚3,4-二辛氧基噻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可见光谱、循环伏安法、光谱电化学法等测试手段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能和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薄膜具有稳定可逆的氧化还原性能和电致变色性能;其氧化还原电位在630~900mV之间,其还原态可见光谱在450~650nm之间出现三重峰特征;聚合物薄膜还原态呈透明紫色,氧化态呈浅蓝色,600nm处最大对比度为18.1%。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树脂的吸水率、抗盐性和重复吸水后的凝胶强度,本研究将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通过水溶液聚合法与丙烯酸、丙烯酰胺、 改性膨润土共聚合成高吸水性树脂。探讨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和膨润土用量等单因素对树脂吸水率和吸盐水率的影响,并确定了合成的适宜条件。通过红外光谱对预处理后的小麦秸秆和合成的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对比了最佳条件下添加和不添加改性膨润土所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液率、重复吸液率和重复吸液后的凝胶强度。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得的树脂在蒸馏水和0.9 %盐水中的吸液率分别为195.7g?g-1和24.2g?g-1,且最佳条件下添加改性膨润土比没有添加所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在吸液率、重复吸液率和重复吸液后的凝胶强度方面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