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修辞格发展的历史及内涵,比较了中英修辞格的异同,其不同之处主要是由于历史文化、社会活动和风俗习惯等的不同造成的。以纳西族英雄史诗《黑白之战》英译为例,基于对隐喻、明喻、夸张、拟人、等几种修辞格在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详细分析了以上修辞格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探讨少数民族诗歌中常见修辞格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有助于修辞格的英译。  相似文献   

2.
意境美,构成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意境美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修辞格的运用。诗人毛泽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不落俗套,从而创造了诗词的独特意境。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受到扭曲。因此,修辞格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对毛泽东诗词当中比喻、拟人、夸张等三种修辞格的英译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意境关,构成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意境美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修辞格的运用。诗人毛泽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不落俗套,从而创造了诗词的独特意境。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遭到扭曲。因此,修辞格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对毛泽东诗词当中叠字、对偶、转品三种修辞格的英译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分析一文中修辞格的运用及其翻译,指出使用修辞格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章就高等专科学校《实用英语》(Practical English)教材中提出的词类转译法五种技巧,探讨了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和介词的词类转译技巧在课翻译中的运用,以及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茅盾先生的散文《雾》,借用意象,以象征的手法,达到情志交融.文章以翻译美学为理论基础,从语音、词语、模糊集这三个维度,剖析《雾》张培基先生英译本的美学特征,进而探究散文汉译英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7.
研究汉英修辞格的比较和翻译,对我们进一步研究英汉两种修辞学和英汉互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已面世的翻译作品中,已经大量地涉及到了修辞格的翻译。然而,修辞格的翻译是翻译中最棘手的问题,在此从汉英修辞格的比较与翻译实践出发,通过分析翻译实例,寻找最恰当、最接近原文的处理方法,在对原文保持最大限度忠实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把原文的修辞美传达给译文读者,从而使原文中音、形、意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地传达到译文中去。  相似文献   

8.
以2012年发布的《十八大报告》为例,结合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翻译理论探索政治文本的英译技巧。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2000)鉴于此,本文从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层面分析了《报告》英译本如何再现原文意义。研究发现,在词汇方面,译者可采用注释、重创、词性转化、增译、减译等翻译技巧;在句法方面,政治文本翻译时经常要增补主语、再现源语逻辑关系、实现句子再平衡;修辞上,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政治文本中较常出现的重复和排比两种手法,此时,为达到文体对等,译文中应保留其形式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原文的口吻。应当指出的是,不论采用何种翻译技巧,译者必须首先对政治文本有透彻的理解才能实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翻译学科的建设日趋完善,但关于翻译测试的研究却明显滞后。为解决传统翻译考试中题型单一,主观因素过多等问题,文章以翻译方向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为例,通过对正误判断、译文选择、单句技巧翻译、语境中的短语翻译、段落多种译文评析和段落划线部分翻译等本科翻译测试题型的分析,来说明理想的翻译测试题型设计的要义,即:应当有效地覆盖教学内容,主、客观题型比例适中;既考语言基本功,又能反映考生语境翻译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指导促进翻译教学革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法律语言学的研究为基础,论述立法语言的特点及翻译技巧,并提出立法语言的翻译应该是一个囿于法律、语言、文化等因素构成的框架内的积极而有限制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语言变异及修辞变异是种不同寻常的语言表达手段,文章首先提出变异修辞格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并重点阐述变异修辞中的拈连、移就、矛盾修饰等变异修辞手法;最后重点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翻译时对变异修辞格的处理手段,处理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拆译法和融合法。  相似文献   

12.
从西方修辞学视角来看,旅游外宣翻译是译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一种修辞活动。其目的是吸引、说服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或者是在外国游客参观景点的过程中,激发并提高其参观的兴趣与游玩的乐趣。为达到这一目的,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诉诸合理的劝说模式,切合特定的修辞情境,时刻考虑修辞受众的"认同",以达到最佳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3.
灯谜制作经常运用修辞格,比如别解、比喻、用典、借代等等。制谜者之所以偏爱运用修辞格入谜,灯谜之所以受大众的喜爱,是因为灯谜中修辞格所建构的心理机制,这些心理机制使得灯谜本身妙趣横生、发人体味,又使猜谜者在猜谜过程中能获得审美情趣以及破解灯谜后的快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层面的融合,即是立足中国现实,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满足实践需要,推动实践的发展。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里的文化论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两个方面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内容、筛选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和糟粕,概括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核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继而重点从实践层面论述了二者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期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文化强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论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告是一种语言现象,优秀的广告作品往往是对语言进行千锤百炼的结果。对英语广告修辞手段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英语广告文体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与翻译英语广告。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英译中"反复"修辞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和汉语中都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但汉语尤其是古汉语中"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范围、使用频率比英语要广泛得多.在进行古汉语英译时,对反复修辞的处理,要采用替代、省略、变换等办法,以避免重复累赘.  相似文献   

16.
习语是语言中经过人们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词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中的精华,因此,习语翻译不仅要译出源语习语的形象、喻义、修辞,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比较汉英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异同,并在翻译实践中避免种种不正确的方法,才能准确地翻译习语.  相似文献   

17.
从修辞和语用的角度,对英语中的rhetorical question,anastrophe和汉语的设问,倒装两种修辞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指出:英语中的rhetorical question和汉语的设问,在形式和作用上是一致的,能够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表达效果,并广泛应用于书面语及口语中.英语中的anastrophe和汉语的倒装都具有强调和承接上下文的作用.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汉语的倒装多用于口语交际,而英语的anastrophe多出现于书面语;此外,anastrophe还有平衡句式的作用.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提高语言学习效率,尤其是提高英语写作及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8.
广告语言必须具备一定的“发现特征”。在广告语言中恰当使用夸张、双关、反复、对照等修辞手法 ,会帮助广告通过艺术的形式来实现其商业目的 ,修辞在广告语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谈到文学翻译,人们会立即想到"翻译者,叛逆也"这一说法。由于中西方语言体系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而文学翻译的目的是进行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所以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势必会发挥主观创造性,甚至是叛逆性,对原著进行变通。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作品中普遍存在,对于各民族文化交流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结合《红楼梦》库恩德译本对"创造性叛逆"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内涵意义以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