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LaPO4:Ce,Tb纳米棒,利用XRD和SEM分别测试了样品的物相结构及形貌,用荧光光谱仪测试了样品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了不同Ce3+含量对LaPO4:Cex,Tb0.06纳米棒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PO4:Ce,Tb样品为独居石结构,属于单斜相;样品呈棒状,其长度为100~1 000nm,宽度为11~82nm;LaPO4:Ce,Tb纳米棒的最强发射波长为544nm。  相似文献   

2.
共掺Tb,Gd偏硅酸钙(CaSiO3)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温固要反就法合成出单掺Tb和共掺杂Tb,Gd的CaSiO3多晶粉末样品,研究了其发光性质。在365mm下激发CaSiO3:Tb在可见光区具有由^5D4-^7F6跃迁引起的蓝光发射和由^5D4-^7F5跃迁引起的绿光发射,随着Tb^3 离子浓度的增加^5D3能级发生猝灭而增加^5D4能级的发射。共掺杂样品由于Gd^3 离子的加入,极大的提高了Tb^3 的发光强度,由于能级匹配,Gd^3 离子通过无辐射共振能量传递敏化Tb^3 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Fe3O4纳米粒子的磁性能,研究了Dy^3+掺杂对Fe3O4纳米粒子宏观磁性及粒径的影响。适量的掺杂可使Fe3O4粒子的粒径增大,饱和磁化强度提高。过量的掺杂不会引起粒径的进一步增大,但会引起饱和磁化强度的下降。在反应温度为55℃,搅拌转速900r/min,反应时间1.5h,掺镝量为12.17%的条件下,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平均粒径为18.6nm、饱和磁化强度可达168.73mT的镝铁氧体粒子。  相似文献   

4.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纯的及掺杂稀土的TiO2,重点考察了退火温度对纳米颗粒晶相转变的影响。通过光催化降解实验,探讨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稀土离子掺杂浓度等因素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粉末在400℃下为锐钛矿型,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掺杂的TiO2纳米样品在短时间内降解均较未掺杂TiO2纳米样品的催化活性高;掺La3+最佳摩尔分数为0.05,掺Ce4+最佳摩尔分数为0.20,最佳退火温度为400℃,退火时间为9 h。掺La3+量相对较少时催化活性高,而掺Ce4+的纳米粉体在相对较高的浓度下可达到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5.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掺杂Eu^3+,Dy^3+的Zb(BO3)2纳米发光材料,X射线衍射测定其物相为单斜晶系的Zn3(BO3)2,平均粒径为15~25nm左右,同时研究了Eu^3+,Dy^3+掺杂样品的发光特性,在Eu^3+和Dy^3+共同掺杂的体系中,可以观察到由于Eu^3+,Dy^3+之间的能量传递使Eu^3+强烈敏化Dy^3+的发光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Y2O3、Er2O3、Yb2O3和不同氟源(NaBF4、NaF和NH4F)为原料,利用PEG-2000辅助的水热法合成出不同形貌的YF3:Yb^3+,Er^3+纳米上转换发光材料,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和不同氟源对样品形貌和晶相的影响。SEM照片表明:不同的反应时间和不同氟源对YF3:Yb^3+,Er^3+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影响较大。XRD分析表明:加NaBF4和NaF所得的样品均为正交晶系的YF3,加NH4F所得样品为立方晶系的YF3。上转换发射光谱表明:不同氟源和在不同温度下所得样品的发射光谱均可以观察到在522nm到545nm之间的绿光发射带和位于653nm附近的红光发射峰,分别对应于Er^3+的2H11/2、4S3/2→4^I15/2跃迁和4H9/2→4^I15/2的跃迁。不同氟源所得样品的红绿光强度有所不同,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发光强度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Yb~(3+)/Ho~(3+)掺杂氟磷灰石(FA:Yb~(3+)/Ho~(3+))纳米材料,通过改变稀土离子Yb~(3+)的掺杂比例有效提高了纳米材料的上转换发光强度。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光谱仪等表征手段对Yb~(3+)/Ho~(3+)掺杂纳米氟磷灰石的形貌、结晶程度和物相组成、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Yb~(3+)/Ho~(3+)掺杂氟磷灰石纳米材料呈棒状并具有六方相结构。通过对稀土离子Yb~(3+)的掺杂比例进行调节,使得材料的上转换发光效率有了明显的增强,Yb~(3+)的掺杂含量为60%时发光最强。因此,这类具有较好上转换发光性能的FA:Yb~(3+)/Ho~(3+)纳米材料可为细胞标记和成像提供良好的条件,有望促进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鱼精DNA作为模板,利用水热法制得了纯CePO4和掺杂浓度为5%和10%的CePO4:Eu3+样品,用XRD、TEM、SEM和荧光光谱分析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发光性能表征,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棒状纳米晶体,长度约为30nm~50nm,呈多晶结构,掺杂的稀土离子浓度和种类对材料的荧光光谱强度及紫外光激发下的发光颜色有一定影响。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稀土磷酸盐具有较强的荧光强度和均匀的晶体形貌。  相似文献   

9.
采用反应条件温和的水热法制备LI十掺杂的YBO3:Eu3+荧光粉。通过掺入不同量的L|+研究其对荧光粉YBO3:Eu3+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及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荧光分光光度计及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EDS)等手段表征材料性能。结果表明:Li+掺杂能够提高荧光粉YBO3:Eu3+的发光强度,最大能提高近20%。发光增强与Li+掺杂量的多少有关,同时也可能与Li+改变YBO3晶体场环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一种具有双折射行为的Gd(OH)3-PV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光学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制备了纯相Gd(OH)3纳米粉体。SEM和TEM分析表明该材料为棒状结构,并且棒的生长方向沿着材料的c轴方向。将该材料在PVA水溶液中充分分散后,放置于0.4T磁场中干燥后,获得具有织构(取向)特征的透明复合材料。光学性能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典型的双折射现象,显示了该技术在偏光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Gd2O3∶Eu3+荧光薄膜,通过调节Eu3+离子掺杂浓度来探究具有最佳发光效果的薄膜,利用XRD、SEM,PL光谱和EDS测试分析该种材料的物相构成及表面形貌.结果显示: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的薄膜结晶效果好,具有立方晶体结构,掺杂离子Eu3+离子均匀地分布在薄膜中;制备出的荧光薄膜有良好的发光强度,当Gd(NO3)3·6H2O与Eu(NO3)3·6H2O的体积比为10∶1时发光强度最大,但当Eu3+离子掺杂浓度过大时,会出现荧光淬灭现象,电化学沉积法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发光性能的荧光薄膜.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VP/[Y(NO3)3+Ce(NO3)3+Al(NO3)3]复合纳米纤维,对其进行焙烧,得到了结构新颖的Y3Al5O12:Ce^3+(简称为YAG:Ce^3+)纳米纤维。XRD分析表明,PVP/[Y(NO3)3+Ce(NO3)3+Al(NO3)3]复合纳米纤维为非晶态,经900℃焙烧8h,获得单相石榴石型的YAG:Ce^3+纳米纤维,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Ia3d。SEM分析表明,PVP/[Y(NO3)3+Ce(NO3)3+Al(NO3)3]复合纳米纤维表面光滑,直径为210-300nm;YAG:Ce^3+纳米纤维直径为90~125nm,长度大于100μm。荧光光谱分析表明,在460nm蓝光激发下,YAG:Ce^3+纳米纤维发射出波长为525nm的黄光,属于Ce^3+的5D0→7F1跃迁。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法制备磁性Fe_3O_4纳米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FeCl3·6H2O、2-氨基-2-甲基-1-丙醇、水合肼为主要反应物,水热法制备Fe3O4纳米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和振动磁强计(VSM)等表征手段进行表征,并对Fe3O4纳米棒的形成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制得的Fe3O4纳米棒,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制备了Er3+/Yb3+共掺的透明氟磷酸钙纳米微晶玻璃,并对其近红外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样品经过热处理后,经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测试发现:玻璃基质中均匀地析出了20 nm左右的Ca5(PO4)3F晶体,并且稀土离子进入到了析出的纳米晶相中.同热处理之前的样品相比,在808 nm和980 nm激光的激发下,Er3+/Yb3+共掺的微晶玻璃在1.54μm处产生很强的近红外发光,其半高宽高达75 nm.另外,我们对微晶玻璃的近红外发光与Er3+和Yb3+浓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由于其具有高效的近红外发光,表明Er3+/Yb3+共掺的氟磷酸钙纳米微晶玻璃是一种潜在的激光和光放大材料.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柠檬酸为络合剂,乙二醇为螯合剂合成了YAG:Ce^3+超细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电镜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的YAG:Ce^3+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图谱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立方相.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900℃、1 000℃和1 100℃热处理后样品晶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69 nm7、2 nm和89 nm.粒子的粒径和衍射峰强度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和增强.激发光谱由位于345 nm的弱激发带和位于470 nm强的激发带组成.发射光谱是位于530 nm左右的宽的发射带,归属于Ce^3+离子的5d→4f跃迁.激发和发射强度随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6.
在尿素作沉淀剂的条件下,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出掺杂不同金属离子(K ,Mg2 ,Ba2 )的Y2O3:Eu3 发光材料。通过XRD、IR、激发与发射等技术研究了材料的结构与发光性能,并考察了掺杂不同金属离子对Y2O3:Eu3 发光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制备的Y2O3:Eu3 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良好,同时掺杂金属离子K ,Mg2 ,Ba2 都能对Y2O3:Eu3 的发光性能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纳米级 TIO_2 超细粉的水热合成及结构相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水热合成法以水、四氯化钛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备了纳米级锐钛矿型二氧化钛超细粉,并对其结构相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相变温度比传统的二氧化钛材料的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18.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VP/[Y(NO3)3+Nd(NO3)3]复合纳米带,将PVP/[Y(NO3)3+Nd(NO3)3]复合纳米带在700℃焙烧8h,获得了Y2O3:Nd3^+纳米带。使用NH4HF2为氟化剂,经双坩埚法氟化和脱氨后得到YF3:Nd3^+纳米带。XRD分析表明,立方相的Y2O3:Nd3^+氟化后,得到了正交相的YF3:Nd3^+纳米带,其空间群为Abm2;SEM分析表明,Y2O3:Nd3^+纳米带和YF3:Nd3^+纳米带宽度分布分别为3.7±0.9μm和3.7±0.7μm,厚度分别为360nm和330nm。  相似文献   

19.
β-BaB2O4纳米棒的沉淀法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存在的条件下,以BaCl2·2H2O和Na2B4O7·10H2O为原料,采用沉淀法首次制备出了分散均匀的β-BaB2O4纳米棒.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及透射电镜对纳米棒的物相、组成及形貌进行了分析,利用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解释了硼酸钡纳米棒的形成机理.所制备的硼酸钡纳米棒分散均匀,直径为20 nm,长度约几个微米.硼酸钡纳米棒的荧光分析结果显示所得产物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溶胶凝胶法两步合成工艺制备LaPO4:Ce^3+,Tb^3+/YBO3纳米核/壳复合结构,并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该纳米复合结构大幅度提高了发光效率,可能是由于YBQ壳层材料降低了LAP纳米荧光粉的表面缺陷和表面复合,使得非辐射跃迁几率增加;同时核壳摩尔比对发光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当核/壳摩尔比为6:1时,发光效率比LAP纳米荧光粉提高近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