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必要性说明-问题解构-方法引入-路径提出"的逻辑,建构东北边疆区古代人居空间营造特点的考古学阐释框架。将古代人居空间的地域性营造特点解构为5个主要方面,从历史文化考古学、过程考古学、后过程考古学3种考古范式中寻找相关研究方法,提出以人居遗址考古信息溯源、物质形态表征复原、文化内涵解码为主要环节的考古学阐释链,并结合黑龙江流域古代人居遗址进行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2.
田永英 《建筑师》2011,(5):85-88
城.本意是指围绕城邑建造的一整套防御构筑物.体现了以戈守城的军事防御功能。本文从词源学的角度对代表中国古代城市形成初期物质空间形态的“城”、“郭”、“国”.“都”、“鄙”、“邑”等字形进行解析,阐释古代城市所表达的物质实体创造的空间特征,古代城市形成的功能导向作用.以及具有强烈等级的区域观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城镇空间艺术涵盖了其物化形态 ,即空间构架、文化框架和社会框架 ,它反映历史性城市的全貌及其独特的形象丰富的社会文化和精神内涵 .对中国古代城镇空间理念及其特色的探讨 ,就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城市文化传统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互动作用 ,从而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城镇空间艺术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城市有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积淀形成城市灵魂,是城市的核心价值。目前我国老城区大部分处于衰退的境地,缺少从文化复兴的角度进行规划实践。结合宏观大势,以成都青羊源城为例,初步探索老城区在文化复兴视角下的规划方法,从物质空间环境提升、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3个方面提出空间魅力传承与复兴、培育新动力、复兴生活形态3大策略,强调文化空间特色的挖掘,基于文化空间引导新的发展动力有序嵌入特色空间载体,并延续文化生活形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孙琦  刘刊 《山西建筑》2009,35(11):26-27
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城市在空间形态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分析比较,指出中国传统空间布局的线性本质,并对中国古代城市广场的存在性,对线性空间的产生发展原因及其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价值进行了评价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文化的力量——中西方古代城市公共空间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力量导致中西方城市的巨大差异,它包括政治、宗教和精神的力量,它们共同诱发了中西方城市之间的差异.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构成要素,同样受到了这种文化力的冲击,从而产生了西方古代城市以广场为核心与中国古代城市以街市为载体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汪霞  李跃文 《华中建筑》2009,27(3):220-223
该文从探寻古代城市理水活动的源起入手,通过分析古代哲学、山水诗画、水文化对城市理水的影响,分析理水与城市空间形态和结构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理水技术,发掘我国古代城市理水的经验和成就,以作为当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紧凑度的视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空间形态特征。从“城”与“市”、“里”与“坊”、“街”与“巷”、“院”与“园”四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城市的功能构成、居住形式、交通结构以及景观空间的特点。相关定量空间形态数据的分析显示,受制于文化心理及建造传统,城市空间紧凑度并不是中国古代城市营建追求的主要目标,这也造成了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紧凑城市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成环境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充分认识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特征,理解其成因和发生规律,是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的前提。本文以南京老城为研究载体,对街道布局形态进行类型解析,从方向、密度这两个表征因素展开,呈现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多样性,揭示其时空分布规律,并探索其生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孙永生 《华中建筑》2009,27(5):167-172
在当前的旧城改造中,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现象经常出现,由此产生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总结吸取。该文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物质空间三个方面反思当前我国旧城改造中旅游动力的特点与问题,从空间形态、城市功能和文化现象三个层面提出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的研究恩路,并进一步探究相关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空间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时代与社会的文化、哲学、思维方法与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不同的空间概念。我国古代人们对于空间的意识完全不同于今天我们或西方人所认为的空间即处于物质元素之间的空隙的概念;而是一种位于更高层次的关于宇宙、自然界、社会与人生的意念。这种意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以及艺术表现,使之与外国及西方文化形成对照。因而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人的空间概念不仅有助于欣赏与理解我国灿烂的传统艺术以及作为  相似文献   

12.
从“休闲”的本义出发,阐释休闲文化的内涵特征和休闲空间的概念;通过对古代城市、聚落休闲空间的研究,对照当前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将传统休闲场所精神、空间布局应用于现代城市设计的可能性的若干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韩沫  杨文哲 《居业》2022,(1):82-84
传统图形语言是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为了生活交流更加方便而产生的,是古代人民的经验和智慧.现代城市景观是以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为基础为实现生活环境更加美好和完善产生的,是一种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共同体.本文以现代景观设计中对传统图形语言的应用为出发点,探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景观再生.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代与社会的文化、哲学、思维方法与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不同的空间概念.我国古代人们对于空间的意识完全不同于今天我们或西方人所认为的——空间即处于物质元素之间的空隙——概念:而是一种位于更高层次的关于宇宙、自然界、社会与人生意念.这种意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以及艺术表现,使之与外国及西方文化形成对照.因而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人的空间概念不仅有助于欣赏与理解我国灿烂的传统艺术以及作为空间艺术之一的建筑;并可在科学态度的指导下,通过历史反省而开拓视野、活跃思想,为振兴中华文化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古代的宇宙观——空间观什么是宇宙?宇宙是天地万物之总称.东汉高诱对西汉《淮南子原道训》中提到的  相似文献   

15.
礼乐相成--我国古代高校建筑文化的滥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我国高校建筑文化,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产生并不断发展,最终形成我国古代特有的高校建筑文化--书院建筑。如何探索传统建筑逻辑与现代建筑逻辑,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把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融汇进现代建筑文化之中,在当今我国进行大规模高校建设的历史时期,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贵州省山间传统村落标本性案例的现场调查,以其形态学表征为主要关注点,以SPSS、城市意象理论、空间句法作为主要的定性、定量的方法,考察以传统村落物质形态为核心的传统村落空间构成的特质及空间逻辑,从传统村落的微观层面论述村落的生成与发展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人文属性和村落物质与非物质内在的自律性演化规律,为传统村落面向未来的发展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商业街区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种,反映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剪影,是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缓解城市病对街区的损坏,诸多历史文化名城进行了传统商业街区的更新保护,但早期粗放式的更新建设带来了街区的商业空间格局地位下降、物质形态庸俗化、同质化及城市商业文脉中断等问题。针对这些遗留问题,文章尝试以微更新作为传统商业街区的精细化更新手段,以城市触媒元素为更新落实的切入点,以温和低冲击的方式从物质形态、非物质形态及公共政策导向由表及里地探索传统商业街区的现代化更新保护。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同济大学国康路地带三个城市设计研究方案为例,探讨如何基于功能、文化和经济的内在关联,回应时代和城市文化发展的要求,提供开放、互动、相互促进的大学与城市接合部的物质形态空间,以期为相关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对三个版本《清明上河图》中有代表性的几种主要街道空间结点与在街道上的各种生活场景的研究,详细探讨中国传统城市街道空间结点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系列细部特征,和其对以街头文化为代表的城市日常生活形态各不相同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城市环境中的共通和差异之处。力图通过研究,还原中国传统城市街头文化的空间基础,以加深对中国传统城市空间形态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古村落在农耕社会中发源并发展,是东方文明的载体,承载着古代规划设计的艺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古村落的空间形态,无论从整体布局还是建筑群落看,都具有特定的图像意义,对象征意义的解读是图像学研究的重点。基于历史情境和对古村落传统文化的理解,本文借鉴图像学研究的三层次结构的理论与方法,即图像描述 - 图像分析 - 图像阐释,对广州花都区缠岗村的古村落空间形态展开研究,旨在挖掘历史、文化和社会情境下传统古村落所蕴含的精神和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