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歌德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不仅是个理论家,还是一名伟大诗人,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光辉典范。不管是他的美学言论,还是文艺创作,现实主义精神都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从歌德一生中所探讨过的几个重要问题入手,即从艺术与自然,一般与特殊,古典与浪漫,艺术完整体,天才问题等五个方面,以歌德言论为例证,逐一分析里面的现实主义因素,最后得出结论:歌德的艺术生命力正在于他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
阐述高校德育价值观教育的功能,指出高校德育必须以价值观为重点,整合全部教学内容并努力转化为学生的精神“主宰”,使其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能自主地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人生追求。要使这种以价值观为重点的道德教育内化为学生心中坚定不移的信念,就必须在德育中以社会经济关系为依托,使道德知识从书本回归到现实生活,引领学生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去深刻领悟道德在调整各种关系中的价值.并教会学生从自己所处的深邃与广阔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去汲取道德规范,确立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3.
《流军小说选集》以当代城乡的现实生活为题材,从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中突出人性的碰撞,在旧的解构中显示了新的重建,在文学的某种委琐氛围中开拓出一片“人生乐土”,从直面现实、穿透人生中达多了文学的叙事性、艺术的真实性和接受的可读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韩美林 《饰》2009,(2):4-7
本文根据著名画家韩美林先生在北京服装学院的讲座录音整理而成。韩先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与艺术经历,从21世纪对艺术家的要求、艺术教育的特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及艺术家的全面素质培养等方面,为师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讲述。内容精彩,贴近生活,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5.
在微时代下,传播方式借助新型媒体形式改变着时代,教育走入线上线下等多元化形式,从网络公开课到自媒体教育平台,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如何思索未来教育培训市场的变革发展,是当务之急。线上教育冲击传统教育的权威性,革新了传统教育形式的局限,人人都可以在碎片化时间里接受教育,并冲破经济壁垒实现教育平民化。未来属于微时代,同时也孕育了互联网教育之路。如何理解这条变化之路,本文从三层关系里递进阐述。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一个“看破红尘”的作家 ,她用自己那支冷静到了几近残酷之笔 ,刺到人性的最痛处 ,彻底揭示了被亲情关系掩盖着的惨不忍睹的真实———人间无爱。而张爱玲的文学始终同她的女性观联系在一起 ,循着张氏笔下“真实的人生体验” ,我们可否探索出作为女性文学创作主体的张爱玲内心所期盼与渴求的一种理想状态的女性人生呢 ?  相似文献   

7.
地理特征的不同就造就了剪纸艺术表现风格的不同。系统分析了民间剪纸艺术审美理想的基础,论证了民用剪纸艺术是一个从无形观念到有形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基本文化心理的再现。它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存在,具有民族的物承性,是一代人审美识别的界石。  相似文献   

8.
德育与艺术教育不论在目的、内容、形式、手段诸方面都存在着相互融通、相辅相成的内在浸融关系,因而使得二者同时兼具理论与实践上的同构性。德育与艺术教育的内在浸融主要表现为:德育需要艺术的滋养,艺术也需要道德的支撑;艺术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道德与艺术这两种文化意念本身也渗透着相互浸融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
“艺术并不完全服从自然界的必然之理,而是有它自己的规律”(歌德话)。这艺术的“自己的规律”是什么?至今人们还莫衷一是。在我国,流行甚广、影响颇深的可谓再现的理论,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的反映,而实现这形象反映的根本就是真实地冷静地再现客观现实关系。诚然,文学是再现客观现实关系的,但再现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一种作为欣赏的教育,把教育当作是一种艺术活动是杜威教育哲学的理想目标。在杜威看来,教育与艺术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它们都来自于人的本能与需要,不仅艺术天生具备着教育的功能,而且教育就是一种艺术活动。艺术对人的感觉的完整呈现,使得教育可以从感觉出发,恢复人的经验的整体性。艺术活动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一直是教育活动最为看重的价值。因此,杜威认为,任何教育都应该像艺术活动那样成为被欣赏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地理特征的不同就造就了剪纸艺术表现风格的不同。系统分析了民间剪纸艺术审美理想的基础,论证了民间剪纸艺术是一个从无形观念到有形的创作过程,是一种基本文化心理的再现。它作为一种艺术符号存在,具有民族的物承性,是一代人审美识别的界石。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一方面应该肯定艺术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基本途径,另一方面必须认识到艺术教育又不等同于审美教育,不能简单地以艺术教育替代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尼采美学的非理性特征入手,探讨了理性主义存在的弊病,借用尼采的酒神精神重点探讨了尼采的审美思想,介绍了艺术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尼采主张用艺术拯救人生,赞颂艺术给人生带来的美化,使生命从痛苦之中解救出来,认为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歌德的《浮士德》在情节和思想上对《圣经.约伯记》的继承和超越。《浮士德》的开篇和结尾与《约伯记》相似,两者具有深层意义上的联系。约伯为自身辩白的行为隐约表现了人类不愿任上帝摆布的自我意识,但《约伯记》总体表现的是"上帝万能"的思想,而《浮士德》则全面展示了人的情感与理性,以人为中心,提出了理想人生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5.
莘莘学子跨进高等学府门槛,便进入求学成才的黄金阶段.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才立业以及为人处事走好人生之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国家明确规定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这门公共必修课,体现了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在新形势下的本质特征之一,是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能帮助大学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条修德与进取的人与社会和谐的道路,道家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找到了寄托,佛教否认个体生命的永恒,认为只有体悟真如本性的佛才是生命的应该走向,而少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体悟到儒道理想的虚假及人生的空漠之后,积极追求个人自身心灵的超越和和谐,他们在佛教和禅宗思想里找到了归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几千年存在的意识形态,其启示的和谐之路应当成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终生学习是人生学习过程中连续不断的活动,贯彻了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对每个人而言,不仅需要在就业前接受教育和培训,在就业后仍然需要不断地接受教育和培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使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这一模式,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终生学习平台,全面提高受教育的素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人对远程教育在终生学习中的作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漫漫人生路,尽管有着无数的荆棘和风浪,有着太多的彷徨和无奈,有着不尽的挫折和苦难,但希望无处不在,只要正视自己的人生,挖掘心境的力量,总能战胜一切,成就理想。而心境之于人生的态度,从进出口贸易到珠宝行业转变,对连少臻来说,是挑战自我,更是证明自我的舞台。他心怀高远理想,勇往无前,凭借着过人胆识和睿智,开拓新的事业,正如保尔·柯察金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们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是现代西方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美和艺术在他的一生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维特根斯坦坚持美的不可言说,反对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理论,反对对美和艺术作科学的分析,注重艺术创作和欣赏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认为我们生活的科学时代,是一个不利于产生艺术天才的时代。维特根斯坦的人生也是艺术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讨论文化与艺术的概念和关系入手,提出高校的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依据当前高等教育中艺术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文化建设与艺术教育的融合模式,构建了艺术教育课程之间、教与学之间、第一、二课堂之间、资源之间有效融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