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了计算6跨的6层及24层结构的12种不同限制屈曲支撑布置方式的框架在地震下的响应,考查不同竖向支撑形式对不同高度框架的抗震影响。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高层钢结构限制屈曲支撑的布置形式对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由梁柱节点形式、钢框架–支撑布置方式,钢结构体系入手展开对多、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的讨论和研究。对比不同形式梁柱节点对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试验方式通过有限元法探明不同支撑配置方式下钢框架–支撑结构的抗震性能优劣,对比不同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优缺点并分析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对12种不同支撑布置形式的6层、24层的6跨框架结构进行建模,采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模态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得出了12种不同限制屈曲支撑布置方式的框架在地震波下的响应,考查不同竖向支撑形式对不同高度框架的抗震影响,并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高层钢结构限制屈曲支撑的布置形式对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对于建筑钢结构,耗能支撑的布置形式多种多样,而合理的支撑布置方式会提高建筑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建立了平面钢框架模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支撑布置方式不同的6层、12层和24层的钢框架进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得出了耗能支撑的不同布置位置和形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剪力墙分布形式与布置数量对于框架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拟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24层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设置2种沿不同方向的地震波,作用于3种不同的剪力墙分布形式的结构上,并对其结构频率及层间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地震波的作用方向不同,相同的剪力墙布置形式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同一地震波作用下,采取合理的剪力墙布置形式并适当增多剪力墙数量可以提高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框架支撑体系作为多高层结构的一种结构形式被广泛应用。中心支撑框架由于刚度较大,具有两道抗震设防,适应于抗震设防较高的地区。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对6层框架进行动力分析,比较三种中心支撑框架和纯框架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钢支撑不同布置方案对掉层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多层和一高层掉层框架结构,分别对其考虑不同的支撑布置位置和支撑与掉层框架间的抗侧刚度比,并在SAP2000中通过弹性反应谱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合理布置的钢支撑能够使结构上接地层剪力分布更加均匀,使结构扭转位移比和层间位移角明显降低,使结构构件出铰情况得到改善。为使钢支撑充分发挥其性能,本文建议支撑在平面上宜沿掉层框架结构掉层部分外侧两个角柱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布置,在立面上宜从下接地端开始向上连续布置到结构顺坡向和横坡向的薄弱层位置;钢支撑-掉层框架结构经济合理的抗侧刚度比范围宜取0.5~1.5。  相似文献   

8.
针对装配式钢结构高层住宅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结构体系——跃层铰接钢框架支撑体系。该结构体系基于中心支撑框架,框架梁每隔一至两层刚接一层,在保证结构的抗侧刚度和稳定性前提下,梁柱节点尽可能多的采用铰接形式。为了解新型结构体系的性能特点,以某装配式高层钢结构住宅项目为算例,与普通钢框架支撑体系结构进行结构布置、连接节点、抗震性能和经济性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采用该体系的钢结构住宅不仅抗震性能良好,还具有简化节点构造、减少现场焊接工作量、节约建设成本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平加强层作为提高结构抗侧刚度、降低框架-核心筒结构剪力滞后效应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带水平加强层的高层筒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非常复杂的反应特性,为了定量地分析水平加强层对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利用模拟框架支撑结构替代剪力墙,采用杆系空间协同模型,选取典型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进行了3种加强层不同设置方案的Pushover分析,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框架-筒体结构与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屈服机制和延性性能。为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烈度地区重荷载、高层高、大跨度的物流类型的高层建筑,对比框架、框架-剪力墙及框架+消能减震结构体系这三种结构体系方案的小震分析结果,并且研究了采用屈曲约束支撑(BRB)和支撑式剪切型阻尼器(MD)的混合使用方式(BRB+MD)的框架体系的周期合理性。通过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框架+消能减震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在高烈度地区框架+消能减震结构体系是这种类型建筑可采用的合理抗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住宅中隔震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鹏 《建筑技术》2005,36(7):493-495
目的,我国住宅结构中隔震技术的应用多集中在多层结构中,高层件宅应用隔震技术比较少。应当逐渐把“抗”的观念转变为“导”,同时,还要加大隔震技术住加固改造等其他方面的应用,推广隔震技术在多层住宅中的应用,加强对高层结构隔震设备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晓庄国际广场工程为一栋高层多塔商住楼,地上30层,建筑高度104 m,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属超限高层建筑。介绍了工程的特点和结构设计情况,并针对高位转换和结构超限,采取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比现行规范要求更为严格的抗震措施。经对结构进行多模型、多软件及线性和非线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均能达到设计的预期性能目标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Pushover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ushover方法作为一种建筑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的简化近似计算方法和抗震性能评价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理论基础不严密,其准确性需要给予必要确认,同时其适用性也应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以逐步增量弹塑性时程方法的结果为基准,分别以一个普通6层RC框架结构和一个18层RC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对Pushover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ushover方法仅适用于以第一振型为主的高度不大的结构,且应采用两种以上的侧力模式;对于高阶振型影响较大的结构,该方法的准确性较差,承载力预测显著偏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连国贸中心大厦的结构分析计算,探讨超高层结构平面布置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对环带腹杆分别按桁架单元和梁单元进行分析,梁单元比桁架单元产生的应力大很多;通过比较弹性分析以及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探讨了连梁刚度折减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罕遇地震作用下核心筒墙体和巨柱拉力的衰减规律,说明了超高层结构设计中地下室结构构件应模拟实际边界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蒋晓燕  谢建民 《建筑技术》2010,41(11):1032-1035
汶川地震后,西安的高层建筑业受到地震波影响,某高层建筑填充墙发生较大损坏,从地震能量、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等方面分析震害原因,提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和施工的建议,并对抗震理论研究也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6.
支撑布置对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纯钢框架建筑结构体系刚度较小,层间位移起主要控制作用,设置支撑体系可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整体抗侧刚度,减少结构用钢量。以广泛应用的多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为对象,通过计算不同支撑类型及支撑布置方式下钢框架支撑结构的顶点位移,研究了支撑形式对多、高层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支撑类型,支撑沿竖向集中布置于中间跨的钢框架结构抗侧移刚度好于将支撑布置在边跨以及其他跨上。对于相同的支撑布置方式,不论是中心支撑,还是偏心支撑,在抗侧刚度和经济性方面,人字形支撑框架均好于单斜杆支撑框架。  相似文献   

17.
当多层工业厂房采用等效均布楼面活荷载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GB50011-2001(2008年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均未明确规定对应的可变荷载地震组合值系数ψEC的取值。文中通过2个典型工程算例的比较,发现ψEC对多层工业厂房地震作用计算结果影响较明显,并探讨ψEC的取值原则和提出若干建议,可供多层工业厂房抗震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8.
Horizontal strengthened storeys are widely used in super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s to improve the lateral structural rigidity. This use has great effects on the seismic properties of the entire structure. The seismic properties of the Wuhan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Building (a 68-storey super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 with three horizontal strengthened storeys) wer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Two approaches, i.e., mode-superposition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and time-history analysis, were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The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ransition parts near the three strengthened storeys were weak zones of the structure because of the abrupt change in rigidity. In the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approach, the Square Root of Sum of Square (SRSS) method was recommended when the vertical seismic effects could be ignored. However, the complete quadratic combination (CQC) method was superior to SRSS method when the vertical seismic effects should be considered. With the aid of time-history analysis,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structure were obtained. The whiplash effect that spectrum analysis cannot reveal was observed through time-history analysis. 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seismic design of super high-rise steel structures with horizontal strengthened storeys.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结构概念设计和程序计算分析,对一栋高宽比和平面规则性超限的高层建筑进行了结构分析和结构优化。通过调整结构平面布置、计算分析和设置适当的构造措施,使结构整体设计既满足了建筑功能的需要,又符合了现行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砌体结构房屋的设计表现为建筑布置决定结构墙体的数量及面积。在地震作用下,基底剪力由地震方向的墙体承担,墙体数量越多,墙体面积越大,房屋抗震能力就越强,墙体面积对砌体结构抗震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从地震震害中找出墙体面积与结构破坏之间的规律,通过对2008年汶川地震中大量震损房屋震害的分析,研究了墙体面积与结构破坏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有砌体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墙体面积大小的指标来估计砌体结构的在地震下的破坏程度。将该指标应用于一幢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评估中,并通过与现场震害的对比说明了该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该评估指标可以用于估计砌体结构的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