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是解决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提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中水源热泵与相变蓄热装置耦合供暖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研究思路、技术原理及运行方案。比较分析了耦合供暖系统、中水源热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三种运行模式下的系统性能系数,得出结论:耦合供暖系统能够在缩减运行费用的同时,提高中水源热泵机组的能效比,并降低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热损失率。  相似文献   

2.
太阳能水源热泵的建筑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是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环保的系统,太阳能与热泵联合供暖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单一形式的不足,提高采暖的稳定性和系统运行性能。针对我国太阳能水源热泵建筑适应性问题,以哈尔滨、北京、上海的气象数据库作为基础条件,分析了典型建筑热负荷特征,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并用TRNSYS平台进行优化求解,为适用性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依据寿命周期评价理论,对各地区太阳能水源热泵建筑适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严寒地区及寒冷地区太阳能水源热泵适用性较好,环境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直接供暖系统在满足用户供热需求时,通常需要补充一定量的一次常规能源。该文在系统能量平衡的基础上,引入太阳能倍率等参数,同时考虑太阳能集热器采暖季利用系数的影响,推导了太阳能直接供暖系统与电压缩水源热泵系统的一次能耗比计算公式。进而对以燃煤锅炉为辅助热源的太阳能直接供暖系统与水源热泵的一次能源消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燃煤锅炉为辅助热源的太阳能直接供暖系统在其太阳能倍率大于平衡太阳能倍率时,比水源热泵节约一次常规能源;在其太阳能倍率小于平衡太阳能倍率时,与水源热泵相比,起不到节约一次常规能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程勃  刘晔  马帅 《建筑节能》2016,(4):117-120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运用较少。再加上空气源热泵自身存在低温环境运行效率过低甚至损坏机组的现象,需要对不同辅助热源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分析,以得到最佳的运行方案。通过对不同辅助热源辅助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技术分析与计算,建立数学模型,模拟计算加热100 t水的全年运行情况,计算、分析不同辅助热源太阳能热水系统运行方案在长春地区的年运行总成本,结果表明: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热水系统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使用有很可观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f图法对不同的太阳能与水源热泵联合供暖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出了在西藏地区以散热器为供暖末端时应采用太阳能低温水源热泵辅助供暖系统的结论,并对该系统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6.
水源热泵与冰蓄冷空调系统联合运行的优越性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水源热泵与冰蓄冷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水源热泵与冰蓄冷空调系统联合运行的能源系统,并分析了其优越性.该系统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某大剧院集中空调系统工程.结合该工程阐述了夏季制冷、冬季供热的控制策略,并对该系统的经济性作了初步分析,验证了水源热泵技术与冰蓄冷技术相结合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7.
湖水水源热泵综合能源利用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剖析空气源热泵与常规水源热泵系统利弊的基础上 ,结合实际工程 ,提出了利用湖水作为水源热泵冷热源的方案 ,从而阐明了基于湖水的水源热泵综合能源利用系统的形式和原理 ,探讨了这种系统的运行工况及规律 ,对比分析了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 ,这对于水源热泵系统的设计、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空气源复合热泵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连慧 《天津建设科技》2009,19(4):10-11,43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其应用的范围仅限于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文中针对天津城建学院中应用的太阳能一空气源热泵技术进行阐述,分析了太阳能系统与空气源熟泵系统联合运行.  相似文献   

9.
对重庆市的太阳能、水源、土壤源等可再生能源状况进行了分析整理,结合重庆市的地理、气候特点,分析了地源热泵系统、水源热泵系统运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同时估算了系统的节能潜力.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引入新的建筑构造阳光井,为更好地利用太阳能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介绍保定市六九硅业消防站工程可再生能源技术综合利用情况,包括太阳能光电与建筑一体化的技术方案及技术特点、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情况、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耦合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以太阳能为辅助、地源热泵为主,最大化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在满足地板采暖制备的情况下,富裕的热量可以补充到生活用水当中。通过实验验证了太阳能耦合地源热泵供暖系统可以有效恢复土壤温度,提高机组性能系数,实现热泵长期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12.
王文周 《城市建筑》2014,(6):311-311
太阳能结合空气源热泵系统作为生活热水、低温采暖热源、空调冷源,通过系统智能化优化控制及精准控温运行模式,完全采集太阳能、空气能免费能源,实现了工程上的节能、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3.
郭占军  余才锐  杨晓亚 《建筑节能》2007,35(10):46-48,54
论述了太阳能热泵与低谷电作为地板辐射采暖热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和低谷电作为地板辐射热源采暖的方案,讨论了系统在冬季采暖期的运行方式.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无穷尽的自然能源,但具有不稳定和不可靠性,特别在冬季尤为明显.而低谷电作为太阳能的辅助能源,却可以有效弥补太阳能的不足.这两者结合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终端利用地板辐射采暖与太阳能热泵-低谷电系统提供热水温度特点一致,能够提高热泵制热性能系数,并且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节能效果.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太阳能热泵与低谷电联合供暖在建筑领域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兰州地区冬冷夏凉的气候特点,研究了地源热泵系统与太阳能热水系统联合运行的新型空调系统在该地区的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可以解决地埋管换热系统冬季吸热与夏季排热不平衡的问题,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以兰州新区地源热泵工程为例介绍了太阳能如何与地源热泵匹配的方案,并且对比了联合空调系统与常规空调的运行费用,表明该系统具有技术可行性,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双热源型太阳能热泵夏冬两季节能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智  刘骥  虞维平 《建筑节能》2008,36(3):67-69
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两大途径,太阳能热泵系统以其显著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介绍了一种将太阳能热水器与家用热泵型空调器结合运行的双热源型热泵系统,并对其装置的工作原理与构成进行了介绍.在对其在夏,冬两季运行工况下的节能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杜伟  李双双 《建筑节能》2012,(11):30-32,61
介绍了太阳能与土壤源热泵联合运行的概念,汇总了国内外关于太阳能与土壤源热泵的相关研究论文,并提出了全新的联合运行策略,相对于原有的系统拥有更高的效率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7.
设计并构建了一种新型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太阳能热水系统,该热水系统可根据气候条件分别以单一的太阳能热水器模式、单一的空气源热泵模式及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耦合模式运行.在昆明地区气候条件下,对空气源热泵辅助加热太阳能热水系统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分析了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系统的热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热泵空气...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复合热泵技术将太阳能、空气能、地源热泵等两种或几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结合成联合供能系统应用于建筑中,改善单一形式可再生能源在应用中的条件,既可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又能保证系统能量供应的稳定性,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探讨了空气-水双热源复合热泵技术在太阳能热水、太阳能供暖、太阳能光/热一体化、地源热泵、余热/废热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方案,为复合源热泵技术在建筑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供热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对其各装置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下埋管换热器进出口水温及有、无蓄热水箱对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性能的影响。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制热性能系数随地下埋管换热器进口水温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其出口水温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地下埋管换热器出口水温升高,蒸发器传热量增大。当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中无蓄热水箱时太阳能集热器的瞬时集热效率高于有蓄热水箱时的瞬时集热效率。就总体效果而言,有蓄热水箱要优于无蓄热水箱,这样可使地源热泵运行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0.
林媛 《住宅科技》2009,29(3):1-5
文章介绍了带有相变蓄热水箱的太阳能热泵系统的运行实验。该系统是在原有的太阳能一土壤源热泵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个蓄热装置建立起来,包含太阳能集热器、相变蓄热水箱、双热源(太阳能和土壤)热泵以及末端装置(风机盘管)四个主要部分实验在供暖期末期进行,在整个实验阶段,系统供暖满足率为0.6,平均供热COP达到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