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区传统城镇肌理是藏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区历史信息在城市空间上的真实反映。本文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城的城市设计为例,从保护城镇肌理的角度,梳理藏区城镇肌理特色,提炼空间模式,剖析藏传佛教对城镇肌理的影响,传承与重塑空间形态,深入探讨藏区城镇的城市设计方法,以期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李嘉华 《华中建筑》2007,25(1):77-78
传统城镇的环境空间,充分地体现当地民族的文化意识,使人们能清晰地捕捉到这一地域内统一的文化认同特性;另一方面,人们可以为自己的空间活动准确定位,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现代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四川传统城镇的空间总体特征、城镇中心和街道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传统城镇的环境空间,充分地体现当地民族的文化意识,使人们能清晰地捕捉到这一地域内统一的文化认同特性;另一方面人们可以为自己的空间活动准确定位,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对现代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四川传统城镇的空间总体特征,城镇中心和街道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低温环境下,高风速会加剧人体的冷感受,带来热舒适的负面影响。四川藏区地处高原,高海拔与复杂地形带来的低温天气是限制居民热舒适的首要因素。在藏地居民长久的实践与适应中,传统城镇空间形态蕴含了诸多对抗低温、强风的低技术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藏区新城建设多脱离气候实际,套用平原模式,片面追求秩序感,多采用高技术手段解决城镇低温问题,加剧了城镇发展负担与能耗。本文通过对四川藏区凤仪镇传统城区及新城区空间形态模式的总结,并选取两个典型片区利用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进行实证模拟,探寻不同建设模式对风的适应性情况与低技术策略,为四川藏区城镇建设与更新提供建议,减轻城镇能耗,解决城镇发展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5.
陈莎  刘奕杉 《城市建筑》2023,(6):140-142
冕宁县作为四川彝族的代表城市,其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对研究彝族城镇空间变化影响因素具有借鉴作用。同时伴随内陆文化的渗透,冕宁的城镇发展变化呈现出差异化特征。通过查阅县志与文献等方式,总结梳理冕宁自人类群居以来的城镇空间演变历程。研究表明宗教信仰、军事部署和民族迁移对传统城镇空间格局有重要影响,而中央政权和对外交通是近现代城镇空间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深入挖掘四川彝族城镇空间格局影响因素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四川藏区是一个由多民族多文化组成的区域,有着独特的聚落形态.而德格作为康巴地区的历史文化中心,其建筑拥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四川藏区传统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本文在探讨德格县更庆镇藏族聚落形态及建筑空间形态的同时,总结了四川藏区民居的建筑特点,以及较为全面的对更庆镇藏族传统聚落的形成和演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康巴藏区是我国三大藏区之一,承载着康巴藏族的原生态文化,但其近年来的城镇建设未能充分体现藏族聚居区的城镇特色。如何以塑造城镇特色为核心整治现状存在的各类问题,对时至今日仍保持文化原真性的康巴藏区小城镇而言,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结合甘孜州德格县城风貌整治规划,将城镇建设问题分解为环境生态、功能业态、历史文态和空间形态四个方面,并尝试将这四个方面相结合,以"四态合一"的理念指导风貌整治规划,探索康巴地区小城镇风貌整治规划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示出,其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显著滞后,人口城镇化与生产要素的城镇集聚背离,形成新的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的格局。本文以四川藏区为例,全面揭示藏区城镇化的区域空间差异与人口城镇化的空间转移特征,分析藏区建制镇发展面临的五大约束,提出促进藏区城镇体系建设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立全 《新建筑》2002,(6):40-42
研究传统岭南庭园的空间网络关系,这种使空间保持整体性的特征能表达丰富的意义。空间关系网络化不仅存在于传统岭南庭园空间,而且还表现在现代建筑大师的作品之中,并符合人对空间认知的心理需求。分析传统岭南庭园空间网络特征,以期为现代建筑空间实践带来某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指出四川历史文化名镇的环境空间充分展示了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研究其空间特色,对新的历史时期四川传统城镇的发展与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从"面""线""点"状空间入手,对四川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布局、街巷与水系空间和名镇古建筑的特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香山镇地处射洪县西北部,距射洪县县城30公里,距离遂宁市区80公里,镇域南与金华镇接壤,东面毗邻潼射镇,西与三台县接壤。香山镇具有多变的地理地貌特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镇区具有古树、古街、古码头、古庙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加之毗邻涪江,更使得其景观具有丰富的层次性和强烈的空间感。然而由于着城镇建设的发展以及规划工作的不完善,该地原有的一些优良景观视廊和景观空间正逐渐消失,景观空间的延续性也有所破坏。本文试图运用逆向空间的分析方法对香山镇镇区现存景观构成进行分析,从而寻求在现代城镇建设中如何注重对原始优良景观空间延续和保护的方法,对小城镇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川西民居作为四川建筑类型中的一种,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空间特征,深入研究传统川西民居具有的空间要素,为传统川西民居空间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以溪边酒店为例,探析传统川西民居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实际应用,以期寻求传统民居空间要素在现代设计中的正确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9,(21)
基于道孚县城新旧城并立的城镇格局,通过对道孚县县城各个历史阶段的城镇空间格局发展与演变的梳理,总结出影响道孚县城形成、发展和演变的主要因素,为以后的城镇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四川小城镇——郫县团 结镇公共空间布局出现的问题,提出四川小 城镇公共空间布局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采 用认知地图法、文献资料调查法以及实地访 谈等方法,对郫县团结镇公共空间布局的现 状、公共空间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公共 空间的活动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公共 空间布局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使公共空间布 局的合理性、适应性、多样性得到改善和提 高,使城镇公共空间得到持续、有效、合理 的发展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镇空间景观文化失谐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德  杨玲 《中国园林》2010,26(2):24-26
当下迅猛的城镇化进程改变了我们的城镇空间景观,也促使着传统文化的转型与发展。但多方面原因造成这个进程中的文化转型并不能完全与城镇空间景观的建设、发展合拍,由此造成二者之间的错位使得我们在获得了愈来愈多高品质物质空间的同时,城镇空间景观文化失谐现象渐显。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中国城镇空间景观发展历史,剖析当代城镇空间景观文化失谐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以适应性理念促进城镇空间景观与文化的和谐发展对于当今的城镇空间景观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四川藏区牧民定居规划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四川藏区牧民的生产生活概况以及传统居住形态中积累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基于尊重地域文化和传统民族文化、生产生活形态的前提,对甘孜州和阿坝州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定居点牧民新居案例进行研究,解决现有牧民居住建筑形态存在的问题,充分尊重草原牧民的传统习俗,使他们的人居条件和生活质量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李永辉  王道石 《四川建筑》2007,27(3):33-35,37
风水思想指导下的城镇空间布局,注意取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分析风水思想在山水城市建设中的借鉴意义及其与城市空间发展、景观塑造的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湘西绥宁县城山水城市规划,进行了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追溯影响藏区传统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根本人文因素——藏传宗教文化,并从宗教文化相关的视角入手,分析了典型藏区传统聚落的一般空间特征,试图寻找聚落空间与宗教文化之间对应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9.
谢光 《南方建筑》2014,(3):86-91
本文以西藏与四川接壤处的康区重镇——巴塘为案例,研究民族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文章梳理了巴塘县城老街从清朝至解放初(1640-1968年)这一历史时期的空间形态演变过程,采用历史资料分析和现场考察两种方式,通过对老街在清朝土司统治时期、清末改土归流时期、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空间形态的研究,寻找出巴塘老街在这段时期内空间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一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互动,二是巴塘城镇发展的需求。我们希望通过对巴塘老街演变的研究,探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研究西藏城镇中传统空间的要素构成、类型特征和空间价值是处理好西藏城镇现代化建设与历史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利用空间图示方法分析西藏传统空间的选址、要素、中心和边界的特征,总结出多核型、双核型、多要素单核型、单要素单核型等西藏传统空间的基本类型,和因地制宜、文化承载、文化线路节点等空间价值,提出面向现代城镇发展语境变化的宏观性、关联性、系统性的保护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