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结合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对泛机械类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泛机械类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拟通过搭建几类实践教学平台,以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出满足当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范明霞  胡兵  谭军军  熊剑 《化工时刊》2016,(4):41-43,55
工程实践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工程观念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为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结合化工原理教学实际,从具体教学过程、网络教学环境、开展科研实践等方面探索工程实践教育的教学模式并总结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广州化工》2021,49(8)
工程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体系的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太过于重视对学生科学技术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在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进而造成高校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存在严重脱节。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新形势下,基于成果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更为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以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详述了其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在实践教学领域所做的有价值探索。  相似文献   

4.
作为贯穿大学专业课程全过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实验教学既是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延伸,又是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实验教学质量对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电镀镍为例,分析了实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三方面对电镀镍实验教学进行拓展与综合设计,提出了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夯实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工程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云南化工》2019,(8):195-196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起步较晚,以培养学生工程伦理实践能力为取向的案例教学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工程伦理教育发展历史沿革、工程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等阐述,提出构建工程伦理案例分析课程体系的思路、方法、及其意义,旨在推动我国工程伦理课程体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雅铃  高永峰  霍理坚 《广东化工》2012,39(3):196+194-196,194
制药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特点,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是制药工程教育的基本任务。农业院校工程专业积累较少,工程知识教育相对较薄弱,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尤为必要。文章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提高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质量是深化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围绕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领域细化和完善工程硕士实践过程的培养要求、构建和健全实践基地管理体制、建立工程实践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从注重工程实践教育、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工程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组建校企优秀导师队伍、突出案例教学和工程伦理教育、提升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建立国家级和上海市示范工程硕士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山东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创新”为导向,对工程训练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该专业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工业生产,融入科研成果,注重工程创新,丰富课程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原则,遵循OBE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工程训练基地,实施强化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此次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由此建立的工程训练课程教学模式对其他高校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何定位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使学生有更强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在新的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社会人才市场为导向,结合南昌工程学院办学定位与特色,优化构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核心课程、构建创新性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工程应用与科研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证明所培养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大部分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强,就业率高。  相似文献   

10.
作为是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制药设备在以工程教育为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工程教育培养目标,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与实践结合、工程能力培养等方面分析了制药设备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结合教学经验及教学实践,对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11.
化工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强化是教学环节的重要任务。教学团队以国家新工科建设为行动指南,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及课程考核方面对化工工艺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满足产业和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此次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云南化工》2018,(12):167-168
化工原理课程既是化工专业的基础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的桥梁,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通过剖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中化工原理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出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原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将有效提高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水平与质量,也会显著提高学生对化工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应用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化工类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化工类人才的培养现状和发展需求,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等方面对化工领域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以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具有通识教育和模块方向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达到宽口径、厚基础、特色鲜明的,并着力提高人才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新形势对高素质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本科实践教学中构建了以拓展、连贯、多样为特色的延伸式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了传统实践为基础、拓展实践为延伸、支撑课程为保障的一体化延伸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认知-工程-综合-应用"连贯化延伸式实践教学平台和多样化的延伸式实践组织形式开展实践教学,采用"任务分解-任务分工-自主学习-检查讨论"的任务驱动型实践教学方法,并形成了"执行-评价-改进"的运行机制和"精准指导-以赛促教-课程教改"的质量机制。延伸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实现了本科教育"理论知识向工程能力转化、专业知识向综合能力转化、开放思维向应变能力转化",为工科人才培养探索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强调节能、注重环保的今天,工程热力学课程有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但是,由于课时缩减,内容增加,原有课程必须进行有效整合及改革.我们进行了四方面的改革:采用多媒体先进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做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开设课程实验,开展基础技术课程的工程实践教育;延伸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深度,引导同学对节能、环保科学研究方向给予足够的关注,从专业研究上体现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对提高全民素质,振兴教育事业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远程教育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有效途径,而工科远程实验教学则是远程教育实施的软肋。突破这一瓶颈,无疑是当前教育界尤其是远程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探讨工科远程实验教学计划的设计构思、实验平台的教学步骤等,为远程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提供实践依据,并为完善实践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严进 《广州化工》2007,35(4):95-96,100
根据高职化工专业的特点,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阐述了加强高职化工专业实践性环节教学的措施和方法,以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培养出合格的化工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教学是加强专业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本文阐述了建立轻化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实现对长沙理工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的有效评价,促进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工科大学生多模式实习方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基照  何慧 《广州化工》2007,35(6):61-62
实习是大中专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对于工科本科教育,尤为重要。实习模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有必要深入研究实习的模式。基于多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实习教学实践,探讨了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科大学生实习的模式。认为,实施多模式实习教学,如校内基地实习、厂校共建基地实习以及校内虚拟实习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